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一
【明報專訊】加拿大自2月4日開始,將全面停用並逐步回收1仙硬幣。據聞俄羅斯央行亦正在催促政府盡快回收市面上流通面額最小的貨幣「戈比」(1盧布=100戈比);美國方面亦可能考慮停用1美仙硬幣。
收回仙幣 反映貶值及通脹
鑄幣需要大量金屬原料,當鑄造某個面值的硬幣成本,上漲至超越該硬幣本身的面值的話,如果政府不主動停用並收回該硬幣,最終將會由市民私下收集並把硬幣熔掉,還原為原來金屬賣錢。或許市民會覺得仙幣微不足道,但其實這反映了貶值與通脹的問題。
近年央行的量寬或增加流動性政策,針對的是金融業信貸緊張。
如今環球金融體系已逐漸恢復元氣,量寬對推高資產價格的效果亦今非昔比,歐洲央行為增加流動性而推出的LTRO(長期再融資操作)計劃,放出的近萬億歐元貸款,亦已經開始逐步回籠。
量寬雖然會增加有關貨幣的貶值壓力,但未必一定會導致通脹,因為新增的貨幣供應,近年主要為拯救金融業,最終目的是為改善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只要剩餘資金未有流出銀行體系,就難望製造通脹效應。
環球央行焦點逐漸轉至通脹
過去一段頗長時間,環球央行的主流智慧皆認為,通縮總較通脹好。不過,過去5年全球經濟不景,通脹偏低的發達國家,生產與信貸活動反而變成一潭死水。
最近各地主要央行官員,談及貨幣政策的見解時,談話的內容重點,似乎不再是要推出多少輪量寬、規模多大,而是落在通脹目標身上。
聯儲局在上次議息會議中,決定把超低息環境跟失業率與通脹水平掛?u;日本央行最近亦已把通脹目標由1%上調至2%。
據聞今年接替金默文出任英倫銀行行長的卡尼(Mark Carney),甚至可能考慮廢除通脹目標這個框框,讓英倫銀行加碼量寬可以更無後顧之憂。
單靠印銀紙救經濟 恐捉錯用神
以美國為例,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最近已突破3萬億美元。一般人認為,美元匯價將會持續受壓,製造貶值效應。貨幣貶值雖然會引發通脹,但單靠貨幣貶值,有時未必會產生通脹的結果。
近年發達國家的量寬措施,只是令資產價格上漲,但尚未至於直接誘發物價上漲(食品與能源價格上漲屬偶發因素),加上發達國家失業情?嚴重,根本不存在工資上漲推動通脹的壓力。
因此,發達國家的量寬措施,往往無法滿足通脹目標的要求(日本央行愈是加碼量寬、核心CPI反而跌得愈急)。各大央行如果真的希望通脹救經濟,單靠印銀紙恐怕未必容易成功。
然而,必須要留意的是,通脹雖然可以誘導國民消費、刺激信貸活動。
不過,其實通脹跟量寬一樣,同樣是透過蠶食國民的購買力,以營造經濟繁榮的假象,並非靠生產活動創造財富。由此可見,單靠央行貨幣政策之力,根本沒有解決經濟困局的本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