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星期二

QE大富翁

相信大家都玩過大富翁遊戲,當某一玩家贏光了對手手上所有的金錢,這個遊戲就結束了,因為沒有錢的玩家已經玩不下去了。 如果你能理解大富翁遊戲的基本原理,可能你就能夠理解美國經濟現在所處的困境,以及為什麼QE不能重新激活美國經濟。 以下是FTav博文《 The paradox of over-production in a world of QE 》的節選:

 
從根本上說,QE全是關於給經濟去風險的——讓國家承擔風險,這樣私營部門就不必承擔風險了。 QE本身會製造危險的泡沫嗎? QE應該有這種能力。


我們應該擔憂這些QE製造的泡沫嗎? 這個問題應該與停止QE所帶來的經濟下行風險相關。 現在,這些下行風險可能更為危險。


缺乏可替代的分配機制下,QE是現在用於支持貨幣體系最有用的工具,現在的貨幣系統仍依靠銀行創造的信貸來購買真實的商品和服務。
也就是說,這些所謂的“金錢”普遍只是一種對實物商品、服務和其它經濟資源的索償權。


這些索償權是可以相互交換的(可交易),但現實中,它們是有不同的生成起源。


在一個所有金錢都有國家發行和控制的簡單系統中,國家對這些索償權有完全的控制力——包括從這些索償權的流通數量,到分配以及期限。 國家負責公平地分配這些索償權,並通過某種方法鼓勵發展足夠的生產力來滿足所有現存索償權的潛在索償需求。


然而,在我們現在的系統中,這個工作部分已經外包給私營的銀行完成,銀行有能力憑自身的能力創造金錢(索償權)。


銀行的加入,是因為不能一直依賴國家通過某種方式來分配或配置索償權,而且這種方式又能促進經濟的增長來滿足這些索償權。 如果出現壞的配置決定,經濟將不能產生足夠的增長,滿足流通中索償權的索償需求。
另一方面,私營機構一直有動力,只把索償權轉移給有可靠方法創造系統所需產品的經濟實體中。 那些只是為了創造更多產品,卻不准備在未來索取商品和服務作為補償的實體,最終將囤積越來越多的索償權。
然而,這存在一個問題。


如果因為這個過程使經濟的生產率和效率越來越高——受到克服稀缺性或滿足需求的原始動力驅動,這將導致財富集中到那些有能力明智配置資本的經濟實體手中。 看起來,這相當公平,但實際上,如果這種財富的集中不能通過發行更多的索償權補償,這個系統將會變得乾枯,因為某個市場市場參與者將持有所有的籌碼。


可以把這想像成一個大型的“大富翁”遊戲。 當所有人都沒錢了,而且沒有人有能力通過擲骰子前進並賺取200美元,這個“大富翁”遊戲就終結了。 當然,也沒有人能從銀行中獲得過橋貸款,因為私營銀行知道,除了那些能產生租金收入的資本所有者,借錢給其他人的勝算都不大。
這與我們現在需要QE的情況類似。


QE就像給每人分發了200美元,不管你的狀況如何。 雖然這並不是理想的結果,因為大部分的流動性仍然流向資本所有者這個方向,但QE的確讓系統存活下來了。 實際上,如果央行可以不斷給遊戲參與者分發現金,這個遊戲是可以一直玩下去的。 同時,這也符合資本所有者的利益,因為不是這樣它們將沒有機會收取租金。


當然,這不大可能解決問題,因為資本所有者不希望被徵收重稅,寧願長期地在遊戲中保護它們的相對優勢。


在大富翁遊戲裡的QE更像是真正的乘直升飛機灑錢,對所有遊戲參與者平均分配。 在真實的QE中,200美元替換了之前存在的帶收益索償權,而這些索償權大部分由資本所有者持有。 這些美元授予資本所有者越來越多的商品索償權,保護它們免受印錢的潛在貶值效應影響。 通過多種途徑,它們打算保持它們的相對富裕不受影響。


但真實的QE用零收益的票據換有收益的票據,希望富人將傾向於花費部分索償權在其它玩家可能具有生產性的資產上(或其它資產生產的商品上)。 這樣或那樣,它們將有助於增加投資的資金,用於克服新的可辨別稀缺性和經濟需求。


然而,如果把生產過剩的矛盾考慮在內——事實上這種稀缺性可能是有限的,你就會發現,資本所有者並不會有興趣花費它們的索償權,除了那些能產生租金收入的資產、資源和/或任何它們認為能保護它們相對優勢的東西上。
...
根據這個觀點,QE對美國經濟來說是治標不治本的,除非能在分配或再分配製度上進行改革——也就是所謂的結構性改革,才能有效激活美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