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星期五

JohnMauldin:優勢猶存唯美獨尊

筆者好友兼財經分析名家希林(GaryShilling)向來看淡美國經濟前景,但近日卻一反常態,竟然為文唱好。無獨有偶,曾幾何時,筆者有感於政府財政政策倒行逆施,亦一直對美國經濟前景未感樂觀;但此一泱泱大國畢竟人傑地靈,面對效應足以維持長達數十年的種種利好因素,要是能集中政治能量,在嚴峻的財政問題上作出改善,則筆者亦不得不加入「好友」行列,認同本欄今期推介希林的這篇文章。

無 可否認,作為國際上首要儲備及交易貨幣,美元地位至今依舊穩如泰山,但即使如此,當前環球貨幣戰堪稱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規模罕見,加上各國貨幣爭相貶 值,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又日趨猖獗,面對種種挑戰,未來發展阻力實在不容低估。無論如何,為保美元在國際上的固有優勢,美國上下繼續維持本國貨幣強勢實屬在 所難免。

以下文章摘自投資顧問公司A. Gary Shilling &Co.總裁希林主編的通訊《洞察力》(Insight)2013年7月號。

據我個人估計,除卻美國重新發力,令經濟高速增長,而聯邦債務占GDP比例又隨之逐步回落的樂觀形勢以外,在環球化席卷世界各地的趨勢下,相對於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美國有望今後長期享有以下六大優勢。

外來人力後盾
相 較於美國本地居民,外來移民大都較為年輕,生育率亦較高,其中尤以拉美裔移民為然,以致全美孕婦平均生育率達2.06,近於長遠維系美國人口所需的2.1 水平。反觀歐洲各國,甚至加拿大、澳洲兩國,生育率均已跌破生殖水平。日本生育率只得1.39,加上外來移民稀少,其生育率之低為各國之最。即使人口數一 數二的中國,亦受制於「一孩政策」,生育率僅為1.55;有鑒於此,中國政府審時度勢,不得不檢討現行的計劃生育措施。

另一方面,國際 大國由於已紛紛受到人口老化影響,因而必須引入外來移民,以免年齡介乎15歲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整體人口中所占比例跌勢加劇。美國同一組別勞動年齡 人口比例,預期在2040年將達60.3%,成為各發達國家之冠。至於中國這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雖曾於2010年一度高達72.4%,卻料在「一孩政 策」影響下,在2040年降至63.1%。事實上,在中國介乎15歲至24歲組別的勞動年齡人口中,新入職人數已見下降跡象。

美國勞工統計局預測,該國工作人口今後每年約增220萬。按現時64%的勞動參與率計算,即每年應產生140萬求職大軍;假使新入職者大都具備職場所需技能,將有望能大致上滿足美國每年對新勞動力的需求。

縱 使受到美國經濟活力大不如前的觀感影響,無論全球經濟排名榜上第二位誰屬,看來美國至今依然遙遙領先。美國教育制度盡管缺點不少,但勝在能鼓勵學生自由探 索,勇於挑戰權威。反觀中國教育,未免過分著重死記硬背,而欠缺求新精神,令人不禁懷疑:中國一旦實現全民就業,以後還有何條件帶動經濟增長,針對西方科 技迎頭趕上?

再者,中國經濟仍極度倚賴作風官僚而效率欠奉的國有企業,其產值約占中國GDP一半,旗下雇員占總勞動人口達四分之一。

首選投資地點
在 中國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企業,大部分為國有企業,其中約有九成由中國政府直接資助,資助形式包括廉價土地、退稅、償還貸款援助以及現金;去年資助額更高達 138億美元,比前年增加23%。政府資助占此等企業利潤總額4%,而其利潤同年升幅則不足1%。若欠缺資助,不少國有企業就會因產力過剩及出口需求疲弱 而倒閉。

回看美國,據近期相關調查報告結果,有賴石油及天然氣產量回升,以及機械人與資本密集制造業複蘇的驅動,自2001年以來,美國首度在吸引外來直接投資方面勝過中國【圖1】。

美 國勞工市場適應力強,也造就該國在國際間的長遠競爭優勢。工會式微趨勢不但在私營界別尤其顯著,而且在各州及地方政府層面漸形普遍【圖2】。美國就業者近 年接受較低工資的靈活性所以較高,部分原因即在於此。相關調查結果同時顯示,在連續失業六個月後重投職場的一群中,有三分之一的工資低於失業之前。

至於歐洲,自願減低工資的情況跡近聞所未聞,而日本更仍實行終身聘用制。在經濟由出口帶動轉為以內需為主的過程中,中國為求增強國內消費力,已將最低工資水平提升25%,導致其環球競爭力受到削弱,而將世界工廠的地位拱手讓予越南、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成本較低鄰國。

不虞外資撤退
只要聚焦經常賬赤字,即可見美國投資超越消費者、企業、政府儲蓄總和的程度。在消費者儲蓄偏低而聯邦赤字龐大的情況下,美國的經常賬赤字按年率計算約為4000億美元。赤字融資來自外國增持的美國股票、國債、房地產等,因外國投資者都以美元購買以美元計值的投資產品。

有 分析員表示,擔心中國或其他國家會大舉拋售所持美國國債及其他以美元計值的證券,我卻不會人雲亦雲。外國投資者斷不會自取滅亡,因為一旦展開拋售,其手上 所餘國債價值就會大跌,而在利率飆升情況下,環球經濟衰退無疑亦隨之而至,以致中國及其他經濟由出口帶動的國家勢成大輸家。

不過,意外在所難免;為保其環球優勢,美國還須有效控制政府經常賬赤字。假使如我所料,美國家庭儲蓄率能恢複雙位數水平,則減赤大計就有望實現【圖3】。

事實上,要改善美國經濟,亦惟有增加儲蓄一途。隨著儲蓄率上升,開支增長就會相應放緩;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儲蓄率由12%跌至1%的下滑趨勢將會逆轉。

開 支放緩之勢將遍及所有相關層面,包括進口在內,以致出口國的出口難免受壓,而中國經濟亦漸由出口帶動轉向以內需為主。無論如何,美國貿易及經常賬赤字縮減 之勢,將減少美國資金外流,從而將之重投美國資產。既然資金可以互換,外流金額因而得以減低,而個人儲蓄率回升則有助於取代外資,以應付聯邦財赤及相關開 支融資所需。

發展中國家一日以出口為經濟支柱,自然難免受制於目標進口國的經濟狀況;其中尤以歐美經濟至為關鍵。2007年秋季,正當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前夕,不少人還以為中國與印度經濟足以帶領環球增長,甚至在美國樓市及消費表現不振之際支撐美國經濟。

不過,正如我們在投資通訊《洞察力》2007年11月號中指出,中國的中產階級消費力雖逐步上升,但仍未足以帶動該國的經濟增長;印度亦然。我們當時已預計「美國的經濟衰退影響將遍及全球」,中國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

當年中國經濟增長跌至衰退水平【圖4】,後來經中國政府實施刺激方案,才得以回複平穩。雖然中產階級迅速壯大,但國內消費額仍未達足夠水平,而中國出口對當地經濟亦擔當重要角色,以致無法與歐美經濟表現脫鉤。中國經濟大概還須再經十年,才有望由內需帶動。

彙價持續強勁
美元彙價升勢,同樣有利美國在國際舞台保持長遠領先優勢,足以反映其財經及政治實力,以及美元作為國際儲備兼貿易貨幣的獨特地位。

回顧自古以來的金融發展史,可總結出足以構成環球貨幣的六大條件;美元今後更有望長期憑其中至少五項條件取勝。

一、借助生產力的蓬勃發展,經濟及人均GDP均增長迅速:此一條件正是英鎊在19世紀的強勢,以及美元隨後稱雄的重要關鍵。近十年來,美國生產力一直在發達國家中高踞領導地位;觀乎該國在創業精神與科技發展方面得以繼續在發達國家之中占優,今後可望長期保住其優勢。

二、 經濟規模龐大,甚至冠絕全球:古羅馬經濟即符合此一條件,而羅馬帝國更能制訂有效管理及中央集權的經濟系統。在生產力快速增長,而對外來移民寬容的政策帶 動下,美國應能繼續保持經濟優勢。人口下降趨勢在日本日趨顯著,預料其他發達國家也難幸免;甚至中國亦受制於其「一孩政策」,導致人口銳減而窒礙經濟。

三、金融市場既深且廣:美國國債市場不但規模為全球之冠,更是環球投資者眼中的避險天堂。從近期環球金融波動期間,投資者爭相入市美國國債已足見一斑。

美 國股市的資本總額,為中、日、英的四倍之多,亦為歐羅區三倍以上。美國國債有近半數由外國投資者持有,反觀日本政府債券中,外國投資僅占9.1%。根據國 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美元占全球貨幣儲備總值比例高達62%;歐羅所占比例則由四年前的29%降至現時24%。美國外來投資超逾美國海外投資,差額由去年 的4萬億美元增至目前4.4萬億美元。

四、金融市場及經濟自由開放:美國經濟及市場必須保持自由開放,中國及日本才能繼續將國內的經常賬盈餘化為購買美債資金,以及在美國的其他投資形式。

正當美國市場維持自由開放的同時,歐洲市場的自由開放程度,卻因歐羅區經濟危機而受到削弱。至於中國,雖然仍嚴加操控國內金融市場及貨幣,但對人民幣的管制卻逐步放寬;人民幣已超越俄羅斯盧布及丹麥克朗,在國際收支最常用貨幣排名榜中占第13位。

五、 貨幣地位無可替代:雖然要取代環球首要貨幣的地位並不容易,但曆史上亦不乏例子,顯示領先經濟由於過於自滿,以致在生產力增長、人均GDP,或雇員人均 GDP方面,被其他新興經濟體後來居上。例如18世紀初荷蘭的國際貨幣地位被英國取代;英鎊則隨即在19世紀被美元取代。

時至今日,人民幣由於受到中國政府嚴加管制,因而在可見將來仍未足以對美元構成威脅。日本則因其經濟高度倚賴出口,而不願日圓成為國際貨幣。至於歐羅,則由於歐羅區仍陷於財困及衰退,今後多年大概難以挑戰美元地位。

六、貨幣價值信譽:古羅馬貨幣奧里斯(aureus)、拜占庭帝國貨幣蘇勒德斯(solidus)、古阿拉伯國家貨幣第納爾(dinar),均隨帝國國勢衰落而喪失其國際貨幣地位;而幣值大幅下跌,則加速其退出曆史舞台的步伐。

至於美元的幣值信譽,雖自1985以來已顯著下降,但至今仍舉足輕重。世界各國貨幣爭相貶值,最終亦以美元為計值標准。面對波動不休的環球經濟環境,只會進一步鞏固美元在其中的優勢。

能源自給優勢
在 能源供應方面,美國正逐步邁上自給自足之路。出乎「石油供應見頂派」(Peak Oil)信徒所料,利用水平導向鑽掘(horizontal drilling)及水力壓裂(fracking)技術,美國已找到開發頁岩燃氣及石油寶藏之道。加上加拿大的油砂、各種另類能源供應來源、汽車節能方面 的成果,以及其他節約能源措施,預料美國有望於2020年初步實現能源自給,而大大減低對進口石油的倚賴。

天然氣供應源源不絕,而且售價廉宜,更將有助於增強美國生產商的競爭條件,其中尤以石油化工及氮化肥生產商為然。美國石油及燃氣產量激增,更在國際間形成一個能源供應安全網,足以令美國應付來自伊朗及其他高危地區的挑戰,並且消弭海外供應國油價飆升的後顧之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