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姚太太看了郎咸平的一篇文章,他說黃金這玩意兒不保值,買黃金就是“博傻”,看誰比誰傻。在這位經濟學家的眼中,黃金這尤其是實物黃金的長期投資價值幾乎可以歸為零。他認為,中國人愛買黃金,一方面是被騙,走進了投資誤區,誤以為黃金保值;另一方面是我們的投資渠道太匱乏,股市不行,樓市又下滑,似乎的確沒什麼可投資的了。
在為他的論點找支撐的時候,他舉了這麼一個例子,民國初年,1兩黃金可以買2畝良田,5兩黃金可以買當時的一個北京四合院。 100年後的今天,5兩黃金加上利息的錢大概可以累積到1公斤黃金,以目前市場價來看相當於36萬元人民幣,大概可以買到今天北京四合院的半個廁所,另外半個廁所就由另外一個買黃金的人去買了。
對於這個案例,的確一點反駁的餘地也沒有,像葛朗台那樣每天拿出來數一遍、摸幾把的確有夠傻的,不過到底有幾人會持有100年之久呢?而這100年間黃金漲跌總有時,高拋低吸的機會也不少吧。胡思亂想了一番,姚太太覺得愛買黃金的中國人不見得都拿它來壓箱底了,配置黃金無非也是受到“不把雞蛋放一個籃裡”的理論影響,而這理論也是一點反駁的餘地也沒有,看來,各種投資理論的精準性並不是由誰說的來決定的,運用到不同的人身上效果可能千差萬別,關鍵還是看那個消化吸收的人,能否掌握乾坤。
想到這裡,姚太太嘿嘿一笑,太太們的精明哪能就靠旁聽旁信呢,買黃金到底是不是“博傻”也不是只有一個答案?
前段時間中國大媽們搶購黃金的時候姚太太雖然並沒有衝動投資,但還是沒能抵制住價格低廉的誘惑給自己買了一對耳環,儘管黃金至今還在垂死掙扎,但姚太太下手的那個點,無論怎麼算都是賺到了。看著那對明晃晃的心儀已久的金耳環,姚太太心情無比得好,反正是遲早要花的錢,這錢算是花得精準了,當然這事兒也許無關投資,但很多事情也許只是換個“外在形式”,內在邏輯還是一樣的。
不過,無論如何,有關理財這件事,多看多學總是不錯的,有興趣的太太們也可以把這篇文章搜出來看看,名字是《黃金長期不保值胡說八道的謬論太多》 。朗先生的文章中有相當多的知識點是讓姚太太獲益匪淺的,比如他說的那個關於黃金拋售的內幕,在去年第四季度索羅斯、摩爾資本、老虎基金等黃金大玩家拋售黃金的時候,華爾街的投行們卻在紛紛“預測”黃金會漲到3000美元一盎司,忽悠大家買黃金,而他們則利用黃金會漲價的這個騙局勾引投資人來買黃金,然後他們套現離場。所以,當我們在吸收各種信息的時候,有效的甄別是多麼的重要,哪些是煙幕,哪些才是本源,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http://finance.ifeng.c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