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7日星期二

高頻交易意外增 監管或加強



上週,市場憧憬歐美央行推出利好措施,導致股市上揚。然而,較少投資者留意到近期的銀行協助洗黑錢和市場交易技術錯誤等醜聞,正引起更嚴格的監管討 論。以紐約證交所主要電子交易公司Knight Capital為例,該公司8月1日系統出現技術故障,令多達148隻股票異常波動,預計公司產生4.4億美元的損失。紐交所被迫取消其中6隻最受影響股 票的部分交易。由於Knight Capital的客戶以高頻交易商為主,投資者再度關注高頻交易對市場的影響力。

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下稱HFT),是利用電腦程式去進行復雜的數學計算方法去算出價格的微小變動,找出千分之幾秒內的買賣差價,從中完成證券交易。HFT的 特點是快速度,交易量以及短持倉時間,每筆交易利潤可能極少,但在高速電腦運作下,交易員可在一秒鐘內做出多達數千筆交易,「密食當三翻」賺取豐厚回報。

近年HFT壯大,原因是 科技的發展;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後,市場流動性大減,交易所向鼓勵券商以高頻交易來提高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令高頻交易商在各交易所中擔當起了做市商 (Market Maker)的角色,HFT活動因而增加。HFT已佔去美股、英股成交的約四分之三,歐股也佔近40%。在亞洲及新興市場,HFT只剛起步,散戶投資者因 而不以為意。誠然,HFT主要涉及專業交易商參與,其運作模式也較難以理解,惟2010年5月紐交所發生「閃電跌市」(Flash Crash),道指於一瞬間暴瀉千點,令市場損失8620億美元。美國證交所(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報告指事件可能涉及程式交易, 故HFT活動不能忽視。

傳統認為,HFT有助提升市場的交投,令買賣差價收窄,即減低交易費用,利好市場運作。惟高成交不代表高流動性,往往在市場最需要流動性的時候,卻消失無蹤。這情況在「閃電跌市」中便可看到,其間大量HFT系統停止運作,令個股缺乏沒有承接而急墜。

最近更有研究指,HFT 其實未能降低交易成本。紐約金融服務公司Pragma證券最近的研究便指出,部份交易最頻繁的美股如美銀、微軟、思科等,其交易成本可能也是最高的,原因 是想要節省交易成本的投資者在交易時往往發現自己排在HFT交易商之後,想要執行交易指令必須等待,這繼而可能導致較差的投資回報。相比本來沒有高頻交易 的情況,投資者往往在很多藍籌股上花了更多的錢。該報告指,平均每日成交10萬股的股份,交易100或200股平均需時約4分鐘執行;交投增至300萬的 股份,交易需時降至低於1分鐘;但若交投增至3000萬股,交易需時回升至2.5分鐘。由於時間是成本,不少藍籌的交投成本明顯較高。

HFT 對市場的另一影響在於波動性。雖然HFT的做市活動有助穩定價格,但某些策略卻可能令波動性增加。特別是HFT講求交投量,當系統一下子大量買入沽出股份 時,可能會引致大上大落的情形。而系統失靈,也會引起股價異常波動。無疑,HFT令散戶投資者處於較不利的位置,但目前政府的監管相對少,期望監管機構盡 快與時並進,制訂適當的規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