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星期二

極易被操縱——老掉牙的黃金定價盤應該改改了

很難想像,時至今日黃金和白銀的定盤價還採取1919年老掉牙的定價機制。參與定價的銀行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有著很大的操縱空間。兩種金屬都是高度流動性的商品,所以他們的基準價格完全可以通過實際交易來設定。

如今,隨著全球各地的監管機構對各類金融基準價格操縱調查的深入,被揭露出來的真相令人驚詫。

這些操縱涉及甚廣,從Libor到WM/Reuters基準匯率,再到棉花、原油,覆蓋金融市場的各個角落。黃金和白銀價格的操縱同樣值得監管機構的關注。

近幾週,彭博、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媒體紛紛報導英國、德國的監管機構紛紛開始調查黃金基準價格操縱,被調查的銀行包括巴克萊、德意志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匯豐、法國興業銀行。

現有的定價機制為價格操縱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每天早晚兩次,五家銀行的代表和一些挑選出來的客戶通過電話會議黃金供需和報價來確定最終的定盤價。該定盤價隨後被用作總市值20萬億美元的黃金市場的交易基準。白銀的定價機制與此類似,不同的是銀行數量為三家。




參與定價的銀行既擁有更多的信息,又可以影響定價,二者都可以讓他們從中獲利。除了現貨市場,他們還可以通過一些重要的衍生品市場來牟利。他們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但定價系統並沒有建立對相應行為的監控機制,更不要說禁止了。




這麼說來,價格真的被操縱了嗎?讓我們來看看相關證據。在著作“黃金卡特爾”中,大宗商品分析師Dimitri Speck合併了1993年至2012年每分鐘的交易數據,得出一張黃金價格的每日平均走勢。他發現在倫敦晚市定價前(紐約時間10點),金價總是會急劇下跌。早市定價前也有類似的下跌,只是幅度較小。 1998年至2012年的銀價也有類似走勢。

平均來看,黃金和白銀市場在每天其他任何時間都沒有類似的價格變動。這種操縱的模式在金、銀市場都適用。

奇怪的是,時至今日黃金和白銀的定盤價依然採取如此原始(從1919年開始)和獨特的系統。無論監管當局是否發現價格操縱的確鑿證據,都應該吸取Libor的教訓,對金銀定價盤進行改革,嚴防操縱行為的發生。

兩種金屬都是高度流動性的商品,所以它們的基準價格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實際交易來設定。為了保證公正性,整個定價過程應該由一家擁有正規管理架構、無利益衝突的獨立機構來監控。

要修復市場對金融定價的信心,最好的辦法就是消除一切可能被濫用的途徑、動機和機會。

(原文載於彭博,文章作者Rosa Abrantes-Metz為紐約大學副教授,曾幫助國際證監會組織製定規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