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星期一

美國增長言過其實 全球債市未雨綢繆


陶冬天下 - 陶冬 2016年10月31日


  企業盈利比想像的好,央行也沒有甚麼驚天言論出台,在相對平靜的一周,風險指數VIX驟升6%至16.2,攪局者是極少成為市場材料的FBI。美國聯邦調查局宣布重啟希拉莉電郵門調查,美股美債應聲下挫,美元則承接連日趨勢繼續下

探,對歐元匯率接近1.10。美國的第三季度GDP增長好過預期,2.9%為今年首次出現二字頭的增長幅度,資金一度將聯儲12月加息的概率上調到76%,不過FBI消息一出,利率期貨市場所表現的今年內加息概率便跌穿70%,可想而知美國大選牽動著市場的心。OPEC年會在即,俄羅斯在Dong Chan凍產問題上立場退縮,布蘭特原油期貨下破每桶50美元,為上周比較有趨勢的一種資產價格。黃金價格本來無大起伏,不過FBI消息之後金價出現拉升。相對於股市,美歐債市的沽售壓力本周來得更早更強,美歐經濟數據普遍不錯,市場期待財政政策加碼,同時擔心歐日央行彈盡糧絕,債市作出價格反應。

 
  美國第三季度GDP增長環比折年率達到2.9%,高過預測中位數的2.6%,遠遠快過上半年1.1%的增長速度。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美國12月加息已經板上釘釘,筆者認為未必,起碼這個數據不是原因。首先,聯儲從來都不把增長數字看得太重,其職責是在通脹與就業之間取得平衡,GDP數字充其量不過是就業的一個折射,是滯後指標。其次,本次超強的增長數字是被淨出口撐起來的,背後原因是南美洲水災導致美國大豆輸出暴漲,大豆因素一項便拔高了當季增長0.6點,第四季度淨出口應該會大幅回落。如果看國內需求,第三季僅為1.4% vs上季2.4%,其中消費回落到2.1%(上季曾暴升4.3%),商業投資略有改善,不過住房投資連跌兩季度。筆者認為這組數字其實從經濟學意義上沒有甚麼值得特別慶幸的,貨幣當局仍會將注意力放在就業狀況上當然,這組數據打了特朗普的臉,他的民主黨經濟政策失敗(ailed economic agenda)論,就難以兜售下去。

 
  上周全球債市遭受了歐債危機以來最大的拋售。英國經濟數據亮麗,使得債市重新評估英格蘭銀行的降息概率,英國國債率先調整。全球債市接下來擔心美國加息,擔心歐洲減少QE,擔心日本銀行無以為繼,G3債市同告敗退。在各國貨幣政策面臨調整之際,市場現在重新評估銀根收緊的機會,在筆者看來實乃遲到之舉,今後一段時間估計仍將繼續。但是必須認識到,其實全球增長難的問題並沒有實質性的改善,所謂財政刺激,最終也需要央行埋單,所以擴張性貨幣政策很難結束,問題只是以何種形式擴張而已。連目前世界上最有增長的美國,聯儲也在議論一旦經濟逆轉時有甚麼政策工具對應,就知道央行目前的所謂退出實為短期性的、技術性的。筆者依然認為,在沒有實質性的改革出現之前,超寬鬆的貨幣環境會長期存在,只是政策形式不同。

 
  本周焦點在美英日央行例會和美國就業數據。美國聯儲11月2日開會,相信利率政策有變的機會很低,不過在言辭上應該會向市場暗示短期內加息。幾天後的非農就業數據其實更關鍵,預計10月新增就業175K,vs上期158K,時薪增長加速至0.3%。如果這個預測被證實,市場會認為12月加息的機會進一步上升。估計英國、日本和澳洲央行均按兵不動。

 
  本周記每周六刊出,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日圓轉弱 金價隨同淡化避險


石林 :


「多事之秋」一詞確可形容目前的政治經濟局勢。別的不談,光指美國政局,在總統大選日的前夕,突然又爆出聯邦調整局掌握新資料,重新展開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電郵門」事件的調查。
消息一出,美元從8個月高位回落,金價攀升到1284.3美元的3週來高位,最後回順以1274.7美元收市,乃連續兩週從大調整低位回升。銀價亦曾攀升到17.915美元的3週來高位,收市回順報17.725美元,也是連續兩週回升,但整個氣勢遜於金市。
電郵門掀短期波動
上周金市大體來說,是繼前周續在大調整低位之上作好淡爭持、消化整固。除了期金市場有若干淡倉回補,以及趁低吸納買盤出現之外,季節性因素使印度及中國實金需求有所回升。
數據顯示,中國在9月份黃金進口量出現4個月來的首次回升,從香港淨進口量為44.9噸,高於8月份低谷的41.9噸。還有未有正式統計的本月份,因人民幣貶值,國內居民湧到本港購買各類資產,黃金是其中一個熱門對象。
上述原因頗大程度令近期金市可力抗美元復強,保持相對偏穩的市勢。對於電郵門事件,現聞說希拉莉進行反擊,要求聯邦調查局公佈所有新數據,並聲稱不會遭到起訴,事態發展將會掀起短期波動。
美國總統的最後結果當然會影響日後美元的強弱,從而波及金價。但從近一兩日的情況看來,「電郵門」事件新進展固然不利希拉莉,但民意調查顯示她仍領先特朗普,不致因此而令整個選情出現大逆轉。
美元中期升勢仍在
與此同時,上週五美元匯價從高位回落,其中一個很大原因是前段美元市勢已接近超買,趁此機會作出調整。從美匯指數週線圖來看,美元的中期升勢仍在保持著。
敝欄早前曾提醒各位留意日圓的走勢,因為近年(尤其是今年)日圓與金價保持甚高的正相關關係,原因是兩者都扮演避險的角色。上週五日圓雖然因美元回跌而回升,但價位仍低於上月的低點,在中期來說是代表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全面轉強。這一市場現像不能單靠看美匯指數高低即可得知,因為該指數的成分貨幣有著不同的加權係數。
日圓正式轉弱,表示其避險角色在淡化,同類型的角色黃金相應亦然,只不過兩者不時有時間先或後的差別而已。
上文說印中兩國實金需求回增,但全球的黃金投資需求卻未見同時回升,其中對此具代表性的SPDR持金量,上週五僅為942.59噸,依然是月內的最低水平。
此外,政治消息未對債券市場起到重大衝擊效應,上周美國10年債券價格依然偏軟,孳息率則在緩慢爬升,週末收市報1.86厘,直逼今年5月份的高點。還有,美國今年第三季GDP增長初報達2.9%,優於預期,因此聯儲局在12月加息機會頗大,然而要留意美國的貨幣流動速率在GDP續升的時候依然在下滑。
綜上所述,故相信金市仍處於大調整後的整固階段,除非美國選情發生大逆轉,否則金價難重上1302美元,在1290美元有回升阻力。目前在1282美元上下續有爭持,1260美元是短期關鍵支持。銀市則料難重上18.4美元,在18美元仍有回升阻力。目前在17.8美元上下續有爭持,17.3美元是短期關鍵支持。
本週除應關注美國選情進展外,還要留意該國最新就業數據公佈,此將為利率動向提供重要的啟示,從而影響到美元及金銀走勢。

2016年10月25日星期二

大戶沽貨 誰買美債?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6年10月25日  





【晴報專欄】美國財政部於10月18日公布了美國政府債券最大海外持有者,中國、日本、沙特阿拉伯,均在大幅減持美債,而買入這些美債者,是美國「散戶」。「散戶」接「大戶」貨?想死?《金匯財經》有如下報道。 

據美國財政部上周發布的估算數據,中國在2015年8月至今年8

月間出售約折合5,700億美元的外滙資產來防止人民幣大幅貶值。中國外滙儲備8月減少了160億美元,降至3.19萬億美元,此前曾在2014年達到近4萬億美元的峰值。今年9月,中國外儲又下降190億美元,跌到了2011年以來最低水平。 

大戶紛紛沽美債 散戶接貨 
持有量僅次於中國的日本3個月來首次減持,規模下降106億美元至1.14萬億美元。沙特阿拉伯的美國國債持倉錄得連續第7個月下降,減少至930億美元。 

財政部發布的報告亦包括了國際資本流動數據,顯示美國8月份長期投資組合證券淨流入483億美元。美國同期跨境投資流入738億美元,其中包括國庫券和股票互換等短期證券品種。報告還顯示,8月外資淨賣出美國國債248億美元,淨買入美國股票27.3億美元、企業債券228億美元和296億美元的機構債券。 

具體數據如下: 

中國持有1.19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下降337億美元;比利時持有1,570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增加26億美元;俄羅斯持有875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下降7億美元;日本持有1.14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下降106億美元;開曼群島持有2,642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下降1億美元;沙特持有930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下降35億美元; 

外資淨賣出美國國債248億美元;外資淨買入美國股票27億美元;外資淨買入企業債券228億美元;外資淨買入機構債券296億美元。 

愈來愈明顯,外國央行、主權財富基金、基金經理以及其他持有美國國債的官方機構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拋售美國國債。 

那麼誰在買美國國債?拋售的美國國債賣給了誰?目前看是個人投資者,就像股市中的散戶一樣,個人投資者成了接盤的人。個人投資者吸收了上百億央行持有的美國國債。接盤者是否知道接的是誰的盤。 

更多國債貨幣化 難以加息 
圖一顯示的是不同周期發行的美國國債規模以及買家。很明顯,最近時期是外國投資者開始減少購入美國國債以及美聯儲停止了量化寬鬆計劃。 

從圖一可見:1950年至2001年、2001年至2008年、2008年至2011年、2011年至2015年以及2015年至2016年美國國債發行量以及外國買家、美聯儲、美國政府和美國民眾購買國債佔比。 

從圖二可見:圖二是各國買債比例,值得注意的是金磚國家自2011年開始停止買入美國國債,2011年至2015年期間被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開曼群島和瑞士五國代替。 

如果在外國政府、機構拋售美國國債的同時,個人投資者也停止買入美國國債會發生甚麼?答案是,美聯儲可能會對更多的國債進行貨幣化,也就是量化寬鬆計劃。故有認為美儲局要加息,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真是中、日、沙特大戶沽債,只得散戶去接貨時,總會有一日,這些散戶床頭金盡,大戶仍持續沽債,則債息就會被急扯升,金融市債會大亂。 

那麼投資者該對中、日、沙特大戶的沽債怎看? 

不用太焦急。 
⑴美國政府怎不會關心持美債大戶的揸沽情況,這些大戶如出貨,會不被協調、安排?真的會任由中、日、沙特,自把自為地自由沽債嗎?在這個環節,如投資者仍相信資本市場是「自由」的話,看來是有點幼稚了。 

⑵為甚麼美國散戶能接到中、日、沙特大戶的貨?關鍵在圖一,該圖是美國國債發行量,在2015年之前,美政府的發債量都在4萬億至5萬億間,但這兩年,發債量只在1萬億左右,而在2015-2016年之前十年即2001-2008年間,美政府的發債量是在較低位的3.5萬億,以所發的債如是十年期的,在近年就到期,要贖回,但量是較2008-2015年間少,亦即是,在2015年之後,美國散戶(包括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對這個縮量的供應,應可食下,但在2011-2015期間的五年期債亦到期,供應一樣要多,又怎辦?該期間,美儲局買入了不少美債,如到期,其公布的處理方法是,滾動持有,即左手到期,右手買回,即是沒有實質性的為市場資金加大壓力。 

傳有國家隊托市 維穩市場 
美國政府是知道,這些持債外國大戶,是總有一天會沽貨的,所以金融市場上傳有間叫Citadel的投資公司,伯南克離任美儲局時就做了其董事,有傳(聲明是傳),這其實是由美國政府打本的投資公司,來維持金融市場秩序(即托市)的公司,跟中國的國家隊無異。 

有國家隊,買債有人,投資者就不必心焦,可以聽其言,觀其行了。 

2016年10月12日星期三

極端追求利益的銀行文化,隱瞞十年才爆發的富國銀行詐欺案


曾是世界市值最高的富國銀行,近期傳出偽造客戶帳戶的醜聞,令其股價大跌,震撼市場。根據深入調查,此項詐欺行為其實自 2005 年便開始,就陸續有員工向公司投訴但未獲處理,甚至舉發者慘遭開除。議員在國會聽證時質疑,自 2013 年銀行內部才開始有懲處動作,但被開除的都是基層員工,完全沒有管理階層,銀行不擇手段追求利益的風氣難道都是基層員工的問題?此一弊案可以被隱瞞十年,而銀行財務長也表示,其實這些醜聞不會影響太多盈利。如今銀行業的文化,發人省思。


富國銀行集團(Wells Fargo)自 1852 年成立於美國紐約,共有 9 千多家分行,總資產為 1.5 兆美元,以零售銀行業務為主,並從事批發銀行及個人金融業務,在美國市佔率非常高。在 2013 年成為全球市值最大銀行,勝過中國工商銀行,以超越同行的盈利深得股神巴菲特的青睞。

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在 9 月 8 日指出,富國銀行員工為了業績不擇手段,在沒有告知客戶的情況下,偷偷開立了近 200 萬個存款及信用卡帳戶,並私自轉移客戶資金,除此之外,還涉嫌利用假電郵來招攬客戶,以拉抬銷售數字獲得業績獎金,而此事竟然從 2005 年便開始,甚至成為該銀行的文化。

富國稱高層未參與

一位行政助理 Julie Tishkoff 曾在 2005 年 寫信告知該銀行人事部門,有關於部分員工偽造客戶簽名申請信用卡的行為,她投訴了近 4 年都沒有被相關單位重視,甚至陸續也有其他人發現這項事實,但是人事部門一直沒有動作,直到 2011 年,員工直接向董事長 John G. Stumpf 陳情。

但在詐欺案爆發後,富國銀行在國會的聽證中 ,Stumpf 與其他銀行業務高管卻指稱,他們在 2013 年才確定這是事實,而陸續採取裁員的動作。然而國會議員質疑,富國銀行高層為何遲遲不採取行動?且被懲處的都是基層員工,完全沒有管理階層,銀行不擇手段追求利益的風氣難道都是基層員工的問題?

民主黨議員 Maxine Waters 指出富國銀行在 2008 年曾阻止其員工向法院進行控訴,且其動作只有在員工手冊裡載明不得在無客戶同意之下進行開戶。據調查,在2009 年就確定至少有兩位主管收到 Tishkoff 的投訴但都無動於衷,而這些主管現在都是分行高層。

富國銀行發言人 Mary Eshet 表示,在 2013 年前各地的投訴過於零散所以沒有引起高層重視,銀行高層為了避免此種情事繼續發生,下調了員工的業績門檻,並讓客戶能得到真正滿意的金融商品。富國銀行強調,在近年來已陸續處理這些有問題的帳戶及信用卡,其中大約有 10% 是分行經理級的員工所開設,其中只有一位是真正的高階主管。銀行財長也稱,此次醜聞對盈利打擊不大。

出頭的慘遭解雇

自從 9 月 8 日,詐欺案正式爆發,金保局開罰 1.85 億美金之後,紛紛有許多員工站出來指證,富國銀行內部不良的銷售文化,以及類似情事。前富國銀行經理 Ricky M. Hansen Jr. 就是因為曾舉發詐欺行為而被開除,他表示,很多人都知道詐欺行為的存在,但試圖為此發聲的人都被打壓。

前員工 Yesenia Guitron 也曾在2009年對其分行主管投訴類似情事但無果,而在 2010 年對人事部門再次投訴後,卻慘遭解雇,其理由竟然是違抗上級命令( Insubordination)。在 2012 年在其與富國銀行的訴訟中,法官表示,儘管銀行有詐欺行為,但對其解雇依舊是合法的,因為她沒有達到銀行指定的業績門檻,而之前提到的助理 Julie Tishkoff 則是因偽造費用報告而被解雇,Tishkoff 對此表示,她不過是在報告中疏漏了兩筆小額費用而已。

類似的情事在這幾年間不斷的在銀行內部上演,銀行員工的憤怒也越來越大。前分行經理 Hansen 也曾從內部管道對此投訴,但內部回應卻是希望他先不要聲張,然後向他詢問有哪些帳戶有問題,結果一個月後,他卻被解雇了,理由卻是不當搜尋帳戶資訊,並指責他違反職業道德。

同樣也是前分行經理的 Rasheeda Kamar 受訪時表示,她也曾向董事長投訴但無果,最後也是因未達業績門檻慘遭解雇,這些事件終於在上個月得到金保局及公眾的平反,但她仍然非常憤怒,因為董事長只認為這些都是員工的錯,而非去檢討企業內的不良文化從何而來,她已向國會議員陳情此事。針對富國銀行的醜聞,洛杉磯議會將擬定新的法案,來控管銀行對員工過度的業務激勵機制造成金融風險的危害,並呼籲銀行業進行改革。

註:富國銀行董事長 9 月在參議院作證時指出,許多盜開賬戶的案件發生在大洛杉磯地區,目前富國銀行以 1 億 8,500 萬美元與聯邦銀行監管單位和洛杉磯市政府就此案達成和解,並因此從市值最高銀行寶座上跌落。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中國銀行業恐須集資1.7萬億美元



據外國傳媒報道,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發表報告警告,由於企業債台高築,中國銀行業恐怕要集資1.7萬億美元,以填補日益上升的壞帳。報告預期,2017年情況也不會有太大改善,因過度槓桿情況已蔓延至各行各業。 

事實上,中國債務問題已成為最嚴重的問題,整體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高達250%,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稱的國際清算行已警告,中國未來3年爆發銀行危機的風險大增。 

據標普調查,中國債台高築的企業有70%是國企,涉及2.8萬億美元或90%債務總額。因此,標普估計,銀行業在2020年前,將要集資1.7萬億美元,就算是最保守估計,也要集資5,000億美元。標普預期,中央為了保經濟,在未來12至18個月仍會容許信貸持續保持高增長。 

事實上,就連中銀監也發表報告指出,中國銀行業壞帳已升至近2%,為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多。有分析更預期,壞帳恐高達15至35%,因很多信貸並未呈列在資產負債表上,而且當中可能涉及政治壓力。

雙鬼拍門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6年10月12日  


 

【晴報專欄】重陽節,應下景,講雙鬼拍門,不是拍閣下的門,是拍美國政府的門,今文是續昨日所提的:美國政府或關門和沙特或沽7,500億美債,兩個都是「或」,因為事情在發酵中,可以有彎轉,亦可以撞大板。 

先談美政府或關門事,一句講曬,美國政府窮,債已借到國會所規上限,再不擴上限

,美政府會冇錢出糧,冇錢支付這、支持那,《中金在綫》黃金眼稱: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麥康奈爾在前周引入一項短期撥款法案以便在10月1日至12月9日間為政府提供短期撥款,然而前周二、美國參議院以45票贊成、55票反對未能通過臨時撥款決議案(簡稱「CR」),距獲得通過還差15票。聯邦政府在10月1日可能會時隔3年再度關閉。 

上一次美國政府關門是2013年10月,非必要的部門全部關閉,數百萬聯邦僱員無薪工作或無薪休假,嚴重影響了美國老百姓和企業的日常生活和運營,穆迪(Moodys)認為美國遭受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損失。 

自1981年以來,國會未就政府預算達成一致而導致美國政府關門的事件一共發生過5次。最長的一次是克林頓任期內,政府關門達21天,從1995年12月16日到1996年1月6日。奧巴馬任內的關門持續了16天,從2013年10月1日至16日。 

美政府關門 國際金融勢動盪 
政府關門對經濟的影響取決於停擺持續多長時間。如果僅是數天,將不會有大的影響。若3至4周,根據分析,美國經濟將受到顯而易見的傷害。當季度的GDP將下降1.4個百分點。此外,美國三大股指將受挫! 

1996年,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關門近1月造成超過14億美元損失。兩黨如繼續爭鬥,不授權政府調高債務上限,美國可能出現債務違約,引發國際金融動盪。「關門」與「欠債」的雙重衝擊波不僅將重創美國經濟,還將波及全球,全球經濟可能將陷入自雷曼兄弟破產以來的最大經濟危機。如果美債有史以來首次違約,引發的危險將遠超政府「關門」,「相當於關閉經濟的大門。」 

可以稍放心的是現美國財長在2013年已應付過一次政府關門事件,透過拆東牆補西牆方法,捱過16日的無米炊,故我們可以有驚無險直到10月16日,如屆時國會仍未能提高美國國債上限,才去擔心好了。 

但沙特可能要拋售7,500億美債,就是個不可忽視(但投資者又知之不詳)的炸彈,《華爾街金融》有如下報道:美國眾議院前周三以348-77的投票推翻奧巴馬對沙特訴訟法案(S.2040法案)的否決,參議院稍早以97-1的投票推翻了總統的否決,眾議院的投票標誌著國會首次推翻總統奧巴馬的否決令。這項立法是沙特與西方關係潛在發生巨變的一部分。 

奧巴馬所否決的是一項將打破主權豁免的法案。該法案規定,如果原告在美國遭受外國政府支持的恐怖主義的傷害,可以對外國政府提起訴訟;而主權豁免原則則保護外國政府不受起訴。 

索償沙特 $7500億國債將拋售 
2002年美國國會一項調查報告指出,有一些證據表明,當時生活在美國的部分沙特官員可能參與了這起恐怖襲擊。911事件部分遇難者家人認為,這起恐怖襲擊的背後有部分沙特官員的資金支持,他們在美國發起訴訟,希望追究沙特皇室、銀行、慈善機構部分相關人員的責任。 

特朗普和希拉里這兩位美總統候選人,都共同支持這個S.2040法案。 

沙特官員曾表示,如果S.2040法案生效,他們將賣出總額7,5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沙特同樣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之一。 

根據美聯儲的官方國債託管數據,中國、日本等美債持有者連續3個季度減持美國國債,創下最長連續減持紀錄。過去3個月央行的減持速度加快,與美國債券收益率近期回彈走勢一致。 

一旦沙特採取行動,這個勢頭會給美國融資帶來嚴重的後果。鑑於美國正面臨財政赤字,這個赤字將導致公供債務負擔未來10年擴大10萬億美元,因此海外需求對繼續限制美國融資成本上升至關重要。 

奧巴馬是可以再否決國會對他的否決,再加上沙特是否真要沽這7,500億美債,還要看(1)有沒有人提出對沙特政府的索償,(2)這個索價是否成功。 

但相信沙特政府是不會等到法院判案後才沽售,只要有人提出訴訟,甚至有風吹草動,沙特已會進行沽貨,以時間言只要這S.2040法案成法,明年首季,已會有興訟,沙特資金將遊離美國,影響如何?天知。 

但投資者是不能坐等天意的,天不保你,都要自保,以上兩隻鬼,都是好「息」鬼,會扯高美債息,近月美10年債息曾上1.6厘多水平,如果這個債息升上到1.8以至2.1厘時,就要考慮,鬧「鬼」了。 

2016年10月11日星期二

銀行已末路?蘇格蘭皇家銀行涉嫌壓榨客戶強迫還債


日前從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洩漏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該銀行從有財務問題的中小企業廉價的購買資產,甚至有意地使其破產,其內部制度顯示該銀行將此項業務列入人員績效獎金之內,並稱之為「向金錢衝刺」(Dash to Cash)計畫,經媒體披露之後,此案迅速的成為銀行業界的醜聞。該文件顯示,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RBS 銀行開始從急於翻身(Turnaround)的企業身上賺錢,當時有超過 1 萬 2 千家企業被迫進行有爭議的重組,並陸續出現糾紛。

RBS 銀行集團是一間跨國銀行,總部位於蘇格蘭愛丁堡。以市場資金計,該行為蘇格蘭最大的銀行,在英國也僅次於匯豐銀行,是歐洲第三大銀行,以及全球第五大銀行,除一般銀行理財服務之外,還設有保險、公司財務等業務,並代理蘇格蘭政府發鈔業務。

一位建築師 Andi Gibbs 表示,他曾在 2008 年向 RBS 銀行貸款 130 萬英鎊做房地產開發,銀行堅持他必須要購買該行防止利率上升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才能放貸,但因為利率持續跳水,金融商品的損失甚至危害到他正規的事業,最終使該企業倒閉,這很明顯是錯誤的銷售,RBS 銀行的作為不只摧毀了一個企業家的事業也使其家庭破裂、身心備受折磨。

該文件顯示,銀行工作人員被要求尋找可能需要被重組的公司,並試圖削減其放貸規模並取得現金,甚至就算客戶的貸款並沒有違約,銀行工作人員也必須試圖找出把柄。許多企業家表示,該銀行通過低估他們資產價值來聲稱他們違反貸款規則,強迫企業進入資產重組的行列,也就是 RBS 的全球資產重建部門 (GRG,Global Restructuring Group)。

在該部門,RBS 銀行試圖通過更高的利息和費用向企業壓榨現金,並迫使客戶出售資產以及股權來償還貸款,甚至推動企業進入破產管理程序。但蘇格蘭皇家銀行辯稱,該作為只是為了在金融危機中保護銀行,該銀行不否認其部分客戶面臨破產及倒閉,但並非有意為之。

GRG 部門的高級主管 Derek Sach 及 Chris Sullivan 曾重複表明,該部門並非以創造利潤為目標,但有文件指出,該部門貢獻了相當多的利潤,且收入大幅超過其費用,在 2011 年,僅一年獲得的利潤超過 12 億英鎊,且該文件是經過 RBS 集團董事長 Sir Philip Hampton 簽核的。RBS 銀行內部稽核員 Deloitte 也在文件中指出,這樣的數據將有可能會讓銀行聲譽面臨風險 。

不過目前還沒有足夠直接的證據證明 RBS 集團的動機不良,其也提出報告反駁,還是有很多的企業經過 GRG 的協助之後,重新回到正軌。在 2013 年,當時的英國財務大臣 Vince Cable 已下令金融監管局進行調查,但如今仍未公布調查結果,金管局局長 Andrew Bailey 也拒絕提供確切的發布日期。

註:蘇格蘭皇家銀行與蘇格蘭銀行(Bank of Scotland)為不同的兩家銀行,蘇格蘭銀行(Bank of Scotland)是總部位於蘇格蘭愛丁堡的商業銀行,其歷史追溯到 17 世紀,是英國第二古老的銀行,僅次於英格蘭銀行,蘇格蘭銀行也是歐洲第一家自己印製鈔票的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曾於 1727 年意圖併購蘇格蘭銀行,但最終失敗。

(首圖來源:chrisdorney / Shutterstock) 

黃金投資者年底前應觀望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永遠名譽會長張德熙週二(10月11日)表示,預計今年下半年餘下時間,黃金表現將小幅波動,主要由於資本市場仍然活躍,及環球貨幣市場及息口政策不明朗。
張德熙指出,金價市場於英國脫歐之後,上升至每盎司1300美元,已無力再上,目前正醞釀尋底,業界則希望其可進行大調整,跌破每盎司1200美元水平,甚至1100美元,減少長盤的數量,減少上行壓力。
他指出,如果明年第1季可出現大調整,相信第2季3季可回升至每盎司1500美元水平,建議投資者今年年底之前應觀望,預計每盎司金價於1250至1380美元徘徊。


PS: US1100 同馬田大師估計的Slingshot咁接近

2016年10月3日星期一

實體黃金有詭!美國今年來對瑞士的進口較 2015 年暴增 18 倍


追蹤黃金報價的期貨、ETF 滿天飛,但這些合約承諾的黃金,卻是現實世界總產量的 100 倍(甚至更多),先前也傳出有期貨、ETF 投資人要求以實體黃金結算,卻換不到黃金的消息。以此來看,過去數年向來以出口黃金為主的美國,7 月跟瑞士進口的實體黃金卻突然暴增 8 成,單月進口量登史上高,年初迄今的進口量更是 2015 年一整年的 18 倍,這樣的消息相當值得關注。


SRSrocco Report 23 日報導,統計顯示,美國 7 月從瑞士進口的黃金總量飆升至 23.8 噸,較 6 月的 13.1 噸高出 82% 之多,而 5 月的進口量也多達 20.7 噸,這 3 個月的進口量都遠多於 2015 年 1 月以來的平均月進口量(0.4 噸)。

srsroccoreport.com

(Source:SRSrocco Report

不僅如此,美國今(2016)年迄今從瑞士進口的黃金總量已經高達 60.7 噸,是 2015 年一整年(3.3公噸)的 18 倍之多!

這是相當不尋常的現象。正常來講,實體黃金通常都是從美國流向瑞士,舉例來說,美國 2013 年就出口了 691 噸的黃金,創歷史新高,瑞士當年則收到 284 噸。

如此奇怪的現象也引發諸多揣測。有人認為,把黃金儲藏在瑞士的歐洲投資人,為了避免負利率的衝擊,因此決定把黃金移往美國;另外則有人猜測,英國 6 月舉行公投決定脫歐後,在歐盟國家持有資產的投資人面臨了龐大壓力。無論是哪種原因,實體黃金的流向的確已開始逆轉,美國從瑞士進口的黃金總量大幅跳增,是多年以來首見。

為何要觀察瑞士相對於美國的黃金進出口數據?2011 年暢銷財經書《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Currency Wars: The Making of the Next Global Crisis)作者 James Rickards 9 月初在 The Daily Reckoning 網站撰文解釋,各國實體黃金的進出口資料,以瑞士最為透明,而瑞士進口黃金主要是為了精煉,之後會出口到世界各地,同時瑞士既無金礦、民眾也無囤金習慣,因此相當適合用來觀察全球實體黃金的流動方向。

http://finance.technews.tw/2016/10/01/us-imports-gold-switz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