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

跟央行買貨最穩陣

垃圾債都有資金流入,等睇戲


盡管西班牙撲火撲不熄,全國示威帶來政治壓力,但經濟是一回事,股市可以是另一回事。留意市場的情緒,QE3帶來全球亢奮後,效應一下子消失,但即使市場對QE3效用充滿懷疑,卻未見恐慌,港股仍讓人感到方向茫茫之感。這個反彈到底是突破後再升,抑或是差不多見頂回落?事實上,目前美股高位臨危,但A股卻持續尋底,市場的兩極發展到處可見,而QE3對股市刺激作用不如市場預期,相反資金流非常明顯地指向兩樣資產:一是企債,二是黃金。

港股經多日調整後,昨天適逢期指結算日,藉A股救市消息而造好。恒指稍為低開後,繼續以地產股支撐大局,但午後藉A股反彈,恒指一躍而上20850點,收報20762點,上升234點。大市成交額514億元,沽空比率10.67%。雖然中證監否認A股救市消息,但無論真或假都好,市場只是需要一個反彈的理由而已,恒指重試20800點後,到達熊仔集中地,要上演「屠熊」續集的話,400點便能夠成功。

汽車股追落後
股市焦點仍在地產股身上,但股市氣氛略有改善,資金隨即在落後股份中尋寶,反映資金在季度結前追落後意欲仍在。汽車股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陸續回升,強勢長城汽車(2333)回吐,但華晨(1114)消化配股消息後,股價升穿250天線;吉利(175)今年三試250天支持位後,股價似在轉強。自龍湖(960)配股後,內房股集資隱憂令股價受壓,但內房股有強弱之分,世房(813)、遠洋地產(3377)走勢較強,龍湖逐步消化配股消息。

QE3前後,市場最大的分別是什麼?無論是美國QE3或者歐洲OMT買債,市場的憧憬,不但是押注央行別無他選,亦傾向相信央行最終將不顧一切地解決眼前危機,但央行能繼續做的,就只有放水。事實上,OMT滿足了市場及政客期望,QE3不但符合市場預期,「無限量」更是超出市場所預期,但央行放水後,市場焦點及討論開始轉變。央行的確是做了他們僅能做的事情,但市場原來選擇相信,現在焦點落在成效多少,以及對央行能力的質疑。任永力(StephenJen)表示,聯儲局成員都是經濟學家中的頂尖人物,但問題是他們什麼都懂,就是不懂自己的極限在哪里。他所指的是,歐美央行強調「無限量」、「無限時」等舉措,卻忘記了自己能力所限。

對沖基金經理LukeEllis感歎,從前投資世界有兩個戒律,一是「趨勢是你的朋友」,二是「不要跟聯儲局作對」;但面對投資者對QE3的懷疑,市場卻打算與聯儲局作對。是否如此?可能只對了一半,市場的確懷疑聯儲局,趨勢仍然是投資者的朋友,但「不要跟聯儲局作對」這一點,卻叫人有保留,視乎閣下如何解讀。根據「債王」的說法,現在央行決定投資市場的趨勢,投資者應該跟著央行買貨。「債王」的說法是,聯儲局告訴全世界每月會買400億美元按揭抵押證券(MBS),就算MBS現在overvalued,投資者仍然要持有MBS。這其實就是「債王」當日堅持,無論美債多貴也要買,依然是「最幹淨的一件汙糟衫」,及至PIMCO在9月大幅減持美債,也是跟隨著這個思維,因為聯儲局停止再買國債。

如果投資世界已變成政策市,央行行為是否趨勢所在?央行又在買什麼?「債王」進一步想說的是,歐央行表明將買意大利、西班牙一至三年國債,現在OMT並未正式啟動,歐央行未真正入市,西班牙債息回落只反映市場預期;而投資者要跟著央行的話,必須在央行有行動前率先入市。

投資潮流是買債
事實上,歐美央行舉動是「救市」,但新興市場央行的舉動卻是「自保」。7月土耳其、俄羅斯、南韓等國家央行進一步增持黃金儲備,債市買家賣債轉買金,如果要跟央行買貨的話,黃金是否另一個目標?

散戶的行為能否反映一些訊息?粗略統計了一下零售基金的資金數據,以資金淨流入及贖回的情況來看,2007年是全民皆股時期,沉醉在新股熱潮當中,資金全面流入股票類基金,而有求必有供,基金公司全面推出新產品吸水,也是一種營商之道。2008年是危機年,資金全面贖回居多。及至2009年,可謂是一個分水嶺,股市反彈令部分資金追買股票,但QE1效應下,部分資金追買債券基金,因為新興市場債券受惠價升及貨幣升值。及後三年,一直都是買債的時期,資金持續流入買債券基金。直到2012年,情況卻有所逆轉。投資基金公會統計1至7月份的銷售資料,零售債券基金錄得淨流入超過70億美元,但股票基金卻是近6億美元淨贖回。

散戶在背棄股票,而持續把資金投放到債市,買債是今時今日的投資潮流。QE3之後,資金仍然繼續流入垃圾債,就像黃金、樓市一樣,未到瘋狂一刻,投資者未必意識到風險。然而,物極終必反,債市買家開始在垃圾債市上獲利,大摩建議投資者暫時獲利,等價格調整後再入市。到底企債升幅是否過高?無疑已經有大量資金流入企債市場,而且(美國企債)息差收窄至曆史低位,但套用買金及買樓的思維,2015年前低息環境不變,資金仍要泊入有息的碼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