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5日星期二

貸評山下: 債務多寡非危機關鍵

黃元山

金融機構借短債的盈利模式常在動盪時受到衝擊,花旗集團在金融海嘯期間更因此被迫國有化。

絕大部份的金融危機,都是和債務有關。債的危險之處,不單在於多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債務是否「隱性」,和債務是否「可周轉」。

隱性債務令問題浮現
隱性債務的主要原因是會計制度。美國的影子銀行,其中一個破壞性,就是很多空殼公司(conduits,資產由銀行轉移,再獨立舉債),是在銀行的賬目報表以外。

當金融風暴來到時,空殼公司舉債困難,資產也有所虧損,本來是獨立於銀行以外的賬目,突然再次出現於報表上,使銀行報表上的槓桿比例大幅提高,導致資本不足的情況更嚴重(應該是說,資本比例從來都不足的事實,這時被反映出來)。

這正正是中國影子銀行和歐美影子銀行的最大分別,不是說中國的信貸規模不令人憂慮,中國影子銀行雖說是在正規銀行體系以外的信貸活動,但是其信貸活動(除了那些非正規的民間借貸外),絕大部份都是受到其他政府部門監控,包括在整體社會融資總量的計算當中。

相 對來說,債務的「可周轉」性(rolling),亦即是流動性(liquidity),會是更大的問題。用短債去買長期資產,借短錢買長債,賺取其中的息 差,是金融機構一般盈利模式。無論是企業個人或者是國家,倒閉或破產的即時因素是資金鏈斷裂,而非資不抵債,而金融機構借短債的盈利模式,就往往在動盪時 受到衝擊,因此全美最大的銀行花旗集團(Citigroup),也在金融海嘯期間被迫變為國有銀行。

很多人說,中國的債務雖多,但可以「撐得住」。筆者未必不同意這個說法,不過,我們先要搞清楚,中國債務的弱點(weakest link)在哪裏。

和美國不同,個人消費信貸在中國是不高的;很多人擔心地方債的問題,不過,這是一個中央和地方財政分配的問題,如果把中央和地方債項加在一起,這個金額相對於中國的GDP水平,並不算是一個驚人的水平。

中國債務的弱點,是在企業身上。在四萬億元的刺激方案下,不少有關係有勢力的企業,在便宜錢充斥的情況下,大量舉債,導致不少低回報投資(附圖)和轉貸的情況出現;一些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成為重災區。

對於這些企業來說,企業盈利已經不足以支付債務利息,惟有靠再借貸以債?債,情況值得關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