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星期一

債息主導貨幣政策

王冠一

【明報專訊】央行制訂貨幣政策的方向,通常會取決於某些基準,例如物價或通脹因素。以歐洲央行為例,貨幣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確保歐元區內價格穩定。至於美國的聯儲局則有所謂「雙重使命」(Dual Mandate),即貨幣政策需同時兼顧價格穩定與致力於全民就業兩方面。

 

五 年前金融危機爆發以前,央行行長任內只要能夠把通脹控制在盡量低的水平,便已經算是功德圓滿。然而,這種貨幣政策的單純日子已一去不復返。央行實行超低息 政策之餘,量化寬鬆(實質上只是為印銀紙找個美麗的代名詞)愈見猖獗,就算英國通脹長時間超越2%的目標水平,英倫銀行依然全無退市之意。只因為央行的貨 幣政策發展到現階段,主要職能已經由抗通脹轉為壓債息。

央行功能 抗通脹變壓債息
以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為例,較早前他暗示,假如發覺美債息率繼續無理地急升,不排除再加碼量寬打擊美債淡友。但他選擇的言詞十分巧妙,稱只有當債息上升窒礙就業市場復蘇或導致通脹過於疲弱,儲局才有可能出手,明顯不欲落人口實,指摘聯儲局的貨幣政策背離了「雙重使命」。

背離核心價值 保政府利益為先
實際上四大主要貨幣的央行,早已背離原來的核心價值,變得更傾向於以捍衛政府利益為先。由於美國、歐元區、英國以至日本的政府,死穴皆在國債之上。假如私人投資者對此等國債有任何信心動搖的?[象,央行定當竭力充當國債的護盤者。

為避日債價決堤 日央行量寬「留力」
日 本央行突然背負?扭轉通縮的重任,透過超大規模的量寬,冀未來兩年核心通脹重返2%水平。假如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對力穀通脹如此堅決,按理央行應該不斷 加大量寬規模才對,但黑田反而強調,央行能夠做的已經做足,暗示市場不要再指望央行有進一步寬鬆行動。原因很簡單,自從所謂的《安倍經濟學》啟動之後,日 債價格屢屢下跌,嚇得日債投資者爭先恐後沽售,只有日本央行獨個兒在市場不斷接貨,黑田意識到貨幣政策已到了極限,再進一步寬鬆的話極有機會令日債崩潰, 繼而拖垮日本政府的財政。於是唯有適可而止。

至於歐元區與英國方面,本月初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強調只有減息的可能、難有加息的機會,明 顯是要把歐債債息壓下去(尤其是歐豬國的債息);英倫銀行行長卡尼則認為,英國債息偏高,暗示有可能採取行動壓抑債息升勢,即進一步加碼量寬。歐元與英鎊 匯價一度走弱,只因為央行領導人唱淡所致,兩家央行的焦點其實同樣落在債息過高的問題上。

投資者今後只要掌握到央行對債息水平的看法,相信不難預計到央行貨幣政策的傾向,在相關的股市、匯市、債市方面自然更加得心應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