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星期五

羅家聰:美樓跌進下半場揭示全球新風向

去年去杠杆下,金融、地產兩大杠杆行業首當其沖。跌市,就算大跌亦未算難捱,起碼大跌意味見底,牛市重臨。最難捱是跌幅不大但陰幹漫長,成交勁縮,不單本港,就是中美外圍的股樓二市,同樣買賣兩閑、有價無市。此乃杠杆行業從業員最難過時。


是故新年伊始,縱有末日、大凶預言在前,人們仍皆傾向看好的一邊,高唱今年複蘇;從證券界一致預期恒指今年將先低後高見兩萬以上、地產界預期樓市春節後回升可見,他們雖然心照這與目前客觀環境根本不符,但畢竟餓市過久也難免產生「升市蜃樓」。


數十年來,美國這經濟龍頭都在帶領全球經濟大市,即使金融海嘯亦無改變此象。究其原因,是美國對全球的產業及資金(包括美元、美債)滲透力實在驚人。零息QE將資金趕往東移,紅海(東經38度)以東包括中東、中亞、亞太地區受惠資金流入,形成資產泡沫,股樓皆升。瘋狂起樓尤其摩天大廈,GDP增長一定快的。


這種泡沫,見諸金融地產也見諸實體經濟。被此假象蒙蔽而迷信新興市場概念者,去年已得教訓。加之新興樓市泡沫剛爆,真正複蘇未必是今周期的事。看來今趟複蘇龍頭,仍在美國。


曾指美國經濟領先指標,繼領先四至六季的孳息曲線後,到領先兩、三季的樓市,接著是領先一、兩季的股市及ECRI。孳息曲線早被扭曲操作,玩殘廢了。最領先的,只剩樓市。然而,領先指標雖快但易出錯,要作確認便需要多屬基本因素的滯後指標。


另外,綜覽基本因素,也可窺探美國樓價以至經濟在本逆轉周期後真正見底機會多大。


樓災風眼已掠過
記得沙士後本港樓價見底時,負資產數字是最劣的,可見一旦去到「銀主」這步,最後的了。美國一樣,在供樓拖欠(delinquency)不果後,結局有三個層次:先被收樓(realestate owned, REO),繼而是斷供(foreclosure)或破產(bankruptcy)。


後兩者的最大分別在於斷供後仍可被追債,但破產後則受保護;固然,宣布破產的後遺症較多。觀圖所見,較壞結局的斷供、破產比率仍在上升,但「較佳」結局的收樓,則早於上次樓價回落時已見頂【圖1】。這予我們理由推斷,樓市的熊市應近或已踏入下半場了。


從破產的分項數字亦見,無論下等的次按、中等的Alt-A及上等的優按,皆在上升【圖2】;但次按的收樓比率近年大跌,可見樓災風眼已過。這可從另一套數據印證。


收樓之前通常是拖欠,從彭博及按揭銀行家協會(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MBA)兩套獨立數據皆見,近兩年來拖欠一直改善【圖3】。即使上述彭博數據指斷供上升,但MBA的卻見比率平穩。畢竟兩套數據抽樣、算法各異,這里不必深究分歧原因。


何解?只要聚焦優按的斷供比率,即見這兩套數據皆呈回落趨勢【圖4,實線】;斷供升的都是次按。另以定息、浮息按揭劃分亦見,定按斷供比率自去年似有見頂跡象【圖5,實線】;浮息按揭斷供亦僅次按在升,優按早見改善。這些無疑都是好兆頭。


兆頭好壞也可從滯後指標中的領先部分窺探。斷供、破產前收樓,再之前是拖欠。觀圖所見,拖欠一至三個月的比率皆跌【圖6】。最重要是,短期拖欠並無呈現升勢;短的不升,中、長期的自會受控。別奢望比率會一下子跌到樓市最佳的2006年水平,以目前回落了升幅的一半(即約過去數年的中間位)看來,熊市也應近或達下半場。


現樓銷售露造底跡象
固然,不是樓價跌就等於見底;另一重要因素是民間恢複購買能力。負擔比率就是量度這兩供求方面的指標。趨勢可見,美國人過去幾年的購屋能力事實上在反複上升,以100為中位收入剛夠買中價屋來定義指數,目前近200水平意味購買力是剛夠的一倍【圖7】。


另一反映供求缺口的指標是空置率。觀圖亦見,數字自2009年見頂回落至今【圖8】。出租空置率跌得比自住的明顯,反映投資或投機盤的改善較用家盤為明顯,而前者往往較後者能推高樓價。所謂見微知著,讀者由此可知細看數據分項之重要。


看了這麼多滯後指標,我們應更有信心得出樓市熊市已近或進下半場。幾時轉角?那便要回到領先指標了。最領先的,理論上是建樓,之後才到售樓。建樓的兩大指標,是建築許可及新屋動工。不難發現,兩個數字過去一年似呈上升趨勢【圖9,紅黃二線】。至於領先經濟半年以上的現樓銷售,其實也顯見造底跡象,只有新屋銷售仍然低迷。


固然,這些建屋、售樓指標雖似造底,未必很快大升,甚或再會續跌。然而,對於擅觀圖者,愈跌愈慢是見底征兆,這與上述各圖的斷供、拖欠愈升愈慢是一脈相承的。


照數時差,如果這些指標真已造底,美國經濟有望今年開始造底,盡管未知何時回升。如是看來,道指去年10月初穿10500點的一次,或許已是美股在打底期的第一個底。


最後看看樓市的主角──樓價【圖10】。美國月度的樓價指數,綜合計的有兩個,一、二手樓則各一個。由2006年高位到去年低位計算,官方的聯邦住屋融資機構指數(FederalHousing Finance Agency, FHFA)剛剛累跌兩成;而由樓市權威學者Karl Case與泡沫專家RobertShiller聯同標普(Case-Shiller/S&P)共同編制的指數較多人參考,五年間高低跌去三分之一;全國房產經紀協會(NationalAssociation of Realtors, NAR)的現樓價格跌幅相約;至於普查局(CensusBureau)的新屋樓價則高低累跌兩成二。


量升或只因需求作崇
換言之,美國樓價普遍累跌僅兩成至三分之一,比起不少其他「樓熊」算是溫和。


比較圖九圖十亦見,二手的現樓價「肯跌」,但一手的新屋價反而逆市升,故以銷量計,現樓賣得比新屋好。這亦教曉我們要留意一點:圖九的現樓銷售之所以理想,或許只是需求效應(Lawof Demand)作崇。


如果量升純因價跌,即僅價量系統內(endogenous)的事而非由外在(exogenous)經濟因素帶動的話,現階段便難以斷言樓價將近見底。


雖說圖十也呈愈跌愈慢之勢、樓價跌市半場已過幾可肯定,但跌得慢可會跌得長;一如本港上次樓跌,急跌一年(1997:10─1998:10),慢跌卻逾四年(1998:12─2003:7)。圖十所見,2010年下半年會否已開始了一較長的慢跌期呢?答不到了,建樓指標雖可提供領先性的線索,但單靠局部的樓市供求回複平衡未夠,若整體經濟供求未能配合,樓價縱將見底也只能低迷,難以快速回升;一如1978至82年的美股,見底但不升。


為何一開年就大篇幅探討大多數讀者不大可能買的美國樓市呢?每逢元旦,紐西蘭是首個過年的國家;美國樓市與環球複蘇,彷佛就是紐西蘭與全球踏入元旦,之間似無關系,但卻甚具啟示。


觀乎紅海以東的中東、亞洲還有這麼多的摩天大廈,以事論事,複蘇先鋒顯然不在這邊。須知環球的經濟及股市周期(即上落),至目前這分鍾為止,依然緊系美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為美國樓市尋底,還不過是為大多數資產摸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