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9日星期三

人民幣崛起:外國央行大力增持人民幣

“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這句歌詞用在儲備貨幣的輪換上再合適不過了。 現在被大家等同於“硬通貨”的美元作為世界性儲備貨幣也不過70年。 人民幣的崛起勢必將打破美元的壟斷地位。
 
據南華早報報導,至少40個國家的央行已經儲備了人民幣,更多的國家也正準備投身其中。 這樣的趨勢不止發生在新興市場國家,就連發達國家也開始多樣化自己的儲備貨幣。 前IMF官員、現任渣打銀行央行及主權財富基金負責人Jukka Pihlman稱, 人民幣在可自由兌換之前就 ​​將成為事實上的國際儲備貨幣。
 
下面這張圖顯示了600年來國際儲備貨幣的輪換情況,可以看見美元的支配地位在歷史上看並不算長:

目前來說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儲備貨幣,據IMF數據, 截止去年底美元在全球外儲中佔比達33%,這個比重自2000年以來就一直在下降,當時全球55%的儲備貨幣是美元
 
不過因各國央行的儲備貨幣配置調整受到外匯市場密切關注,所以很多央行都拒絕公佈儲備貨幣的佔比細節。 但根據IMF的數據, 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中的“其他貨幣”部分佔比自2003年來上升了400%,同期發達國際此項比重上升200%。 這個“其他”貨幣中大部分可能就是指的人民幣。
 
人民幣受到各國央行追捧可能主要因為中國給與了外國央行及主權基金優惠條件,鼓勵它們投資人民幣資產。
 
比如外國央行通過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機制得到了更多人民幣投資的配額和更長的時間週期,南華早報稱, 其中一些央行可以得到的配額是一般境外金融機構的10倍,並且更重要的不受政府的資本管控。
 
Pihlman稱,“ 央行及主權財富基金擁有特惠待遇,它們可以投資的方式是其他機構所不能擁有的,雖然表面上人民幣不能完全兌換,但事實上已經可以了。
並且由於中國與各國的貿易聯繫日漸緊密,各國央行也有意願增持更多人民幣用於貿易。
 
然而,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持懷疑的人士指出,作為一種儲備貨幣,人民幣的流動性並不足夠,同時人們也會懷疑人民幣具備保值功能。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人民幣佔全球支付貨幣的市場份額達到1.12%,全球排名為第8位,而年初尚在第15位,而此較2012年1月時的第20位明顯進步。
 
國際清算銀行(BIS)銀行部主管Peter Zoellner上月表示, 未來幾年美元在全球各大央行儲備貨幣中佔比降幅可能多達10-15個百分點,中國人民幣的地位將繼續上升。
 
歐洲央行(ECB)執委會成員Yves Mersch早些時候表示,中國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最終有可能挑戰美元。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還說過, 美元的支配性地位是導致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根源。
 
顯然人民幣地位的上升對解決這個問題也是很有幫助的。
 




2 則留言:

helmut 說...

唔通 用唱好這個方法倒逼人民幣加速自由兑换

helmut 說...

法蘭克福將成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何新對此新聞的評論:
法蘭克福,倫敦城,金融共濟會的根據地。
中國自改開以來的金融發展都是被某種早設計好的程序(頂層設計)帶著走,但藍圖——不是中國人的。中國人對此懵然不知,但身不由己,只能照章辦事,一切兌現無非是時間早晚而已。
金融決定經濟,經濟決定政治。
可悲。願意的,命運領著走。不願意的,命運拖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