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星期二

後生居安思危晚年無憂 - 黃元山




■筆者認為,香港人應趁年輕時養成儲蓄理財習慣,為退休作好部署。

人口老化、中產向下流,可以說是發達地區的普遍現象。香港如是,美國也一樣。香港現時老年貧窮的情況嚴重,有超過七成?綜援的是老年人;有人說年輕一輩的理財情況可能好一點,未來老年貧窮可以紓緩。不過,筆者沒有那麼樂觀,尤其是看到其他發達國家,例如是美國的情況。

卡數按揭主要債務來源
2008年金融海嘯後,大部份美國企業取消defined benefit,即僱員退休後可按在職年期,每月向公司取得退休金直至離世。去年底富國銀行就中產退休問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34%人士認為要工作至80歲,亦有42%指不可能同時應付日常開支與退休儲蓄,可見美國越來越多人憂慮沒有足夠的退休儲備。

關於美國退休生活後的質素,有一個有趣的調查,問題如下:你能否因為突如其來的應急,現在就拿出2,000美元出來?答案只有一半退休人士可以拿出。對此帶出兩個現實:(一)退休人士的現金流不足;(二)他們的實質退休生活與想像中存在很大落差。因此大家宜想清楚,退休前要「儲蓄多少」以及退休後要「花費多少」。

個人理財服務網站Hello Wallet報告顯示,美國有60%的家庭累積債務的速度,已超過退休儲蓄速度,債務主要來自信用卡還款、汽車貸款和房屋貸款。當然,美國人的儲蓄率向來偏低,又喜歡先使未來錢,加上債務隔代延續問題,終令退休問題難上加難。

究竟這個情況是美國獨有,還是環球性的?筆者認為這跟人性有關。
減少開支追求心靈自由
有一個心理測驗可以說明這個道理——假設有兩個情景:(一)現在給你100元,或一周後給你101元?大部份人會選擇立即要100元;(二)一年後給你100元,或一年零七日給你101元?大部分人則會選擇要101元。情景一和情景二,同樣是相差7天,為甚麼會有不同的答案?7天多賺1元,即是1%,年利率就大約52%,理性地想,應該等7天;但如果100元擺在面前,大部份人的選擇都不會理性。這正解釋了為甚麼大部份人儲蓄少、開支多的原因。

理財離不開增加收入與減少開支。前者毋須多說,因為拼命搵錢這基因早種在香港人體內。但是,後者可能比前者更少人關注,難度亦更高。我相信,減少開支,過簡單生活,追求心靈自由,令自己有餘力幫助有需要的鄰舍,生命會更加豐盛。或許對某些人來說,這個想法過於天真而不切實際;也有些人認為這只是禁慾主義,認為只有透過消費才能享受生命。

首先,我要澄清的是,減少開支,過簡單生活,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有人開一枝幾萬塊錢的紅酒,但可能對他們來說這已是相對節儉;有人花幾十塊錢買杯高檔咖啡,對於他們來說,已經算過份大使。所以關鍵是使多使少,只要清楚自己對生命的追求,生命可以同樣精采,但如果財務上不給自己留有餘地,便像戴上一個無形的手銬。

人類本性就是不喜歡儲蓄,喜歡及時行樂,著重於眼前的利益,多於未來的複式收益;因此,不管你是美國人或香港人,都應趁年輕時居安思危,做好儲蓄理財計劃,為退休生活作好部署。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1 則留言:

Gordon 說...

黄生係咪行做finical planner呀?

日本人儲蓄率夠哂高啦,d法幣放係銀行或基金咪一樣被偷晒d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