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

畢老林:十年黃金變爛銅

7月21日,周二。金價閃跌,幾經艱苦險守千一美元,惟仍創五年新低。金市向來充斥著陰謀論,盎斯金價周一亞洲早段三分鍾內瀉近45美元,低見1086美元,是否基金「大鱷」在背後發功,趁日本休市交投淡靜施以突襲,信不信由你。

與A股三周內跌三成不同,金價從2011年9

月每盎斯1921美元,跌至執筆時的1106美元,下滑幅度達42%,惟曆時長達四年,整個過程猶如以慢動作演繹崩盤,期間不乏「死貓反彈」。這種夾雜著酸甜苦辣希望沮喪的滋味,比之一插到底「實時死亡」,又是另一種難受。

紙幣狂魔鬥金屬狂人
不必諱言,老畢對黃金曾經滿懷憧憬,尤其在撰寫本欄的頭兩年。其時金價處于十年牛市後期,如果這也算「金甲蟲」,那麼我是搭上了尾班車。

黃 金牛市到了此一階段,支持金價上升的理據, 如今聽來耳熟能詳:央行為救市救經濟濫印鈔票,惡性通脹迫在眉睫;金融海嘯歐債危機接踵而來、貨幣體系搖搖欲墜,安身保命惟靠黃金;世途不淨烽火處處,亂 局買金硬道理;中印需求殷切、黃金在機構投資者資產組合中占比極度偏低……看好理由俯拾皆是。紙幣狂魔惡鬥金屬狂人,被不少論者描繪成正邪之爭,也是針對 政府/央行的非主流財經媒體說極不完的話題。

金本位制度取消後,黃金與貨幣僅存的連系已不複存在,加上黃金不像股票債券般有客觀的估值 標准,揸金且無息可收,除了避險和效果富爭議性的對沖通脹功能,投資黃金的最大誘因,說穿了就是以更高的價格將之賣出。金價從2001年低位256美元漲 至2011年高位1921美元,十年升值6.5倍,不管什麼原因,黃金投資、投機者都是贏家。

在牛市末期,身邊許多人天天追問金價行情,盛況雖未必比得上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但在金價接近二千美元時憧憬三四甚至五千在望者不計其數,高追被綁的「金蟹」只怕頗不乏人。

金 價步入熊市後,投資者對黃金的熱情迅速冷卻,死硬派金甲蟲雖不離不棄,維持把黃金下跌歸咎于「幕後黑手」的一貫作風,但改變不了金價一浪低于一浪的走勢。 本港投資者中,如假包換的金甲蟲應該不多,即使四年前跟風追入,大注瞓身的相信甚少;加上黃金熊市非自今日始,心淡者早已離場,未走的對金事恐怕亦不聞不 問,金價急挫與股價急挫對港人財富的影響,不可同日而語。

十年黃金變爛銅,陳新燊當年的金句,放諸今日,一般的應景。作為一個資產類別,黃金在個人投資組合中是否仍應占有一席之地?

保值功能經得起考驗
有 學者曾以羅馬帝國開國君主奧古斯都(Augustus)支付軍兵酬勞的方式,與今天美軍的薪酬支付作出對比。以黃金為單位計算,結果顯示悠悠二千年變化不 大。一名古羅馬軍團百夫長加一名士兵的年薪為40.9盎斯黃金;今天一名美軍隊長加一名士兵的年薪為38.9盎斯黃金。

當然,軍隊薪酬是很狹窄的指標,惟這個對比支持了一個看法:平均而言,金價可與工資增長同步;拜生產力改善所賜,工資增幅又一直稍微領先于物價增長。

黃金保值功能雖經得起歲月考驗,但從回報角度著眼,卻不是一項理想的投資。研究發現,從1836至2011年,金價經通脹調整後按年實質升幅為1.1%, 稍勝美國政府短期票據1%的實質年回報,但跑輸美國長債2.9%和股市7.4%的回報。

金價扶搖直上那幾年,什麼原因皆言之成理。如今落難,要解畫亦不難:中國囤金未如想象般多、美國加息大約在今秋、白金「賤」過黃金增添後者壓力、希臘債困暫解、伊朗核協議達成、美股創新高……總之就是找不到一個買的理由。

不為迷戀不因迷信 


然而,黃金在投資組合中最大的存在價值,在于金價與股債相關性低,引入小量黃金,已能收分散風險之效。不為迷戀不因迷信,更不是為了找人接火棒,從portfolio construction角度出發,金價低殘更值得吸納。保險梗系揀保費低的時候買,怎會反其道而行?


2 則留言:

Ryan 說...

老畢都心淡,即係差唔多見底。
出糧要入貨

Colm Lam 說...

林行止今天叫人沽貨,等住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