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Mauldin - 偶顏投資 2016年7月14日
聯儲局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及歐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等中央銀行首腦發言,背後往往有推銷自身政策的動機,大家不能照單全收。
國際結算銀行(BIS)也有自身關注事項,但不與任何一個經濟體或政府掛
鉤,其分析師關注的是世界總體表現,此所以該組織發出警告,大家不能掉以輕心。本文將審視BIS最新年報,看看該行的觀點如何與別不同。
年報第一章題為「當未來變成今天」(When the Future Becomes Today)具啟發性。關于未來有一點可以肯定:未來不斷來臨,大家要做的是坦然面對。
歐 洲實行負利率,對銀行及保險商而言實屬災難一場,退休基金及固定收入投資者承受的打擊更不用說。當前經濟思潮堅信經濟由消費推動,甚至認為人為地以政府負 債取代民間消費,就能刺激通脹升至理想水平。多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大肆宣揚,這個原則街知巷聞,但最終只會造成反後果,累及所有人,這正是BIS年報最重要的訊息。
債台高築釀三合一風險
該報告並沒有說世界經濟很糟糕,經濟增長步伐的而且確令人失望,總算還可以;失業率仍然太高, 但逐步改善;在大多數地區,通脹更不成問題【圖】。
然 而,BIS最擔心的是,生產力增長低得異乎尋常、負債水平居高不下,加上政策調度空間無多,這三大風險三位一體(risky trinity),長遠上不知會產生什麼後果。這很重要,因為超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本身都不是問題,只是「三合一風險」的症狀而已。症狀既可以亦 必須治理,但單單治理症狀卻不能藥到病除。
有一點毫無疑問,就是負債節節上升影響深遠。世界今天舉債成癮,就如同當年依賴石油出口國組 織(OPEC)原油成癮一樣。大家可能以為,金融危機後監管機構嚴厲打擊,杠杆活動理應放緩,事實並非如此。所有界別的負債總額相對于國內生產總值 (GDP)而言繼續穩步增長,只有家庭負債除外(發達經濟體家庭負債2010年至今輕微收縮)。
利率一大功能是發出訊號,假使訊號錯 誤,結果會如何?大家當然會因此作出錯誤決定。遠的不說,至少在最近6年,利率訊號實則大錯特錯。訊號扭曲衍生出大量不智決定,像流行病一樣擴散;更糟糕 的是,其中不少不智決定是由中央銀行作出,由于它們規模龐大兼且地位崇高,令問題廣泛蔓延。結果,商業市場出現當前金融化局面,企業寧願收購對手而不互相 競爭;寧願以便宜資金回購自身股份,也不願花錢投資新生產程序。收購對手及回購股份都無助推動就業及勞工生產力,這正是經濟放緩的原因。
BIS報告談及利率問題,暗示世界當前困局正是由利率而起:
倚 重市場訊號以判斷何謂均衡及可持續,也許太過輕率。中央銀行、政府及市場參與者在任何一段時間內的聯合行為,是否能調節市場利率至合理水平,亦即與可持續 良好經濟表現一致的水平,實在沒有保證。畢竟,鑒于過程中存在極大變量,大家又可以有多少信心,相信長遠上可達致理想結果?難道利率不會一如任何一種資產 價格一樣,有可能長期偏離正軌嗎?只有時間及事件能證明一切。
依筆者之見,利率毫無疑問已偏離正軌好一段時間。12人或27人圍桌而坐,決定世上最重要商品的價格(亦即金錢的息率),行得通嗎?事實擺在眼前,他們往往無法得出正確答案。
利率長期偏離正軌
我 們建立的經濟及政治體系既鼓勵又補貼債務, 結果債務供應過剩,何奇之有?問題是先使未來錢不過把消費提前,意味未來消費將會減少。BIS指出,「跨期取舍」(intertemporal trade-offs)終歸令大家的選擇更少;所謂「終歸」的真正意思其實是「當下」,正好呼應本年報主題:「未來很快就會成為今天」(The Future Will Soon Be Today)。
當下問題在于,貨幣政策所承擔的責任已偏離其設計原意。BIS報告指出,在危機中,央行采取強而有力的行動既必須也恰當,只是央行遲遲不肯鳴金收兵,卻未能達致理想目標。經濟長期依賴非常貨幣政策會帶來風險,令大家對政策制訂者失去信心。BIS以下這番話令人不安:
金融市場愈來愈依賴中央銀行支持,但政策調度空間卻買少見少。假如情況持續下去,以至動搖公眾對央行官員信心的地步,對金融市場及經濟的後果可能很嚴重。令人憂慮的是,今年2月市場動蕩,正是信心動搖的實質先兆。
換 句話說,假使銀行、投資者及公眾對聯儲局、 歐央行、英倫銀行及日本央行失去信心,將會如何?BIS所指的並非大家慣常對央行的抱怨,無論經濟好與壞,總有人對聯儲局的決定指指點點,雖然長年感到煩 厭,但大家骨子里仍對聯儲局懷有基本信任,相信局方會采取行動避免大災難發生。假如事實並非如此,聯儲局真的已經無計可施,結果會如何?
問問任何聯儲局相關人士,他們必會異口同聲指出,聯儲局仍有選擇及彈藥。問題是央行還有沒有「實彈」?筆者頗為憂慮,他們日後只會發射「空彈」,無法收到預期經濟後果。
對于上述問題,相信大家都不願知道答案,但BIS已作出相當露骨的暗示。從那句「令人憂慮」可見,BIS認為大家擔心央行行動能否持續發揮作用,不無道理。剖析過制訂政策的種種憂慮後,BIS作出幾項政策建議,分為審慎、財政及貨幣三大類。
BIS所指的「審慎」政策就是銀行監管及資本要求。金融海嘯以後,相關監管出現重大改變,《巴塞爾資本協議III》(Basel III)迫使銀行持有更多資本,以抵消業務風險。不少交易商指出,債券市場流動性正是因為相關規定而一落千丈。
BIS承認確有此問題,但提出的理據卻是筆者前所未見。該行指出,金融海嘯以前,流動性價格其實過低,流動性供應者提供了價值,卻沒得到合理回報;其後當大家真正需要流動性時,供應者卻不見影蹤,中央銀行及政府惟有介入,填補流動性缺口。
為避免曆史重演,BIS建議,大家應當樂意付出比現時更高的代價以取得流動性,好景時要給予市場莊家優厚回報,他日風雨飄搖,他們不會一走了之。
財政政策方面,BIS認為,應當重新思考評估主權風險的方法。鑒于政府──至少所有擁有自身貨幣的政府──有權「印鈔」,投資者就假設其信貸風險很低,甚至毫無風險。事實很明顯是兩回事,問問任何幾年前押注過阿根廷政府債券的投資者就知道。
假如審慎及財政政策安排到位,就毋須過度依賴中央銀行,這不代表央行應該不作為。BIS明確支持貨幣政策扮演重要角色,認為相關角色應有別今天。
BIS建議的重大改變之一是減少依賴通脹目標,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貨幣政策一直保持寬松,無非因為通脹持續低迷。事後回想,在通脹回複「正常」(不管那是什麼水平)前就收緊貨幣政策,讓利率逐步恢複「正常」(不管那是什麼水平),也許更可取。
聯儲局以失業率高得不能接受為由實施寬松政策,3、4年過後,失業率接近「正常」水平時,局方仍然拒絕加息,皆因他們擔心股市多于自己一手造成的失衡問題。長此下去,聯儲局可能會喪失公信力,對所有人都有害無益。
BIS指出,無論如何,現時極需要一些當未來成為今天時,不會令大家再次後悔的政策。
8 則留言:
從再保險公司的風險專家現在新的行動!正積極囤積實物黃金和物理現金現在!
可以看出將有大事件發生!再保險公司是什麼?是保險業的保險公司!
從網上搵到一些關於再保險公司的定義
部份資料如下:
再保險公司(reinsurance company)
目錄
什麼是再保險公司
再保險公司是指專門從事再保險業務、不直接向投保人簽發保單的保險公司。 就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為了分散風險,把一些大的承保單位再分保給另一保險公司。接受這一保單的公司就是再保險公司,一般出現在在財險中比較多。
http://wiki.mbalib.com/zh-tw/%E5%86%8D%E4%BF%9D%E9%99%A9%E5%85%AC%E5%8F%B8
保險公司需要「再保險」?
http://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E5%94%90%E5%BE%B7%E7%8E%B2/007003002024/%E4%BF%9D%E9%9A%AA%E5%85%AC%E5%8F%B8%E9%9C%80%E8%A6%81%E3%80%8C%E5%86%8D%E4%BF%9D%E9%9A%AA%E3%80%8D%EF%BC%9F/193496
咁再保險公司駛吾駛再再保險呀?
再保險公司再再保險的話都係搵央行,就係因為央行信唔過先買實金lol
英女皇都说2015是最后一个圣诞节了!那么金融大崩溃就是今年了咯!到时银行破产!提款机都按不出钱了!所以就无法庆祝圣诞节了!
非常詭異,777?
The Queen did not say that; the Pope did.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