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的文章『奧巴馬轉當紅衛兵?』中提到(#人民的血汗積蓄才是真正的資本,而無需抵押就任意發放的,其實等於偽鈔,只會蠶食和破壞真正的資本∕財富)。在此想更詳盡一些作解釋。也許我在不同的文章曾經說過但不妨多說一次,因為要看清楚“資本”和“金融”的分別,才明白黃金和法定貨幣的分別,才可以避免自己的財富被政府和銀行明搶暗劫。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真正的資本主義制度早已經死了。現今的制度只是掛著羊頭,而實際上是賣狗肉,的金融主義制度。兩者有限大的分別。
資本制度 (Capitalism) 是建立在社會各界的累積儲蓄之上,而積蓄絕大部份則來自實質生產。相反,金融制度 (Financialism) 是依賴投機活動和信貸的增長來推動經濟。信貸是資本衍生出來的杠杆產品。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真正的資本主義制度早已經死了。現今的制度只是掛著羊頭,而實際上是賣狗肉,的金融主義制度。兩者有限大的分別。
資本制度 (Capitalism) 是建立在社會各界的累積儲蓄之上,而積蓄絕大部份則來自實質生產。相反,金融制度 (Financialism) 是依賴投機活動和信貸的增長來推動經濟。信貸是資本衍生出來的杠杆產品。
由政府允許之下,銀行實施的部份儲備制度 (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就是把資本杠杆化的工具。銀行的全部資金 (Capital) 就是來自客戶的存款。銀行利用這些存款作向外放出的信貸,就是衍生出來的杠杆金融產品 (Highly Leveraged Financial Derivatives)。初時杠杆倍數較低,風險亦相對交低。例如,銀行有十萬元存款,但只把五萬借出去,即使信貸的十分一是壞帳,還不算太嚴重。
但發展下去,銀行的膽大了,相應政府希望以放寬信貸來刺激經濟,從而又可以增加稅收,這個杠杆的倍數開始急升。到了今天,銀行和政府齊心合力之下,資本的杠杆已到了瘋狂程度。信貸不只是銀行資金(客戶存款)的百分百,而可能是存款的一百倍或更多。銀行甚至有很多賭博性的活動不納入帳目 (Unreported Over the Counter Bets),所以真正的杠杆程度沒有人可以準確知道。
銀行的部份儲備制度就是剝削存戶,任意動用存戶的資本來作高風險賭博。賺了的歸銀行所得,虧損的則歸存戶負擔。今次塞浦路斯的銀行面臨破產而要政府幫助向存戶開刀就是個典型例子。真正的資本主義制度是高度重視儲蓄者的資金,因為只有這些儲蓄才是真正的資本(*)。
但發展下去,銀行的膽大了,相應政府希望以放寬信貸來刺激經濟,從而又可以增加稅收,這個杠杆的倍數開始急升。到了今天,銀行和政府齊心合力之下,資本的杠杆已到了瘋狂程度。信貸不只是銀行資金(客戶存款)的百分百,而可能是存款的一百倍或更多。銀行甚至有很多賭博性的活動不納入帳目 (Unreported Over the Counter Bets),所以真正的杠杆程度沒有人可以準確知道。
銀行的部份儲備制度就是剝削存戶,任意動用存戶的資本來作高風險賭博。賺了的歸銀行所得,虧損的則歸存戶負擔。今次塞浦路斯的銀行面臨破產而要政府幫助向存戶開刀就是個典型例子。真正的資本主義制度是高度重視儲蓄者的資金,因為只有這些儲蓄才是真正的資本(*)。
(*)這就是摩根大通的創始人 J.P. Morgan 所謂的 “黃金就是貨幣,其餘統統都是信貸” (Gold is money, everything else is credit) 的意思。
為金融機構和政府的利益而建立的金融主義制度,就偏偏透過銀行部份儲備制度,鼓勵大量發放信貸,透過通脹來把存戶的積蓄蠶食,破壞資本。所以話,金融主義制度是為銀行和政府而設的。相反,資本主義制度是鼓勵人民積蓄,維護人民的財富。
資本主義是以每個人為本。金融主義是為大政府,金融機構,和大企業融資而設的,是以統統階層為本。所以大家明白了這個真相之後,不應該再喊什麼 “打倒資本主義” 這類無知的口號。要打倒的,應該是以大政府和銀行為首的 “金融主義” 吧。
6 則留言:
資本主義是以資本為本 而資本是以自我增殖為本 那怎會是以人為本
資本分兩種:
不變資本(constant capital)和可變資本(variable capital)。
只有可變資本能產生價值。(可變資本指工資,不變資本指廠房、機器、原料等。)
不變資本的意義
馬克思提出不變資本這個概念,是為了區別資本的不同組成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不同作用。不變資本的性質表 明,它不是剩餘價值的來源,而只是勞動者創造剩餘價值並使資本家占有剩餘價值的物質手段。隨著勞動生產率的發展, 勞動者在同一勞動時間內使用的生產資料的數量會不斷增加,不變資本在資本家全部資本中所占比重會不斷提高,而給資 本家增殖價值的可變資本部分的比重則相對減少,從而使利潤率下降。為了提高利潤率併在競爭中占優勢,節約單位產品 中不變資本的支出,對資本家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不變資本的節約,使單位產品的成本下降,這是資本家提高利 潤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加速資本積累的重要途徑。但伴隨著積累的增加,又會使不變資本的比重增加,進一步引起利 潤率下降。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的不可剋服的矛盾。
資本主義,也被稱為自由市場經濟或自由企業經濟 [1] ,其特色是個人或是企業擁有資本財產,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而非由國家所控制 [2] ,一般並沒有準確之定義,不同的經濟學家也對資本主 義有不同的定義 [3] ,一般而言資本主義指的是一種經濟學或經濟社會學的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下絕大部分的生產工具都歸私人所有,並藉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在這種制度裡,商 品和服務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產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業控制並互相競爭 [4] ,依照各自的利益採取行動。
大多數已開發國家都被視為「混合經濟」 [5] ,因為政府多半會去關注社會上生產面的活動與問題,進而加以涉入甚至掌握生產,對經濟活動採行干涉主義,而非全然的資本主義。
詞源
「capital」一詞來源於對動物的買賣及佔有,「capital」源於拉丁詞語「capitalis」,「capitalis」則源於原始印歐語的「kaput」——意思是「頭」,「頭」是一種在遠古年代的歐洲測量財富的方式:
(牛)這兩個字也是從「kaput」衍生而來的。
(意思是商品,動物或奴隸)和「cattle」
「chattel」
一個人擁有越多「頭」牛,那麼此人也就越富有。
在許多語言中,貨幣的名稱以及某些經濟學理所用的術語至今仍然保存著它們與動物買賣及原始貿易在詞彙上的聯繫,譬如「fee」(費)是從高地古德語中的「faihu」(牛,錢)一詞衍生而來, 「rupee」(盧比)是從梵文中的「rupya」(銀)一詞衍生而來,「buck」(一塊錢)原指一種鹿皮,「pecuniary」(金錢的)是從拉丁文中的「pecu」(一個人的牛群及羊群)一詞衍生而來,
(牛)一詞衍生而來,等等。
(比索)是從梵文中的「pashu」
「peso」
(牲口)一詞衍生而來,
(股票)是從英文中的「livestock」
「stock」
「Kapitalist」一詞在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所發表的《共產黨宣言》裡第一次出現,不過,宣言裡並沒有出現後來德語裡與「capitalism」同義的「Kapitalismus」一詞。第一個使用「capitalism」一 詞的是英國小說家威廉·梅克匹斯·薩克雷,他以此表示大量資本的所有權,而非一種生產制度。
1867年皮埃爾-約瑟夫·普魯東使用了「資本家」一詞來稱呼資本的所有人,而馬克思和恩格斯則使用了「資本形式的生產」(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form),並在資本論裡使用「Kapitalist」和 「capitalist」等名稱(表示資本的私人所有人)。不過,第一個使用「資本主義」一詞來形容生產制度的是德國經濟學家維納·宋巴特(Werner Sombart),於1902年的著作Die Juden und das Wirtschaftsleben裡。宋巴特的密友和同僚馬克斯·韋伯也在1904年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使用這一詞。
(Century Dictionary)對於資本主義的定義是:
辭典裡對於資本主義的定義總是不斷改變。例如,1909年出版的《世紀辭典》
1. 擁有資本或財產的國家;和對於資本的佔有。 2. 眾多資本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以及,對於大量或聯合的資本的權力或影響力。 至於當代的定義,或許是因為受到了19世紀的哲學和意識形態爭論的影響,則將其定義為一種「經濟制度」(如同宋巴特和韋伯使用的)。例如梅里厄姆-韋伯斯特詞典里對資本主義的定義是:
由私人或公司擁有資本財的經濟系統,經由私人的決定進行投資而非經由國家的控制,以及價格、生產、銷售產品主要都由自由市場所決定。」
不過,英國1987年版的《牛津英語辭典》將其定義為:「佔有資本的狀況;資本家的身份;擁護資本家存在的制度。」這與美國辭典的定義差異也或許是因為意識形態和詞源解釋不同而造成的。
而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自身,獲取
剩餘價值,用自己的不變部份即生產資料吮吸盡可能多的剩
餘勞動。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
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 《資本論》第1卷P26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