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資產規模計,中國央行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央行,但資產構成主要是外匯儲備,國債佔比遠低於美、英、日、歐四大央行。中國央行的資產購成跟美、歐、日英四大央行大不相同。
據IMF經濟學家孫濤發表於《新世紀》的文章,
從資產構成看,2010年底,美、英、日、歐四家央行所持國債佔本國央行資產的比重分別為43%、80%、73%、9%。此外,四家央行還持有私人金融機構的抵押品(如按揭證券)。人民銀行的主要資產是外匯儲備資產,2010年外匯儲備資產佔人民銀行總資產的比重為80%,分別是美、英、日和歐央行資產的1.3倍、8.1倍、2倍和1.2倍。不誇張地說,僅人民銀行的外匯儲備資產就足以買下任何一家央行。 Also Sprach Analyst認為如果中國貿易順差繼續減小、資本外流持續,中國央行很可能將通過在公開市場購買國債增加銀行系統的準備金,緩解銀行系統的流動性壓力。但美國、英國和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銀行系統中超額準備金的規模跟信貸增速沒有密切關係。在資本持續外流導致外匯儲備減少的背景下,購債確實是維持中國央行資產規模進而維持市場流動性水平的唯一方法。事實上,如果中國政府下定決心刺激經濟增長,中國央行出手購買其他資產類別也不足為奇。“三元悖論”的觀點認為,中國央行沒有可能同時實現匯率穩定、貨幣政策獨立及資本自由流動這三個目標。資本外流、貿易順差不給力導致人民幣匯率承壓。根據“三元悖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下定決心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那麼它要收緊貨幣政策,而不是放鬆。如果中國央行選擇通過購債的方式放鬆貨幣政策,那麼它必須放棄捍衛人民幣匯率或者阻止資本流動這兩個目標的其中之一。在資本外流的背景下,如果中國央行真的通過購債來注入流動性,那麼人民幣很可能將進一步貶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