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看不懂
假期中整理一些以前的博文。很多網友看過我以前的文章,然後就忘了我說了什麼。其實我覺得看我以前的文章,如果以前的文章印證了今天的現實,也許你還能從中找出未來的方向。 (不是為了炫耀,所以關閉評論,請理解)
人民幣的對外價值(匯率)是什麼決定的?個人觀點是:可貿易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決定的。
我在上週的博文中曾經寫過:“匯率是貨幣的空間價值”。如果兩個國家甚至部落永遠沒有商品交換,就永遠也沒有匯率這回事兒。在世界範圍內來看,伴隨著中國勞動生產率的迅速提高,發達國家大量印鈔是必然的選擇。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把黃金假設為世界貨幣,如果某一大國的生產水平的提高,足已影響到全球貿易的均衡,那麼黃金會以單邊的方式流入到這個國家。當黃金流出發達國家,那麼該經濟體因為缺少了交易貨幣,經濟就會發生劇烈的通貨緊縮。所幸,世界的交易貨幣不是黃金,而是美元,美國通過債務承擔了這個“責任”,否則世界大戰都不知道打了多少遍了。當然,黃金依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被看做美國債務風險的穩壓器。從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角度看,世界接受中國這個大國融入世界貿易體系,接受中國生產效率的提高,就必然的導致全世界債務總規模的增長。
我們再回頭看勞動生產率水平這個概念。我的理解是構成單位產品中的工資成本越低,勞動生產力水平越高;工資成本越高,勞動生產率越低。從這個角度講,中國目前傳統出口行業的勞動生產率水平是顯著下降的,因為人工成本在不斷上升,這從今年以來的出口水平上就能明顯看出來,也就是說人民幣的價值基礎正在被削弱。中長期來看,如果我國的產業升級停滯不前,人民幣並不具備國際化的前提,也無繼續走強的基礎。
可是,最近中國央行放開了對於經常貿易下的強制結售匯制度,出口可以將貨款留存到國外。這個政策的實質目的是切換了人民幣挂靠美元的發行製度基礎,中國央行正在試圖(也可說被迫)以自身需要為目標來控制貨幣總量。同時,這個政策的實施,也將降低世界債務的總需求水平,也就是發達國家在未來以通過印鈔來獲得中國出口的廉價商品的時代就要結束了。有幾件事可能是明確的。
1,中國的外匯儲備將持續下降。
2,中國央行會繼續釋放存款準備金直到正常水平。
3,中國央行會通過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維持人民幣目前匯率水平的穩定。
4,中國外匯儲備的下降說明中國無力繼續購買發達國家債務。
5,發達國家債務風險水平上升。
6,個人觀點,發達國家債務風險水平上升,還會促使美聯儲繼續寬鬆貨幣環境,否則伯南克功虧一簣。
7,中國經濟也才能繼續在“滯漲”水平上尋找軟著陸的機會。
8,過早的退出經濟刺激,對於中美兩國以至於世界經濟都是不利的。
小結:一方面,中國勞動生產率正在顯著下降;而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的切換正在“合情合理”的降低中國的外匯儲備,所謂的人民幣國際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將會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回復中寫)。
此篇博文後的回复節選:
*博主回复:今天的文章確實寫的有些心力憔悴。回復中想寫的關於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問題,放在下週一的博文中寫吧。關於操作的問題。我個人所關心的重點在於經濟格局的變化和趨勢發展的探求。可能對細節關注不夠,不希望我個人的方向性判斷影響諸位的短期操作。現在市場中的焦點問題是,美聯儲是否會結束任何形式的量化寬鬆,開啟美圓的升值之旅。我個人認為【佈局】還沒有完成,否則人民幣開啟國際化之旅的意義是不存在的。但是,我非常擔心,一個大門洞開的人民幣國際化,我們能否應對最壞的局面?也許,一個文明是用來被另一個文明消滅的。 。 。今天的回復不寫了,明天去梅河口加工大米。我累了,我先去睡了。晚安,諸位。
*新浪網友2012-04-19 因為原油正在下降通道中...原油不見底其它的不可能見底......
博主回复:原油下降的空間是有限的。
*amao2012-04-19 感覺博主現在比較糾結,上次我在回復中已經指出,你上次博文中認為人民幣還會繼續升值,我表示反對。現在大宗商品的庫存這麼大,基本已經封殺了升值的空間,而且現在印度巴西都開始降息了,如果人民幣升值,會把這些釋放的貨幣都吸收到我國來套利,通脹將不可收拾。
博主回复:糾結是真的。但是我看人民幣升貶,是相對的。相對於可以買到的東西。
*afreezhao2012-04-19 您的意思是:央行沒有那麼多的美元作為資產,但是卻有那麼多的人民幣作為負債?那麼如果這樣,會是神馬結果呢?內外都貶?博主回复:是的。但是新增的負債如果有國企和農地作為抵押的話,風險就不大。但是一個民族這樣子參與到國際化中,和投降有什麼區別?
*搜索一下20102012-04-19 外匯不會減少,頂多會隨著GDP水平相對持平。相反由於人民幣的全流通反而會導致外匯增加。成本型和輸入型通脹導致的工資提高似乎也不能說明生產率的降低。
博主回复:
1,人民幣的全流通必然導致倉位的變換,短期內不可能導致外彙的增加。2,不賺錢了就是生產率降低了,哪有那麼多理由。
*胡夢奇2012-04-19 結彙的機制,美元流出時相應回收的RMB是要註銷的。現在看來是不打算註銷了。而且後面會以什麼為錨呢?其實不重要。因為不管以什麼為錨,都是自娛自樂了,那能控制得住嗎?一個人能自己憋氣把自己憋死嗎?轉了一個圈子開倒車走回頭路,難道忘了當初為什麼要以美元為錨?當初的問題都解決好了嗎?不僅沒有,還更加嚴重了。照這樣,又要開坦克了。博主回复:當初想少賣點混混日子,結果最後發現褲子都沒了,就剩褲衩了。呵呵,不怕丟人,就繼續賣吧,賣光了,也就徹底國際化了。不要不好意思,tg當初罵老蔣賣國,罵袁世凱賣國。我日它大爺的,它賣的更厲害,操。
*松濤2012-04-19 RMB要與美元脫鉤嗎?老美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吧
博主回复:這是明確的人民幣脫鉤美元的信號。人民幣的發行將要以新的模式出現。但是有個過渡期,就是降準備金到正常水平後,讓市場重新發現真是利率。
*qq1625342012-04-19 RMB注定貶值,1美國要強勢就會讓美元上升,那麼RMB現在沒有上升的動力,那麼就貶值可能性大,2這幾年中國進口多少黃金,但是黃金國際上要美元結賬,現在中國手上到底有多少美元自己可以估計,黃金崩盤結算中國要拿出美元,沒有了美元,那麼要加大出口,不貶值怎麼出口?
博主回复:目前來看,人民幣要國際化就不會以貶值的面貌出現,否則誰會要你。所以,既然人民幣不能貶,那麼美元也未必能升。
*心殺境則仙境殺心則凡對美國來說,一個已經拒絕了g2模式的中國,應該被列入毀滅對象的行列。
博主回复:2012-04-20
不要被情緒阻礙了判斷
*迷途的小書僮2012-04-19請教不懂兄,1.外匯儲備未來一至三年降至什麼水平?
2.存款準備金一至三年降到多少?
博主回复:
1,3000-5000億(補充:是減少而不是剩下)2,存准率會在1年半內,連降4次。
*亦風行2012-04-20 這篇文章是最近半年來最好的一篇,因為通俗易懂,邏輯性強沒有意淫,沒有陰謀論,沒有猜想和推理我喜歡這種架構在平地上的文章,不喜歡那些沙灘上的高樓對第六條,有所異議,這裡有爭論空間,暫且不表,我喜歡的不懂回歸了6,個人觀點,發達國家債務風險水平上升,還會促使美聯儲繼續寬鬆貨幣環境,否則伯南克功虧一簣。博主回复:首先,觀點6也是我比較勞神的地方,寫上了又刪掉了,又寫上。反反复復了好幾次。這兩天放鬆一下,再思考一下。你的意見我接受一大半。對於猜測性的東西,尤其是“地緣政治”方面的,不完全適合本博客的定位,以後儘量控制。我的問題出在:本人是以“嘮嗑”形式和網友互相學習和互相啟發。所以,對自己要求的不嚴,文章不嚴謹的地方也很多,以後注意。
*yc_jqf2012-04-20
轉換貨幣發行基礎,20多年改革又回到起點了,難道忘了我們為什麼依據美元增發人民幣了。 。 。 。
博主回复:
這是一場賭博。賭贏了,丫們名留青史。賭輸了,丫們盤滿缽滿。
*huozen2012-04-20我個人認為【佈局】還沒有完成,否則人民幣開啟國際化之旅的意義是不存在的。-----------------------------------讓人民幣開啟國際化之旅對於美元最終獲利有什麼好處?邏輯在哪裡?謝謝!
博主回复:
賭博是個零和博弈。有人輸就有人贏,在全世界資本收益率下降的過程中,人民幣出海不是去分享利益,而是承擔風險。
*胡夢奇2012-04-20
未來美元指數上升的大趨勢是必然的,這一點,相信上層也已經看到了。基於此大趨勢所帶來的危機可分為三:1.美元上漲引起RMB通縮,資產價格崩盤的危機。2.通脹,底層大規模下克上的危機。3.外資撤離,匯率崩盤的危機。那麼目前看到應對有三:1.RMB發行機制與美元脫鉤,避免了被動通縮,國內寬鬆貨幣,保護資產價格。2.用“第三個蓄水池”(地方債或農土等),消化超發的貨幣,控制通脹。3.用國企私有化,留住外資。於是,危機度過,天下太平...軟著陸...
博主回复:
嗯,你把我想說的都總結了
*酒不醉人2012-04-20有個問題請教不懂兄:如果人民幣發行之錨成功轉換,美國的收割行動是否會化為泡影?煮熟的鴨子豈不是飛了?還是覺得你的半渡而擊更符合老美的利益。
博主回复:
如果人民幣國際化是個套的話,那麼我們將面對的是數百萬億計的資產損失,而不只是那區區3萬億美刀外儲。
*覺悟永春2012-04-21
人民幣開始不升值了,熱錢也不會大量流入中國了,如果這時歐洲發生危機,熱錢會全部流入美國了,美國的資金問題就解決了。這會不會是你所說的“中國和美國的秘密協議:1,美元指數依舊保持在比較低位。2,石油價格依舊保持在比較高位。中國在配合美國”出現轉折點了,是不是可以說:歐洲大危機馬上會暴發了
博主回复:
歐洲沒有神馬大危機。
2012年9月30日星期日
一葉知秋看季績榮辱看透大中華
畢老林
9月28日,周五。佳節當前,先跟讀者說聲中秋快樂,人月兩圓!
有「熊霸」之稱的內地股市,黃金周休市前拗腰反彈,上證綜指收報2086點,升幅1.45%;「姊妹市」深證成指更生猛,假前急彈2.27%,收報8679點。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兌美元亦創彙改以來新高;種種跡象皆顯示,市場憧憬十八大後中央將有大規模刺激經濟措施出台,投資者對第四季不無期望。
奢侈品前路崎嶇
中國經濟勢頭轉弱已久,惟GDP按年仍有接近8%增長,硬著陸三字未免言過其實。然而,眾所周知,內地企業在銷情放緩成本上漲下,盈利跌幅顯著,以行業和經營者的角度看,硬著陸卻早已彰彰明甚。這是中證監、滬深交易所大員和官方媒體口徑一致合力唱好,投資者對A股始終意興闌珊不為所動的底因。
黃金周在即,不妨應應景淺談奢侈品。Burberry本月較早時大發盈警,股價單日狂瀉二成;對手LVMH亦無法獨善其身,7月公布錄得2009年以來最疲弱的季度銷售增長。今時今日,中國市場力足主宰高檔消費品的榮辱興衰,所謂一葉知秋,LVMH、Burberry荊棘滿途,PRADA(1913)、Richemont的中國路可以好走得到哪里?
Burberry9月12日所發盈警,並未針對單一市場發表具體評論,惟亞洲生意占集團營業額四成,而近年在歐美主要城市一擲千金的遊客,許多都是操普通話的內地同胞,情況一如尖沙咀廣東道。當廣東道再講廣東話,倫敦巴黎米蘭名店則多聽英語法語意大利語,奢侈品銷情轉弱,不意外。
窺一斑知全豹
Burberry和LVMH的業績報告很「散」,集中觀察單一市場甚難,加上管理層顧左右而言他,不願直接評論中國市場榮衰,要准確掌握內地銷情殊不容易。
不過,外資在中國經營狀況如何,不一定要看奢侈品,從世界知名體育服裝/用品集團的最新業績,不難窺一斑而知全豹。
以Just DoIt為口號的耐克(Nike),剛公布的業績顯示,截至2012年8月31日一季,大中華區營業額(運動鞋、衣物、體育器材銷售總和)為5.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表面看,這個增幅還可以,但把耐克大中華區銷售增長跟北美洲作一對比,則不論整體還是三個項目(運動鞋、衣物、體育器材)獨立比較,耐克本土銷售增長皆遠在大中華區之上【表1】。
再看【表2】,按地域劃分,截至2012年8月31日一季,集團除息稅前盈利(EBIT)顯示,北美表現同樣硬淨,按年增長17%;大中華下跌4%,跟西歐表現相若,惟遠遜其他新興市場錄得的17%盈利增長。
中資外資處境相若
耐克以大中華作地域劃分基准,意味歸入這個類別的銷售和盈利數字,涵蓋兩岸四地,集團並未單獨交代內地市場表現。然而,見微知著,大中華區銷售增長今非昔比,而盈利較去年同期更出現倒退,意味外國著名品牌面對的處境跟內地對手大同小異,離不開銷情放緩成本上升,盈利萎縮無可避免。
大家都在奇怪,上證綜指自2009年8月以來劇挫四成,同期美股標普500指數卻背道而馳,上升四成半;A股何以荏弱至斯,美股又憑什麼如此橫強?卻其實,精明如「新債王」岡拉克,亦身不由己墮進A股「價值陷阱」,long上證/short標普建議發出以來,「坐艇」坐到此刻。看來,他是疏於「由下而上」,從公司業績一探中美行情了。
9月28日,周五。佳節當前,先跟讀者說聲中秋快樂,人月兩圓!
有「熊霸」之稱的內地股市,黃金周休市前拗腰反彈,上證綜指收報2086點,升幅1.45%;「姊妹市」深證成指更生猛,假前急彈2.27%,收報8679點。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兌美元亦創彙改以來新高;種種跡象皆顯示,市場憧憬十八大後中央將有大規模刺激經濟措施出台,投資者對第四季不無期望。
奢侈品前路崎嶇
中國經濟勢頭轉弱已久,惟GDP按年仍有接近8%增長,硬著陸三字未免言過其實。然而,眾所周知,內地企業在銷情放緩成本上漲下,盈利跌幅顯著,以行業和經營者的角度看,硬著陸卻早已彰彰明甚。這是中證監、滬深交易所大員和官方媒體口徑一致合力唱好,投資者對A股始終意興闌珊不為所動的底因。
黃金周在即,不妨應應景淺談奢侈品。Burberry本月較早時大發盈警,股價單日狂瀉二成;對手LVMH亦無法獨善其身,7月公布錄得2009年以來最疲弱的季度銷售增長。今時今日,中國市場力足主宰高檔消費品的榮辱興衰,所謂一葉知秋,LVMH、Burberry荊棘滿途,PRADA(1913)、Richemont的中國路可以好走得到哪里?
Burberry9月12日所發盈警,並未針對單一市場發表具體評論,惟亞洲生意占集團營業額四成,而近年在歐美主要城市一擲千金的遊客,許多都是操普通話的內地同胞,情況一如尖沙咀廣東道。當廣東道再講廣東話,倫敦巴黎米蘭名店則多聽英語法語意大利語,奢侈品銷情轉弱,不意外。
窺一斑知全豹
Burberry和LVMH的業績報告很「散」,集中觀察單一市場甚難,加上管理層顧左右而言他,不願直接評論中國市場榮衰,要准確掌握內地銷情殊不容易。
不過,外資在中國經營狀況如何,不一定要看奢侈品,從世界知名體育服裝/用品集團的最新業績,不難窺一斑而知全豹。
以Just DoIt為口號的耐克(Nike),剛公布的業績顯示,截至2012年8月31日一季,大中華區營業額(運動鞋、衣物、體育器材銷售總和)為5.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表面看,這個增幅還可以,但把耐克大中華區銷售增長跟北美洲作一對比,則不論整體還是三個項目(運動鞋、衣物、體育器材)獨立比較,耐克本土銷售增長皆遠在大中華區之上【表1】。
再看【表2】,按地域劃分,截至2012年8月31日一季,集團除息稅前盈利(EBIT)顯示,北美表現同樣硬淨,按年增長17%;大中華下跌4%,跟西歐表現相若,惟遠遜其他新興市場錄得的17%盈利增長。
中資外資處境相若
耐克以大中華作地域劃分基准,意味歸入這個類別的銷售和盈利數字,涵蓋兩岸四地,集團並未單獨交代內地市場表現。然而,見微知著,大中華區銷售增長今非昔比,而盈利較去年同期更出現倒退,意味外國著名品牌面對的處境跟內地對手大同小異,離不開銷情放緩成本上升,盈利萎縮無可避免。
大家都在奇怪,上證綜指自2009年8月以來劇挫四成,同期美股標普500指數卻背道而馳,上升四成半;A股何以荏弱至斯,美股又憑什麼如此橫強?卻其實,精明如「新債王」岡拉克,亦身不由己墮進A股「價值陷阱」,long上證/short標普建議發出以來,「坐艇」坐到此刻。看來,他是疏於「由下而上」,從公司業績一探中美行情了。
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
黃金大傾銷快要結束
http://www.drschoon.com/articles/GoldFireSale
環球的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都是束手無策。他們挽救金融危機的策劃好像是敗軍的撤退行動。21世紀的這一次危機終於結束了銀行家300年來的無上權威。
當欠債的人再沒有能力償還的時候,以鼓勵人們欠債來讓自己發財的大計,就是到了盡頭了。所有受惠於銀行家,替銀行家狡辯的所謂“經濟學家”,都無法掩飾債仔已破了產的事實,亦不能遮掩債主因此而即張破產的事實。
利用“部份存款儲備”制度的高槓桿效應,銀行家以很少量的實際資本就可以積累龐大的財力和權力。但這個好景時日已無多了。
美國政府1971年取消美元與黃金的掛勾,美元不再有黃金作為底押,金價就隨即由 每安士$35上揚,九年後升至$850。這是 25倍的升幅,遠遠超越道指1983-2000年間,由777 點升至11,722的14倍升幅。
黃金急升,銀行家就要想辦法干預,不能讓金價升得太急,否則會令人們對貨幣的信心動搖。過去的40年間,銀行家拼命以各種的掩眼術和欺詐手段,來壓抑黃金的價格,以便遮掩貨幣的貶值。
銀行家的主要手段就是把各中央銀行(屬於人民)的黃金儲備,私底下拋入市場,擾亂市場的正常供求運作。這個鬼計就是被一位非常精明的國際金融顧問和分析家 Frank AJ Veneroso發現了。
Frank AJ Veneroso 指出,自從1980年代初,市場的黃金供應有一大部份是來自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他估計1990年間,中央銀行暗中出售的金就佔了當年黃金總供應量的21.5 %,而到了2000年,中央銀行的金佔總供應量達34.6 %,即三份之一。
(*) 請看下面
其實,轉折點早在1999年已經出現。當年發生的事件簡直就是出賣國家的卑劣行為。當年有傳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在期貨市場上虧空了1,000 噸黃金。由於高盛深信金價會持續下滑,他們以高槓桿形式大量拋空,計劃可以從中獲厚利。眼看著中央銀行過去20年的壓抑金價如此有效,他們以為拋空必定是賺實的。
高盛絕對估不到金價,在這樣的劣勢中竟然會回頭上升。高盛手上的1,000 噸空倉就變成個計時炸彈,一發不可收拾。
這個時候,當時擔任英國財相的白高敦 Gordon Brown 就在5月8日宣佈出售英國黃金儲備的一半,即415 噸屬於英國人民的珍貴遺產,還要以到了谷底的賤價來發售。這簡直是出賣人民的行為。
高盛公司避免了破產的命運就是多得白高敦,而白高敦就因此為他日後的政治生涯立了大功。為了挽救銀行家而出賣人民,就變成慣常的事情了。白高敦當時以$275 賣掉415 噸金。以今天 $1,700 的金價,英國人民損失慘重。
中央銀行,為著不要讓金融制度倒塌,而賤價出售國民的黃金,人民是無法阻止的。但人民可以做的就是趁低價為自己買入這些黃金。
到了今天,有部份中央銀行都醒覺起來,開始買入黃金以便鞏固自己的儲備。
到了今天,法定貨幣已經進入了垂死的階段。不單只是美元,歐元,英鎊,日元,而是統統的法定貨幣,都到了滅亡的邊緣。但是,銀行家會竭盡一切確保他們的地位。他們最後的彈藥就是把客戶傳放在他們的倉庫內的黃金變賣。當然這是盜竊的行為,但他們只好還可以欺騙的就照欺騙下去,別無他計了。所以,什麼 GLD 和 SLV 之類的基金都是凶多吉少。
這個銀行與政府發動的龐氏騙局 ponzi-scheme 會是越來越難控制的。金價越攀升,層壓式的運作就越危險。不是銀行在背後操縱的話,金價應該早已升破$10,000一萬大關。
以 US$1,700 的價錢,黃金算是便宜﹔US$3,000 也算便宜﹔US$5,000 亦是便宜﹔US$7,000 也不算貴。到了中央銀行再沒有黃金可拋時,大家就會知道黃金的真正價值了。
其實,轉折點早在1999年已經出現。當年發生的事件簡直就是出賣國家的卑劣行為。當年有傳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在期貨市場上虧空了1,000 噸黃金。由於高盛深信金價會持續下滑,他們以高槓桿形式大量拋空,計劃可以從中獲厚利。眼看著中央銀行過去20年的壓抑金價如此有效,他們以為拋空必定是賺實的。
高盛絕對估不到金價,在這樣的劣勢中竟然會回頭上升。高盛手上的1,000 噸空倉就變成個計時炸彈,一發不可收拾。
這個時候,當時擔任英國財相的白高敦 Gordon Brown 就在5月8日宣佈出售英國黃金儲備的一半,即415 噸屬於英國人民的珍貴遺產,還要以到了谷底的賤價來發售。這簡直是出賣人民的行為。
高盛公司避免了破產的命運就是多得白高敦,而白高敦就因此為他日後的政治生涯立了大功。為了挽救銀行家而出賣人民,就變成慣常的事情了。白高敦當時以$275 賣掉415 噸金。以今天 $1,700 的金價,英國人民損失慘重。
中央銀行,為著不要讓金融制度倒塌,而賤價出售國民的黃金,人民是無法阻止的。但人民可以做的就是趁低價為自己買入這些黃金。
到了今天,有部份中央銀行都醒覺起來,開始買入黃金以便鞏固自己的儲備。
到了今天,法定貨幣已經進入了垂死的階段。不單只是美元,歐元,英鎊,日元,而是統統的法定貨幣,都到了滅亡的邊緣。但是,銀行家會竭盡一切確保他們的地位。他們最後的彈藥就是把客戶傳放在他們的倉庫內的黃金變賣。當然這是盜竊的行為,但他們只好還可以欺騙的就照欺騙下去,別無他計了。所以,什麼 GLD 和 SLV 之類的基金都是凶多吉少。
這個銀行與政府發動的龐氏騙局 ponzi-scheme 會是越來越難控制的。金價越攀升,層壓式的運作就越危險。不是銀行在背後操縱的話,金價應該早已升破$10,000一萬大關。
以 US$1,700 的價錢,黃金算是便宜﹔US$3,000 也算便宜﹔US$5,000 亦是便宜﹔US$7,000 也不算貴。到了中央銀行再沒有黃金可拋時,大家就會知道黃金的真正價值了。
(*) 1990年
黃金需求﹕3,396噸
礦產供應﹕2,133噸
雜金回收﹕531噸
中央銀行填補差額﹕732噸
1995年
黃金需求﹕4,206噸
礦產供應﹕2,274噸
雜金回收﹕625噸
中央銀行填補差額﹕1,307噸
2000年
黃金需求﹕4,844噸
礦產供應﹕2,568噸
雜金回收﹕602噸
中央銀行填補差額﹕1,674噸
真正的現代奴隸制度
債務貨幣的由來 以現代的全球通用貨幣-美元來說,貨幣基本上是這樣產生的....
(先由政府舉債)
以下是用比喻(實際上大部分過程都是在電腦中完成)
美國政府需要100億美金,於是就發行100億公債,叫聯準會買下來。(美國有很多原物料
和稅收保證,所以她們的公債是有擔保的)
聯準會拿到上面寫著10,000,000,000並且蓋了政府章的紙之後,就去啟動印鈔機,印出
100億美元給美國政府。
美國政府總不可能把100億擺在歐巴馬的辦公室或是他家的保險箱裡,所以這些錢還是存
回了聯準會銀行中。債務貨幣系統中,我們不是以已經有的石油或黃金來決定貨幣發行量。而是以信用,也就
是我們的未來來發行貨幣。並不是因為我這邊有5000萬桶石油可以讓人立刻取貨,我才發行價值對應的100億美元的
鈔票。而是我用我的信用擔保,20年內我可以連本帶利給你5500萬桶的石油,所以我現在發行
100億美元的鈔票。如果把眼光縮到個人跟銀行的關係就會像是....一種拿明天的辛勞換我今天的享樂的意
思。所以說,有點像是在跟未來、跟時間借錢。這對一般學理工的人來說,會有一點點不解與困惑,因為總量上並沒有增加,到底有甚麼好處?
這裡我要幫理工的阿宅們講一下話... XD
因為探索與追求宇宙真理,並沒有這種時間競爭觀念。宇宙真理等待我們發掘,但並不是說今天研發經費不足,明天真理就會跑掉。所以在理工科學的頭腦中會不解,我們的社會把明天的責任換成今天的享樂,整體上到底
有甚麼好處?
差別在於競爭。男生很多愛打電動,拿軍事競爭做比喻就會懂了。軍事上一直強調機動性
的原因是甚麼?在最短時間內調動最大軍力到熱點上去把對手打爆,然後快速轉移兵力去
打爆下一家對手,這是非常重要的技巧!大家都能理解!同樣在商業活動上也是,資金流動性越高,在熱點上投入最大資金,這是資本家最需要的。
聽說明天玉米要漲價了,賣玉米的就去跟賣醬油的借錢,趕快買更多玉米進來屯貨。資金就是資本家手中的軍力,流動性(機動性)當然越高越好。這種借貸、有助於資金流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自己不夠就跟別人借,於是商人間開始有借貸、票據產生。這樣可以加大資金流通性。
世界上最早的鈔票就是由此產生-宋代四川的交子。先由商人間的"賒",轉換成票據。後
來改由官方發行成為紙鈔。宋朝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鈔票脫離金本位的政權-鈔票隨便印!
最後她當然也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濫印鈔票引發惡性通膨的政權。 XD所以債務貨幣不是近代才有的新發明,其實它是一種經濟活動演化必然產生的結果。宋人還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次級債權質押借貸,採礦權、鑿井權通通可以做成票據拿來賣,還可以轉去質押借貸。比這次金融風暴的債權市場早了800年。
宋代某些經濟活動比起現代可是不惶多讓。
(我想因為宋代政府還不俱備現代的經濟觀念,也不懂宏觀調控的細部手段,管制較少。)
(放手讓資本家去搞,於是各種點子創意都提早爆發出來。當然下場也很恐怖就是..)
***********************************
3. 脫離金本位的貨幣供給
債務貨幣的故事我們先告一段落,接下來聽另一個故事。除了中國依賴美國,為何美國也依賴中國....之前有人爆料說,中國大陸銀行呆帳很多。銀行裡的資金都不夠,發生擠兌就趕快從其他省運鈔票過去支援,以此來和諧銀行殘破不堪的消息。基本上他搞混了兩件事:呆帳多不多,跟銀行裡有沒有足夠的現金其實沒有必然的關係。呆帳是指銀行借出去的錢未來會收不到利息。
而銀行有沒有足夠現金讓人領,這是所謂的"存款準備率"問題。
依聯準會發佈的現代銀行貨幣體系(技巧)來看,法律上,銀行只有部分保留你存款的責任。
如果法定存款準備率是10%,你存100萬進銀行,銀行只需要維持10萬元的現金讓你提領就好。剩下那90萬,他可以貸款出去收利息。這樣銀行才能獲利,並且分出一部分獲利給你當利息。如果你要求銀行一直持有100萬現金讓你隨時都能提領,那銀行就沒辦法把這筆錢拿去做任何投資,產生不了獲利,當然就沒辦法給你利息錢。並且你還要付它保管費!
這就叫做完全準備金制度。很顯然的,部分準備金制度的流動性高,資本家都愛! 而且對社會整體經濟活動也較為有利。
只是道德上.... 我想大家應該多少都會覺得.....好像哪邊怪怪的對吧? XD
所以不只中國、台灣的銀行經不起異常提領,全世界的現代銀行都經不起存戶異常提領。
銀行有呆帳不會立刻死,全面性的異常提領卻可以直接秒殺掉銀行。
因此金融危機,台灣政府第一時間就出面擔保所有銀行存戶,美國政府也用信用擔保他們
的大型銀行,為的就是要避免異常提領發生。
前面提到的債務貨幣... 美國政府用信用擔保,製造出100億美元的現金之後,會再把這
筆錢存回銀行去。而依據法律規定10%的存款準備率,銀行可以把剩下的90億美元貸款給某甲,某甲又把這90億存進銀行。銀行再把這90億的90%= 81億美元貸款給某乙,某乙又把這81億存進銀行。銀行再把這81億的90%= 73億美元貸款給某丙,某丙又把這73億存進銀行。一直類推下去,最後銀行帳面上會產生出900億美元的存款以及貸款,還有數十億的存款準備金。但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在這個類比中,只有最初政府借貸的那筆100億,是第一代是真實的錢(用國家信用跟未來借,然後製造出來錢)。後面甲乙丙丁戊己....的800億存款和現金,全都是因為制度上而憑空產生出來的。(或說是甲乙丙丁戊己用自己的信用跟未來借錢)
於是乎我們發現,每當美國政府叫聯準會買下100億美元國債,最多 市場上就會暴增出900億美元在流動。
PS.所以我前面的文章有提到,美國政府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希望中國繼續購買她的公債
,就是因為叫聯準會吃公債後果太恐怖了。存款準備率是一個非常強力的伸縮槓桿,可以控制市場上的資金量。而存款準備率、利率、匯率就是各國央行控制資金流動與貨幣供給的主要武器。存款準備率的效果尤其暴力。
進一步延伸,其實根本沒有甚麼所謂的第一代的錢,所有的錢都是由債務產生!在這個系統中,你會看出一個道德上的怪異點.... 銀行中全部的存戶存款,都是某人的貸款(或說欠款)
美國政府的存款變成甲的欠款,甲的存款變成乙的欠款,乙的存款變成丙的欠款...
換句話說,你荷包中的每個子兒,都是某人欠某人而產生出來的....在這個經濟系統中,所有的錢都是由債務產生出來的-- 錢=債務;債務=錢。可笑之處在於...在這個體系中,如果清償了所有債務,那就意味著沒有錢幣流通了。很詭異對嗎?
(先由政府舉債)
以下是用比喻(實際上大部分過程都是在電腦中完成)
美國政府需要100億美金,於是就發行100億公債,叫聯準會買下來。(美國有很多原物料
和稅收保證,所以她們的公債是有擔保的)
聯準會拿到上面寫著10,000,000,000並且蓋了政府章的紙之後,就去啟動印鈔機,印出
100億美元給美國政府。
美國政府總不可能把100億擺在歐巴馬的辦公室或是他家的保險箱裡,所以這些錢還是存
回了聯準會銀行中。債務貨幣系統中,我們不是以已經有的石油或黃金來決定貨幣發行量。而是以信用,也就
是我們的未來來發行貨幣。並不是因為我這邊有5000萬桶石油可以讓人立刻取貨,我才發行價值對應的100億美元的
鈔票。而是我用我的信用擔保,20年內我可以連本帶利給你5500萬桶的石油,所以我現在發行
100億美元的鈔票。如果把眼光縮到個人跟銀行的關係就會像是....一種拿明天的辛勞換我今天的享樂的意
思。所以說,有點像是在跟未來、跟時間借錢。這對一般學理工的人來說,會有一點點不解與困惑,因為總量上並沒有增加,到底有甚麼好處?
這裡我要幫理工的阿宅們講一下話... XD
因為探索與追求宇宙真理,並沒有這種時間競爭觀念。宇宙真理等待我們發掘,但並不是說今天研發經費不足,明天真理就會跑掉。所以在理工科學的頭腦中會不解,我們的社會把明天的責任換成今天的享樂,整體上到底
有甚麼好處?
差別在於競爭。男生很多愛打電動,拿軍事競爭做比喻就會懂了。軍事上一直強調機動性
的原因是甚麼?在最短時間內調動最大軍力到熱點上去把對手打爆,然後快速轉移兵力去
打爆下一家對手,這是非常重要的技巧!大家都能理解!同樣在商業活動上也是,資金流動性越高,在熱點上投入最大資金,這是資本家最需要的。
聽說明天玉米要漲價了,賣玉米的就去跟賣醬油的借錢,趕快買更多玉米進來屯貨。資金就是資本家手中的軍力,流動性(機動性)當然越高越好。這種借貸、有助於資金流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自己不夠就跟別人借,於是商人間開始有借貸、票據產生。這樣可以加大資金流通性。
世界上最早的鈔票就是由此產生-宋代四川的交子。先由商人間的"賒",轉換成票據。後
來改由官方發行成為紙鈔。宋朝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鈔票脫離金本位的政權-鈔票隨便印!
最後她當然也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濫印鈔票引發惡性通膨的政權。 XD所以債務貨幣不是近代才有的新發明,其實它是一種經濟活動演化必然產生的結果。宋人還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次級債權質押借貸,採礦權、鑿井權通通可以做成票據拿來賣,還可以轉去質押借貸。比這次金融風暴的債權市場早了800年。
宋代某些經濟活動比起現代可是不惶多讓。
(我想因為宋代政府還不俱備現代的經濟觀念,也不懂宏觀調控的細部手段,管制較少。)
(放手讓資本家去搞,於是各種點子創意都提早爆發出來。當然下場也很恐怖就是..)
***********************************
3. 脫離金本位的貨幣供給
債務貨幣的故事我們先告一段落,接下來聽另一個故事。除了中國依賴美國,為何美國也依賴中國....之前有人爆料說,中國大陸銀行呆帳很多。銀行裡的資金都不夠,發生擠兌就趕快從其他省運鈔票過去支援,以此來和諧銀行殘破不堪的消息。基本上他搞混了兩件事:呆帳多不多,跟銀行裡有沒有足夠的現金其實沒有必然的關係。呆帳是指銀行借出去的錢未來會收不到利息。
而銀行有沒有足夠現金讓人領,這是所謂的"存款準備率"問題。
依聯準會發佈的現代銀行貨幣體系(技巧)來看,法律上,銀行只有部分保留你存款的責任。
如果法定存款準備率是10%,你存100萬進銀行,銀行只需要維持10萬元的現金讓你提領就好。剩下那90萬,他可以貸款出去收利息。這樣銀行才能獲利,並且分出一部分獲利給你當利息。如果你要求銀行一直持有100萬現金讓你隨時都能提領,那銀行就沒辦法把這筆錢拿去做任何投資,產生不了獲利,當然就沒辦法給你利息錢。並且你還要付它保管費!
這就叫做完全準備金制度。很顯然的,部分準備金制度的流動性高,資本家都愛! 而且對社會整體經濟活動也較為有利。
只是道德上.... 我想大家應該多少都會覺得.....好像哪邊怪怪的對吧? XD
所以不只中國、台灣的銀行經不起異常提領,全世界的現代銀行都經不起存戶異常提領。
銀行有呆帳不會立刻死,全面性的異常提領卻可以直接秒殺掉銀行。
因此金融危機,台灣政府第一時間就出面擔保所有銀行存戶,美國政府也用信用擔保他們
的大型銀行,為的就是要避免異常提領發生。
前面提到的債務貨幣... 美國政府用信用擔保,製造出100億美元的現金之後,會再把這
筆錢存回銀行去。而依據法律規定10%的存款準備率,銀行可以把剩下的90億美元貸款給某甲,某甲又把這90億存進銀行。銀行再把這90億的90%= 81億美元貸款給某乙,某乙又把這81億存進銀行。銀行再把這81億的90%= 73億美元貸款給某丙,某丙又把這73億存進銀行。一直類推下去,最後銀行帳面上會產生出900億美元的存款以及貸款,還有數十億的存款準備金。但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在這個類比中,只有最初政府借貸的那筆100億,是第一代是真實的錢(用國家信用跟未來借,然後製造出來錢)。後面甲乙丙丁戊己....的800億存款和現金,全都是因為制度上而憑空產生出來的。(或說是甲乙丙丁戊己用自己的信用跟未來借錢)
於是乎我們發現,每當美國政府叫聯準會買下100億美元國債,最多 市場上就會暴增出900億美元在流動。
PS.所以我前面的文章有提到,美國政府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希望中國繼續購買她的公債
,就是因為叫聯準會吃公債後果太恐怖了。存款準備率是一個非常強力的伸縮槓桿,可以控制市場上的資金量。而存款準備率、利率、匯率就是各國央行控制資金流動與貨幣供給的主要武器。存款準備率的效果尤其暴力。
進一步延伸,其實根本沒有甚麼所謂的第一代的錢,所有的錢都是由債務產生!在這個系統中,你會看出一個道德上的怪異點.... 銀行中全部的存戶存款,都是某人的貸款(或說欠款)
美國政府的存款變成甲的欠款,甲的存款變成乙的欠款,乙的存款變成丙的欠款...
換句話說,你荷包中的每個子兒,都是某人欠某人而產生出來的....在這個經濟系統中,所有的錢都是由債務產生出來的-- 錢=債務;債務=錢。可笑之處在於...在這個體系中,如果清償了所有債務,那就意味著沒有錢幣流通了。很詭異對嗎?
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
黃金牛市已確認 大小牛尚懸疑
張庭賓
新一輪牛市是不是已經來了?投資者該怎麼投資?
隨著金價近期不斷上漲,最近不斷有讀者詢問本人對黃金市場未來趨勢的看法,特別是新一輪黃金大牛市是否已經啟動。
對於國際黃金價格,本人有過兩次重大的判斷:
一次是在2005年7月,當時金價每盎司429美元,預測黃金價格在未來5~10年漲到2000~3000美元;另一次是在2010年8月,預測未來5年內金價有可能漲到3000~5000美元,概率為50%,準確的原話是——“如果未來5年內金價漲到3000-5000美元,本人不會感到奇怪”。
自2011年9月開始的此輪金價調整也在本人預測之內,去年8月11日,本人在博客上撰文“強烈預警金價將迎來中期深幅調整”,並且在8月25日給出了1550美元的調整參考目標位。至於調整的時間週期,一個可以參考測算方法是:1920(本輪大調整前高點)/1032(2008年調整前高點)×160(上輪調整交易天數)=296個交易日,約到今年10月。
金價本輪調整一年後,自今年8月21日,金價突破了1641美元的關鍵壓制後,一路上行,至上週五金價收盤在1773美元,是否已經意味著本輪金價調整已經結束呢?
本人認為,答案是基本肯定的,因為全球央行印鈔競賽已經開始!
先是9月6日,歐洲央行確認OMT貨幣購買危機國國債計劃後,從貨幣政策基本面上就已經基本確認黃金牛市;到9月13日美聯儲確認推出QE3後,又進一步確認了由紙幣濫發所推動的新一輪黃金牛市;而9月19日,日本央行推出了QE8——10萬億日元(約1264億美元)的量化寬鬆,使其總量增加到80萬億日元;9月21日公佈的英國央行6日的會議紀要,9名貨幣政策委員中的“數名”對經濟疲軟擔憂,認為未來有必要進行新的刺激政策,市場預期英國央行將會將量化寬鬆的總規模由3750億英鎊增加到4250億英鎊。全球金融進入了美、歐、日、英同時印鈔競賽的新時期。
黃金永遠是紙幣氾濫的監督者,紙幣越是濫發,紙幣之間的競爭越是惡劣激烈,那麼金價就會漲得更高。本質而言,黃金是一種上天安排的公平貨幣,是一種全人類平等的貨幣;紙幣則相反,它是強權以信用擔保的貨幣,它是特權剝削大多數人的貨幣;紙幣背後的特權越集中,越強大,則黃金越跌;相反,如果紙幣特權越來越分化,信用透支越來越嚴重,那麼金價就會漲的越高。
在這個美、歐、日、英競相貨幣寬鬆的時候,黃金結束調整,啟動新一輪牛市實在情理之中。當然,從技術上看,金價突破2011年11月的1803美元高點,才算正式確認新一輪牛市。但本人認為,從近期金價不斷強勢上漲之態來看,這個懸念也應該不大。
與此同時,黃金還是地緣政治金屬,黃金作為戰爭風險的最佳避風港,將會釋放出新的上漲動能。此外,雖然有跡象表明,美國在總統大選期間,會緩和與伊朗的緊張狀態,但是,一旦美國新總統明確主政,伊朗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大增,而且迴旋的餘地和時間已經非常有限,這也為金價未來新動能埋下伏筆。
更重要的戰略背景是,中俄戰略協作,優勢、資源互補,這形成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競爭對手。黃金作為一種反霸權的貨幣,美國無法在全球形成一股獨大的政治軍事霸權,這是黃金牛市的根本面。
雖然現在已經可以確認黃金新一輪牛市,但這是一個小牛市還是大牛市,尚有懸疑。之所以有這個疑問,有兩個原因:其一,自2011年9月6日至今的這輪金價調整,從技術上看,調得併不到位,最大跌幅僅為20.7%,遠低於2008年那一輪的33.9%。就像收回來的拳頭不到位,打出去的力量會有限一樣。其二,如果中國經濟金融出現危機,國民財富急劇縮水,比如上證指數再次跌到1000點,中國購買黃金的資金來源大大萎縮。作為過去10年中全球實物黃金消費增長量最重要的來源國,中國購金如果由增轉跌,則難以支撐金價上漲到3500美元以上,更不要說5000美元了。
這種可能性並非完全不存在,本人在2010年10月就預判中國經濟未來2~3年將探大底,這種探底會超過2008年和1997年。總而言之,新一輪的黃金小牛市已經基本確認,金價再創新高將無懸念,甚至會漲到2300~2500美元,但是能否發育成3500美元以上的大牛市,尚待觀察。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即使黃金小牛市已經得到確認,但金價仍可能在上漲過程中出現較大幅度調整。投資者對此不能不防。
新一輪牛市是不是已經來了?投資者該怎麼投資?
隨著金價近期不斷上漲,最近不斷有讀者詢問本人對黃金市場未來趨勢的看法,特別是新一輪黃金大牛市是否已經啟動。
對於國際黃金價格,本人有過兩次重大的判斷:
一次是在2005年7月,當時金價每盎司429美元,預測黃金價格在未來5~10年漲到2000~3000美元;另一次是在2010年8月,預測未來5年內金價有可能漲到3000~5000美元,概率為50%,準確的原話是——“如果未來5年內金價漲到3000-5000美元,本人不會感到奇怪”。
自2011年9月開始的此輪金價調整也在本人預測之內,去年8月11日,本人在博客上撰文“強烈預警金價將迎來中期深幅調整”,並且在8月25日給出了1550美元的調整參考目標位。至於調整的時間週期,一個可以參考測算方法是:1920(本輪大調整前高點)/1032(2008年調整前高點)×160(上輪調整交易天數)=296個交易日,約到今年10月。
金價本輪調整一年後,自今年8月21日,金價突破了1641美元的關鍵壓制後,一路上行,至上週五金價收盤在1773美元,是否已經意味著本輪金價調整已經結束呢?
本人認為,答案是基本肯定的,因為全球央行印鈔競賽已經開始!
先是9月6日,歐洲央行確認OMT貨幣購買危機國國債計劃後,從貨幣政策基本面上就已經基本確認黃金牛市;到9月13日美聯儲確認推出QE3後,又進一步確認了由紙幣濫發所推動的新一輪黃金牛市;而9月19日,日本央行推出了QE8——10萬億日元(約1264億美元)的量化寬鬆,使其總量增加到80萬億日元;9月21日公佈的英國央行6日的會議紀要,9名貨幣政策委員中的“數名”對經濟疲軟擔憂,認為未來有必要進行新的刺激政策,市場預期英國央行將會將量化寬鬆的總規模由3750億英鎊增加到4250億英鎊。全球金融進入了美、歐、日、英同時印鈔競賽的新時期。
黃金永遠是紙幣氾濫的監督者,紙幣越是濫發,紙幣之間的競爭越是惡劣激烈,那麼金價就會漲得更高。本質而言,黃金是一種上天安排的公平貨幣,是一種全人類平等的貨幣;紙幣則相反,它是強權以信用擔保的貨幣,它是特權剝削大多數人的貨幣;紙幣背後的特權越集中,越強大,則黃金越跌;相反,如果紙幣特權越來越分化,信用透支越來越嚴重,那麼金價就會漲的越高。
在這個美、歐、日、英競相貨幣寬鬆的時候,黃金結束調整,啟動新一輪牛市實在情理之中。當然,從技術上看,金價突破2011年11月的1803美元高點,才算正式確認新一輪牛市。但本人認為,從近期金價不斷強勢上漲之態來看,這個懸念也應該不大。
與此同時,黃金還是地緣政治金屬,黃金作為戰爭風險的最佳避風港,將會釋放出新的上漲動能。此外,雖然有跡象表明,美國在總統大選期間,會緩和與伊朗的緊張狀態,但是,一旦美國新總統明確主政,伊朗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大增,而且迴旋的餘地和時間已經非常有限,這也為金價未來新動能埋下伏筆。
更重要的戰略背景是,中俄戰略協作,優勢、資源互補,這形成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競爭對手。黃金作為一種反霸權的貨幣,美國無法在全球形成一股獨大的政治軍事霸權,這是黃金牛市的根本面。
雖然現在已經可以確認黃金新一輪牛市,但這是一個小牛市還是大牛市,尚有懸疑。之所以有這個疑問,有兩個原因:其一,自2011年9月6日至今的這輪金價調整,從技術上看,調得併不到位,最大跌幅僅為20.7%,遠低於2008年那一輪的33.9%。就像收回來的拳頭不到位,打出去的力量會有限一樣。其二,如果中國經濟金融出現危機,國民財富急劇縮水,比如上證指數再次跌到1000點,中國購買黃金的資金來源大大萎縮。作為過去10年中全球實物黃金消費增長量最重要的來源國,中國購金如果由增轉跌,則難以支撐金價上漲到3500美元以上,更不要說5000美元了。
這種可能性並非完全不存在,本人在2010年10月就預判中國經濟未來2~3年將探大底,這種探底會超過2008年和1997年。總而言之,新一輪的黃金小牛市已經基本確認,金價再創新高將無懸念,甚至會漲到2300~2500美元,但是能否發育成3500美元以上的大牛市,尚待觀察。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即使黃金小牛市已經得到確認,但金價仍可能在上漲過程中出現較大幅度調整。投資者對此不能不防。
跟央行買貨最穩陣
垃圾債都有資金流入,等睇戲
盡管西班牙撲火撲不熄,全國示威帶來政治壓力,但經濟是一回事,股市可以是另一回事。留意市場的情緒,QE3帶來全球亢奮後,效應一下子消失,但即使市場對QE3效用充滿懷疑,卻未見恐慌,港股仍讓人感到方向茫茫之感。這個反彈到底是突破後再升,抑或是差不多見頂回落?事實上,目前美股高位臨危,但A股卻持續尋底,市場的兩極發展到處可見,而QE3對股市刺激作用不如市場預期,相反資金流非常明顯地指向兩樣資產:一是企債,二是黃金。
港股經多日調整後,昨天適逢期指結算日,藉A股救市消息而造好。恒指稍為低開後,繼續以地產股支撐大局,但午後藉A股反彈,恒指一躍而上20850點,收報20762點,上升234點。大市成交額514億元,沽空比率10.67%。雖然中證監否認A股救市消息,但無論真或假都好,市場只是需要一個反彈的理由而已,恒指重試20800點後,到達熊仔集中地,要上演「屠熊」續集的話,400點便能夠成功。
汽車股追落後
股市焦點仍在地產股身上,但股市氣氛略有改善,資金隨即在落後股份中尋寶,反映資金在季度結前追落後意欲仍在。汽車股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陸續回升,強勢長城汽車(2333)回吐,但華晨(1114)消化配股消息後,股價升穿250天線;吉利(175)今年三試250天支持位後,股價似在轉強。自龍湖(960)配股後,內房股集資隱憂令股價受壓,但內房股有強弱之分,世房(813)、遠洋地產(3377)走勢較強,龍湖逐步消化配股消息。
QE3前後,市場最大的分別是什麼?無論是美國QE3或者歐洲OMT買債,市場的憧憬,不但是押注央行別無他選,亦傾向相信央行最終將不顧一切地解決眼前危機,但央行能繼續做的,就只有放水。事實上,OMT滿足了市場及政客期望,QE3不但符合市場預期,「無限量」更是超出市場所預期,但央行放水後,市場焦點及討論開始轉變。央行的確是做了他們僅能做的事情,但市場原來選擇相信,現在焦點落在成效多少,以及對央行能力的質疑。任永力(StephenJen)表示,聯儲局成員都是經濟學家中的頂尖人物,但問題是他們什麼都懂,就是不懂自己的極限在哪里。他所指的是,歐美央行強調「無限量」、「無限時」等舉措,卻忘記了自己能力所限。
對沖基金經理LukeEllis感歎,從前投資世界有兩個戒律,一是「趨勢是你的朋友」,二是「不要跟聯儲局作對」;但面對投資者對QE3的懷疑,市場卻打算與聯儲局作對。是否如此?可能只對了一半,市場的確懷疑聯儲局,趨勢仍然是投資者的朋友,但「不要跟聯儲局作對」這一點,卻叫人有保留,視乎閣下如何解讀。根據「債王」的說法,現在央行決定投資市場的趨勢,投資者應該跟著央行買貨。「債王」的說法是,聯儲局告訴全世界每月會買400億美元按揭抵押證券(MBS),就算MBS現在overvalued,投資者仍然要持有MBS。這其實就是「債王」當日堅持,無論美債多貴也要買,依然是「最幹淨的一件汙糟衫」,及至PIMCO在9月大幅減持美債,也是跟隨著這個思維,因為聯儲局停止再買國債。
如果投資世界已變成政策市,央行行為是否趨勢所在?央行又在買什麼?「債王」進一步想說的是,歐央行表明將買意大利、西班牙一至三年國債,現在OMT並未正式啟動,歐央行未真正入市,西班牙債息回落只反映市場預期;而投資者要跟著央行的話,必須在央行有行動前率先入市。
投資潮流是買債
事實上,歐美央行舉動是「救市」,但新興市場央行的舉動卻是「自保」。7月土耳其、俄羅斯、南韓等國家央行進一步增持黃金儲備,債市買家賣債轉買金,如果要跟央行買貨的話,黃金是否另一個目標?
散戶的行為能否反映一些訊息?粗略統計了一下零售基金的資金數據,以資金淨流入及贖回的情況來看,2007年是全民皆股時期,沉醉在新股熱潮當中,資金全面流入股票類基金,而有求必有供,基金公司全面推出新產品吸水,也是一種營商之道。2008年是危機年,資金全面贖回居多。及至2009年,可謂是一個分水嶺,股市反彈令部分資金追買股票,但QE1效應下,部分資金追買債券基金,因為新興市場債券受惠價升及貨幣升值。及後三年,一直都是買債的時期,資金持續流入買債券基金。直到2012年,情況卻有所逆轉。投資基金公會統計1至7月份的銷售資料,零售債券基金錄得淨流入超過70億美元,但股票基金卻是近6億美元淨贖回。
散戶在背棄股票,而持續把資金投放到債市,買債是今時今日的投資潮流。QE3之後,資金仍然繼續流入垃圾債,就像黃金、樓市一樣,未到瘋狂一刻,投資者未必意識到風險。然而,物極終必反,債市買家開始在垃圾債市上獲利,大摩建議投資者暫時獲利,等價格調整後再入市。到底企債升幅是否過高?無疑已經有大量資金流入企債市場,而且(美國企債)息差收窄至曆史低位,但套用買金及買樓的思維,2015年前低息環境不變,資金仍要泊入有息的碼頭。
盡管西班牙撲火撲不熄,全國示威帶來政治壓力,但經濟是一回事,股市可以是另一回事。留意市場的情緒,QE3帶來全球亢奮後,效應一下子消失,但即使市場對QE3效用充滿懷疑,卻未見恐慌,港股仍讓人感到方向茫茫之感。這個反彈到底是突破後再升,抑或是差不多見頂回落?事實上,目前美股高位臨危,但A股卻持續尋底,市場的兩極發展到處可見,而QE3對股市刺激作用不如市場預期,相反資金流非常明顯地指向兩樣資產:一是企債,二是黃金。
港股經多日調整後,昨天適逢期指結算日,藉A股救市消息而造好。恒指稍為低開後,繼續以地產股支撐大局,但午後藉A股反彈,恒指一躍而上20850點,收報20762點,上升234點。大市成交額514億元,沽空比率10.67%。雖然中證監否認A股救市消息,但無論真或假都好,市場只是需要一個反彈的理由而已,恒指重試20800點後,到達熊仔集中地,要上演「屠熊」續集的話,400點便能夠成功。
汽車股追落後
股市焦點仍在地產股身上,但股市氣氛略有改善,資金隨即在落後股份中尋寶,反映資金在季度結前追落後意欲仍在。汽車股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陸續回升,強勢長城汽車(2333)回吐,但華晨(1114)消化配股消息後,股價升穿250天線;吉利(175)今年三試250天支持位後,股價似在轉強。自龍湖(960)配股後,內房股集資隱憂令股價受壓,但內房股有強弱之分,世房(813)、遠洋地產(3377)走勢較強,龍湖逐步消化配股消息。
QE3前後,市場最大的分別是什麼?無論是美國QE3或者歐洲OMT買債,市場的憧憬,不但是押注央行別無他選,亦傾向相信央行最終將不顧一切地解決眼前危機,但央行能繼續做的,就只有放水。事實上,OMT滿足了市場及政客期望,QE3不但符合市場預期,「無限量」更是超出市場所預期,但央行放水後,市場焦點及討論開始轉變。央行的確是做了他們僅能做的事情,但市場原來選擇相信,現在焦點落在成效多少,以及對央行能力的質疑。任永力(StephenJen)表示,聯儲局成員都是經濟學家中的頂尖人物,但問題是他們什麼都懂,就是不懂自己的極限在哪里。他所指的是,歐美央行強調「無限量」、「無限時」等舉措,卻忘記了自己能力所限。
對沖基金經理LukeEllis感歎,從前投資世界有兩個戒律,一是「趨勢是你的朋友」,二是「不要跟聯儲局作對」;但面對投資者對QE3的懷疑,市場卻打算與聯儲局作對。是否如此?可能只對了一半,市場的確懷疑聯儲局,趨勢仍然是投資者的朋友,但「不要跟聯儲局作對」這一點,卻叫人有保留,視乎閣下如何解讀。根據「債王」的說法,現在央行決定投資市場的趨勢,投資者應該跟著央行買貨。「債王」的說法是,聯儲局告訴全世界每月會買400億美元按揭抵押證券(MBS),就算MBS現在overvalued,投資者仍然要持有MBS。這其實就是「債王」當日堅持,無論美債多貴也要買,依然是「最幹淨的一件汙糟衫」,及至PIMCO在9月大幅減持美債,也是跟隨著這個思維,因為聯儲局停止再買國債。
如果投資世界已變成政策市,央行行為是否趨勢所在?央行又在買什麼?「債王」進一步想說的是,歐央行表明將買意大利、西班牙一至三年國債,現在OMT並未正式啟動,歐央行未真正入市,西班牙債息回落只反映市場預期;而投資者要跟著央行的話,必須在央行有行動前率先入市。
投資潮流是買債
事實上,歐美央行舉動是「救市」,但新興市場央行的舉動卻是「自保」。7月土耳其、俄羅斯、南韓等國家央行進一步增持黃金儲備,債市買家賣債轉買金,如果要跟央行買貨的話,黃金是否另一個目標?
散戶的行為能否反映一些訊息?粗略統計了一下零售基金的資金數據,以資金淨流入及贖回的情況來看,2007年是全民皆股時期,沉醉在新股熱潮當中,資金全面流入股票類基金,而有求必有供,基金公司全面推出新產品吸水,也是一種營商之道。2008年是危機年,資金全面贖回居多。及至2009年,可謂是一個分水嶺,股市反彈令部分資金追買股票,但QE1效應下,部分資金追買債券基金,因為新興市場債券受惠價升及貨幣升值。及後三年,一直都是買債的時期,資金持續流入買債券基金。直到2012年,情況卻有所逆轉。投資基金公會統計1至7月份的銷售資料,零售債券基金錄得淨流入超過70億美元,但股票基金卻是近6億美元淨贖回。
散戶在背棄股票,而持續把資金投放到債市,買債是今時今日的投資潮流。QE3之後,資金仍然繼續流入垃圾債,就像黃金、樓市一樣,未到瘋狂一刻,投資者未必意識到風險。然而,物極終必反,債市買家開始在垃圾債市上獲利,大摩建議投資者暫時獲利,等價格調整後再入市。到底企債升幅是否過高?無疑已經有大量資金流入企債市場,而且(美國企債)息差收窄至曆史低位,但套用買金及買樓的思維,2015年前低息環境不變,資金仍要泊入有息的碼頭。
羅耕:印鈔幻覺
坊間總有人念念不忘「儲局又QE,銀紙變廢紙」,憧憬昔日資金湧港的美好時光。
但大前提是,若QE無狂印銀紙,那何來天量資金湧港?細看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資產一方最大一件固然是其過去數年買下的國債、MBS;至於負債一方則有兩大件頭,一是銀行放於儲局的閑錢(Reservebalances with Federal ReserveBanks),另一大件包括印鈔等項目,姑且稱之為「餘項」。看看這兩大件頭在QE期的變化,就知有否狂印。
如圖所見,很明顯QE1是有狂印的,但QE2買債的錢卻幾乎全數來自銀行儲備,即用已有的錢來買而無制造新錢。
QE3呢?概屬此類。記得QE2時資金流走、恒指見頂。事件,很可能重演。
CFTC迎接限仓新规连出手 摩根大通以60万美元为两年前疏忽买单
2012年09月28日 08:18 文 / 若离
当地时间27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所(CFTC)公布,摩根大通集团旗下摩根大通银行(以下简称摩根大通)同意支付60万美元罚金,了结对该投行违反棉花期货头寸限制的指控。
CFTC称,摩根大通2010年9月16日-10月5日交易的棉花期货仓位超出头寸上限。
原本摩根大通的问题是由于该行头寸限制的自动监控系统出现“疏忽大意的缺陷”。但在了解系统存在缺陷后,摩根大通将监控设置为人工流程,仍未能阻止此后进一步违反规定。
近来,CFTC为推行特定市场新的合约限制仓位规定频开罚单。摩根大通只是其中一例。
在摩根大通罚款公布前,CFTC27日已经宣布,澳新银行因违反小麦与棉花期货头寸限制认罚35万美元。
25日,CFTC公布,中国上海的顺生投资公司及其创始人葛卫东持有因豆油与棉花期货的投机头寸需要返还100万美元不当收入,并支付50万美元民事罚款。27日,CFTC声明称顺生方面已经同意接受处罚。
这是CFTC自1995年以来最大一起头寸限制相关的追缴,其民事罚款额也在最高之列。它还是CFTC第一次对中国公司施加惩处。
上周五,CFTC已经责令花旗及子公司支付52.5万美元违反小麦市场头寸限制的罚款。
今年10月12日,一批新的交易限制规定就将生效,它们都在2011年多德-弗兰克金融改革法规定的打击投机和限制价格上涨措施之列。其他限制规定预计明年生效。
CFTC委员Bart Chilton在邮件声明中表示
如果还对我们会否严厉推行不到3周即将生效的新限制有任何疑问,我想这些了结做法本身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2012年9月27日星期四
貌似世界在圍剿中國
真看不懂
QE2之前(2010年11月),朝鮮延坪島砲擊導致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之後人民幣快速升值。
OT2之前,中菲,中越南海衝突,之後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
OT2延期,中菲南海再次沖突升級,人民幣有效匯率升級(歐元貶值)。
QE3之前,中日釣魚島衝突。人民幣再次升級。預計:如果中日沖突無法緩和,人民幣可能在近期再次擴大匯率波動幅度,或者人民幣有效匯率再次升值(日元貶值?)。
以上來看,可以看出一個很清晰的脈絡,每一次地區局勢的緊張都造成了中國在匯率問題上的實質性讓步。這些都是為了什麼呢?一句話,資本外流。
我們可以看到國際資本的完美配合,先是美元貶值,再後是歐元貶值,現在日元要登場了嗎?如果中日爭端繼續持續升級,確實對於日本經濟來說造成打擊,但是這也會引發日資從中國大陸撤退,導致日元承受風險。更有甚者,中國政府被迫拋售日元資產等等,都會引發日元貶值。而日元貶值將直接推高人民幣對日元的有效匯率水平,貌似世界在圍剿中國。從國際資本移動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泡沫存在破滅的可能。
這種可能性,我們要從一個具體的指標來看。就是2013年的糧食和石油價格,如果用一個更大的地區衝突來推高世界恩格爾係數水平,我們有理由相信美聯儲會推出QE4的配合。上週一直在寫美聯儲QE3的分析,這週前三天一直在分析中國可能的經濟發展戰略。但是如果明年美國開始一場區域性戰爭的話,中國的經濟轉型有可能會被中斷,因為在高通脹下,資本在中國將無法尋得棲身之所。
QE2之前(2010年11月),朝鮮延坪島砲擊導致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之後人民幣快速升值。
OT2之前,中菲,中越南海衝突,之後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
OT2延期,中菲南海再次沖突升級,人民幣有效匯率升級(歐元貶值)。
QE3之前,中日釣魚島衝突。人民幣再次升級。預計:如果中日沖突無法緩和,人民幣可能在近期再次擴大匯率波動幅度,或者人民幣有效匯率再次升值(日元貶值?)。
以上來看,可以看出一個很清晰的脈絡,每一次地區局勢的緊張都造成了中國在匯率問題上的實質性讓步。這些都是為了什麼呢?一句話,資本外流。
我們可以看到國際資本的完美配合,先是美元貶值,再後是歐元貶值,現在日元要登場了嗎?如果中日爭端繼續持續升級,確實對於日本經濟來說造成打擊,但是這也會引發日資從中國大陸撤退,導致日元承受風險。更有甚者,中國政府被迫拋售日元資產等等,都會引發日元貶值。而日元貶值將直接推高人民幣對日元的有效匯率水平,貌似世界在圍剿中國。從國際資本移動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泡沫存在破滅的可能。
這種可能性,我們要從一個具體的指標來看。就是2013年的糧食和石油價格,如果用一個更大的地區衝突來推高世界恩格爾係數水平,我們有理由相信美聯儲會推出QE4的配合。上週一直在寫美聯儲QE3的分析,這週前三天一直在分析中國可能的經濟發展戰略。但是如果明年美國開始一場區域性戰爭的話,中國的經濟轉型有可能會被中斷,因為在高通脹下,資本在中國將無法尋得棲身之所。
Silver and the Myth of Diminishing Returns From QE
There is lots of talk in the financial media about how there are
diminishing returns from QE (i.e. money printing) with each successive
round of counterfeiting. This is only true because such commentators are
stuck in paperbug world
and focusing on common stocks. But common stocks are in a secular bear
market, so it makes sense that there could be diminishing returns on
common equities related to bailing out banks and governments by
destroying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the currencies of the world.
But before we dismiss money printing as ineffective, we have to view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vestor that holds silver instead of paper money, certificates of confiscation (government bonds) or common equities. Helicopter Ben's experiment with everyone else's savings is going quite we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e invested in silver. Here's a 4 year weekly chart of the silver price in US Dollars to show you what I mean:
I think $100/oz. or so sounds about right for silver within the next 1-2 years. Gold and silver stocks certainly flew out of the gates to end the summer as if anticipating this kind of potential move in the metals. As secular bull markets mature, the cyclical bull moves within them get stronger and faster. We have already started a new cyclical bull market in the PM sector in my opinion.
One of the sneaky tricks about inflation is that once money is counterfeited and passed around to those with connections to the printing press, we little folks don't always know where the subsequent price inflation is going to come from. While I may be wrong in thinking the best performing asset class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will be precious metals, the precious metals sector is certainly the easiest, most conservative, no-brainer choice to put both investment and speculative money to work. The federal reserve and other central bankstaz around the world will get price inflation by creating insane amounts of money out of thin air, it just may not be price inflation in the items they want.
In fact, as someone who always harps on the Dow to Gold ratio, I thought the silver to S&P 500 ratio chart may offer a clue as to how much further the run in silver relative to common stocks has to go if we maintain the current course for the next several years:
If Gold is going to $3500/oz and beyond (and I wouldn't bet against Jim Sinclair even with JP Morgan's money), silver will have a price in the triple digits. It's not that I think the federal reserve (not federal and has no reserves, so I see no reason to capitalize their name) can stop another stock market crash and/or major common stock bear market from happening. But they have proven to me that they are determined to destroy what's left of the value of the US Dollar and no one with any authority is interested in stopping them. Once a few more percent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catch on to this in the advanced economies of the world, which are all going thru the same escalating serial currency abuse process, critical mass will be reached and the real Gold and silver stampede will begin. We're not there yet, but it's coming...
Hold onto your Gold, silver, platinum and PM stocks. While things are a little overbought in the short-term, we're going much higher in the PM sector. I stand by my call made in May of this year that GDX is going to 80 by May of 2013 and I suspect it could go much higher (GDX will likely get to triple digits before silver will).
Original Source
But before we dismiss money printing as ineffective, we have to view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vestor that holds silver instead of paper money, certificates of confiscation (government bonds) or common equities. Helicopter Ben's experiment with everyone else's savings is going quite we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e invested in silver. Here's a 4 year weekly chart of the silver price in US Dollars to show you what I mean:
I think $100/oz. or so sounds about right for silver within the next 1-2 years. Gold and silver stocks certainly flew out of the gates to end the summer as if anticipating this kind of potential move in the metals. As secular bull markets mature, the cyclical bull moves within them get stronger and faster. We have already started a new cyclical bull market in the PM sector in my opinion.
One of the sneaky tricks about inflation is that once money is counterfeited and passed around to those with connections to the printing press, we little folks don't always know where the subsequent price inflation is going to come from. While I may be wrong in thinking the best performing asset class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will be precious metals, the precious metals sector is certainly the easiest, most conservative, no-brainer choice to put both investment and speculative money to work. The federal reserve and other central bankstaz around the world will get price inflation by creating insane amounts of money out of thin air, it just may not be price inflation in the items they want.
In fact, as someone who always harps on the Dow to Gold ratio, I thought the silver to S&P 500 ratio chart may offer a clue as to how much further the run in silver relative to common stocks has to go if we maintain the current course for the next several years:
If Gold is going to $3500/oz and beyond (and I wouldn't bet against Jim Sinclair even with JP Morgan's money), silver will have a price in the triple digits. It's not that I think the federal reserve (not federal and has no reserves, so I see no reason to capitalize their name) can stop another stock market crash and/or major common stock bear market from happening. But they have proven to me that they are determined to destroy what's left of the value of the US Dollar and no one with any authority is interested in stopping them. Once a few more percent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catch on to this in the advanced economies of the world, which are all going thru the same escalating serial currency abuse process, critical mass will be reached and the real Gold and silver stampede will begin. We're not there yet, but it's coming...
Hold onto your Gold, silver, platinum and PM stocks. While things are a little overbought in the short-term, we're going much higher in the PM sector. I stand by my call made in May of this year that GDX is going to 80 by May of 2013 and I suspect it could go much higher (GDX will likely get to triple digits before silver will).
Original Source
羅耕:QE幻覺
QE3無限期每月買400億美元MBS,坊間彷佛預期聯儲局將無時限無量限狂印,繼而有地產代理高呼「銀紙變廢紙」,憧憬樓價無限狂升。真的如此?看清聲明再講。
會後聲明指reinvesting principal payments from its holdings of agencydebt and agency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in agency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見嗎,不包括國債的。
據上周紀錄,聯儲局現持國債1.6萬億(美元.下同)。按尚餘檔期劃分,主要一年以上,占99.9%。將每檔期的持額除以檔期中位,即得每月平均到期額,所有檔期合共270億,占每月要買MBS的三分之二。換言之,要印鈔的部分,頂多只占三分之一。
聯儲局QE3有大半是換馬,加上歐洲央行OMT全數沖銷,那何來大量資金湧港,制造無限升市?
會後聲明指reinvesting principal payments from its holdings of agencydebt and agency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in agency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見嗎,不包括國債的。
據上周紀錄,聯儲局現持國債1.6萬億(美元.下同)。按尚餘檔期劃分,主要一年以上,占99.9%。將每檔期的持額除以檔期中位,即得每月平均到期額,所有檔期合共270億,占每月要買MBS的三分之二。換言之,要印鈔的部分,頂多只占三分之一。
聯儲局QE3有大半是換馬,加上歐洲央行OMT全數沖銷,那何來大量資金湧港,制造無限升市?
王冠一 目光如炬回報可觀
美國聯邦儲備局推出無限量版QE3,每月購買400億按揭抵押證券〔MBS〕,直至失業率顯著回落為止。對於失業率要回落至哪一水平聯儲局才會滿足,《路透社》早前訪問了52名經濟學者,平均估計是失業率要降至7%,QE3才會叫停,而估計購買MBS最終規模將介乎5000億至2萬億之間,平均值為6000億美元,與聯儲局有直接業務往來的13家經紀商則平均估計購買規模為7500億美元。
有「債王」稱譽的PIMCO聯席投資總監格羅斯獨排眾議,指除非失業率降至6%或以下,聯儲局不會叫停QE3,警告稱美國正進入通脹循環,估計未來數年通脹將攀升至3.0%至3.5%,建議投資者應著眼於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組合,採用年期較短及選擇實貨資產及通脹掛?證券。
格羅斯並非浪得虛名,在市場對聯儲局會否加推加推QE3仍爭論不休時,他早已押注於QE3出台,更認定今次的主打會是按揭抵押證券,故PIMCO網站早於4月的數據已顯示,由他掌舵當時規模達2,524億美元的總回報基金〔Total Return Fund〕已大舉減持美債的比重,由2月的37%降至3月的32%,並把MBS於組合中的比重由52%增至53%,為2009年6月後最高水平。在聯儲局落實QE3後,數據亦顯示規模已膨脹至2,725億美元的總回報基金,於8月底把美國國債比重由7月的33%大幅減持至21%,並進一步增持MBS的比重。奇準的眼光,再次令債王成為聯儲局量寬政策下的大贏家。
美債10年孳息於聯儲局加推QE3翌日由1.74%急升至1.87%,周一因歐債危機缺乏進展而輾轉回落至QE3出台時的1.72%,但孳息於7月下旬曾創下1.38%的紀錄新低,反映總回報基金成功於高位減持。雖然格羅斯亦有看錯市時候,於去年3月便一度把所持美債清倉,並大舉沽空美債,把現金和流動資產的比重提升至接近四成,令其旗下基金罕有地跑輸給逾九成同業,但他很快便覺今是而昨非,迅速改變投資策略,重新吸納美債補飛。美債去年回報高達9.8%,為近3年最佳,遠遠跑贏標普500指數的2.1%回報,及時轉?,亦令總回報基金免於見紅。
美國政府為金融海嘯善後而大灑金錢支持經濟,連續4年財赤均逾萬億美元,政府負債亦由2007年的少於9萬億增至現時逾16萬億,但受惠於聯儲局於2008年12月開始把聯邦基金利率維持於零至0.25%、兩輪量化寬鬆政策合共購買了2.3萬億的證券,以及歐債危機令資金湧往美債避險,息率被人為壓低,美國融資成本由當年的逾5%降至低於2%,負債增加,利息負擔卻不升反挫。
不過,歐美英日瑞(士)等央行均相繼加大印鈔規模,加上異常天氣令農作物失收,地緣政治局勢令油價居高不下,高盛最新報告已預期大宗商品價格於未來1年升幅將達18.2%,當中能源分類指數升幅更達26.5%,意味通脹已在醞釀中,聯儲局延長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至2015年中的承諾,可能只是一廂情願,持有美債將要面對利率上升的風險,美債最大主顧的中國,持有美債雖由2011年最高峰的1.31萬億美元降至現時的1.15萬億,仍可能蒙受不菲損失,在美股此個歷來最大泡沫爆煲前做好預防措施,及早把投資多元化,才是聰明做法。
有「債王」稱譽的PIMCO聯席投資總監格羅斯獨排眾議,指除非失業率降至6%或以下,聯儲局不會叫停QE3,警告稱美國正進入通脹循環,估計未來數年通脹將攀升至3.0%至3.5%,建議投資者應著眼於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組合,採用年期較短及選擇實貨資產及通脹掛?證券。
格羅斯並非浪得虛名,在市場對聯儲局會否加推加推QE3仍爭論不休時,他早已押注於QE3出台,更認定今次的主打會是按揭抵押證券,故PIMCO網站早於4月的數據已顯示,由他掌舵當時規模達2,524億美元的總回報基金〔Total Return Fund〕已大舉減持美債的比重,由2月的37%降至3月的32%,並把MBS於組合中的比重由52%增至53%,為2009年6月後最高水平。在聯儲局落實QE3後,數據亦顯示規模已膨脹至2,725億美元的總回報基金,於8月底把美國國債比重由7月的33%大幅減持至21%,並進一步增持MBS的比重。奇準的眼光,再次令債王成為聯儲局量寬政策下的大贏家。
美債10年孳息於聯儲局加推QE3翌日由1.74%急升至1.87%,周一因歐債危機缺乏進展而輾轉回落至QE3出台時的1.72%,但孳息於7月下旬曾創下1.38%的紀錄新低,反映總回報基金成功於高位減持。雖然格羅斯亦有看錯市時候,於去年3月便一度把所持美債清倉,並大舉沽空美債,把現金和流動資產的比重提升至接近四成,令其旗下基金罕有地跑輸給逾九成同業,但他很快便覺今是而昨非,迅速改變投資策略,重新吸納美債補飛。美債去年回報高達9.8%,為近3年最佳,遠遠跑贏標普500指數的2.1%回報,及時轉?,亦令總回報基金免於見紅。
美國政府為金融海嘯善後而大灑金錢支持經濟,連續4年財赤均逾萬億美元,政府負債亦由2007年的少於9萬億增至現時逾16萬億,但受惠於聯儲局於2008年12月開始把聯邦基金利率維持於零至0.25%、兩輪量化寬鬆政策合共購買了2.3萬億的證券,以及歐債危機令資金湧往美債避險,息率被人為壓低,美國融資成本由當年的逾5%降至低於2%,負債增加,利息負擔卻不升反挫。
不過,歐美英日瑞(士)等央行均相繼加大印鈔規模,加上異常天氣令農作物失收,地緣政治局勢令油價居高不下,高盛最新報告已預期大宗商品價格於未來1年升幅將達18.2%,當中能源分類指數升幅更達26.5%,意味通脹已在醞釀中,聯儲局延長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至2015年中的承諾,可能只是一廂情願,持有美債將要面對利率上升的風險,美債最大主顧的中國,持有美債雖由2011年最高峰的1.31萬億美元降至現時的1.15萬億,仍可能蒙受不菲損失,在美股此個歷來最大泡沫爆煲前做好預防措施,及早把投資多元化,才是聰明做法。
2012年9月26日星期三
Is JP Morgan Shorting Paper Metals While Acquiring Massive Physical Stockpiles?
As silver investors are likely aware, leading silver analyst Ted Butler has openly speculated whether JP Morgan’s alleged massive short silver position is held on behalf a client such as the Federal Reserve (with the intent to prop up the dollar by suppressing gold and silver) 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th the intent of acquiring physical gold and silver bullion at a discount due to their massive paper short position on the futures market).
The Doc has long privately wondered whether the bullion banks’ PM short positions could actually be leveraging their own physical bullion accumulation by artificially suppressing the paper futures price.
These thoughts originate in our following of Jim Sinclair, who has always maintained that the bullion banks will be the one’s making the lion’s share of the profits in this great secular gold and silver bull market. One thing the bullion banksters are not is dumb, and they can see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for the US dollar as well as any SD or ZH reader.
New commentary from a bullion insider who claims to have personally managed the movement of 27 million ounces of gold from HSBC’s vaults into JP Morgan’s seems to substantiate Sinclair’s claims.
The industry insider has come forward claiming that JP Morgan’s paper short position is in fact a hedged trade (as Blythe Masters claimed here)- and claims that JPM is in fact MASSIVELY LONG PHYSICAL GOLD AND SILVER HELD IN THEIR OWN PRIVATE VAULTS while short the paper futures market.
Is JP Morgan actually a double agent shorting the paper metals market for their own benefit?
The claim is not only rational, but it also would perfectly explain why the CFTC has opened three separate investigations into silver market manipulation, and has yet to charge anyone with manipulation of silver.
Clearly, if JP Morgan’s commodities desk was accumulating massive physical gold and silver inventories in their own personal vaults, they would be able to claim their paper short position is a legitimate hedge- essentially leveraging their physical position against the paper COMEX futures market itself.
Miles Franklin’s David Schectman states he has been in contact with the insider, who claims JPM is massively long physical gold and silver bullion stored in their own warehouses:
Whereas Ted Butler focuses on JP Morgan and “the Big Four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ir perpetual “short” position in silver (and gold), I don’t recall him ever suggesting that they actually own the physical silver to offset their short positions.
My friend Trader David R flatly states that this IS the case; he has seen the silver with his own eyes in London. In fact, he asked me to come with him last year and told me he would bring me to the vaults and personally show me the silver. Last winter he emailed me and said, “I will be going to London in May; if want to come along, I am sure I can get you a tour of a few of the major banks vaults (JPM included) and you can see all of the gold and silver for yourself ?”
For those inquiring minds wishing for a little background on this mysterious gold trader David R:
I worked at some of the largest bullion banks in the world over my career and I ran all types of books and did a lot of business with Central Banks around the globe. I was involved in the largest gold hedge ever d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back in 1996. This has been my life for the past 18 years. From 2000 to 2006 I was the gold trader at Barclays London. I have worked for AIG, Barclays, and UBS, some of the biggest bullion desks in the world.
I worked for three of the major bullion banks for 11 years and was in charge of Barkleys gold book and the hired 42 Brinks trucks to move our 27 million ounces of gold out of HSBC ‘s vault and into JPMs vault when HSBC raised storage costs on us, I am 100% positive that it’s there. I know we had 27 million ounces of gold on our daily balance sheet and the other big banks all had around the same amounts.
David R left Barclays and moved to Manhattan to work for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successful privately held hedge funds in NYC. He was in charge of the precious metals trading department, and supervised dozens of the most talented precious metal’s traders in NYC. I was told by a reliable source that every metals trader worth his salt would kill to work for that firm. The traders were not salaried, they worked on commission and they all made BIG money. That is where I met David. He gave me a personal tour of their trading department.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gold and silver industry and his resume is as good as it gets.
The trader states that JPM is indeed massively long physical precious metals and set to vastly benefit from the coming mania, precisely as Jim Sinclair has long predicted:
They buy the physical silver at the same time they sell the future (on Comex) futures trade in contango (higher price than spot physical) they get zero interest rate cash from FED so borrow the money for free, they own the vaults to store the silver…. so as the future comes to maturity they can either settle against their physical long or roll the future to collect more free contango…. This is pure arbitrage paid for by the FED. This has been going on for over 30 years and why shouldn’t they be allowed to have 25% of the Open Interest? There is no manipulation because they are short the futures and long the physical and have “ZERO” price risk, but nice profits! It’s brilliant trading and completely 100% legal and that’s why they will never be charged with manipulation because there is none going on. Sometimes it’s just that easy!
David R states there is no massive shortage of physical silver- it is just being hoarded by the bullion banks in their own private vaults ahead of dollar devaluation and collapse:
Let’s go and visit their vaults and you can see all the physical silver there… Lease rates are at full carry +. There is no shortage what so ever and the banks are charging 40 bp for storage because they cannot find any more space to put it all, you can take all the physical you want! The JPM manipulation is not a manipulation, but a way of trading that has been going on for years. JPM is short futures (due to contango) and long physical. People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metals are just a derivative of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and once people do, they will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why the market moves the way it does.
I explained to you what HSBC and JPM do on the silver. They get $ from the FED for free. They own all the storage vaults, so they do not have to pay the fees for storage. They then own the physical silver in their vaults and sell the futures contracts (which are in contango) at a much higher price than OTC price so then hold the both till delivery. Since there is no cost for $ and no cost for storage, they made a fortune on earning the contango of the silver and gold market. It’s a brilliant strategy, which has made them a fortune.
If you sat with me for a day I could show you how this market really works.
Miles Franklin’s David Schectman states he has known David R for over four years, that he is legitimate and the real deal, and that although David states JPM’s short silver (and gold) positions are NOT naked, it is massively bullish for both metals, stating:
He is absolutely convinced that gold and silver are going MUCH, MUCH higher. He told me last week that with the Fed’s latest “open-ended” QE edict, the dollar and bond market are done, finished and the bull market in gold is guaranteed! As far as he is concerned, Bernanke has sold out our kids and grandchildren and it no longer makes any difference who occupies the White House!
As mentioned previously, if JPM is shorting gold and silver futures with the intent of eventually breaking the futures market/ physical price link to the metals, this would explain motive (pure profit- always the ONLY motive for a bankster), as well as the reason why the CFTC has been unable to charge JPM with manipulation of the silver market- even though they routinely fleece the specs using their algos and raids.
新興市場“QE3之痛”
謝國忠:
謝國忠在財新發表文章認為:
QE3不能替代結構性改革,QE3不會拉動美國經濟。工業品不會上漲,但金價可能會很高,油價和糧價的上升會將新興經濟體拖入滯脹。他認為熱錢此次不會流入新興經濟體,資本反而可能加速外流。中國急需減稅提高資本回報率,否則將面臨資本外逃的洪流。
在文中,謝國忠的主要觀點如下:
1. QE3的作用
a. 房地產市場
通過購買MBS,美聯儲對房地產市場和銀行提供直接支持。住房市場依然不穩定。沒有強勁的住房市場,就不可能有強勁的經濟復甦。美聯儲購買MBS將會縮小國債收益率和住房融資成本之間的利差。 10年期國債利率為1.8%。如果按揭利率降低到這個水平,就可以提供足夠的再融資機會,減輕負債累累的家庭部門的債務負擔。
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不能替代結構性改革,QE3不會創造一個強勁的(美國)經濟。
b. 實體經濟QE3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說服企業部門相信美聯儲將通過不設限制的量化寬鬆政策推動經濟好轉。如果企業部門相信美聯儲能夠成功,它們現在就應當進行投資,從而創造良性循環。 QEIII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信心把戲,如果市場相信,就能達到目的。
但對企業來說,持有現金可能就是最好的選擇。儘管投資可能會創造一個良性循環,但效果可能不會持續。美聯儲隨後的緊縮政策可能會引發大規模的衰退,給產能過剩的企業帶來損失。因此,儘管投資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短期利潤,但從長遠來看是毫無道理。
c.金融市場投資者兩極分化。一些人持有的債券利息接近零,他們相信美聯儲會打擊通脹。一些人持有黃金,以對沖美聯儲可能會放任通脹所帶來的衝擊。因此,黃金價格代表了通脹,債券價格代表了通縮。
2.新興經濟體滯脹
a. 油價與糧價由於對QE3的預期,商品價格尤其是石油和農產品價格已經大幅上升。新興經濟體已經受到了增長放緩和持續通脹的衝擊。 QEIII可能會迫使新興經濟體國家在增長疲軟的情況下收緊貨幣政策。美國受益於頁岩氣革命及農產品淨出口國的地位,其通脹受影響相對較小,甚至受益於通脹。
b. 熱錢QE3不可能導致熱錢大規模流入新興經濟體。原因在於新興經濟體的糟糕基本面。 QE1的熱錢在新興經濟體國家創造了巨大泡沫,已經削弱了其經濟基本面。通脹、壞賬以及破滅的房地產泡沫都在影響新興經濟體國家。熱錢不會流向有問題的經濟。
c. 資本外流新興經濟體已經身處滯脹困境。 QE3把它們往深淵裡又推進了一步。這些國家的股票市場跟美國相比要差很多。這種差別在QEIII期間可能會持續。新興市場股票的糟糕表現可能會加速其資本外流,進而引發像1998年那樣的金融危機。
3. 保護主義升級
QE3可能會提高美國的內需,尤其是對住房相關產品的需求。然而,這部分需求可能會被主要來自中國的進口所滿足。況且,中國大部分行業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很可能會大力推動出口。歐洲和美國對於中國出口的反應將會非常負面。
跨國公司引領了全球化,因為它們可以影響各國政治。過去幾年的債務危機改變了西方經濟的政治格局。跨國公司的影響力正在減弱,保護主義將會隨之而來。
4. 吹泡泡
全球經濟仍然疲軟。 QE3不會改變這一點。因此,工業產品不可能再次成為泡沫。實際上,工業產品可能會持續通縮。石油價格可能會上漲,黃金價格可能會很高,由於供大於求,競爭性商品的價格不太可能會大幅上漲,流向黃金的流動性可能就會比前兩次量化寬鬆期間大很多。
QE3可能會將食品價格推向歷史高位。新興經濟體的基本面比QE1期間還要糟。食品價格高漲的影響可能會更大。如果非洲和南亞爆發糧食動亂,美聯儲難辭其咎。
5. 中國與改革
美國股票市場的持續良好表現,導致中國的資本外流加速。如果美國房地產市場再度回暖,資本外流就會變成洪流,引發中國的銀行危機。中國迫切需要提高對國際和國內資本的吸引力。
中國的資本回報率很低,並且還在不斷下降。促進GDP增長的政策不會改變這種情況。在過去五年裡,土地升值已經成為利潤的主要來源。泡沫經濟正在收縮。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正在崩潰。這種趨勢正在向二線城市蔓延。由於銷量過少,很多房地產商終止了項目建設,這是中國經濟疲軟的主要因素。政府和房地產行業竭力試圖掩蓋這種情況,這將會給它們自己帶來後患。
中國迫切需要減稅以促進內需,提高資本回報率。美國很可能最終會通過資本從中國到美國的再分配而實現經濟復甦。如果中國不想承受資本外流的危機,就必須實施改革,變得比美國更能吸引投資。
謝國忠在財新發表文章認為:
QE3不能替代結構性改革,QE3不會拉動美國經濟。工業品不會上漲,但金價可能會很高,油價和糧價的上升會將新興經濟體拖入滯脹。他認為熱錢此次不會流入新興經濟體,資本反而可能加速外流。中國急需減稅提高資本回報率,否則將面臨資本外逃的洪流。
在文中,謝國忠的主要觀點如下:
1. QE3的作用
a. 房地產市場
通過購買MBS,美聯儲對房地產市場和銀行提供直接支持。住房市場依然不穩定。沒有強勁的住房市場,就不可能有強勁的經濟復甦。美聯儲購買MBS將會縮小國債收益率和住房融資成本之間的利差。 10年期國債利率為1.8%。如果按揭利率降低到這個水平,就可以提供足夠的再融資機會,減輕負債累累的家庭部門的債務負擔。
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不能替代結構性改革,QE3不會創造一個強勁的(美國)經濟。
b. 實體經濟QE3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說服企業部門相信美聯儲將通過不設限制的量化寬鬆政策推動經濟好轉。如果企業部門相信美聯儲能夠成功,它們現在就應當進行投資,從而創造良性循環。 QEIII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信心把戲,如果市場相信,就能達到目的。
但對企業來說,持有現金可能就是最好的選擇。儘管投資可能會創造一個良性循環,但效果可能不會持續。美聯儲隨後的緊縮政策可能會引發大規模的衰退,給產能過剩的企業帶來損失。因此,儘管投資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短期利潤,但從長遠來看是毫無道理。
c.金融市場投資者兩極分化。一些人持有的債券利息接近零,他們相信美聯儲會打擊通脹。一些人持有黃金,以對沖美聯儲可能會放任通脹所帶來的衝擊。因此,黃金價格代表了通脹,債券價格代表了通縮。
2.新興經濟體滯脹
a. 油價與糧價由於對QE3的預期,商品價格尤其是石油和農產品價格已經大幅上升。新興經濟體已經受到了增長放緩和持續通脹的衝擊。 QEIII可能會迫使新興經濟體國家在增長疲軟的情況下收緊貨幣政策。美國受益於頁岩氣革命及農產品淨出口國的地位,其通脹受影響相對較小,甚至受益於通脹。
b. 熱錢QE3不可能導致熱錢大規模流入新興經濟體。原因在於新興經濟體的糟糕基本面。 QE1的熱錢在新興經濟體國家創造了巨大泡沫,已經削弱了其經濟基本面。通脹、壞賬以及破滅的房地產泡沫都在影響新興經濟體國家。熱錢不會流向有問題的經濟。
c. 資本外流新興經濟體已經身處滯脹困境。 QE3把它們往深淵裡又推進了一步。這些國家的股票市場跟美國相比要差很多。這種差別在QEIII期間可能會持續。新興市場股票的糟糕表現可能會加速其資本外流,進而引發像1998年那樣的金融危機。
3. 保護主義升級
QE3可能會提高美國的內需,尤其是對住房相關產品的需求。然而,這部分需求可能會被主要來自中國的進口所滿足。況且,中國大部分行業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很可能會大力推動出口。歐洲和美國對於中國出口的反應將會非常負面。
跨國公司引領了全球化,因為它們可以影響各國政治。過去幾年的債務危機改變了西方經濟的政治格局。跨國公司的影響力正在減弱,保護主義將會隨之而來。
4. 吹泡泡
全球經濟仍然疲軟。 QE3不會改變這一點。因此,工業產品不可能再次成為泡沫。實際上,工業產品可能會持續通縮。石油價格可能會上漲,黃金價格可能會很高,由於供大於求,競爭性商品的價格不太可能會大幅上漲,流向黃金的流動性可能就會比前兩次量化寬鬆期間大很多。
QE3可能會將食品價格推向歷史高位。新興經濟體的基本面比QE1期間還要糟。食品價格高漲的影響可能會更大。如果非洲和南亞爆發糧食動亂,美聯儲難辭其咎。
5. 中國與改革
美國股票市場的持續良好表現,導致中國的資本外流加速。如果美國房地產市場再度回暖,資本外流就會變成洪流,引發中國的銀行危機。中國迫切需要提高對國際和國內資本的吸引力。
中國的資本回報率很低,並且還在不斷下降。促進GDP增長的政策不會改變這種情況。在過去五年裡,土地升值已經成為利潤的主要來源。泡沫經濟正在收縮。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正在崩潰。這種趨勢正在向二線城市蔓延。由於銷量過少,很多房地產商終止了項目建設,這是中國經濟疲軟的主要因素。政府和房地產行業竭力試圖掩蓋這種情況,這將會給它們自己帶來後患。
中國迫切需要減稅以促進內需,提高資本回報率。美國很可能最終會通過資本從中國到美國的再分配而實現經濟復甦。如果中國不想承受資本外流的危機,就必須實施改革,變得比美國更能吸引投資。
黃金ETF總持倉量創新高
黃美斯
倫敦黃金周一下挫,自上周五所及近七個月高位回落,因油價和穀物價格全線走低,促使投資者鎖定利潤。金價於上周未能突破1790美元水平的關鍵技術阻力位,促使部分投資者開始削減多頭倉位。
德國數據加劇全球增長憂慮則提振了美元,進一步令黃金承壓。數據顯示,德國9月企業景氣判斷指數連續第五個月下跌,並觸及2010年初迄今最低水平,顯示出歐洲央行(ECB)買入歐羅區疲弱國家公債的計劃,未能讓企業相信危機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
不過,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持倉則創下紀錄高位。全球最大的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SPDR Gold Trust表示,其持金量在9月24日觸及紀錄高位1326.808噸。黃金ETF總持金量也創歷史新高,達7376.5萬盎斯,或2294.348噸。
西班牙也使歐羅區的情況雪上加霜。西班牙政府公債收益率攀升,因有迹象顯示,西班牙政府在尋求市場預期的國際救助方面進展緩慢;意大利公債收益率也走高。另外,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有關希臘債務是否可控的報告可能推遲發布,這使歐羅進一步承壓。從目前情況看,這份報告要到11月6日之後才能發布,最初的預期是下月發布。
預計西班牙政府將在本周提交2013財年預算計劃草案,並宣布新的結構性改革舉措;同時,西班牙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也將在本周宣布,這可能為該國請求全面救助鋪路。不過,西班牙經濟部長德金多斯周六表示,西班牙將不急於尋求外部援助來為其即將到期的債務籌資;同時,歐盟官員表示,在10月21日Galicia地區舉行選舉前,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將不會尋求救助。
另外,部分市場人士預計,穆迪可能在本周把西班牙評級降至垃圾級,且該國下月底將有275億歐羅的債務到期,這加重了西班牙的壓力。
黃金方面,圖表走勢顯示,已見MACD出現利淡交叉,RSI及隨機指數亦維持向下,更重要的是9天平均線目前處於1767美元水平,價位在周一已見跌破此區,目前亦未能重新持穩上方,故短線仍見金價處於9天平均線下方,則沽壓將愈見明顯。下方亦可留意1752水平,為近日在高位盤整的底部位置,若然跌破,弱勢調整似乎已正式展開。
金價較近目標先下試1745水平,若以回吐浪計算,38.2%及50%的調整水平將為1712及1689水平。向上阻力方面,較近先參考9天平均線1768,之後將留意1773及1782水平,至於年內高位1790水平仍為重中之重。
倫敦白銀方面,周一出現明顯下挫,同時跌破9天平均線及下降趨向線,低見33.60美元;配合RSI及隨機指數亦見走低,短期預料白銀將繼續探低。較近支持在33.40及33美元,附近亦見重要支持在25天平均線32.70水平,要是此區亦見失陷,料弱勢亦隨之加劇,將衍生較急劇的下滑;以黃金比率計算,過去三個升幅的38.2%及50%調整水平為31.70及30.63美元。另一方面,上方較近阻力預估在34.50及35.00水平,下一級則為35.90美元。
倫敦黃金周一下挫,自上周五所及近七個月高位回落,因油價和穀物價格全線走低,促使投資者鎖定利潤。金價於上周未能突破1790美元水平的關鍵技術阻力位,促使部分投資者開始削減多頭倉位。
德國數據加劇全球增長憂慮則提振了美元,進一步令黃金承壓。數據顯示,德國9月企業景氣判斷指數連續第五個月下跌,並觸及2010年初迄今最低水平,顯示出歐洲央行(ECB)買入歐羅區疲弱國家公債的計劃,未能讓企業相信危機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
不過,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持倉則創下紀錄高位。全球最大的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SPDR Gold Trust表示,其持金量在9月24日觸及紀錄高位1326.808噸。黃金ETF總持金量也創歷史新高,達7376.5萬盎斯,或2294.348噸。
西班牙也使歐羅區的情況雪上加霜。西班牙政府公債收益率攀升,因有迹象顯示,西班牙政府在尋求市場預期的國際救助方面進展緩慢;意大利公債收益率也走高。另外,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有關希臘債務是否可控的報告可能推遲發布,這使歐羅進一步承壓。從目前情況看,這份報告要到11月6日之後才能發布,最初的預期是下月發布。
預計西班牙政府將在本周提交2013財年預算計劃草案,並宣布新的結構性改革舉措;同時,西班牙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也將在本周宣布,這可能為該國請求全面救助鋪路。不過,西班牙經濟部長德金多斯周六表示,西班牙將不急於尋求外部援助來為其即將到期的債務籌資;同時,歐盟官員表示,在10月21日Galicia地區舉行選舉前,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將不會尋求救助。
另外,部分市場人士預計,穆迪可能在本周把西班牙評級降至垃圾級,且該國下月底將有275億歐羅的債務到期,這加重了西班牙的壓力。
黃金方面,圖表走勢顯示,已見MACD出現利淡交叉,RSI及隨機指數亦維持向下,更重要的是9天平均線目前處於1767美元水平,價位在周一已見跌破此區,目前亦未能重新持穩上方,故短線仍見金價處於9天平均線下方,則沽壓將愈見明顯。下方亦可留意1752水平,為近日在高位盤整的底部位置,若然跌破,弱勢調整似乎已正式展開。
金價較近目標先下試1745水平,若以回吐浪計算,38.2%及50%的調整水平將為1712及1689水平。向上阻力方面,較近先參考9天平均線1768,之後將留意1773及1782水平,至於年內高位1790水平仍為重中之重。
倫敦白銀方面,周一出現明顯下挫,同時跌破9天平均線及下降趨向線,低見33.60美元;配合RSI及隨機指數亦見走低,短期預料白銀將繼續探低。較近支持在33.40及33美元,附近亦見重要支持在25天平均線32.70水平,要是此區亦見失陷,料弱勢亦隨之加劇,將衍生較急劇的下滑;以黃金比率計算,過去三個升幅的38.2%及50%調整水平為31.70及30.63美元。另一方面,上方較近阻力預估在34.50及35.00水平,下一級則為35.90美元。
金融抑制下 投資者為政府效勞
繼 美國聯儲局宣佈推出無明確限期的第3輪量化寬鬆政策(QE3)及歐洲央行啟動無上限購買短期主權債計劃後,上週日本央行也宣佈「加碼」量寬,增加資產購買 規模至80萬億日圓。成熟國家央行再度量化寬鬆,對刺激經濟的效果成疑,市場的反應也不及以往大。惟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時代已經開始,其對市場的潛在影響更大。
美國推出的QE3前,已 有不少論者預計刺激經濟的成效將每況愈下。而今次聯儲局較為驚人的舉動,是表示這次每月量化寬鬆400億美元,直至美國就業市場有明顯好轉。但其實,量寬 政策與美國就業市場兩者的關係並不明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亦不諱言,QE的效用在於製造財富效應,紓緩金融市場緊張狀況,支持股票價格,也有助消費及投資 決定,從而支撑實體經濟,達至降低失業率的目標。故此,QE對降低失業率的效果相當間接,用就業市場情況衡量QE3限期的原因缺乏理據。我們認為,QE3 的更重要目的,是壓低名義利率,實行金融抑制以減低債務負擔。
「金融抑制」一詞早在 1973年出現,由史丹福大學經濟學者Edward S. Shaw和Ronald I. McKinnon提出。金融抑制是指政府將資金流入政府自己身上,作為減債的一種手段。任何國家干預自由市場活動,以及對債務或貨幣定價的政策,都可被視 為金融抑制的手段。具體的政策包括直接或間接為利率封頂、規定國內實體(例如銀行或退休金基金)直接向政府放款、管制跨境資本流動,以至政府和市場協調結 合,例如公營部門遊說或注資金融機構等。可以想像,金融抑制這個名詞原本用來形容60、70、甚至80年代的新興市場金融系統。
金融抑制的主要目標之一 是壓低名義利率,這有助直接降低政府的現有債務利息支出,削減赤字。若利率低至產生實際負利率,降低本國貨幣購買力及以本幣計價的債務價值,便可無形中將 債務減值。這等同於一項稅收,即政府等借款人向債權人轉嫁的稅收。對於投資者而言,金融抑制是一個不利因素。孳息被人為壓低,催逼投資者進行較高風險投資 以爭取回報。而投資環境卻因政治和貨幣政策轉變而變得波動,也影響了整個資產配置生態,投資者或只能獲得低於預期的回報。
美國推出的量化寬鬆政 策,理論上都是一項金融抑制的措施,透過購買債務計劃間接令利率封頂。近期美國國債孳息不斷下跌,部份原因也可歸咎於量化寬鬆政策。而歐洲、英國、日本等 推出的量寬政策也屬於金融抑制手段之一。這些國家的債務負擔沉重,但現時皆處於實際負利率,對債務有減值效果。
全 球化之下,成熟國家利用金融抑制減債可說是十分自私的政策。眼看息口低無可低,投資者將資金轉移至提供較高利息的新興市場,導致新興市場的貨幣、資產價值 上漲。事實上,今次聯儲局推出QE3已引起巴西和中國不滿。新興市場變相也需要使用資本帳管制和匯率控管的金融抑制措施。此外,由於金融抑制需要通脹配合 以營造負利率環境,我們預期未來通脹將持續上升。或許對於成熟國家政策制訂者而言,通脹升至雙位數水平並不可怕,這意味負利率愈嚴重;但對投資者而言,資 產更需要加強對抗通脹的效果!
美國推出的QE3前,已 有不少論者預計刺激經濟的成效將每況愈下。而今次聯儲局較為驚人的舉動,是表示這次每月量化寬鬆400億美元,直至美國就業市場有明顯好轉。但其實,量寬 政策與美國就業市場兩者的關係並不明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亦不諱言,QE的效用在於製造財富效應,紓緩金融市場緊張狀況,支持股票價格,也有助消費及投資 決定,從而支撑實體經濟,達至降低失業率的目標。故此,QE對降低失業率的效果相當間接,用就業市場情況衡量QE3限期的原因缺乏理據。我們認為,QE3 的更重要目的,是壓低名義利率,實行金融抑制以減低債務負擔。
「金融抑制」一詞早在 1973年出現,由史丹福大學經濟學者Edward S. Shaw和Ronald I. McKinnon提出。金融抑制是指政府將資金流入政府自己身上,作為減債的一種手段。任何國家干預自由市場活動,以及對債務或貨幣定價的政策,都可被視 為金融抑制的手段。具體的政策包括直接或間接為利率封頂、規定國內實體(例如銀行或退休金基金)直接向政府放款、管制跨境資本流動,以至政府和市場協調結 合,例如公營部門遊說或注資金融機構等。可以想像,金融抑制這個名詞原本用來形容60、70、甚至80年代的新興市場金融系統。
金融抑制的主要目標之一 是壓低名義利率,這有助直接降低政府的現有債務利息支出,削減赤字。若利率低至產生實際負利率,降低本國貨幣購買力及以本幣計價的債務價值,便可無形中將 債務減值。這等同於一項稅收,即政府等借款人向債權人轉嫁的稅收。對於投資者而言,金融抑制是一個不利因素。孳息被人為壓低,催逼投資者進行較高風險投資 以爭取回報。而投資環境卻因政治和貨幣政策轉變而變得波動,也影響了整個資產配置生態,投資者或只能獲得低於預期的回報。
美國推出的量化寬鬆政 策,理論上都是一項金融抑制的措施,透過購買債務計劃間接令利率封頂。近期美國國債孳息不斷下跌,部份原因也可歸咎於量化寬鬆政策。而歐洲、英國、日本等 推出的量寬政策也屬於金融抑制手段之一。這些國家的債務負擔沉重,但現時皆處於實際負利率,對債務有減值效果。
全 球化之下,成熟國家利用金融抑制減債可說是十分自私的政策。眼看息口低無可低,投資者將資金轉移至提供較高利息的新興市場,導致新興市場的貨幣、資產價值 上漲。事實上,今次聯儲局推出QE3已引起巴西和中國不滿。新興市場變相也需要使用資本帳管制和匯率控管的金融抑制措施。此外,由於金融抑制需要通脹配合 以營造負利率環境,我們預期未來通脹將持續上升。或許對於成熟國家政策制訂者而言,通脹升至雙位數水平並不可怕,這意味負利率愈嚴重;但對投資者而言,資 產更需要加強對抗通脹的效果!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