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星期四

Why Is JP Morgan Accumulating The Biggest Stockpile Of Physical Silver In History?

There is a whole lot more going on behind the scenes than we are being told.
JPMorgan Chase chairman and CEO Jamie Dimon recently stated that “there will be another crisis”in a letter to shareholders…

Some things never change — there will be another crisis, and its impact will be felt by the financial market.
The trigger to the next crisis will not be the same as the trigger to the last one – but there will be another crisis.

And Dimon is apparently putting his money where his mouth is.
JP Morgan has suddenly accumulated more than 55 million ounces of physical silver. 
So why is JPM suddenly stockpiling physical silver in a MAJOR WAY?
Are Jamie Dimon & JP Morgan Chase anticipating another great economic crisis?

From The Economic Collapse Blog:

Why in the world has JP Morgan accumulated more than 55 million ounces of physical silver?  Since early 2012, JP Morgan’s stockpile has grown from less than 5 million ounces of physical silver to more than 55 millionounces of physical silver.

Clearly, someone over at JP Morgan is convinced that physical silver is a great investment.  But in recent times, the price of silver has actually fallen quite a bit.  As I write this, it is sitting at the ridiculously low price of $15.66 an ounce.  So up to this point, JP Morgan’s investment in silver has definitely not paid off.  But it will pay off in a big way if we will soon be entering a time of great financial turmoil.

During a time of crisis, investors tend to flood into physical gold and silver.  And as I mentioned just recently, JPMorgan Chase chairman and CEO Jamie Dimon recently stated that “there will be another crisis” in a letter to shareholders…

Some things never change — there will be another crisis, and its impact will be felt by the financial market.
The trigger to the next crisis will not be the same as the trigger to the last one – but there will be another crisis. Triggering events could be geopolitical (the 1973 Middle East crisis), a recession where the Fed rapidly increases interest rates (the 1980-1982 recession), a commodities price collapse (oil in the late 1980s), the commercial real estate crisis (in the early 1990s), the Asian crisis (in 1997), so-called “bubbles” (the 2000 Internet bubble and the 2008 mortgage/housing bubble), etc. While the past crises had different roots (you could spend a lot of time arguing the degree to which geopolitical, economic or purely financial factors caused each crisis), they generally had a strong effect across the financial markets

And Dimon is apparently putting his money where his mouth is.

If Dimon believes that another great crisis is coming, then it would make logical sense to stockpile huge amounts of precious metals.  And in particular, silver is a tremendous bargain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Personally, I like gold, but I absolutely love silver – especially at the price it is at right now.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JP Morgan has been voraciously buying up physical silver.  Nobody has ever seen anything quite like this ever before.  In fact, JP Morgan has added more than 8 million ounces of physical silver during the past couple of weeks alone.  The following is an extended excerpt from a recent article by Mac Slavo

*****

According to a detailed report from The Wealth Watchman JP Morgan Chase has been amassing a huge stockpile of physical silver, presumably in anticipation of a major liquidity event.

They’re baaaaack. Yes, “old faithful” is back at it again!

Of course, they never really left silver, and have been rigging it non-stop in the futures market, but for awhile there, there were at least no admissions of newly-stacked silver being made in their Comex warehousing facilities.

Yet, after a 16 month period of “dormancy” within their Comex warehouse vaults, these guys have returned with a vengeance.

In fact, our old buddies at JP Morgan Chase, not only see value in silver here, but they’re currently standing for delivery in their own house account in such strong numbers, that it commands our attention.  Let me show you what I mean.

Here’s a breakdown of the Comex’s most recent silver deliveries to JP Morgan:

April 7th: 1,110,000 ounces

April 8th: 1,280,000 ounces

April 9th:  893,037 ounces

April 10th: 1,200,224 ounces

April 14th: 1,073,000 ounces

April 15th: 1,191,275 ounces

April 16th: 1,183,777.295 ounces

This is a huge bout of deliveries in such a short space of time. In fact, within the realm of Comex world, it’s such an exceptionally large amount, that it even creates quite a spike on the long-term chart of JP Morgan’s vault stockpile:

JP Morgan Silver

All in all, JP Morgan has added over 8.3 million ounces of additional silver in just the past 2 weeks alone.

 Full report at The Wealth Watchman (via Steve QuayleandRealist News)

*****

So why is JP Morgan doing this?

Do they know something that the rest of us do not?

Bernanke-Dimon-Fed-Tunnel

Meanwhile, JP Morgan Chase has made another very curious move as well.  It is being reported that the bank is “restricting the use of cash” in some markets, and has even gone so far as to “prohibit the storage of cash in safe deposit boxes”…

What is a surprise is how little notice the rollout of Chase’s new policy has received.  As of March, Chase began restricting the use of cash in selected markets, including  Greater Cleveland.  The new policy restricts borrowers from using cash to make payments on credit cards, mortgages, equity lines, and  auto loans.  Chase even goes as far as to prohibit the storage of cash in its safe deposit boxes .  In a letter to its customers dated April 1, 2015 pertaining to its “Updated Safe Deposit Box Lease Agreement,”  one of the highlighted items reads:  “You agree not to store any cash or coins other than those found to have a collectible value.”  Whether or not this pertains to gold and silver coins with no numismatic value is not explained.

What in the world is that all about?

Why is JP Morgan suddenly so negative about cash?

I think that there is a whole lot more going on behind the scenes than we are being told.

JP Morgan Chase is the largest of the six “too big to fail” bank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total amount of assets that JP Morgan Chase controls is roughly equal to the GDP of the entire British economy.  This is an institution that is immensely powerful and that has very deep ties to the U.S. government.

Could it be possible that JP Morgan Chase is anticipating another great economic crisis?

We are definitely due for one.  Just consider the following chart from Zero Hedge.  It postulates that our financial system is ready for another “7.5 year itch”…

7.5 Year Itch

JP Morgan certainly seems to be preparing for a worst case scenario.

What about you?

Are you getting ready for what is coming?

2015年4月28日星期二

金銀無利可圖吸引力大減

石林

首先介紹中俄兩國央行黃金儲備及內地金市若干資料。

俄羅斯央行儘管在早前面對盧布大貶值的危機,但仍堅持逐步增加黃金儲備的既定政策。上個月又明顯地增持100萬盎斯黃金,使總儲量累積至3980萬盎斯,即1238噸,續居全球官方第六名的位置。

中 國人民銀行自2009年4月向外公佈黃金儲備為1054.1噸之後,至今該數字一直未見變動。但據彭博的最近估計,中國的黃金儲備可能翻了三倍,估計已經 增升至3510噸,僅次於美國的8133.5噸,晉身世界第二。此外,中國黃金產量、進口量和消費量已晉居世界的首位;佔全球黃金市場的比重也在迅速攀 升,現已升至接近50%的水平。

還有,中國黃金市場的交易量和實物黃金存提量也進占全球重要位置。過去六年交易達5565噸;單在上週,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實金提取量就達49.954噸,引人注目。

上週反常下跌

然而,內地居民投資黃金的水平似有待提高,以2013年底的金價計算,現持有黃金的投資者的浮動虧損共超過2121億元人民幣。若金價進一步下滑,其浮動虧損還會擴大。

最近的金市行情,對上述內地投資者來說,並沒有帶來好消息。國際金價經歷一段牛皮行情之後,又再呈滑跌之勢,上週末以1179元(美元.下同)收市,較去年底的終盤價1182.9元還低出2.5元。換言之,今年至今購入並仍持有黃金的人,平均而言是無利可圖。

銀市有類似行情,銀價在牛皮市之後亦告再下滑。上週收報15.755元,僅比去年底終盤價15.685元輕微高出0.07元。

這樣的市況,對於一直認為金銀兩市未呈現中長線回升的筆者來說,也感到無趣。本人鑑於美元仍在調整、商品價格有所回揚,曾估計金銀兩市最低限度可望暫時回穩,但情況竟然比想像的更差。

令筆者感到無趣的更主要原因的是,上週末美元續弱、美10年債價回揚、商品物價指數續好,但金銀價竟不理與上述三者的「正常」關係,雙雙徑自向下滑跌。這樣沒有別的理由解釋,只能說中俄兩國增加黃金儲備並不能令金價回升,而一般投資者對黃金的興趣較前大減。

技術因素轉淡

最近由中國方面引發的股市新熱潮,吸引全球資金大都跑進股市,金銀兩市相對受到冷落。另外,美國不管是在6月或9月加息,反正都將會加息,金銀兩市的投資者寧願採取觀望的態度,買家尤其不積極。對沖基金在期金市的淨好倉量幾無變動,在期銀市更明顯遞減。

技 術因素轉差亦是金銀市再向下滑的一個原因。金市圖表在今年2月至最近,似在營造一個可能性的倒頭肩形態,但本月的回升止於1225元水位,低於前三個月總 跌幅回彈50%水平,該反轉形態終歸無法成​​立。相反,最近一個月的圖表是出現一個較小型的頭肩頂或圓頂形,如今其「頸線」水平已失守,走勢又告轉淡。

由此看來,1210元水平已經成為金市中短期的回升阻力,短期阻力分別下移至1194元及1186元水位。目前金市或仍再有爭持,但恐會向1167元及1159元的低位續下滑,較大支持在1146元。

銀 價在3月反彈雖超越前總跌幅之半,但本月形成一條下降通道反復回跌,上週低位離3月低位不遠,且考驗近五個月來的上升軌。看來16.5元已是銀市中短期回 升阻力,短期阻力分別下移至16.15元和16元水位。下面支持分別在15.5元和頗關鍵的15.3元,最后防守關為15元。

本週三美國將公佈今年首季GDP及舉行議息會議,金銀市將有波動,但諒不會有扭轉乾坤的情況出現。

2015年4月27日星期一

哈萨克斯坦连续30个月增持黄金 俄罗斯重启购金行动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一(4月27日)称,今年3月哈萨克斯坦连续第30个月增持黄金储备,而在短暂停滞之后,3月俄罗斯也重启了黄金储备的购买。不过,塔吉克斯坦当月却削减了黄金储备数量。

IMF数据显示,今年3月哈萨克斯坦黄金储备增持198.4吨(2月196.1吨),过去12个月哈萨克斯塔黄金储备已经跳涨33%;俄罗斯3月黄金储备1238.3吨(2月1207.7吨),俄罗斯是全球第五大黄金储备国;白俄罗斯3月黄金储备增至44.5吨(2月41.5吨),马来西亚3月黄金储备增至37吨(2月36.4吨),土耳其黄金储备扩大至513吨(2月510.3吨)。IMF表示,眼下东南亚国家的黄金储备正处在2000年1月来最高水平。

不过,3月也有部分国家减持了黄金储备。比如塔吉克斯坦3月黄金储备降至8.9吨(2月9.5吨);萨尔瓦多黄金储备降至1.4吨(2月6.8吨);墨西哥降至122.4吨(122.5吨),为连续第9个月下滑。

根据IMF的数据,俄罗斯黄金储备已经从2005年翻了三倍有余,目前总量已经达至少1993年来最高水平。俄罗斯央行行长Elvira Nabiullina今年2月曾称,购买黄金储备是为了分散外汇储备,同时解决与卢布流动性相关的问题。

因美联储提前加息预期进一步升温,今年3月国际金价曾录得连续第二个月下跌。上周五(4月24日)金价还曾一度下探1174美元/盎司的一个多月低位。同时,据外媒近期报道,基于国内产量和中国黄金协会的数据,中国目前的黄金储备可能已经是2009年4月公布1054吨的三倍,至3510吨。

数据显示,俄罗斯在2014年4月-12月均连续购买黄金储备,而今年2月却维持总量不变。过去5年来俄罗斯央行一直在购买黄金,这与1980年开始连续20年的抛售行为截然相反。


2015年4月26日星期日

玉米种 美媒:美国将首用反间谍法起诉

反间谍罪?转基因种子与核弹机密相当?对了,如果粮食作为武器,其威力不亚于核弹。


























2015年04月25日 11:23




参考消息网4月25日报道 美报称,对涉嫌窃取美国高科技玉米种子的中国公司高管的刑事审判,正在演变成一场围绕联邦政府使用反间谍法打击农业间谍活动的博弈。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23日称,美国检察官称,一家中国农产品公司的高管莫海龙参与了一场历时多年的阴谋,从美国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和杜邦公司的试验田中盗窃种子。2013年12月,莫海龙在位于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的家中被拘捕。

检察官指控莫海龙及其同伙涉嫌窃取商业机密。目前,莫海龙被软禁在艾奥瓦州的得梅因。现年45岁的莫海龙拒不认罪。检察官称,将在庭审时采用根据1978年的《涉外情报监视法》赋予的监控手段收集而来的部分证据,庭审将于9月份在得梅因举行。

该法案旨在抓捕外国政府间谍和恐怖分子。法律专家称,莫海龙案是美国政府首次公开表示使用该法案赋予的监控手段搜集证据来起诉窃取商业机密行为。

就在这起案件曝光之际,美国执法部门的官员称,正在就针对美国农业公司的行业间谍活动展开更大范围的调查,其中包括多起窃取种子、杀虫剂及其他农产品的潜在案件。

莫海龙是中国的大北农集团的高管,十多年前移居美国。

据莫海龙的律师提交的法律文件显示,为了立案,美国联邦调查局在莫海龙的汽车上安装了窃听器,并在他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家中及其经营的伊利诺伊州农场和芝加哥郊外、据称其存储玉米种子的小仓库外设置了摄像机,以记录他的日常活动。检察官还仔细梳理了数以千计的电子邮件和电脑文件。

目前,美国政府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在针对航空技术、金融数据、涂料配方等领域的外国行业间谍活动展开多年打击后,美国政府正越来越重视对种子和农作物化学用品的保护,此举旨在巩固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

正当美国政府展开调查之际,中国也在加紧讨论如何减少对西方公司的玉米等农产品及昂贵技术的依赖,从而扶持本国的农业部门。



资料图:抗议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华人。(图片源于网络)

The War on Cash




馬田大師


jp-morgan Bldg
The “War on Cash” is heating up. Louisiana has outlawed paying cash for second hand goods, under the pretense that criminals sell stolen goods for cash. France outlawed paying more than €1000 for anything, and you cannot get more than €200 from an ATM. JP Morgan Chase is outlawing storing cash in a safety deposit box. Most bank analysts are now calling for the end of cash. As I have been warning, in no way are we heading towards a gold standard or anything of the sort. Instead, we are heading into the eye of electronic money for taxes.
Electronic-Money
Besides the fact that government will get every halfpenny they are looking for in taxes, moving to electronic money is a major advantage for banks. This is why their fake independent analysts are all lining up to demand abolishing currency.
Bank-Robber
Of course you have the benefit of ending bank robberies. But honestly, banks do not carry that much cash anyway. The MAJOR benefit for them to eliminate cash is that it will eliminate bank runs.
Bank-Run-1933
The good old days of lining up at the bank to withdraw your money will be gone forever. With banks on the brink of total disaster in Europe, eliminating cash will have the desired effect of eliminating the crisis in their mind. U.S. banks see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for whatever starts in Europe eventually migrates here, just like plays and fashion.

Cancel0Currency
Americans are just naive. Europe has routinely cancelled currency. Old currency from a few decades ago are no longer good, even in Britain. You can swap it in if you go to the government but they often want you to prove where it came from.

The government can simply cancel ALL CURRENCY. That will force people into electronic money; it is coming faster than you may ever suspect. This is why they are also tracking the movement of gold. They are forcing society back into the barter system. Our Solution is the ONLY way out of this mess.

委內瑞拉央行用140萬盎司黃金換花旗10億美元現金

據委內瑞拉當地媒體週五(4月24日)報導,委內瑞拉央行已經同花旗銀行進行黃金交換,將其部分黃金儲備換成了至少10億美元現金。

作為石油輸出組織(OPEC)成員國之一,委內瑞拉受到物價上漲,物資長期短缺以及因油價下跌而引發的經濟萎縮等多種困境中苦苦掙扎,而這筆交易使得總統Nicolas Maduro的社會黨政府有了更充沛的外匯貨幣儲備來應付各種局面。

El Nacional日報稱,交易的對像是花旗銀行,交易額是10億美元。

前委內瑞拉央行理事Jose Guerra和經濟學家Asdrubal Oliveros在採訪中都分別提到,這筆交割已經完成。

央行還沒有就記者提問做出回應。一位花旗銀行的官員稱,公司沒有發表任何評論。

據央行消息人士上個月向媒體透露,央行將用140萬盎司的黃金來換取資金。委內瑞拉需要支付款項的利息,但是央行仍能保持將黃金作為外匯儲備的一部分。

社會黨領袖Hugo Chavez在2007-2009年的金融危機之後開始陸續將央行的資產從美元中撤走,所以資產委內瑞拉大部分的外匯儲備都是黃金。

中、印、俄購金量再度暴增2015年全球金市格局將變

WGC: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2015年4月更新一览


0
瑞 士海關總署(Swiss Federal Customs Administration)在線上公佈的數據顯示,瑞士煉金廠出口至中國的黃金在3月份幾乎倍增至46.4公噸(2月份為23.6公噸),創2014 年1月以來新高。相較之下,瑞士出口至印度的黃金量更較2月的27.1公噸大增一倍以上至72.5公噸、創4個月新高。

另外,瑞士3月從英國進口的黃金則較2月的14.7公噸暴增六倍至97.2公噸,創2014年11月以來新高。瑞士3月整體黃金出口量月增65%至233.3公噸,至少是2013年以來的最大單月出口量。

瑞士主要是從英國進口黃金,將之精煉後再賣給亞洲客戶。 Macquarie Group Ltd.分析師Matthew Turner說,金條從英國金庫途經瑞士轉運到中國、印度,持續從西方國家流向東方,而短期來看,這反而是市況轉弱的跡象。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資料顯示,金含量不小於99.99%的金錠(此為具有指標性的現貨合約)在中國的成交量在3月拉升至歷史新高、較2月跳增60%。

印 度則在4月21日迎來傳統的購金節日Akshaya Tritiya。全印度珠寶​​和金飾貿易聯合會(All India Gems and Jewellery Trade Federation,簡稱GJF)董事長Manish Jain表示,2015年購金節的黃金銷售量有望較去年跳漲最多20%。

俄羅斯央行4月20日在官網上也公佈,截至4月1日為止,央行持有的黃金儲備增加至3980萬盎司(相當於1238公噸),高於一個月前的3880萬盎司,而這30公噸的增幅已創下2014年9月以來的新高紀錄。

俄 羅斯目前是全球第五大黃金持有國,該國在1、2月份一度暫緩購入黃金。俄國央行總裁Elvira Nabiullina曾在2月份表示,央行購入黃金的目的是在分散外匯存底的資產配置,並處理盧布匯價劇烈波動的問題。 IMF數據顯示,自2005年以來,俄羅斯的黃金儲備已跳增三倍以上,目前的儲備量至少創下1993年以來新高。

RBC Capital Markets證券4月19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央行(大多數是新興國家的央行)今年有望購入275公噸的黃金,雖然比去年的409公噸還要少,但應 可讓金價繼續獲得支撐。 RBC指出,整體而言,全球央行已連續14季對黃金呈現淨買超,如此的需求也幫助金價在2014年的跌幅收斂。該證券預期,今年央行的購金量應該會​​達 到275公噸,增幅為近50年來的第二高。

RBC預估,中國目前的黃金儲備量應該已達到3500公噸,遠高於官方之前正式公佈的 1054公噸。若真是如此,中國會是全球​​第三大黃金持有國,僅次於美國與意大利。另外,俄羅斯央行也持續買金,估計2015年俄央的黃金儲備量將從 2008年的520公噸跳增至1208公噸。

中、印、俄購金量再度暴增2015年全球金市格局將變

99
2011年,有媒體曾問過一個對於黃金市場至關重要的問題:中國的黃金儲備究竟是多少?

眾所周知,中國上一次提供官方黃金存貨量是在2009年年初,當時它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公佈的黃金儲備為1054.1噸,存儲於中國人民銀行總部(或其他地方)。問題在於這個數字對現在來講已經非常過時了,它遠低於中國目前的真正黃金儲備量。

確 實,許多人對此抱有猜測,他們認為中國目前的黃金儲備量應在3000到8000噸之間,或者更多。但是在中國官方沒有給出明確數字之前,這些都只能是猜 測。並且,包括彭博社在內的許多媒體所提到的那樣,宣布黃金儲備數字並不會那麼容易,除非中國已經對人民幣替換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2011年,一封洩露的電郵(由維基百科提供)也承認:“中國增加其黃金持有量是為了一箭雙雕。”

中 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中國的黃金儲備量目前已經增加。目前,中國持有的大部分黃金存放在美國和歐洲國家。美國和歐洲總是抑制步步攀升的黃金價格。他們的 目的是削弱黃金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功能性。他們並不想讓其他國家儲備除美元或歐元以外的貨幣——黃金。因此,打壓黃金價格有益於美國維持美元作為國際儲備 貨幣的重要角色。中國逐漸增長的黃金儲備量將因此成為一個榜樣,並導致其他國家效仿其做法,也儲備更多的黃金。而巨大的黃金儲備量也對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非常有幫助。

中國最近幾年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將人民幣國際化,並對黃金儲備量保密。這已經不足為怪了。

彭博社在報導 這個關鍵話題的時候這樣寫道:當該金屬不能再轉變回紙鈔時,它仍然是美國和歐洲的中央銀行準備金的大塊頭。中國在2010年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加 速努力讓人民幣成為美元的強力競爭對手。這導致了人們這樣的的猜測:中國政府積蓄了大量黃金,成為其3.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多元化的一部分。

彭博社估計,基於交易數據、國內生產總值和中國黃金協會數據,彭博社推測中國人民銀行目前擁有的黃金儲量可能是其2009年4月公佈數字的3倍,達到了3510噸。這樣的話中國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黃金儲備大國,美國的黃金儲備量為8133.5噸。

彭博社報導稱,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並且其去年的黃金消費量僅次於印度,但2009年中國所公佈的黃金儲備量僅佔外匯儲備的1% ,目前外匯儲備已經在十年內增加了四倍,並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外匯儲備庫。其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美元。

同時,其他“專家”最終意識到了上述變化。

墨爾本西聯商業解決方案公司的貨幣策略分析師史蒂芬·杜利表示,中國增加黃金儲備量可能支持“中國擁有多種資產作為支撐的貨幣結構”的觀點,而具有流動性的貨幣佔外匯儲備的大部分。

多倫多道明證券公司的商品策略主管巴特·米勒在多倫多接受電話採訪時稱:“如果要使本國貨幣成為儲備貨幣,那麼資產負債表上除了法定貨幣之外還要有其他資產,對於一個日益崛起的世界強國,黃金肯定是一個可行的價值儲存手段。”

有人認為,黃金作為儲存財產的傳統角色,已經被紐約和倫敦等城市的當代藝術品和公寓住宅所替代,並進入黃金ETF,因為這是更好的交易黃金的方式。如此的話,黑岩集團則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黃金ETF基金供應商。

有人對此感到驚訝:是否因為倫敦(及接下來的紐約)的公寓價格暴漲;還是因為國際清算銀行並沒有對藝術作品價格採取抑制行動;又或者,這僅僅是因為世界上的億萬富翁們不能找到足夠的實物黃金,只能依賴於這樣可笑的替代品?

正 如彭博社觀察到的那樣,中國可能正在準備著公佈其最新的黃金持有量數據,因為決策者正在力推人民幣躋身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行列,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 組織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野村控股在4月8日的報告中稱,中國央行的數據可能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月或10月份關於SDR的會議之前公佈。

由 於中國對於其黃金儲備量披露太少,所以探明其實際儲量的想法正在激起交易者們的興趣。道明證券的米勒表示,中國持有更多黃金的結果對這一消息的證實將暗示 黃金作為儲備資產的重要性,並推動市場氛圍。而巴克萊銀行的大宗商品主管索琪·庫佩也表示,當黃金價格逐漸下跌時,黃金購買行為也會增多。

世界黃金協會會長Ashish Bhatia稱,中國在增持黃金儲備量上還有很大空間。對於中央銀行來說,擁有的黃金儲備佔總儲備的4%-10%是非常理想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沃倫·霍根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早已擁有至少3000噸黃金,

彭博社金屬和礦業分析師肯尼斯·霍夫曼在4月9日的採訪中表示:“在中國歷史上,黃金一直都是表達權貴的一種方式。中國正在思考如何將人民幣國際化,所以這可能是他們持續購進大量黃金的原因。”
< br>BullionStar最近的一份評估報告顯示,如果中國宣布其擁有的黃金量佔總儲備的5%,那麼這相當於其擁有5000噸黃金。

儘 管現實是無人知曉中國的實際黃金儲備到底是多少,但好消息是這個數字即將揭曉。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樣,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經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申 請,將中國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新華社報導,李克強表示:“中國將加速人民幣在資本賬戶上的可兌換性,並為國內個 人跨境投資和外國機構在中國資本[0.00%]市場的投資提供更多有利措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在10月舉行官方會議,決定是否將中國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但非正式董事會議將在五月舉行。

所以,如果中國嚴肅對待人民幣是否能納入特別提款權的事宜,那麼它必須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全世界亮出底牌,公佈最新的黃金儲備量。(編譯/雙刀)

本文由鳳凰iMarkets編譯自zerohedge網站

2015年4月24日星期五

比特币交易平台itBit在纽约申请银行执照

凤凰iMarkets讯 据路透社报道,纽约州银行业监管当局称,比特币交易平台itBit已在纽约申请银行执照。

知情人士对路透称,执照或在未来几周发放。这可能使itBit成为美国首家以银行身份接受监管的比特币公司。

申请银行执照是itBit向不同金融服务领域扩张、打造值得信任的企业形象计划的一部分。itBit目前的运营模式是比特币交易平台。

2015年4月22日星期三

黃金正處於歷史大底

近期的黃金依然在1200美元整數關口附近徘徊,自2013年4月12日大跌以來,市場似乎已經淡忘了黃金,美國經濟復蘇良好的大背景下,美聯儲開始逐步收緊了量化寬松並徹底結束了QE3,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更是開始著手將加息提上議事日程,美元指數的飆升和融資成本的攀升導致來自美國大機構們似乎不願意再將資金投入黃金這樣的無息資產,轉而去投資既有資本利得,又有股息收益的美股,甚至是更加有利可圖的垃圾債券。因此,黃金在近兩年來的低波動性的最大元兇就是大資金的離場所導致的羊群效應,交投的寡淡與2012年之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黃金正處於歷史大底
  
如上圖所示,我們並不應因為市場的暫時拋棄而對黃金的絕佳買入時機視而不見。上圖顯示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經過通脹調整的黃金價格走勢,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黃金正在處於歷史大底的附近,因此我認為在當前的價格之下,1100-1200美元這個大區間都將是我們中長期買入黃金的好時機。從歷史情況來看,黃金從未淡出人們視線超過5年,黃金牛市的回歸可能將在2017年出現!

 http://gold.hexun.com.tw

JohnMauldin:大市失常危機浮現

John Mauldin - 偶顏投資 2015年4月22日

- 偶顏投資 2015年4月22日  


 
近日與投資界以至身邊的友好交談,發現大家心情愈來愈忐忑不安,無論是專業市場觀察家、交易商還是不常留意金融市場的旁觀者,都對當前形勢大惑不解。金融市場異常波動不在話下,就連經濟數據看來也自相矛盾,今天有數據顯示發達國經濟逐漸放緩

,翌日卻有正面數據出爐;經濟彷佛像一艘無舵船,隨波逐流飄泊不定。 

家父每遇見失常的人和事,就會稱之為「半個氣泡偏離了正中央」(about a half a bubble off dead center)。此話源自老一輩利用氣泡水平儀測量平面是否水平或垂直,再引申過來的。 

經濟金融狀況顯得不對勁,必定事出有因。筆者相信,各國中央銀行想盡辦法恢複流動性及經濟增長,同時亦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相關後遺症如今開始浮現。本文將回顧央行過去幾年出于好意的種種行動,以尋找未來經濟形勢的線索。 

流動性陷阱揮之不去 
數年前,筆者與泰珀(Jonathan Tepper)合撰《殘局》(Endgame)一書,探討債務超級周期進入尾聲時所出現的「流動性陷阱」。環顧世界各地,「流動性陷阱」果然無處不在,各國央行紛紛采取相當激進的手段應對,以當時情況而論實屬恰當,但就像那接上勁量電池的小兔子一樣,激進行動沒完沒了,一直維持下去。 

今時今日的中央銀行有能力制造便宜且用之不缺的資金,但這些新增資金既沒有在經濟體系流動,亦未能刺激需求。央行可以用力踏油門,為引擎注入更多動力,問題是傳動裝置失靈,輪胎自然不會運轉。同樣道理,在缺乏傳動機制之下,貨幣政策一樣徒勞無功;學術研究已一再顯示,以成本效益而論,量化寬松未能收到央行的預期效果。在某些信貸危機案例中,央行事後即使把名義利率減至零,也不足以刺激經濟複元,部分經濟學家稱之為「流動性陷阱」。 

金融海嘯令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面對此情此景,不少人發現手持現金更劃算。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世界多國陷入「流動性陷阱」,日本1989年泡沫爆破至今,大部分時間亦備受「流動性陷阱」煎熬。研究「流動性陷阱」的經濟學家發現,一旦經濟處于這種困局之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經濟定律亦不再適用,例如巨額預算赤字無法推高利率,狂印鈔票不會引發通脹,削減政府開支會對經濟帶來異常大的打擊。 

事實上,看看繼債務危機而來的不同經濟衰退個案,不難發現經濟增長十居其九都非常疲弱。霍伊達(Oscar Jorda)及泰勒(Alan Taylor)兩位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學教授聯同波恩大學經濟學研究院教授舒拉里克(Moritz Schularick)進行的研究就顯示,隨著信貸多年高速增長而來的經濟衰退,幾乎一定比普通經濟衰退嚴重;他們的一大發現是,債務泡沫過後要恢複經濟增長,難度極高。 

然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日前大贊現時最流行的經濟模型,認為美國經濟複蘇正是拜此所賜,又批評歐洲拒絕照辦煮碗: 

「的而且確,當年預測到金融海嘯來襲的經濟學家絕無僅有,但自此之後,教科書式基本經濟模型卻行之有效,這是經濟學界幹幹淨淨的小秘密。這些模型反映經濟衰退及複蘇的應對方法,半世紀前念經濟的學生定不陌生,問題是歐洲政策制訂者拒絕這些基本模型,寧願采用另類救市措施,雖然創新又令人興奮,但卻大錯特錯。」 

其實,美國經濟之所以比歐洲強勁,幾乎全拜頁岩油革命所賜,歐洲正是缺少這方面的助力。假如沒有油產推動增長,美國經濟增長恐怕連疲弱的2%平均值也不保,只能錄得1%左右增幅,最近一季的經濟增幅相信亦只有1%。 

今時今日的中央銀行公開表示,希望通脹能處于他們認為溫和的2%左右水平,但只適用于短期而非長期(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他們大概願意忍受通脹升至3%至4%一段時間,然後才重手加以壓抑)。 

正如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Janet Yellen)所言,向來一言九鼎的央行一旦要對未來通脹作出承諾,就會出現信譽問題。假如大家深信一旦通脹失控,央行就會把價格升勢壓下來,那當局要刺激當下通脹升溫就會非常困難。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央行為今之計是采取更大膽、更瘋狂的行動,借用太平洋投資管理(PIMCO)前首席經濟師麥卡利(Paul McCulley)的妙語,就是要「負責任地不負責任」(responsibly irresponsible)。愈來愈多一本正經的經濟學家及觀察家提出,讓利率保持在零水平6年之久才算到位。 

一旦出現「流動性陷阱」,經濟法則亦隨之改變,行之有效的做法頓告失效,上述提及的經濟模型不僅變得不可靠,所建議的對策甚至可能對經濟造成相當嚴重的破壞。 

債務黑洞引發經濟奇點 
經濟模型何故失效?理解複雜問題的最佳方法莫過于打譬喻,筆者2012年借用數學概念提出「經濟奇點」(Economic Singularity)之說,想不到跟過去幾季的經濟發展不謀而合,值得再次重溫。 

「奇點」(singularity)原為數學概念,意指沒有解決法的方程式。此外,物理學亦證明,宇宙間巨大星體一旦塌陷,最終會形成黑洞。黑洞本身引力極大,足以在時空結構中產生「奇點」,以致不少標准物理學方程式亦無從破解。 

黑洞又有所謂「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一旦越過界限,則任何模型也無法發揮作用。在黑洞之中,此界限也就是所謂的「不容折返的臨界點」(the point of no return),只因其中引力極大,任何事物都擺脫不了。 

當前環球經濟狀況實可與黑洞相提並論,任何形式的經濟泡沫都可演變為黑洞,其中尤以債務泡沫為然。泡沫一旦爆破就會如星體塌陷時一樣變成黑洞,處于「事件視界」以外的任何傳統經濟模型都會徹底失效。任何經濟理論若未能兼顧過度舉債所形成的特殊情況,將無法提出解決經濟危機的有效對策。更有甚者,根據傳統學理依本子辦事,更可能令危機進一步加劇。 

金融市場快將超越「事件視界」,屆時投資數理分析將不再管用;從傳媒報道所見,歐洲約25%的債券出現負利率,德國債息過去3年徐徐下跌,如今8年期或以下的國債孳息率全部見負值【圖1】;瑞士如今發行的10年期債券也是負息。歐洲貸款活動回勇了嗎?瞇著眼晴細看,也許會發現貸款活動略有起色【圖2】。然而,仔細檢視經濟數據,當可發現近日貸款額增幅幾乎全數來自金融業,而非家庭或商戶。 

歐洲國家相繼壓低利率,同時任由主權債日積月累,超過相關國家按常理所能負擔的水平;希臘只是首例,其他歐洲國家亦會走上同一條路。各國央行自以為擁有超自然力量,可以讓環球經濟免于被政府制造的債務黑洞吞噬,卻反而把大家推到「事件視界」之外;筆者相信,真相自會大白于天下。 

由討論債務跳到經濟增長也許有點奇怪,但要理解當前經濟困局,就不得不搞清楚經濟增長從何而來的問題。克魯明與筆者均認同,類似美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濟增長,最能解決債台高築的煩惱。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至7%,預算赤字不出2%至3%(有時更錄得財政盈余),可以大大減輕債務負擔。經濟增長不僅有助減債,更可創造就業,並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可謂法力無邊的靈丹妙藥。 

經濟增長從何而來?不妨重溫克魯明上述見解: 

「教科書式基本經濟模型行之有效,這是經濟學界幹幹淨淨的小秘密。這些模型反映經濟衰退及複蘇的應對方法,半世紀前念經濟的學生定不陌生。」 

問題是上述模型大多把因果關系與相關性混為一談,根據「教科書式」模型,在利率低企及資金唾手可得的環境下,經濟增長自會出現。因此,中央銀行一旦減息,就會預期經濟增長轉強,職位空缺亦會增加,實情似乎亦確是如此。 

對于減息的短期刺激作用,筆者並無異議,然而,日本壓低利率,刺激作用並不顯著;歐洲過去數年采取相同策略,也不太成功。筆者相信,振興經濟不是單純放寬貨幣政策這麼簡單。 

振興經濟非單靠減息 
實則經濟衰退過後,企業家及商戶均會調整生意模式,最初可能透過裁員及降低總體經常性開支以減省成本,假以時日可望逐步扭虧為盈。大部分商戶的目標就是利用一部分利潤擴充業務,自由企業家在正常情況下亦總會想到辦法把生意做大做強,美國近700萬商戶及2200萬自雇人士各自打拚力爭上遊,綜合起來就是經濟增長動力。 

商業信息網站Business Insider年多前刊出一張圖表,羅列美國小企業的各項統計數據,內容豐富,極具參考價值,以下是部分有趣數據: 

‧美國五成勞動人口受雇于小企業; 
‧自雇人士超過2200萬,其余近700萬商戶則合共聘用近1億勞工; 

‧1995年以來,職位淨增長超過65%來自小企業; 

‧每月新開業的公司多得驚人,達54.3萬家。過去數十年來,開業的商戶一直比結業的多,但情況已經逆轉,創造職位的引擎已告停頓。 

‧創業風險很高,10個新雇主中有7個可以支撐兩年或以上,一半可以屹立5年或以上,三分之一可以經營10年或以上,經曆15個寒暑仍然健在者則只有四分之一。 

‧自雇市場占GDP比例超過6%。 
經濟衰退過後重拾增長,是數以千萬計大大小小企業力爭上遊的結果,認為經濟欣欣向榮,貨幣政策及央行功勞最大,不僅捉錯用神,甚至可以說扭曲事實,形同歸功于載貨車廂,抹煞拉車馬匹的功勞。 

沒有生機勃發的創業活動,就沒有聘用成千上萬雇員的大企業,問題在于監管嚴苛及稅制複雜,以致創業難上加難。 

約在10年前,聯儲局推行寬松政策,任由息口在過低水平徘徊過久,成為日後樓市泡沫及金融市場扭曲的溫床,為經濟大衰退埋下伏線。聯儲局如今又重蹈覆轍,任由息口在過低水平徘徊過久,所制造的扭曲在世界各地釀成泡沫,新興市場的情況尤其嚴重。 

利率不尋常地低企,變相鼓勵大家為求回報而押注更高風險的投資,營造富貴險中求才是常態的環境,彷佛中央銀行官員及經濟師均認為,小市民太笨,不懂得盡力為自己謀幸福,因此要鼓勵他們冒險投資,問題是小市民的積蓄及資金理應投放于較低風險項目,本金收益理應足以應付退休後多年的生活。 

恍如重回2007年海嘯前 
主要經濟體的中央銀行再一次扭曲實體經濟,以為逐步把利率加至區區兩厘,企業就會賺不到錢,這種想法未免太離譜。在利率處于零水平才能支撐下去的企業只是苟延殘喘,根本無法在正常的經濟情況下立足,為了支持這些企業而壓制存戶,摧毀畢生勤于儲蓄者的收入,代價似乎太高,變相犧牲存戶投入實體經濟的消費。為了讓金融機構得益而這樣做,值得嗎?這些金融機構正是對上一次經濟危機的始作俑者。學界中人近年抨擊的貧富懸殊問題,正正是當前貨幣政策主流思想的產物。 

過去7年,全球負債急升33%,總額達驚人的57萬億美元。筆者憂慮,「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將再次來臨,債台高築加上中央銀行不斷扭曲經濟,終歸釀成另一場金融危機。 

一切是否恍如2005年,大家不久之後就要自食其果?抑或現時更近似2007年年中,大家必須為另一輪環球經濟危機做好准備?在該兩段時候,金融市場均顯示一切相安無事;但在2007年,大市轉趨波動之象逐漸浮現,經濟增長看來亦轉弱。環顧四周,閣下看到是哪一番景象,可有時光倒流2005年或2007年的感覺?對筆者來說,世界如今恍如水平儀上的氣泡偏離正中心一樣。 


2015年4月16日星期四

黃金依然是世界第三大貨幣

管窺天下

  黃金的貨幣化不僅有利於保護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還給中國創建人民幣相關支付結算等金融體系增加了時間。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2014年全球發展中國家央行大 量增持黃金的勢頭不減,全年凈購買黃金477.2噸,較2013年增加了7%。全球央行持有的黃金儲備目前價值1.5萬億美元,在全球整體外匯儲備中的占 比高達12.5%,遠超日元和英鎊的占比總和。如果僅從央行外匯儲備的角度來講,黃金已經是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全球第三大儲備貨幣。

  黃金作為一種特殊的外匯形式,雖然早已退出了日常貿易支付及結算領域,但黃金作為金融資產的作用越來越受到新興經濟體的重視。黃金作為一種潛在 的貨幣形態,隨時都有可能成為國際支付貨幣。用黃金償還國際債務、主權融資當中把黃金作為抵押品、黃金跟美元一樣可以調節一國貨幣匯率。黃金每天的行情依然會出現在各國、各市場的外匯牌價中,沒有人能夠把黃金跟外匯分開。

  作為國際貨幣,首先應該具備足夠的流動性和交易量,這一點黃金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據全球知名貴金屬咨詢公司GFMS近日發布的報告顯 示,2014年全球黃金市場成為全球杠桿最大的交易市場之一,全年總交易量大約58.9萬噸,總價值220萬億美元。2014年以來,在其價格走勢相對低 迷的狀況下,能夠創出如此罕見的流動性和交易量,說明黃金相對美元匯率的走低,刺激了黃金本身的交易量,這就等同於日本央行壓低日元匯率會觸動日元成交量 大增一個道理。黃金價格實際上就是黃金相對於美元等的匯率走勢。

  跟美元、歐元、人民幣等主權信用貨幣相比,黃金有著穩定的貨幣自我管理能力,不需要央行人為調節,這種特性使得黃金在全球金融發展充滿不確定的 時下顯示出其非凡的金融價值。比如近十年來,黃金的礦產金新增產量年均穩定在3%左右,這跟全球GDP的平均增長率基本吻合,而這一現象並沒有受到黃金價 格走勢的影響。

  主權信用貨幣想要成為世界貨幣,從心理層面打消人們的顧慮至關重要。黃金跟主權信用貨幣相比,有其優勢和劣勢,但時至今日,主權信用貨幣市場從沒有真正離開過黃金。中國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打造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性金融交易產品,依然是上海自貿區的“黃金國際板”。

  未來,中國央行甚至可以用出售和購買黃金的方式,調節金融機構以及市場的流動性,並在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的過程中,通過“黃金國際板”管控資本賬戶和人民幣匯率。

  市場需要明白的是,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路依然是漫長的,但由美元、歐元和黃金構築的全球貨幣體系可能會展示出特殊的三角穩定性,如果美元價值 下滑,黃金價格會迅速上升,黃金的貨幣化不僅有利於保護中國手上的巨額外匯儲備,還給中國增加黃金儲備、創建人民幣相關支付結算等金融體系增加了時間。站 在發展人民幣的角度,目前需要重視黃金世界貨幣的作用。
  肖磊(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

一張圖解讀黃金正在失去魅力




投資者追求黃金,不僅僅是把它當做投資工具,還把它當做避險工具,在這點上黃金和國債的作用幾乎一模一樣。雖說兩者的替代屬性很高,但目前市場情緒卻青睞於國債,而摒棄黃金。

  以德國10年期國債為例,從下圖可以看到,德國基準10年期政府債券的收益率即將首次降為負值,這使得人們再度對歐洲央行裏程碑式的債券購買計劃的破壞性副作用表示擔憂。早在上周五,德國國收益率降為區區0.16%,而在今年初為0.54%。其實,就在歐洲央行進入量化寬松的第二個月之際,許多分析師就認為,德國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降至負值只是個時間問題。

  一張圖解讀黃金正在失去魅力
  如果德國國債收益率變為負值,將對歐洲央行產生非常大的象征意義。匯豐銀行表示,如果收益率變為負值,將使得傳統的估值方法變得多余。“債券就像一桶一桶的石油那樣的大宗商品——沒有票息,你只是押註於它們的未來價格。這不是債券市場應當起到的作用……這一切都是瘋狂的。”
  如今的德國政府公債越來越像是一種貴金屬,而不再是傳統的固定收益投資工具。和黃金一樣,持有德國公債得要付出成本,只是黃金的持有成本是保管費,德債的成本則為負收益率。目前七年期以內的德國公債收益率均已成負值,指標顯示10年期公債可能不久後也會跟進。

  在黃金方面,礦場會確保供給穩定、甚至小幅增加,但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卻很少發行新債。德國計劃今年借款金額低於2,000億歐元,創2002年以來最低。然而有鑒於德國預算趨於平衡,上述借款金額大概只能涵蓋贖回及利息支出。金價偏高時通常會刺激供給擴張,然而德國債務管理機構恐怕不會做出相同回應。

  由於符合歐洲央行購債資格的德債數量日益減少,投資人將會持續搶進那些歐洲央行可以購入的部分。這將無可避免地導致更多德債收益率降為負值。但若供應稀少可能導致價格大漲,為了持有某項資產而付出成本也屬合情合理。

  如果真的有一種資產在避險和投資方面都與黃金不相上下的話,人們對黃金的喜愛程度勢必會降低,正如國債那樣,在某些方面能取代黃金的一些屬性,黃金的魅力在逐漸喪失。


 http://gold.hexun.com.tw/

2015年4月15日星期三

GFMS:2014年全球矿企平均维持成本1314美元/盎司


GFMS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以1200美元/盎司的金价来看,全球有差不多一半的黄金矿企都处在亏损的状态中。

从矿企的全部维持成本(AISC)来看,2014年全球矿企的平均AISC在1314美元/盎司,比2013年减少了427美元/盎司,降幅达25%。

从年降幅来看,各矿企的成本削减还是很显眼的,但GFMS的报告称,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2014年矿企削减开支的成果。事实上,2013年矿企的资产减值被低估,2014年AISC中非现金开支占据了499美元/盎司,比2013年有大幅降低。


除了资产减值,AISC在2014年变得波动更小,同比下降3%。尤其这要和整个行业1266美元/盎司的黄金均价比。

从全球的金矿来看,有5%的金矿AISC超过3000美元/盎司,这些金矿将是难以长期维持的。



另外,很多主要黄金生产国的货币相较美元有大幅下跌,包括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和巴西等。这些汇率变动在整个AISC中占大约70美元/盎司的份额,而原油价格下跌占8美元/盎司的份额,GFMS还认为金矿等级有差不多2%的涨幅,这为成本带来17美元/盎司的下降。

GFMS计算称,现金成本仅占全部AISC的57%。

在AISC中,人力成本增加了约78美元/盎司。

总体而言,以目前的金价看,各矿企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降低成本获得收益,除非金价有出乎意料的大幅上涨,矿企将仍然面临压力。

GFMS预计称,今年的黄金矿产量将基本和去年持平。

Fall 2015 Turning Point-Civil Unrest and Riots-Martin Armstrong

http://usawatchdog.com/


4 
By Greg Hunter’s USAWatchdog.com  (Early Sunday Release)


Legendary financial analyst Martin Armstrong says the world is going to be hitting a major “turning point” this fall.  Armstrong says this is the end of a 300 year cycle and contends, “This appears to be a peak, as far as governments and bond markets are concerned, and from there, we are going to be turning down.  We are in a lot of trouble with most of these governments.  Our models say that by 2020, the amount of interest we pay . . . will exceed the entire defense budget.  So, this is pretty serious.”
Armstrong says his model marks the actual turning point on October 15, 2015.  So, what’s in store?  Armstrong says, “First, you get the deflation, and then, you move to the inflation.  It’s kind of like a pendulum–it swings to the extreme to both sides.”

So, when the government bond bubble pops, what happens to people getting a government check?  Armstrong says, “That’s the big problem.  They’ve wiped out pension funds all over the place.  That’s the danger of civil unrest, and that’s what our computers have been warning about as well as very serious sharp riots and third party activity for 2016. . . . When governments are broke, they come after us.”

Will the Fed finally raise interest rates?  Armstrong contends, “The Fed will have no real choice. . . . The Fed will come under significant pressure to raise interest rates because the newspapers and Congress will blame them and say they are creating a bubble with low interest rates.  The more they raise interest rates, the higher the stock market will go.  I know that sounds crazy . . . historically, interest rates bottom with the markets.  I mean, you lose confidence and people won’t borrow.”

Will rising interest rates kill the bond and housing markets?  Armstrong goes on to say, “The bond market, yes, it will accelerate the problems as far as other foreign countries that have issued dollar based debt.  The emerging markets will get like Greece.  So, we have a serious worldwide problem going on here.”

So, when the Fed starts raising rates, will some currencies collapse?  Armstrong says, “Sure, this is what’s pushing the dollar up.  Most people don’t realize that the dollar is the only real game in town.  In Europe, you see the difference in the mentality there compared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are still in a fog; over there they feel the pain.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basically selling all the euro debt everywhere, and they are buying the German debt.   It’s not that they think Germany is fantastic, but they are assuming that the euro is going to fail.”

On gold, Armstrong says, “Gold rises when people lose confidence in government.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nflation.  So, when you start to worry about government is not going to survive or who’s going to win, that’s when gold rises.  Short term, we still have the risk of it going under $1,000 per ounce.  It’s going to flip when everything is right.  It will probably max out at $5,000 per ounce. . . . You are really talking about a major reset coming.  300 years ago, that was the revolutions against monarchy.  Today, it’s going to be revolution against . . . pretend democracy.  We do not have a democracy.”

Armstrong says you can forget about the U.S. dollar crashing in value.  Armstrong contends, “No, that’s absurd.  The euro is in terrible shape.  The yen is in terrible shape, and honestly, you can’t park money in yuan or Russian rubles yet.  I mean, let’s be realistic here, but eventually– yes.”
In closing, Armstrong says just a few percentage points in rising rates are going to cause big losses and big changes.  Armstrong predicts, “People will be losing huge money.  We are looking at a few percentage points, and you are going to blow the national debts of all these countries way out of whack, and that’s what’s going to force political change.”

Join Greg Hunter as he goes One-on-One with Martin Armstrong of ArmstrongEconomics.com.


歐銀放貸 倒貼利息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5年4月15日


信不信問銀行借錢,銀行還要倒貼利息?

歐洲銀行同業拆息(Euribor)向來是歐洲銀行業的貸款息率指標,例如葡萄牙九成物業按揭貸款都與Euribor掛鈎,西班牙、意大利亦不遑多讓。隨著歐洲央行將隔夜存款利率減至負數,加上推出多個措施向銀行提供「平錢」增加銀行流動性,目前一個月Euribor已跌至負水平。換句話說,銀行想要向同業放貸,就需要以負利率來倒貼。同樣,銀行向貸款人「還息」也不是天方夜譚。

這是歐洲央行加碼量寬帶來的結果:負利率。歐洲央行下調隔夜存款利率的本意,是鼓勵銀行放貸。但如今出現放貸人反而要向貸款人送錢的怪現象,實在令人費解。

葡萄牙央行勒令,若相關貸款息率(Euribor加上額外息率)跌至負利率,銀行就需要向貸款人支付「利息」。目前大部分歐洲銀行簽訂的貸款協議,並未有設定貸款息率下限,銀行唯有無奈遵從,從貸款人的貸款額中直接扣除「利息」。

當然,你有張良計,我亦有過牆梯,銀行日後訂立貸款協議,必會訂立預防措施--息率下限。

然而,這樣的規條能鼓勵銀行增加貸款嗎?那不是本末倒置嗎?而且,面對資金過剩問題,銀行也不能坐視不理。

歐 洲央行周三舉行議息會議前夕公布新一份銀行貸款調查報告,顯示在極低息的環境下,企業對貸款需求增加,而歐洲銀行放貸額亦有所上升。調查指,9%的銀行在 過去一季放寬了借貸條款;1%的銀行預計未來三個月亦會放寬相關條款。不過,隨著負利率成為常態,銀行能持續送錢放貸嗎?

負利率下,貸 款額有機會愈來愈細,當借錢變成「零成本」甚至「有賺」,會否鼓勵市場投機行為,造成資產泡沫?而對銀行來說,當中期Euribor都開始跌至負水平時 (目前六個月Euribor為0.078%),更多相關掛鈎的貸款將受影響,屆時特別是二三線歐洲國家的銀行貸款風險或會上升,最終會否引發系統性風險 呢?這些都值得市場關注。

更重要是,當今天的歐元,比明天的歐元更有購買力時,就是通縮的警號。歐央行加碼買債計劃最終會否適得其反呢?應否還要繼續?

負利率引發的挑戰,相信只會愈來愈大。
王冠一財經頻道

2015年4月13日星期一

失序的資本

石鏡泉







近日港股瘋升,原因為何?都是因資本失序。這是自2008年以來,中、美、日、歐及環球諸央行狂QE的後遺症,這個瘋升,要待到環球央行將QE的後遺症全搞定才可,在此之前,環球金融市場還會瘋。

港股是否瘋了?仍未算,因為恒指、滬綜指數仍未回上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高位,如有認為 港股、A股已瘋,則要先問問,為何2008年金融海嘯的源起地美國,其股已早越2008年的高位?是美國經濟好?肯定不是,若真好,美儲局早已加息了,就 是美儲局認為美經濟底子不好,故不敢加息,而低息造就了美股的闖新高,不過這個闖新高,(留意筆者不是用「創」,而是「闖」,是因為「闖」是莽行)可以會 因美儲局一加息而收工,因為美股能「闖」高,是因為美儲局持久低息,使資本失序,金融資產便亂升。


資本失序市場瘋炒
管 制資本循規蹈矩的,不是政令監管,而是「息」,息一高,資本不平,就人人守規矩,回報不足的不會買,資本平,平到錢不是錢時,就會有人不守規矩、亂買,會 帶來瘋市,Carry Trade之所以盛,是因為日圓、美元息低,於是一些以前不會受投資者青睞的「雞犬」,也可升仙。如果說,在風口上,豬也會飛,則在利息平,資本便會失 序,垃圾也可炒到飛起,但當風一止,天上的豬便會摔下來,隨時摔死,同樣當利息升,資本一守秩序,不夠回報的資產會沒人要時,股災就現。

上 周,筆者講過美儲局今時關注三項事︰就業、工薪和房屋銷售。在上周已談過就業和工薪兩項,今天講房屋銷售。汽車業,帶動逾38個行業,但房產業就可帶動逾 58個行業,所以凡一地的房產業興旺,其地的經濟必旺。今時美國的房產業似有回穩復甦之像,但可惜,這都是因今時息低,資本失序,連物非所值的美房舍,也 有人要。

從央行官員眼中看問題
圖一是美國房屋的按揭率、樓價,與可供率,這三個是相關的,由於利率低,故按揭率便低,樓價又因經濟不景而下跌,反映出來的是可供率便升,但有研究指出(Spencer Jakab)如30年按揭息上升1%,樓價上升5%則月供款就會上升18%,可供率就會被拉低很多。

圖二是將這個情況預算並引伸出來。
到2016年第三季時,可供率會低至140,與2008年即金融海嘯時齊平,美儲局會不會不理這個而亂加息?

美儲局及環球央行今時都要面對這個QE所帶來的資本失序的後遺症,不理,資本會續失序,一些金融市場會瘋,瘋至泡沫,便一齊死。要理,又會將尚是復甦雛形的經濟一棍打殘,怎辦?

投資者多只會看一些經濟數據,而來論投資市場的好壞,但就忽略了一眾央行官員會怎看這些經濟數據,在他們心理、糖衣可以包著毒藥、苦口或是良藥,如投資者不從央行官員眼中去看問題,九成會做錯判斷、入錯市、站錯邊。

《經 濟日報》出版社跟梁鳳儀出了本《失序的資本》談及QE後遺症,重建亞洲金融新秩序,梁鳳儀是香港特區前財金官員,在整個金融海嘯期間,出席過不少環球央行 會議,所以一直知悉環球央行官員的心頭患是甚麼,就是要重建金融新秩序,這個重建要一、二十年,以至三、五十年,因為各國都有自己的利益要計算,但算還 算,還是有些環球央行議決後的事務必要跟做的,這都會影響到環球金融市場,投資者沒有這個央行視野,只有證券分析視野時,恐怕將會舉步維艱,隨時中了央行 的「加息計」,推薦梁鳳儀這本書的人很多、很多,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名譽教授Lord Meghnad Desai、前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高堅、中國銀行業管理監督委員會首席顧問沈聯濤、利豐集團榮譽主席馮國經,筆者叨陪末席,怎不推介。

金價低位拉鋸

石林


在全球經濟前景以及美國利率動向不甚明朗的環境下,金銀價格中短期市勢繼續陷於拉鋸局面,短期則因消息而波動,但無持續趨勢。

金市近數周守住1178元(美元.下同),在復活節期間,因美國非農業職位增幅隻及預期之半,市場認為聯儲局將延後加息步伐,金價一度升至1224.5元的六周高點。

不過這並非突破,聯儲局會議紀錄顯示,有若干成員傾向於在6月或9月首次加息,金價從反彈高位回試至1193元近期偏低水平。其後有補倉,到上週末逆美元再強之勢,卒以1207.3元收市,為五週來的最高每週收市價,但低於該週的開市價。

銀市呈類似走勢,惟表現比金市弱。上周初曾回彈至17.32元,惜未升越兩週前的高位。其後價格回落,一度低見16.14元,週末收報16.485元,為近三週低的每週收市水平,亦低於該週的開市價。

東方與西方興趣有異

其 實到目前為止,金銀兩市仍處於中長期向淡的大勢,但今年至今的低點尚比去年底的低點為高。其中一個原因是受惠於中國和印度的實物需求,有消息指截至今年3 月31日的財政年度,印度入口黃金達致900噸,比上一年度增升36%;另外,單在今年3月,該國入口黃金就達到125噸,較去年同期的60噸逾倍之多。

然而,東方的實金需求維持強勁,只能令金價穩守低位,卻未能令其大幅回升,原因是西方投資者和投機者對金銀尚未回復興趣。

反映西方投資者對黃金興趣的一個指標是看最大黃金ETF,即SPDR的持金量,上周金價雖然曾升到六週來高位,但周內卻縮減了3噸,週末總持有量僅為734.29噸。

此外,該持金量在今年2月儘管曾令人注目地增添過64噸,但年內至今隻共增加了25噸而已。 SPDR目前持金水平只是相當於2008年9月時的數量,當時金價是處於900元水平。

此 外,反映投機者對黃金興趣的一個指標是,看期金市場的未平倉合約數量,上週約為39萬張,屬於近3年的中偏低水平。金市內部缺乏潛在動能,沒有推力將金價 顯著推高。至於金價在某段短期內忽上忽落,頗大原因是對沖基金與業者(包括生產商及掉期交易​​商)的淨倉量忽增忽減所造成。

中短期無明確方向

短 期消息令大型投機者的淨倉量發生變化,最近大都圍繞在關於聯儲局究竟何時加息方面。到目前為止,市場認為在今年12月加息的機率幾乎達100%,認為在9 月加息的概率是42%。本周有多項美國經濟數據公佈,包括生產物價指數和消費物價指數等項,將會反映當前的通脹趨勢,並影響市場對加息或遲或早的預期,從 而刺激金銀價格的上落。

現時不單止金銀價格中短期缺乏明確的方向,反映金礦股走勢的金甲蟲指數(HUI)也持續在偏低的160點水平上 下沉浮;反映商品價格的DJ-UBS商品指數也在100點附近徘徊。上週末美匯指數又再上試100點水平,則值得關注,雖未肯定該指數可升越上月的多年高 位,但美元強勢不改,對稍後的金銀市會帶來回升壓力。

上週末金價抗美元強勢告回升,是補倉力量使然,估計此力量仍可短暫維持,1192 元是其短期支持,暫不致向下跌穿1178元;惟1220元水平會有阻力,諒難升越1228元至1231元地帶。銀市的短期支持相應在16.15元,暫不致 跌至15.8元的較低水平;惟16.8元會有回升阻力,難升越17.3元至17.4元地帶。

簡單來說,金銀價格繼續在低水平拉鋸,未有持續大​​市趨勢,目前抱一面倒看法是不適宜的。

2015年4月4日星期六

真相很殘忍:55歲以上人員撐起美國3月慘淡非農就業

美國3月新增非農就業僅12.6萬,數據“慘不忍睹”,但其實這不是最糟的部分。 其中家庭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新增就業主要來自55歲及以上人員,其​​餘年輕年齡段的新增就業均為負,且54歲以下的人勞動力參與率逐年下滑。
 
美國勞工部每月公佈的就業報告分為兩個調查數據:家庭調查數據和機構調查數據。 家庭調查的數據是從約6萬戶家庭中推算得出,包括農業就業人口,這部分數據用來計算失業率。 機構調查的數據是從約40萬非農企業和政府機構中推算得出,經濟學家通常依據這部分數據來分析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狀況。
 
家庭調查基於美國總人口,數據採樣範圍更廣,意味著總體誤差更小;但機構調查的樣本數更大,意味著樣本誤差更小,兩者各有優缺,要全面評估美國就業狀況及其整體經濟狀況,需要結合兩個報告來看。
 
家庭調查顯示,美國3月僅3.4萬新增就業。 從年齡層劃分,其中55歲及以上的人新增就業32.9萬,而其他年齡層新增就業均為負數。 具體來看,25~54歲就業減少6.4萬,20~24歲就業減少29.1萬,16~19歲就業減少0.4萬。

 


下圖顯示,2007年末以來,美國累計新增就業人數。 其中,灰線為55歲及以上人員,紅線為55歲以下人員。 圖中可見,55歲及以上人員的累計新增就業是緩慢攀升的,然而當前55歲以下人員的新增就業尚不及2007年末時水平。




下圖為2007年以來勞動力參與率情況。 紅線代表54歲及以上人員,藍線代表54歲以下人員。 由此可見,54歲以下人員的勞動力參與率在持續走低,而54歲及以上人員的勞動力參與率呈震盪態勢。



 
財經博客Zerohedge點評稱,這也是美國薪資增幅疲軟的原因,由於美國利率處於低位,55歲及以上的人不能依靠存款利息生活,因此選擇就業,但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上缺乏對工資的議價能力。 與此同時,年輕人選擇留在學校,而非進入就業市場。

2015年4月1日星期三

JohnMauldin:午餐無免費

John Mauldin - 偶顏投資 2015年4月1日

- 偶顏投資 2015年4月1日  


世界各地現時舉債成狂,金融海嘯7年下來,環球總負債增幅竟然比海嘯前的7年(即2000年至2007年)全球經濟欣欣向榮之際更多【圖1】。根據麥肯錫(McKinsey)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全球22個發達經濟體的負債均出現爆炸性增長,負債水平增幅一般達GDP50%以上;中國負債2007年以來更暴增3倍,情況令人憂慮。 

麥肯錫指出,其中6個國家的債務水平已到了無法持續的地步,必須透過非傳統方法減債(亦即債務違約和貨幣化等手段,無論喚作什麼名字,這些行動都會對債權人造成實質打擊,這些債權人更往往是最經不起打擊的一群)。由此可見,債台高築者已不只是希臘的問題。 

與此同時,國際結算銀行(BIS)亦發表題為《環球美元信貸:與美國貨幣政策及杠杆的關系》(Global dollarcredit︰ links to US monetary policy andleverage)的報告,雖然以學術界為對象,但內容亦頗令人擔憂。簡言之,新興市場現時以美元計價的負債達9萬億美元,遠高于14年前的2萬億美元。 

筆者2月26日在「負債過度怎覓出路」一文展開有關債務的系列分析,今期繼續探討這個問題。從麥肯錫及BIS的報告可見,世界各地存在根本性的失衡,所以如此,筆者相信一方面是環球債務大幅飆升使然,另一方面是大家對債務用途及後果存在誤解所致。借下太多不適當的債務,勢將成為下一波投資危機的主要成因。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Krugman)曾慨歎:「沒有人懂得債務」。有關言論正好作為本文引子。借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說法,這要看大家對「債務」的定義是什麼。 

債務是欠自己的錢? 
上述麥肯錫報告題為《債務與(少量)去杠杆化》(Debt and (not much)deleveraging),當中提及:「回顧曆史,負債水平高企,無論是公營還是私營界別,都會拖累經濟增長,並增加金融危機的風險,進而導致經濟陷入嚴重衰退。」筆者猜想,克魯明定必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讀讀他2月6日發表的專欄文章「債務是我們欠自己的錢」(DebtIs Money We Owe To Ourselves)就可知一二,以下是該文首兩段: 

英士國際商學院(INSEAD)經濟學教授法塔斯(AntonioFatas)早前在網志論及去杠杆化,強調了一個深得我心的觀點:舉債並不表示我們偷了後代的資源。以全世界而言,或對大部分國家而言,負債上升並不代表大家入不敷支,正如法塔斯所言,一個人的負債是另一個人的資產;或按筆者的講法,債務是我們欠自己的錢──這句話的道理顯而易見,但不少人聽到會七竅生煙,這是筆者的經驗之談。 

不妨思考一下【圖2】反映的曆史,英國經曆拿破侖戰爭後並沒有一貧如洗,當地政府雖然因此債台高築,但這些債務的對家是英國資產階級,擁有大量統一公債(consols)的資產階級。 

統一公債是一種英國政府債券,由于只會派息,因此屬永續性質。首批統一公債于1751年發行,後來為應付拿破侖戰爭(1803-1815)的軍費亦是由此得來。曆史上政府為打仗而大量舉債,過了一段日子又還清負債,例子不少,如美國南北戰爭及一次大戰。支持政府大舉發債的論者還會指出,19世紀的英國及經曆內戰及二次大戰的美國,戰後經濟增長都沒有受影響。 

克魯明聲稱,公營債務的主要問題並不在于「借了下一代的錢」,而是可能引發的不穩問題。對他而言,借兒女之錢的說法只是荒謬的誇誇其談,不值一哂。 

那麼,到底麥肯錫及BIS的說法是否成立?綜觀曆史,債務水平高企會否拖累經濟增長?總體來說,筆者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但亦同意有時還得看情況及債務類型。當然,國家大肆舉債下經濟增長依然不賴,例子定不難找,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旦政府或/及私營界別負債過度,不僅拖慢經濟增長,更會觸發嚴重金融危機,導致經濟陷入衰退甚至蕭條。 

債之好壞看經濟效益 
正如筆者在「負債過度怎覓出路」一文指出,債務有好壞之分,舉債有時能產生頗大經濟效益,對個人或是對政府亦然,關鍵在于債務好壞之別,還有借貸者與放貸者誰屬。 

簡言之,無論是公債還是私債,只要當前現金流不足以還本付息,就是壞債。再者,假如某國或某公司利用現行現金流償付沒有帶來生產效益的債務,可用作其他用途的現金就會減少,道理不言自明。假設「其他用途」是推動經濟或業務增長的一大要素,則增長會受到壓抑,選擇余地亦減少。 

假如政府要透過加稅來還債,可供私營界別推動增長的現金就會減少,偏偏私營界別正是經濟增長最大動力來源,重要性遠超其他界別。除非閣下相信政府開支本身及大體而言是經濟增長動力,否則公私營開支沒有分別的說法難以成立。 

盡管個別政府開支,例如基建發展、教育、科研及執法等,的確有助推動增長,但美國聯邦政府這類開支只占少數;換言之,大部分聯邦開支均無助提高生產力,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亦大多得出相同結論。這不是說政府所有不具備經濟效益的開支,全部都不恰當且多此一舉,社會福利安全網就是一例。 

從私營界別生產力的角度出發,征稅不能說沒有成本。這不是說所有稅務開支都不合乎成本效益,畢竟,一些政府開支相當重要,既關乎大眾幸福,也是維持經濟穩定且運作良好的要素,但大家必須搞清楚,這其中必然涉及成本。經濟增長與稅率此消彼長之勢相當明顯,征稅總額及負債雙雙高企,到某個階段勢將拖慢經濟增長(這里說的是GDP,而不是對個人的影響,但道理一樣),歐洲及日本正是顯例。 

政府債台高築但沒有拖慢經濟增長,例子多集中在戰後時期。究其原因,在于巨額防衛開支隨著戰事結束而銳減,多余的收入即用作還債。 

另一方面,戰爭是不具經濟效益開支的佼佼者,盡管國家為了生存別無選擇;敵國化幹戈為玉帛,歸國士兵重投生產性活動,本身就會推動生產力及GDP,增長加速同時又提高經濟體的還債能力。 

相比之下,政府為支持眼下消費而舉債,即使現金流不足以還債依然繼續借貸,這種情況不能跟戰後同日而語。 

希臘如今正屬後一種情況,羅戈夫(Kenneth Rogoff)及萊因哈特(CarmenReinhart)兩位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詳盡介紹曆史上其他類似情況,個案超過260個,顯示國家債台高築不勝負荷,最終被迫以某種方式債務違約,例如延遲還款、令債權人損手的債務重組、公然撒賴或無力還債等;貨幣化是違約的一種,下文將細加探討。 

從債權人的角度出發,假如更改條款之後所得的補償少于當初達成的協議,即使這是當前形勢下最好的結果,債權人所得的本利仍會少于預期。無論如何巧立名目,說得如何冠冕堂皇,都離不開借款人未能兌現當初協議的事實。 

政府花錢百姓買單 

接下來談談政府負債是否只是自己欠自己的錢這個問題,不妨從現實世界取材,看看一個負債高企而且還款愈來愈吃力的國家,一個基本上是自己借錢給自己的國家,那就是日本。 

日本當前負債相當于GDP250%左右,比例遠高于其他國家。政府可以任由負債膨脹到這個地步,正正因為國民願意承接這些債務,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透過退休基金買入。 

據估計,95%日本債券由日本國民持有(無論是直接還是透過金融機構),其余的則主要落在不會輕易沽貨的海外央行之手,還有礙于資產配置規定而持貨的少數基金。 

世上沒有國家比日本「欠自己」更多,要說明自己欠自己錢是否真的毫無問題,不妨到炒利差交易炒至世界聞名的「渡邊太太」府上,聽聽前來拜會的首相安倍晉三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有何話說: 

黑田﹝鞠躬﹞:渡邊太太,我們這次前來拜訪,是因為國家陷入了危機,以往曆任政府借下相當多的債務,以致現政府陷于窘境,除非透過貨幣化,否則無力還債。不過,由于我們只是借自己人的錢,而你是自己人,我們想問問閣下,還有閣下的鄰居及親友,是否願意犧牲還款,助國家減債。我們明白,此舉將令你余下來的日子更為艱苦,但真的有益于國家。 

安倍:你會支持我們嗎?當然,還希望你下屆大選能投我們一票。 

渡邊太太:首相先生,我和丈夫一輩子辛勤工作,與日本所有良好市民一樣。我們儲蓄,投資政府債券,靠這筆投資應付退休生活。只有我們完完全全得回本利,才有錢買米、味噌湯及清酒。 

恕我直言,當我需要錢時,我指望那些債券會悉數變現,分毫不少。我亦指望退休金會按照當初的承諾發放,分毫不少。假如閣下的政府無法在不危害我的生活之下兌現上述承諾,我和我為數不少的朋友將確保你無法再掌權。兩位,再見! 

筆者知道,這不是日本人交談的方式,渡邊太太是溫文有禮的日本女性,跟首相說話不會如此直率,但筆者相信,上述對話正好概括渡邊太太的想法。 

同樣道理,安倍及黑田也不會蠢到如此開門見山,否則民眾的反應恐怕跟渡邊太太一樣。數年前一項調查就顯示,少于13%的日本國民願意為國家利益而犧牲,假如那代表犧牲手上的政府債券的話。日本人的團結一致,也不過如此。 

日債貨幣化推跌圓彙 
由此可見,安倍必須在「災難A」及「災難B」中二擇其一,他不想承受前者的痛苦,讓經濟陷入通縮性崩潰,因此選擇後者,即把負債貨幣化。這正是克魯明及聯儲局前主席貝南奇(BenBernanke)等學者建議日本的做法,盡管以量化寬松作為掩飾,目標在于制造通脹。此所以日本推出量化寬松巨型實驗,規模之大為發達經濟體中前所未見。 

量寬對日本來說是否奏效?通脹現時應該大幅飆升了吧?事實並非如此。據路透3月27日報道:「日本2月核心通脹按年原地踏步,是近兩年來首次毫無寸進,日本央行因而繼續面對壓力,或須于今年較後時擴大貨幣刺激措施。」 

撇開通脹壓力杳無蹤影不談,日本經濟表現尚算不錯,比過去25年大部分時間都好,只是日本政府要成功處理債務問題,通脹及實質經濟增長必須分別達2%,否則就要被迫全面債務貨幣化。 

既然經濟表現尚且不俗,日本量寬算得上大收宏效了吧?對日本精英、政客及經濟學家而言也許算成功,但對渡邊太太來說則不一定。 

過去幾年,渡邊太太看著日圓彙價貶值33%,購買力大減的作用從購買進口貨可以直接感受到,進口能源成本上漲亦令她間接受到影響。須知道日本人口正急劇老化,退休之時遇上購買力下降,量寬豈能稱得上大收宏效? 

對于不少政客而言,量寬看似是免費午餐,就連不少經濟學家竟然也相信這一套;但對渡邊太太而言,那是屬于她的午餐,如今卻被人分薄了。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Draghi)推出量寬之際,歐洲存戶亦看著手上債券的孳息及歐羅幣值雙雙下跌,對歐洲而言,這也不是免費午餐。 

量寬代價退休者承擔 
世上並沒有免費午餐這回事,量寬是有代價的,問題只是由誰來付。世界各地紛紛推行空前的金融壓抑措施,變相把拯救銀行家及股市投資者的成本,轉嫁到存戶及退休人士身上,令他們百上加斤。有些人或會認為這個結果可以接受,皆因環球金融體系某程度而言已從大衰退中恢複過來。 

不過,克魯明及其他信奉新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者(包括大部分央行舵手)卻似乎認為,自己活在一個有免費午餐的世界。他們要不是不知道有人最終要為此買單,就是毫不在乎。 

無論債務如何了結,是正當的還本付息,還是通過某種形式的違約、債務重組或貨幣化,始終有人要付出代價。很多時候,除了某種形式的債務和解外別無他法,畢竟在一窮二白的人身上是榨不出錢的,尤其對象是希臘。到底負債多少才算太多,如何避免負債升至哪個地步,且留待債務系列之三再探討。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