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新鄉小馮
-- 發佈時間:2013-1-5 18:30:00
-- 《關於銀幣氧化、氯化、硫化問題的個人補充問題探討》
本文根據實物和照片的採集、專業研究資料的概括,總結出了關於銀幣各種變色的成因和不同現象,並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問題,供各界泉友探討。
為達到高質量,造幣廠銀坯餅需要退火和酸洗的,上幣還使用金屬刷手工刷洗後用細砂紙打磨,力求在精軋前取得最好的表面質量。以前造幣廠洗銀幣的配方酸液很刺鼻、辣眼睛,洗幣工人很受罪,後來改進了配方。 (資料引述自上幣內部資料)塊狀、點狀白斑點是由於酸洗銀坯的過程中,坯餅表面出現凹凸不平的褶皺、小坑等,後雖經清洗,但仍有少量較深褶皺處存有水漬,即:存留有酸中或水中的無機鹽離子,這些無機鹽離子在鑄幣壓印中依然被部分存留,以後遇到溫濕環境和空氣中的CL2,就易形成白色化合物AgCl,即宏觀可見的白霧白斑點。 (資料引述自瀋陽造幣公司研究論文),所以:白霧白斑的形成,與洗幣、氯化氧化、塑封粘貼、空氣污染等有關聯(粘在銀幣上的白霧斑,大部分是銀的氯化物AgCl,還有Ag2O、Ag2S。並且即使繼續發展擴大,仍會保持白色,而不會變成黃色和黑色。部分百中泛黃等深色,原因是其中摻雜有小部分銀的硫化物Ag2S)。深色包漿氧化(如:紫色、黃色、褐色、黑色等)多是硫化的結果,有的硫化層,在特定光線和角度下,肉眼觀察,會呈現分層多色如彩虹般的色澤效果,即:俗稱的“五彩包漿”(美國藏家Weimar White研究:不同的顏色取決於硫化曾的厚度。引用:包漿的顏色取決於硫化銀的厚度,50 毫微米厚的硫化銀呈黃色,110 毫微米厚的硫化銀呈藍色,再厚便呈黑色。而金色、紅色和紫色包漿的硫化銀厚度介乎於黃色和藍色之間。各種顏色的不同混合可能產生其它顏色,如黃色和藍色混合會產生綠色。黑色是硫化的“終極顏色”。)。
(本文圖片大多蒐集自網絡,部分做了校色和標註。老銀元中,後期人為造假包漿較多,在此只選幾枚評級幣)
補充問題如下:
1.保存條件完全相同的同一種銀幣,但結果會產生不同,有的有硫化包漿,而有的沒有。我認為跟銀幣的生產過程有一定關係。
2.銀幣的包漿總起源於邊緣,並逐漸向內(雖不是所有,但大部分皆如此)。包括新中國銀幣(有塑料盒或無塑料盒)、老銀元(無包裝盒),氧化很多都是從圓周邊緣開始,較少有從銀幣中心發散的。為什麼呢?
3.新中國銀幣包漿,常常見銀幣單面氧化明顯,另一面較輕微或沒有氧化的情況。與銀幣的放置、幣與盒子的間隙的疏密可能有關係。
4.新中國銀幣,999銀的易硫化氧化,非999純銀的幣相對少得多(通常只有淡淡的黃褐色氧化或氯化白霧);老銀元,雖都不是999銀,硫化五彩也有不少。為什麼呢?
5.銀幣氧化和氯化,以前有人說是光照、微生物之類的原因,造幣廠科學研究表明,主要還是化學原因,其次是物理形態制約和造幣工藝。紫外線對銀表面腐蝕性化合物的影響需進一步研究。
6.如果是球形純銀體,懸線懸空放置,放入密封盒子,避免氣壓、水汽分層、光照等因素,氧化結果是什麼?從哪各部分先開始氧化呢? (我上中學時,曾想過:完全規則的球形的磁鐵,正負極在哪?)
7.曾有藏友抱怨NGC幣裝盒盒子後還會氧化,我認為,在裝盒前,評級師是裸露銀幣觀察的,當時裸露環境和該幣出廠前的未顯露的狀態也有很大關聯,並不一定是評級盒子問題。
8.造幣廠模具表面有的是要塗油的,有的幣章壓鑄中也沾了油;有的幣章壓好後是要做防氧化處理的,有膜。油、化學膜,一直保持未動的話,或多或少會影響N年後的產品表面效果。早期大規格銀幣,原封密封的,內無圓形塑盒,直接封的,塑封中的化學成分與出廠油膜等,都會影響幣面,如:1986年5盎司孫中山銀幣等。
參見:
A.(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對金屬幣章的超聲波清理去油、霧化噴洗、陰極電泳、逆流漂洗、熱風和光固化烘乾工藝簡介。
B.(上海造幣廠)銀幣應用電解層和浸漬抗變色劑的組合防護膜防變色和白斑的工藝簡介。
C.(上海造幣廠)造幣基材中的微量鐵雜質元素和造幣鋼模的脫落鐵元素屑與含氯空氣、液體發生反應造成氧化的問題簡介。
D.(瀋陽造幣廠)非晶氧化鋁保護膜對銀幣防變色的保護工藝簡介。
9.不論老銀元還是新中國銀幣,其變色並非全都“不好”,根據變色的不同結果,有的是深受歡迎的,其價值也高於未變色的幣,比如:有漂亮的硫化顏色的銀幣。國外也是比較重視這類幣的,不少藏家視之為難得珍品。
10.有的新中國早期銀幣上,偶見小黑點,尤其是非999純銀的小規格銀幣,疑似是造幣過程中幣面粘上鐵元素雜質所致。
11.還偶然發現一個問題,我幾乎同時購買的銀手鐲,一個是在商場買的,另一個是在杭州朱炳仁店裡買的。均從未佩戴,都放在同一個抽屜,兩個都是990純銀,大約一年多後發現:一個氧化較少,另一個卻通體全部發黑、薄黑(這個是在杭州買的,朱炳仁的),由此猜想:銀的氧化很可能跟製造工藝的不同有關。並不是工藝差的,氧化就一定更容易更厲害。這個例子正好相反:朱炳仁那個銀鐲是全手工精製的,原本是高拋光錚亮的銀,價更貴,硫化更容易更厲害。
如下圖:通體氧化亮黑
關於金幣的斑,造幣廠和金總有專人做過研究和說明,在此,補充觀點:999的金幣容易長紅斑,22K等非純金的金幣很少長紅斑,估計是因為24K金很軟,鍛帶和壓鑄的時候容易粘雜質,雜質主要是銀元素、次之是鐵元素,遇潮濕、直接接觸塑料封,易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紅斑。
http://bbs.jibi.ne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