2012年9月26日星期三

新興市場“QE3之痛”

謝國忠:

謝國忠在財新發表文章認為:

QE3不能替代結構性改革,QE3不會拉動美國經濟。工業品不會上漲,但金價可能會很高,油價和糧價的上升會將新興經濟體拖入滯脹。他認為熱錢此次不會流入新興經濟體,資本反而可能加速外流。中國急需減稅提高資本回報率,否則將面臨資本外逃的洪流。
 
在文中,謝國忠的主要觀點如下:
 
1. QE3的作用
 
a. 房地產市場
 
通過購買MBS,美聯儲對房地產市場和銀行提供直接支持。住房市場依然不穩定。沒有強勁的住房市場,就不可能有強勁的經濟復甦。美聯儲購買MBS將會縮小國債收益率和住房融資成本之間的利差。 10年期國債利率為1.8%。如果按揭利率降低到這個水平,就可以提供足夠的再融資機會,減輕負債累累的家庭部門的債務負擔。
 
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不能替代結構性改革,QE3不會創造一個強勁的(美國)經濟。
 
b. 實體經濟QE3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說服企業部門相信美聯儲將通過不設限制的量化寬鬆政策推動經濟好轉。如果企業部門相信美聯儲能夠成功,它們現在就應當進行投資,從而創造良性循環。 QEIII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信心把戲,如果市場相信,就能達到目的。
 
但對企業來說,持有現金可能就是最好的選擇。儘管投資可能會創造一個良性循環,但效果可能不會持續。美聯儲隨後的緊縮政策可能會引發大規模的衰退,給產能過剩的企業帶來損失。因此,儘管投資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短期利潤,但從長遠來看是毫無道理。
 
c.金融市場投資者兩極分化。一些人持有的債券利息接近零,他們相信美聯儲會打擊通脹。一些人持有黃金,以對沖美聯儲可能會放任通脹所帶來的衝擊。因此,黃金價格代表了通脹,債券價格代表了通縮。
 
2.新興經濟體滯脹
 
a. 油價與糧價由於對QE3的預期,商品價格尤其是石油和農產品價格已經大幅上升。新興經濟體已經受到了增長放緩和持續通脹的衝擊。 QEIII可能會迫使新興經濟體國家在增長疲軟的情況下收緊貨幣政策。美國受益於頁岩氣革命及農產品淨出口國的地位,其通脹受影響相對較小,甚至受益於通脹。
 
b. 熱錢QE3不可能導致熱錢大規模流入新興經濟體。原因在於新興經濟體的糟糕基本面。 QE1的熱錢在新興經濟體國家創造了巨大泡沫,已經削弱了其經濟基本面。通脹、壞賬以及破滅的房地產泡沫都在影響新興經濟體國家。熱錢不會流向有問題的經濟。
 
c. 資本外流新興經濟體已經身處滯脹困境。 QE3把它們往深淵裡又推進了一步。這些國家的股票市場跟美國相比要差很多。這種差別在QEIII期間可能會持續。新興市場股票的糟糕表現可能會加速其資本外流,進而引發像1998年那樣的金融危機。
 
3. 保護主義升級
 
QE3可能會提高美國的內需,尤其是對住房相關產品的需求。然而,這部分需求可能會被主要來自中國的進口所滿足。況且,中國大部分行業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很可能會大力推動出口。歐洲和美國對於中國出口的反應將會非常負面。
 
跨國公司引領了全球化,因為它們可以影響各國政治。過去幾年的債務危機改變了西方經濟的政治格局。跨國公司的影響力正在減弱,保護主義將會隨之而來。
 
4. 吹泡泡


全球經濟仍然疲軟。 QE3不會改變這一點。因此,工業產品不可能再次成為泡沫。實際上,工業產品可能會持續通縮。石油價格可能會上漲,黃金價格可能會很高,由於供大於求,競爭性商品的價格不太可能會大幅上漲,流向黃金的流動性可能就會比前兩次量化寬鬆期間大很多。
 
QE3可能會將食品價格推向歷史高位。新興經濟體的基本面比QE1期間還要糟。食品價格高漲的影響可能會更大。如果非洲和南亞爆發糧食動亂,美聯儲難辭其咎。
 
5. 中國與改革
 
美國股票市場的持續良好表現,導致中國的資本外流加速。如果美國房地產市場再度回暖,資本外流就會變成洪流,引發中國的銀行危機。中國迫切需要提高對國際和國內資本的吸引力。
 
中國的資本回報率很低,並且還在不斷下降。促進GDP增長的政策不會改變這種情況。在過去五年裡,土地升值已經成為利潤的主要來源。泡沫經濟正在收縮。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正在崩潰。這種趨勢正在向二線城市蔓延。由於銷量過少,很多房地產商終止了項目建設,這是中國經濟疲軟的主要因素。政府和房地產行業竭力試圖掩蓋這種情況,這將會給它們自己帶來後患。
 
中國迫切需要減稅以促進內需,提高資本回報率。美國很可能最終會通過資本從中國到美國的再分配而實現經濟復甦。如果中國不想承受資本外流的危機,就必須實施改革,變得比美國更能吸引投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