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日星期三

畢老林:假如佛利民仍然在世..

10月2日,周二。聯儲局二巨頭——主席貝南奇和芝加哥聯儲銀行行長伊文斯(CharlesEvans)周一兵分兩路,向公眾闡述美國貨幣政策。伊文斯乃 人所共知的「大鴿派」,QE只嫌少不嫌多;貝南奇則起佛利民於九泉之下,聲稱佛老倘仍在世,必會舉腳贊成聯儲局當前的所作所為。

「大鴿派」溫馨提示
死 無對證,佛利民怎麼看QE3,任君演繹,財經網民便為此爭論不休。撐貝南奇的人拿佛老生前針對日本通縮開出的「藥方」,力證貝公並未「老屈」這位經濟學泰 鬥。譴責貝南奇斷章取義厚顏無恥的一方毫不示弱,搬出與佛老合著傳世巨構《美國貨幣史》(A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的已故經濟學名家施瓦茨(AnnaJ. Schwartz)在金融海嘯後對聯儲局的嚴厲批評,狠狠地在貝公臉上摑一巴掌。

貝南奇有沒有借大師「過橋」、施瓦茨怎樣評價QE3, 其實都不重要,反正二人已先後作古,無眼睇了。對投資者更具啟示作用的,反而是「大鴿派」伊文斯接受CNBC訪問時所說的話。不知伊老與貝公是否早有默 契,二人對QE3雖各自表述分頭發揮,惟說到超低利率時,不論引述佛老的貝南奇,還是看似隨口響應記者問題的伊文斯,皆不約而同地向市場發出「溫馨提 示」。

低息不等於政策松
被問及銀行存戶深受利率低無可低所害,作為決策者有何話說,伊文斯想也不想便應之曰:「利率高一點, 存戶當然高興......問題是,利率高一點意何所指?」伊老的意思是,名義(nominal)利率高低,不能直接跟貨幣政策松緊劃上等號。舉個例,上世 紀七十年代後期,美國長短期利率俱處雙位數水平,但沒有人會認為聯儲局當時的貨幣政策過「緊」,理由是三十餘年前工資與物價你追我逐、地緣政局緊張窒礙能 源供應,名義利率高通脹更高,實質利率由是降至負數水平。

同理,日本名義利率長期處於接近零水平,惟消費不振經濟呆滯,通縮陰影揮之不 去,在利率減無可減下,日本央行早美國許多年進行量寬實驗,但效果始終令人失望。那等於說,日本為重振經濟擺脫通縮,政策力求寬松,惟基於零息與量寬皆未 能令日本物價重踏升軌,該國貨幣政策並非看起來那麼「松」。

沿此路進,若把伏爾克當年重手加息打壓通脹,看作不惜以經濟衰退換取物價穩定,那麼今天主政的貝南奇、伊文斯,便是不惜以通脹「超標」換取商業信心回升就業市場改善。

大 家只須抽出伊文斯在響應CNBC記者關於存戶受超低息困擾時所說的一句話:「What do you mean by higherinterest rates?」,跟貝南奇引述佛利民「教誨」時所說的一句話:「We didn’t allow the factthat interest rates were very low to fool us into thinking thatmonetary policy was accommodativeenough.」作一對照,不難察覺兩番話意思一般並無二致,貝公伊老心靈相通彰彰明甚。

9月份和第三季剛 結束,市場對QE3反應如何?從【圖1】可見,以整個9月份而論,表現最佳的五個市場,分別為希臘股市、白銀、銅、港股和歐洲銀行股,升幅由4%至14% 不等。黃金排第六位,差一「馬鼻」未能晉身頭五。在回報榜的另一端,原油敬陪末座,9月份跌幅約2%,並未在QE3中受惠。避險資產英美德國債表現略勝原 油,惟皆錄得輕微跌幅,差強人意。顯而易見,以整個月而論,位居前列的俱為risk-on一族,但原油斯人獨憔悴,成為theodds man out。

然而,若以QE3宣布日(9月13日)為分水嶺【圖2】,情況便變得十分微妙。QE3作實後,油價不升反跌,月底水平較9月12日 QE3公布前夕跌逾6%;歐股亦有轉弱跡象,跌逾2%。美股穩中偏軟,但美彙指數卻在QE3宣布後穩中向好。美債(價格)9月份下半月反彈(孳息回落), 收複了之前不少失地。在眾多資產類別中,黃金白銀最強,不論以月、季還是年(2012年至今)計算,回報俱走在前列。

油價疲弱的啟示
不難發現,在QE3箭在弦上將發未發時,資金從美德國債等避險天堂流入風險資產,為9月份此類資產整體回報領先創造了條件。可是,「無限印鈔」成為事實後,避險資產止跌回穩,美彙亦非如想象般疲弱,金銀則高位徘徊蓄勢再上。

貝南奇、伊文斯高呼聯儲局貨幣政策仍未夠「松」,金銀有勢油價不濟,實體經濟在向貨幣幻象說不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