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

畢老林:風險管理?你話呢?

5月11日,周五。歐洲正值多事之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海局勢劍拔弩張,港股跌開就跌連「插」七天,恒指2萬關失守。在這個時候,市場最不需要的是突如其來的壞消息,但壞消息似乎很懂「揀時間」出現,唔聲唔聲嚇你一驚,殺投資者一個措手不及,給市場來個雪上加霜。

坐盤坐出禍
大家一定已猜到,老畢說的是摩根大通「炒??」這件事。嚴格而言,摩通CEO戴蒙(JamieDimon)周四匆匆召開電話會議,對事件作公開交代,並非什麼六月飛霜毫無先兆,更不是什麼「黑天鵝」事件,而是一宗等著發生的意外(anaccident waiting to happen),是禍擋不過。

這並非老畢「馬後炮」,早在4月5日,彭博通訊社便對摩通設於倫敦的chief investmentoffice(CIO)交易員BrunoIksil所作的信貸衍生交易倉位之大,足以在總規模10萬億美元的投資級別(IG)企債市場牽一發動全身,作出巨細無遺的報道。

此事非同小可,從彭博報道「出街」後,美國政府財金高層不敢怠慢,於複活節周末「假都唔放」,針對監管銀行坐盤交易(proprietarytrading)的所謂「伏爾克法規」(VolckerRule)展開激辯可見。戴蒙口里雖說原則上支持「伏爾克法規」,背後卻與之全力抗衡,以此法(《Dodd-Frank金融改革法》一部分)大大削弱美資金融機構環球競爭力為理據,率領華爾街同業爭取放寬金融改革法相關條文。

彭博發表於上月初的這篇報道,涉及許多對沖為名投機為實信貸衍生工具炒賣的技術細節,自問有本事看穿葫蘆里賣什麼藥的讀者,大可上網看個飽。然而,此文引起老畢注意,最重要的原因有二:①文內提及兩個別稱,一為「倫敦巨鯨」(LondonWhale),一為「佛地魔」(Voldemort)。這兩個稱號形容的乃同一個人,就是文首提及的摩通交易員BrunoIksil。顧名思義,此君交易倉位之巨,猶如海上霸主鯨魚。不過,我還是覺得「佛地魔」這個名堂用在BrunoIksil身上,更為適當貼切。

華爾街的「佛地魔」
對《哈利波特》小說/電影稍有印象者,應知戲中人每提及故事中的這個「萬世魔王」,往往不敢直呼其名,只以「那個絕不能叫出名字的人」(HeWho Must Not BeNamed)稱之,以免飛來浩劫惹上殺身之禍。一個交易員給冠上「佛地魔」的稱號,邪門之餘,還彰顯了摩通的員工、客戶以至交易對手不敢胡亂向外界泄露機密,知情者即使有料爆,亦在絕不公開身份的嚴格條件下發言,當中有幾成真幾成假以至消息人士是否言無不盡,一切只能想象,令這條「倫敦巨鯨」更添神秘,愈看愈像佛地魔!

一巴掌20億
②彭博報道面世後,網上網下媒體紛紛作出跟進,摩通CEO戴蒙於一周後(4月13日)公開解畫,稱相關報道小題大做,傳媒好沒來由掀起「茶壺里的風波」(acomplete tempest in ateapot)。這個「老江湖」還施展渾身解數連消帶打,反過來指媒體遭有心人利用,替支持「伏爾克法則」、主張收緊銀行監管的陣營增添彈藥,誓對坐盤交易趕盡殺絕。

現在看來,戴蒙以保護銀行資金控制風險等冠冕堂皇的理由,為摩通牽涉天文數字的投機交易護航,炒?了雖「死撐」,惟這記由20億美元虧損凝聚起來的重重一巴掌,戴蒙這個大賓架只有「硬食」的份兒!

一句「茶壺里的風波」,令老畢想起聯儲局主席貝南奇在次按爆煲後講過的那番話:「由次級按揭違約造成的虧損大極有限,不足以引發銀行系統性危機。」想不到,次按風暴爆發足足五年,一個專責風險管理的大行營運部門,「對沖」對出個大頭佛,在複雜的信貸衍生交易背後,靜悄悄地孕育出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佛地魔」!

今早在他報讀到錢志健兄的大作,講一位唔知頭唔知路的散戶學人炒期指,開倉100萬元的交易資本,於不足二十六個月內蝕剩1萬元,近日港股跌個四腳朝天,天天還得應付孖展追魂call,苦不堪言。

投行「炒?」不外如是
據錢志健的分析,投行坐盤交易室內一小撮人勝算較高,全賴有好的風險管理,主管把資金分散到負責不同策略的交易員,A做「事件主導」、B做「順勢而行」、C做「時間值損耗有利策略」(timedecay),而且資金一概嚴格控制,財富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散戶胡亂炒期指做杠杆,九成以上輸幹輸淨,關鍵正是缺乏良好的風險管理。如今看來,金融海嘯後被普遍視為營運較同業穩健保守、風險管理有板有眼的摩根大通,現實中亦不外如是。散戶100萬蝕剩1萬事小,「大到不能倒」的金融巨企倘若五十步笑百步,銀行體系危上加危勢所必然,咁就無眼睇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