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周四。「市評」拿反了肚的金甲蟲和發了酸的金蘋果開玩笑,借「新債王」岡拉克(JeffreyGundlach)對這兩種資產的價格預測(金價下試1215美元,蘋果股價則跌至300美元),問讀者會買1盎斯黃金還是4股蘋果(1215美元與300美元x 4之比)?
老畢查查金價,又瞄瞄蘋果股價,發現金價兩天跌逾200美元後雖乏力反彈,惟亦未見進一步急挫。
蘋果曾穿400美元
蘋果走勢卻有點兒不妙,周三紐約時間中午12時50分左右,股價跌穿400美元水平,首度見「三」,尾市雖重返400美元以上,但若把「市評」的問題略加改動,變成「金價跌至1215美元快,抑或蘋果股價先一步見300美元?」閣下又會把注碼押在哪一邊?
連日來,圍繞金價暴瀉的「死因調查」鋪天蓋地,陰謀陽謀、基本因素以至技術分析,什麼可能性都有十個八個專家提出,金甲蟲還不死得瞑目?太沉重了!不妨像「市評」那樣,寓分析於娛樂,計計「婆?數」、搞搞新意思。
全球黃金總量多少,眾說紛紜,根據湯森路透的統計,約為17.13萬公噸。以1噸相等於3.2萬盎斯為准,兩者相乘,全球黃金總量接近55億盎斯。那等於說,盎斯金價每下跌100美元,全球黃金市值損失便高達5500億美元。
為投資者損失計計數
金價在二個交易日內跌逾200美元,市值兩天蒸發逾萬億美元,惟這是否意味投資者合共損失了1萬億美元?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在金市參與者中,珠寶業是大用家,而黃金還有小量其他工業用途;更重要的是何文俊君在周四「文人經略」中提及的一點:央行一直持有黃金儲備,根本不理會金價的實際上落。這些金市參與者都不用markto market,跟我們對「投資者」這個詞的理解截然不同。
換句話說,金價洗倉式下跌,真正感受到切膚之痛的,是一眾必須mark tomarket的投資者。大家這陣子聽得最多的「反肚金甲蟲」,非數據顯示去年底持有2180萬股GLD(紐約上市黃金ETF)的「沽神」保爾森(JohnPaulson)莫屬。然而,除他之外,其他透過GLD或其他黃金ETF進軍金市的投資者,mark tomarket後亦會蒙受重大損失。
這亦有數得計:黃金ETF持金量約2500噸,以一噸相等於3.2萬盎斯計算,交易所買賣基金持有的黃金合共約8000萬盎斯。金價兩天跌逾200美元,一乘之下,投資者損失160億美元,雖不中亦不遠矣。
黃金ETF以外,期金投資者亦須時刻mark tomarket,這方面的損失較難估計,但一說期金好友在此役中損失約30億美元(淡友當然賺個盤滿缽滿)。
在金市兩天洗倉潮中,ETF投資者和黃金期貨參與者的虧損加起來僅200億美元左右,跟蘋果股價急挫令其市值今年蒸發1000億美元相比,尚有不如。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和世界交易所聯盟分別於去年底發表的數據,全球黃金市值約9萬億美元,略低於紐約證交所總市值、雙倍於納斯特交易所總市值,並接近東京和倫敦證交所各自總市值的三倍。
「中伏」與否任君解讀
然而,正如前述,投資者只是金市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加上金市大戶皆為對沖基金等專業投資者,不要說普羅大眾,黃金在尋常機構投資者組合中的占比亦微不足道,金價暴瀉若不致觸發其他市場尤其股市出現劇烈波動(會不會仍待觀察),在金價大跌中傷及心肺的投資者,可望局限於在黃金上押下重注的好友大戶。
值得一提的是,金甲蟲反肚後,一直只嫌政府刺激經濟措施不足力度不夠的論家,如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群起為他們口中的「恐慌泡沫」(thefear bubble)爆破而歡呼雀躍,大有勝利終究屬於真理一方之概。
然而,倘若真的有所謂「恐慌泡沫」,而黃金淡友與好友鬥足年半後,淡友竟在短短兩天內將宿敵knockout,背後實由「幕後黑手」精心部署有以致之(見4月18日「文人經略」〈黃金一小時被搞實錄〉),黃金經此一劫,再難在避險地位上跟美國國債爭一日之短長。
日圓、日債、瑞郎已不再「安全」,現在連黃金亦於一夜間倒下(是否「中伏」,讀者可自行判斷),美債避險地位誰與爭鋒?「恐慌泡沫」並沒有隨金價崩潰而滅,它只是借美債這個「金身」吹得更大而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