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班牙人15世紀向着新大陸進發開始,探險界就為一座相傳隱藏於南美洲的黃金城(El Dorado)而着迷。過去十年,黃金投資者以為黃金城終於重見天日,但如今卻開始質疑藏寶圖引領之處並無寶物。金價4月上旬一瀉千里,儘管及後動力稍為轉強,但年初至今仍累跌11%。也許如今正是撲向金礦股懷抱的時候。
當金價2002年走勢逐漸轉強時,金礦股股價亦隨之上揚,盈利倍數更日漸偏高。至2006年,全球最大黃金開採商Barrick Gold的市盈率達22倍;Goldcorp的估值更「耀眼」,達30倍。及後,以實物黃金作抵壓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登場;受新產品誘惑,投資者紛紛捨金礦股而去,金礦股因而亦回落至較貼近基本因素的水平。
不過,金礦商面對的老問題仍然揮之不去,任憑業界如何增產,都無法追上黃金大牛市下股本極速膨脹的步伐。如此一來,部分礦商就開發低級礦藏,相比高級礦藏不僅成本較高,回報亦較低。在其他成本亦告上揚下,經營及邊際利潤自然無法與金價同步攀升。金價自2006年至今翻了兩番,但Barrick的經營邊際利潤率卻只得38%,與7年前一樣。
因此,儘管金價過去兩年橫行,但金礦商的股價同期卻暴挫了五成。的而且確,隨着盈利下跌,資本開支亦漸趨一致,部分開採成本更已回落。而且,假使金價進一步下跌,表現遜色且現金成本高於平均數的礦商將被迫關門大吉。
但大型礦商股本回報率的收縮之勢或未停止。事實上,根據彭博的數據,Barrick的股本回報率如今為負數,Goldcorp自2012年至今則銳減五成至只有8%。相比之下,必和必拓2012年的股本回報率為25%,國際商業機器(IBM)則為30%。金礦股超賣之說不無道理。
2013年4月30日星期二
黃偉康 散戶盛宴
過去一周談及很多金錢與道德上的問題,到底背後想帶出甚麼信息?就是如果大家了解人是怎樣賺錢的時候,大家就不會相信市場的理論,亦不會只從書本中,找尋經濟及投資學的方式,因為供應與需求,的確可以影響價格之表現,但供應與需求之增加與減少,很多時可能是由利益因素所推動,而非實際情況推動。
或者再用黃金作為一個實例,之前討論過,到底金價的真正價值是多少?根本沒有一個市場完全接受的答案,好像911事件令金價開展了持續的升勢,因為恐怖襲擊令市場開始相信,黃金是避險的最佳工具,當然還包括了聯儲局的超低息政策在那個時候開始。那麼為何波士頓爆炸案無法支持金價回升?金價反而繼續受壓?大家不會覺得聯儲局會因而繼續維持QE額度不變嗎?黃金不應該是地緣政治風險增加時的最佳投資工具嗎?的確,當戰爭爆發的時候,又或者地緣政治風險增加時,持有黃金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因為只有黃金才是最具說服力的貨幣,於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荷李活電影,又或者港產片,黃金成為了不少黑幫交易的主要工具,但為何近年卻沒有此片段出現?就算金價升至1,000美元,都似乎沒有任何太多人願意持有實金,唯一例外是不少亞洲區人士覺得必須購買金飾保值,但這些需求量,對金價之影響,其實只是九牛一毛。正如早前所言,高盛可能是黃金市場最大的交易商,所以真正推動黃金升跌,並非實金交易,而是各位投資ETF、期金、紙黃金的單據。單是上周四至本周一,黃金期貨市場市值下跌的幅度,便高達93億美元,大家覺得在周生生、周大福趁低吸納的實金買家,可以買下如此大的黃金份額嗎?亦即是說主導著黃金市場上落的是ETF、期金、紙黃金這些非實貨的交易活動,同時這些交易活動,極可能由幾家大型投資銀行所控制,當散戶持有的比例開始高於這些投資銀行,甚至遠高於投資銀行,那麼高盛等華爾街集團,還會繼續推介黃金?又或者繼續為金價造勢嗎?正如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最大的經紀商之一、Marex Spectron的貴金屬部門的經理戈維特(David Govett)所言,黃金ETF、黃金交易網站過去一段時間吸引了大量散戶投資者參與,但這些投資者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興奮後,周一卻變得「一片狼藉」,不過這其實是不少大戶期待已久的時刻。所以金價何時見底?當黃金ETF不再流行,黃金交易網站廣告不再出現在各大傳媒,金行再沒有出現因為金價下跌而購買金飾的人潮,或者就是金價見底的時候。同樣道理,由於港股市場仍未出現散戶的人潮,今年內絕不可能出現急跌的時刻,最有可能是波幅繼續收窄,除非投資黃金的散戶再被吸引至股票市場,但在急跌之前,必須有一段瘋狂同時令散戶感覺良好的時間。欠缺道德?本周談了很久此話題。
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
金银条资深销售商一线观察
金银条资深销售商一线观察
2013年04月29日 11:43 文 / 若离
经历了本月12日以来的黄金大跌,现在实物黄金交易情况如何?
近50年出售金条与银条的Robert Mish透露,现在实物黄金的买家至少比卖家多四倍,4月中旬金价下跌与四十年来价格波动的区别在于这次突破了支撑位。黄金稍有积压,而白银的需求完全超出现有库存和增产的能力。
Mish认为,
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大起大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过去四十年,美国实物金银投资者通常追涨买迟,常常在价格侵蚀很久以后才抛售。
作为有效的对冲工具时,黄金如果遭遇抛售,投机者还会买的更多。如果黄金不能当作对冲工具了,投机者会困惑恐慌,在金价见底时抛售。
今天的黄金交易与以往稍有不同,因为金银价格开始突破支撑位,上周金价跌破1400美元。
而实物黄金买家与卖家数量之比至少达到了5:1。
有些卖家其实没有改变对黄金的长期看法,他们只是需要快点回笼资金,得到流动性。
截至27日的过去两周,80-90%向我们购买黄金的买家已经是黄金的储户。他们的态度是,黄金在促销甩卖。
对于黄金的销售情况,Mish说:
黄金有点积压。溢价稍微升了些。
那些常销产品,比如加拿大枫叶金币、美国鹰扬金币和精炼1盎司金条,都能2-3周交货给我们。有些同行在供应链更下层,他们是4-6周到货。
和正常价位相比,溢价可能达到每盎司5-15美元。
对于白银销售,Mish说:
白银是另一种情况。
白银的需求完全超出现有库存,也超出了铸币厂和冶炼商增加供应的能力。
另一个大谜团是:还有多少白银能用来制造产品?买家能否保持这种对实物白银和纸白银的价格压力,使市场回到均衡状态?
根据我们作为批发商的成本来算,100盎司银条现在的溢价是每盎司75美分到1美元,4-8周交货。
1盎司与10盎司白银精炼产品过去的溢价分别是每盎司30、40和50美分,现在是1.1-1.25美元,2-4周交货。
如果按照27日我们向加拿大皇家铸币局的美国一级分销商拿货价计算,加拿大枫叶银币溢价3.75美元。1个月前是1.70美元。3-4周交货。
美国鹰扬银币通常溢价略高于2美元,现在如果当场拿货就是5美元,如果4-6周交货是4美元。
这些溢价表明,实物市场愿意现在以这样的代价得到真正的白银。
从现在起要观察今后几周供应商是否可以满足需求,压低溢价。
这次和以往截然不同,这次抬高价格的不是卖家,是买家。所以,白银交易出现了重要变化。
对于当前的大环境,Mish认为
那些庄家先是引导了纸黄金与ETF等多种交易产品的潜在需求,然后又屠杀这些产品。
我确信,他们心里早就想打击人。但全球了解黄金的文化和人们的富裕程度不同了,我认为,这些做空的游戏就要走到尽头了,而且会玩得很惨收场。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场谁先示弱谁就输的游戏,对垒双方是实物商品买家和纸面商品的空头。
我们的实物产品已经短缺了。可那些铸币局的经销商和冶炼商告诉我们,别急,2周、3周、4周、5周以后,你的订单就会到货。
如果继续买,或者美国乃至全球买家的范围扩大,最终如果要求交割,实物买家就会改变整个游戏。
这是一场真牌玩家和偷牌玩家的扑克牌游戏。偷牌的一方一次又一次成功得手。
这次真牌在手的一方和以往一样用多头押注,空头就在货币的河上垒沙袋,可河水越涨越高。
如果买家坚持下去,了解为什么要买金银,那么空头就要没戏唱了。
2013年04月29日 11:43 文 / 若离
经历了本月12日以来的黄金大跌,现在实物黄金交易情况如何?
近50年出售金条与银条的Robert Mish透露,现在实物黄金的买家至少比卖家多四倍,4月中旬金价下跌与四十年来价格波动的区别在于这次突破了支撑位。黄金稍有积压,而白银的需求完全超出现有库存和增产的能力。
Mish认为,
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大起大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过去四十年,美国实物金银投资者通常追涨买迟,常常在价格侵蚀很久以后才抛售。
作为有效的对冲工具时,黄金如果遭遇抛售,投机者还会买的更多。如果黄金不能当作对冲工具了,投机者会困惑恐慌,在金价见底时抛售。
今天的黄金交易与以往稍有不同,因为金银价格开始突破支撑位,上周金价跌破1400美元。
而实物黄金买家与卖家数量之比至少达到了5:1。
有些卖家其实没有改变对黄金的长期看法,他们只是需要快点回笼资金,得到流动性。
截至27日的过去两周,80-90%向我们购买黄金的买家已经是黄金的储户。他们的态度是,黄金在促销甩卖。
对于黄金的销售情况,Mish说:
黄金有点积压。溢价稍微升了些。
那些常销产品,比如加拿大枫叶金币、美国鹰扬金币和精炼1盎司金条,都能2-3周交货给我们。有些同行在供应链更下层,他们是4-6周到货。
和正常价位相比,溢价可能达到每盎司5-15美元。
对于白银销售,Mish说:
白银是另一种情况。
白银的需求完全超出现有库存,也超出了铸币厂和冶炼商增加供应的能力。
另一个大谜团是:还有多少白银能用来制造产品?买家能否保持这种对实物白银和纸白银的价格压力,使市场回到均衡状态?
根据我们作为批发商的成本来算,100盎司银条现在的溢价是每盎司75美分到1美元,4-8周交货。
1盎司与10盎司白银精炼产品过去的溢价分别是每盎司30、40和50美分,现在是1.1-1.25美元,2-4周交货。
如果按照27日我们向加拿大皇家铸币局的美国一级分销商拿货价计算,加拿大枫叶银币溢价3.75美元。1个月前是1.70美元。3-4周交货。
美国鹰扬银币通常溢价略高于2美元,现在如果当场拿货就是5美元,如果4-6周交货是4美元。
这些溢价表明,实物市场愿意现在以这样的代价得到真正的白银。
从现在起要观察今后几周供应商是否可以满足需求,压低溢价。
这次和以往截然不同,这次抬高价格的不是卖家,是买家。所以,白银交易出现了重要变化。
对于当前的大环境,Mish认为
那些庄家先是引导了纸黄金与ETF等多种交易产品的潜在需求,然后又屠杀这些产品。
我确信,他们心里早就想打击人。但全球了解黄金的文化和人们的富裕程度不同了,我认为,这些做空的游戏就要走到尽头了,而且会玩得很惨收场。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场谁先示弱谁就输的游戏,对垒双方是实物商品买家和纸面商品的空头。
我们的实物产品已经短缺了。可那些铸币局的经销商和冶炼商告诉我们,别急,2周、3周、4周、5周以后,你的订单就会到货。
如果继续买,或者美国乃至全球买家的范围扩大,最终如果要求交割,实物买家就会改变整个游戏。
这是一场真牌玩家和偷牌玩家的扑克牌游戏。偷牌的一方一次又一次成功得手。
这次真牌在手的一方和以往一样用多头押注,空头就在货币的河上垒沙袋,可河水越涨越高。
如果买家坚持下去,了解为什么要买金银,那么空头就要没戏唱了。
Jim Roger US Inflation: I See Prices Have Gone Up For Just About Everything
"I do know that governments keep telling us prices are down – at least, the U.S. government does. But many governments acknowledge that there's inflation, including India, China, Taiwan, Norway and Australia. I find it very peculiar that so many places in the world have inflation, but there's no inf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n I'm in the United States, I see prices have gone up for just about everything – except maybe in housing. So it's peculiar to me that they keep telling us there's no inflation. Look at education, look at medical care, look at insurance, and look at entertainment. I don't know if you've been to baseball game or the theater or anything recently, but these prices are up, although they say that they aren't – or, at least the U.S. government does." - in LewRockwell
When I'm in the United States, I see prices have gone up for just about everything – except maybe in housing. So it's peculiar to me that they keep telling us there's no inflation. Look at education, look at medical care, look at insurance, and look at entertainment. I don't know if you've been to baseball game or the theater or anything recently, but these prices are up, although they say that they aren't – or, at least the U.S. government does." - in LewRockwell
評論:黃金牛市至少還有十年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萊恩(Matthew Lynn)認為,黃金的真正要義在於,它是一種在經濟亂世中大有可為的投資,尤其現在的全球經濟問題,幾乎每個問題都是黃金的利好消息,鑒於這些問題短期內根本無法解決,黃金牛市至少還有十年。
以下即萊恩的評論文章全文:
黃金市場近一個月可謂是潰不成軍,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貴金屬的長期牛市現在是要壽終正寢了?
又或者,這只是那種沒有真實價值,主要因為投資者對其他投資都失去了信心而受寵的資產必然的波動性?
私營部門的投資者或許是在奪路而逃,但是不少專業人士卻在逢低買進。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對沖基金和資產經理人在過去一周時間當中,都大大增加了自己持有的黃金數量。
那麼,到底誰是正確的呢?答案是專業人士。如果我們暫時拋開眼前的喧囂,就會發現,黃金依然在長期牛市當中。在過去十年時間裡,由於全球經濟基本面的長期麻煩,金價一直是在上漲。這些麻煩要得到解決,至少還要一個十年的時間,而在這一天到來之前,黃金依然是任何投資組合都必須考慮的核心組成部分。
傳統理念認為,黃金是對付惡性通貨膨脹的利器。如果全球的央行銀行家們鐵了心要愈來愈多印鈔票,如果破產的政府不得不選擇通貨膨脹來解決自己的債務問題,那麼,黃金就將是值得考慮的現金替代品,可以確保價值不致受到損失。
可是事實上,伴隨時間流逝,這樣的觀點看上去愈來愈落伍了。
黃金的大牛市是開始于2000年代早期,而當時的通貨膨脹其實是相對較低的。當物價真正超出控制的1970年代,黃金倒表現得不見得那麼出色。事實上,在今天,要發現通貨膨脹持續惡化的證據,比在雅典找一份工作都更加困難,因為雅典畢竟還有就業機會,而現在根本就沒有持續通脹。
換言之,這種貴金屬其實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針對通貨膨脹的對沖工具,而且實際上,我們現在也沒有多大的通脹壓力,逼得我們非得買黃金不可。現在,一些投資者開始離開黃金,或許就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這些。
可是,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黃金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在於,這是投注于經濟混沌的工具──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的經濟局面確實夠亂。全球經濟近期面臨著三大挑戰,只要我們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這三者都是黃金價格的利好消息。
首先,歐元可謂是有史以來機能紊亂最嚴重的貨幣系統,其結果就是,使得全球最大的經濟共同體陷入了持續的不景氣。我們已經漸漸習慣了令人失望的統計數據,眼巴巴看著歐洲一步步陷入可以與1930年代相提並論的泥潭。
希臘的失業率這個月達到了27%,而且在二十四周歲以下的年輕人當中,失業率更高達60%。經濟正在滑向無底深淵。在西班牙,年輕人當中的失業率達到56%,為佛朗哥時代以來所僅見,整體失業率也有26%。
要知道,美國大蕭條之下失業最嚴重的1932年,失業率的峰值也不過只有23%。
這對於黃金為什麼就是好消息呢?
因為這就意味著,全球央行恐怕還得繼續現行的量化寬鬆政策。美國和亞洲一些地方或許已經走過了最糟糕的時間段,但是只要歐洲還在危機當中,全球經濟增長就將繼續疲軟。更多的量化寬鬆當然有利於金價上漲。
接下來是債務危機。所有發達國家的債務水平是否已經達到了足以阻止他們的經濟繼續增長的程度,這已經是很多人在思考和討論的問題了。一切都在等待著最後裁決。
可是,我們現在至少可以肯定,很多政府和消費者,現在都背負著已經遠遠超過他們負擔能力的債務。比如日本和英國這樣的國家,債務規模都已經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500%以上。要削減這些債務,需要很多年的時間──而且,甚至會被証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什麼這也有利於黃金呢。
因為這就意味著央行不可能加息。作為緊急處置措施,利率之前已經被削減到接近於零的水平,但是之後就再沒有增加的意思。要加息,幾乎可以肯定會造成若干家庭和政府的破產。至少幾年之內,這樣的事情都不可能發生。
人們可以選擇去銀行存錢,也可以選擇黃金。當銀行一年可以支付5%或者6%的利息,什麼收益也帶不來的金屬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可是,如果存款也帶不來任何東西呢?還是金幣摸著安心吧。
最後,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正在長期削弱的趨勢之中。
歐元危機讓美元得到了喘息的時間。歐元是美元唯一現實的強大對手,但是在塞浦路斯征用存款的事情發生之後,再沒有誰願意持有歐元作為儲備了。各央行已經在削減自己持有的歐元,我們完全可以猜到,最近幾周,他們拋出的速度還大大增加了。
可是,無論如何,美元的力氣已經不足以擔起肩上的擔子,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改變。世界其他地方變得愈來愈富有,美國經濟已經不再有當年那樣的統治地位,將來更難再有。
美元的日趨式微意味著各國央行將穩步增加其他的儲備,而所謂其他儲備,黃金是最顯而易見的選擇。他們越不相信美元,就越想持有其他資產,而他們的選擇是極為有限的。伴隨央行購買黃金,金價自然要漲,他們買得越多,私營部門投資者跟進得就越起勁。
當然,到了某一天,前述的那些問題都將得到解決。
歐元將走出慘境,債務將回到可控水平,新的貨幣系統將誕生,取代以美元為基礎的舊系統,就像當年美元取代英鎊一樣。到了那一天,黃金將再度回到首飾商店的櫥窗當中──除非取代美元系統的是金本位。
可是,這些問題短期內是不可能解決的,說十年內能解決可能都過分樂觀。
在那一天到來之前,無論會出現怎樣的恐慌,黃金大牛市的勢頭都不會變。歸根結底,全球經濟還在混沌之中,這混沌恐怕要很久才能打破。(子衿)
以下即萊恩的評論文章全文:
黃金市場近一個月可謂是潰不成軍,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貴金屬的長期牛市現在是要壽終正寢了?
又或者,這只是那種沒有真實價值,主要因為投資者對其他投資都失去了信心而受寵的資產必然的波動性?
私營部門的投資者或許是在奪路而逃,但是不少專業人士卻在逢低買進。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對沖基金和資產經理人在過去一周時間當中,都大大增加了自己持有的黃金數量。
那麼,到底誰是正確的呢?答案是專業人士。如果我們暫時拋開眼前的喧囂,就會發現,黃金依然在長期牛市當中。在過去十年時間裡,由於全球經濟基本面的長期麻煩,金價一直是在上漲。這些麻煩要得到解決,至少還要一個十年的時間,而在這一天到來之前,黃金依然是任何投資組合都必須考慮的核心組成部分。
傳統理念認為,黃金是對付惡性通貨膨脹的利器。如果全球的央行銀行家們鐵了心要愈來愈多印鈔票,如果破產的政府不得不選擇通貨膨脹來解決自己的債務問題,那麼,黃金就將是值得考慮的現金替代品,可以確保價值不致受到損失。
可是事實上,伴隨時間流逝,這樣的觀點看上去愈來愈落伍了。
黃金的大牛市是開始于2000年代早期,而當時的通貨膨脹其實是相對較低的。當物價真正超出控制的1970年代,黃金倒表現得不見得那麼出色。事實上,在今天,要發現通貨膨脹持續惡化的證據,比在雅典找一份工作都更加困難,因為雅典畢竟還有就業機會,而現在根本就沒有持續通脹。
換言之,這種貴金屬其實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針對通貨膨脹的對沖工具,而且實際上,我們現在也沒有多大的通脹壓力,逼得我們非得買黃金不可。現在,一些投資者開始離開黃金,或許就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這些。
可是,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黃金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在於,這是投注于經濟混沌的工具──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的經濟局面確實夠亂。全球經濟近期面臨著三大挑戰,只要我們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這三者都是黃金價格的利好消息。
首先,歐元可謂是有史以來機能紊亂最嚴重的貨幣系統,其結果就是,使得全球最大的經濟共同體陷入了持續的不景氣。我們已經漸漸習慣了令人失望的統計數據,眼巴巴看著歐洲一步步陷入可以與1930年代相提並論的泥潭。
希臘的失業率這個月達到了27%,而且在二十四周歲以下的年輕人當中,失業率更高達60%。經濟正在滑向無底深淵。在西班牙,年輕人當中的失業率達到56%,為佛朗哥時代以來所僅見,整體失業率也有26%。
要知道,美國大蕭條之下失業最嚴重的1932年,失業率的峰值也不過只有23%。
這對於黃金為什麼就是好消息呢?
因為這就意味著,全球央行恐怕還得繼續現行的量化寬鬆政策。美國和亞洲一些地方或許已經走過了最糟糕的時間段,但是只要歐洲還在危機當中,全球經濟增長就將繼續疲軟。更多的量化寬鬆當然有利於金價上漲。
接下來是債務危機。所有發達國家的債務水平是否已經達到了足以阻止他們的經濟繼續增長的程度,這已經是很多人在思考和討論的問題了。一切都在等待著最後裁決。
可是,我們現在至少可以肯定,很多政府和消費者,現在都背負著已經遠遠超過他們負擔能力的債務。比如日本和英國這樣的國家,債務規模都已經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500%以上。要削減這些債務,需要很多年的時間──而且,甚至會被証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什麼這也有利於黃金呢。
因為這就意味著央行不可能加息。作為緊急處置措施,利率之前已經被削減到接近於零的水平,但是之後就再沒有增加的意思。要加息,幾乎可以肯定會造成若干家庭和政府的破產。至少幾年之內,這樣的事情都不可能發生。
人們可以選擇去銀行存錢,也可以選擇黃金。當銀行一年可以支付5%或者6%的利息,什麼收益也帶不來的金屬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可是,如果存款也帶不來任何東西呢?還是金幣摸著安心吧。
最後,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正在長期削弱的趨勢之中。
歐元危機讓美元得到了喘息的時間。歐元是美元唯一現實的強大對手,但是在塞浦路斯征用存款的事情發生之後,再沒有誰願意持有歐元作為儲備了。各央行已經在削減自己持有的歐元,我們完全可以猜到,最近幾周,他們拋出的速度還大大增加了。
可是,無論如何,美元的力氣已經不足以擔起肩上的擔子,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改變。世界其他地方變得愈來愈富有,美國經濟已經不再有當年那樣的統治地位,將來更難再有。
美元的日趨式微意味著各國央行將穩步增加其他的儲備,而所謂其他儲備,黃金是最顯而易見的選擇。他們越不相信美元,就越想持有其他資產,而他們的選擇是極為有限的。伴隨央行購買黃金,金價自然要漲,他們買得越多,私營部門投資者跟進得就越起勁。
當然,到了某一天,前述的那些問題都將得到解決。
歐元將走出慘境,債務將回到可控水平,新的貨幣系統將誕生,取代以美元為基礎的舊系統,就像當年美元取代英鎊一樣。到了那一天,黃金將再度回到首飾商店的櫥窗當中──除非取代美元系統的是金本位。
可是,這些問題短期內是不可能解決的,說十年內能解決可能都過分樂觀。
在那一天到來之前,無論會出現怎樣的恐慌,黃金大牛市的勢頭都不會變。歸根結底,全球經濟還在混沌之中,這混沌恐怕要很久才能打破。(子衿)
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
朱冠華--量化寬鬆:未來是通縮,還是通膨?(2)
看穿CPI的騙局
自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提供了超過7.7兆美元的流動性(秘密暗地操作),基礎貨幣從8000億美元擴大至30000億美元,但是物價卻沒有出現惡性飆漲。對於這點,市場紛紛認為通膨不大可能,且還有不少認為未來是通縮(雖然全年平均油價創新高)。
美聯儲自己預測未來的通膨未來三年都維持在,或者仍會是低于2%(雖然他們預測紀錄很差勁)。
根據本來通貨膨脹的定義,實際上美國已經出現通貨膨脹了!首先,基礎貨幣從2008年的8000億美元增加到2013年首季的30000億美元,增加275%;廣義貨幣M2從74724億美元增加到105468億美元,增加41%。
雖然M2增幅遠不及基礎貨幣,但是比2001-2007年,共7年時間增幅50%,相比
現在的2008-2013年共5年41%,現在的貨幣擴張比過去還要利害。
但是,為何2001-2007年的貨幣擴張可以使到CPI上漲到5%,現在卻2%不到(一度超過3%)?
一是物價滯後於通膨,更大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政府對CPI的數據造假的修改。
所有說美國物價上漲溫和犯上最嚴重的錯誤,就是拿美國官方發佈的CPI來說事!這根本就是錯誤的。
自1980年後,美國就不斷修改CPI的計算方法,使得CPI越來越無法反映實際的物價變化。這種造假的行為根本就不一個陽謀,完全不是秘密。但是我實在不明白這些所謂的專家,好像經濟學家,投資經理等人,為何會相信這造假的CPI?
我只能說,人類真的是一個沒有智慧的生物。實在很容易被騙,難怪納粹說過:「謊言說過超過一百遍就成為真理?這話是完全切中人性的弱點。
好像我現在看好黃金白銀長期的表現,實際上任同者並不多。如果哪天黃金漲上5000美元,白銀漲上100美元,就會有一大批人把我當神。
這就是人類,是一個很容易被騙的低級生物。
美國官方CPI和專門揭穿政府假數據的SGS的CPI的對比。
SGS使用1980年前的CPI的統計方法計算,你會看見兩者的區別,美國官方的CPI呈現長期下跌的趨勢,SGS則呈現長期上升趨勢。如果根據官方的計算,自1980年後,美國物價上漲不到200%,你相信嗎?
而根據SGS統計,物價上漲超過900%,你認為200%接近現實,還是900%嗎?
如果數據不造假,現在美國的CPI已經很接近1970年代的滯漲水平了,所謂物價溫和根本就是謊言。這點美國國會議員Ron
Paul就對官方CPI無法反映現實而給予批評。
你可以想一想,如果市場認識到真正的CPI和1970年代差不多,你說現在黃金和白銀會漲到什麼價位?
因為美國政府的CPI造假的目的,並不是安撫市場情緒,以爭取改革的時間。反而是靠造假隱瞞市場,讓印鈔票的狂歡Party繼續下去,所以只會使未來埋下更嚴重的爆炸種子,製造更大的經濟危機。
所謂物價上漲溫和的說法根本不存在事實支持,支持的只是造價的官方CPI。
所以,美國無通膨是偽命題,我們要爭辯的問題就只是:
為何相比起美聯儲蓄的極度通貨膨脹,物價只是上漲,卻沒有出現和印鈔增幅的飆漲?
摩根大通金庫遭遇“黃金擠兌”續:無金入庫大挪移
2013年04月27日 08:07
昨天華爾街見聞報導,摩根大通在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倉庫註冊的私人金庫發生了堪稱“黃金擠兌”的現象。近幾個月,該金庫庫存急劇減少。本月25日,商業黃金存量一天之內減少65%,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一個月內兩次刷新最低紀錄。
到了26日,Comex更新數據顯示,當天摩根大通金庫沒有收到哪怕1盎司黃金,完全沒有黃金入庫,但是商業黃金存量仍然有所增加。
經過“調整”,可用於商業交割的商業黃金庫存名下增加約1.7469萬盎司黃金。
從商業庫存的長期走勢來看,26日的這番大挪移還是杯水車薪,現在距離最低紀錄還是一線之隔。在圖表上看,零點也近在咫尺。
在此回顧下本週商品表現,紅色圈出的是昨天集體跳水。
2013年4月26日星期五
畢老林:金甲蟲死而不僵陰謀論說不完
4月25日,周四。金價經過4月12日和15日倒水式下瀉後,連日反彈,執筆時盎斯價已重返1445美元以上水平。在金價暴跌前建議沽空的高盛,早兩日發報告叫客戶平倉「食餬」,見好即收也。
「西金東調」應急
以執筆一刻的水平計,金價已收複這波三十年來最慘烈跌勢大約一半。今早翻閱內地報章《21世紀經濟報道》,發現不少論生動傳神恐怕連本地媒體亦遠有不如的搶金潮直擊:「北至上水,南下銅鑼灣,東到觀塘,西達荃灣,整個香港到處經曆購金潮,大批本地市民和內地遊客無論金條、金粒還是金飾,見金即搶。」
報道又提到,從孟買到上海,曼穀到新加坡,整個亞洲正經曆數十年來未見的黃金搶購潮,金條、金粒已出現區域性短缺,至少需時十至二十天才可完成「西金東調」。所謂西金東調,指的是亞洲國家黃金庫存無法滿足突如其來的龐大實金需求,惟有向瑞士和倫敦金庫「求救」,通過西金東調應急。
這是否典型的大戶派貨、散戶接貨格局,讀者大可自行想象。然而,與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散戶蜂擁入市,金價經曆短暫拋物線式上升後即跟牛市告別不同,這次亞洲零售客戶同一時間搶購實金,發生於金價技術上步入熊市之後,而金價於4月15日跌至1320美元後,已從低位反彈逾百美元,可見這波令業界老行尊亦嘖嘖稱奇的搶金潮,對金價確實產生了不容忽視的支持。
現在才對金市過去一二周的劇烈波動說三道四,一則未免有點明日黃花,二則各式各樣的黃金「死因」皆有論者述及,在這個問題上再苦苦糾纏沒完沒了,甚是噆氣。然而,近日聽聞一種說法,印象中提及的人不多,頗有一談價值。彈此調者,乃美國證券行RosenblattSecurities分析師雷諾斯(Brian Reynolds)。
老畢認為雷諾斯的意見值得一引,原因有二。一為他實牙實齒地認定金市「大屠殺」跟結構性產品大有關系;二為此君並非在金價插水式崩瀉後始圍繞黃金「死因」提供一個可錯可對的解釋。早在今年2月21日,雷諾斯已就與黃金掛鉤結構性產品可能引發金市「洗倉」,公開發出警告。回想當時情狀,金價雖有偏弱之勢,但市場上真正察覺到金市劫數難逃者,只怕少之又少。
就如坊間無數「陰謀論」一樣,金價於4月12、15日短短兩個交易天跌逾200美元,罪魁禍首是否與黃金掛鉤的結構性產品,難有百分百肯定的答案,但雷諾斯的意見顯非事後孔明,單憑此點,一聽何妨?
結構產品惹的禍?
在量寬/零息年代,不論機構還是散戶,俱為尋覓較理想的回報煞費思量。在這種人人求息若渴的環境中,包裝成定息工具的結構性產品大有市場,不難理解。內地存戶對所謂理財產品趨之若鶩,環球退休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經不起「高息」誘惑,紛紛投入結構性產品懷抱,形式也許不同,惟根源卻如出一轍。
雷諾斯2月21日向客戶發出警告,指這類產品雖打著定息工具的旗號,但來自跟其掛鉤資產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卻為退休基金等市場參與者嚴重忽略。以黃金掛鉤產品為例,合約中大都列明金價上下限,下方設於每盎斯1530美元、上方1800美元的同類型工具,市場上在所多見。那等於說,此等包裝成高息票據/債券的結構產品,合約中列明金價一旦跌穿1530美元,退休基金或其他市場參與者便得強制性接貨。
就「大屠殺」而論,雷諾斯在金市血流成河約兩個月前提及的1530美元,與金價跌穿這個水平後的洗倉式暴瀉若合符節。這當然不等於說退休金被迫接貨繼而清倉,的而且確便是金市「大屠殺」的元凶,惟雷諾斯於金市崩潰前兩個月即發出「洗倉」警告,且在數字上說得具體,這些條件加在一起,令結構性產品這個或許僅屬另一個「陰謀論」的說法,具備與「馬後炮」不一樣的注意價值。
退休金買入這類結構性產品,主要乃受其「高息」吸引,投資者本身對金價未必有什麼方向性的判斷。要說有,亦不過是料想金價縱不繼續走高,也不虞大幅下跌遑論崩瀉。結構性產品發行商也許正是看中退休金既「好息」又相信金價急挫風險有限的心態,為其度身訂造出相關產品的。金價跌穿1530美元,觸發強制性接貨條款,等於原先對金價強弱並無既定立場的市場參與者,在金市大跌中被迫充當好友,履約後清倉止蝕理所當然。
貪息忽略風險
雷諾斯提及的情況之所以值得注意,關鍵並非他是否確具先見之明,亦不是其論點是否跟事實絕對相符,而是在超低息年代,投資者為求跑贏通脹,對但凡有息的東西皆垂涎欲滴,往往忽略了資產價格波動的風險。蘋果結構性產品如此,跟商品掛鉤的「高息」工具,卻又豈限於黃金?近日的金市「大屠殺」,也許只是超低息年代「市場意外」陸續有來的預警而已。
「西金東調」應急
以執筆一刻的水平計,金價已收複這波三十年來最慘烈跌勢大約一半。今早翻閱內地報章《21世紀經濟報道》,發現不少論生動傳神恐怕連本地媒體亦遠有不如的搶金潮直擊:「北至上水,南下銅鑼灣,東到觀塘,西達荃灣,整個香港到處經曆購金潮,大批本地市民和內地遊客無論金條、金粒還是金飾,見金即搶。」
報道又提到,從孟買到上海,曼穀到新加坡,整個亞洲正經曆數十年來未見的黃金搶購潮,金條、金粒已出現區域性短缺,至少需時十至二十天才可完成「西金東調」。所謂西金東調,指的是亞洲國家黃金庫存無法滿足突如其來的龐大實金需求,惟有向瑞士和倫敦金庫「求救」,通過西金東調應急。
這是否典型的大戶派貨、散戶接貨格局,讀者大可自行想象。然而,與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散戶蜂擁入市,金價經曆短暫拋物線式上升後即跟牛市告別不同,這次亞洲零售客戶同一時間搶購實金,發生於金價技術上步入熊市之後,而金價於4月15日跌至1320美元後,已從低位反彈逾百美元,可見這波令業界老行尊亦嘖嘖稱奇的搶金潮,對金價確實產生了不容忽視的支持。
現在才對金市過去一二周的劇烈波動說三道四,一則未免有點明日黃花,二則各式各樣的黃金「死因」皆有論者述及,在這個問題上再苦苦糾纏沒完沒了,甚是噆氣。然而,近日聽聞一種說法,印象中提及的人不多,頗有一談價值。彈此調者,乃美國證券行RosenblattSecurities分析師雷諾斯(Brian Reynolds)。
老畢認為雷諾斯的意見值得一引,原因有二。一為他實牙實齒地認定金市「大屠殺」跟結構性產品大有關系;二為此君並非在金價插水式崩瀉後始圍繞黃金「死因」提供一個可錯可對的解釋。早在今年2月21日,雷諾斯已就與黃金掛鉤結構性產品可能引發金市「洗倉」,公開發出警告。回想當時情狀,金價雖有偏弱之勢,但市場上真正察覺到金市劫數難逃者,只怕少之又少。
就如坊間無數「陰謀論」一樣,金價於4月12、15日短短兩個交易天跌逾200美元,罪魁禍首是否與黃金掛鉤的結構性產品,難有百分百肯定的答案,但雷諾斯的意見顯非事後孔明,單憑此點,一聽何妨?
結構產品惹的禍?
在量寬/零息年代,不論機構還是散戶,俱為尋覓較理想的回報煞費思量。在這種人人求息若渴的環境中,包裝成定息工具的結構性產品大有市場,不難理解。內地存戶對所謂理財產品趨之若鶩,環球退休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經不起「高息」誘惑,紛紛投入結構性產品懷抱,形式也許不同,惟根源卻如出一轍。
雷諾斯2月21日向客戶發出警告,指這類產品雖打著定息工具的旗號,但來自跟其掛鉤資產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卻為退休基金等市場參與者嚴重忽略。以黃金掛鉤產品為例,合約中大都列明金價上下限,下方設於每盎斯1530美元、上方1800美元的同類型工具,市場上在所多見。那等於說,此等包裝成高息票據/債券的結構產品,合約中列明金價一旦跌穿1530美元,退休基金或其他市場參與者便得強制性接貨。
就「大屠殺」而論,雷諾斯在金市血流成河約兩個月前提及的1530美元,與金價跌穿這個水平後的洗倉式暴瀉若合符節。這當然不等於說退休金被迫接貨繼而清倉,的而且確便是金市「大屠殺」的元凶,惟雷諾斯於金市崩潰前兩個月即發出「洗倉」警告,且在數字上說得具體,這些條件加在一起,令結構性產品這個或許僅屬另一個「陰謀論」的說法,具備與「馬後炮」不一樣的注意價值。
退休金買入這類結構性產品,主要乃受其「高息」吸引,投資者本身對金價未必有什麼方向性的判斷。要說有,亦不過是料想金價縱不繼續走高,也不虞大幅下跌遑論崩瀉。結構性產品發行商也許正是看中退休金既「好息」又相信金價急挫風險有限的心態,為其度身訂造出相關產品的。金價跌穿1530美元,觸發強制性接貨條款,等於原先對金價強弱並無既定立場的市場參與者,在金市大跌中被迫充當好友,履約後清倉止蝕理所當然。
貪息忽略風險
雷諾斯提及的情況之所以值得注意,關鍵並非他是否確具先見之明,亦不是其論點是否跟事實絕對相符,而是在超低息年代,投資者為求跑贏通脹,對但凡有息的東西皆垂涎欲滴,往往忽略了資產價格波動的風險。蘋果結構性產品如此,跟商品掛鉤的「高息」工具,卻又豈限於黃金?近日的金市「大屠殺」,也許只是超低息年代「市場意外」陸續有來的預警而已。
24小時狂減65% 摩根大通金庫遭遇“黃金擠兌”?
2013年04月26日 10:29
摩根大通在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倉庫註冊的私人黃金庫存近幾個月急劇減少,本月25日商業黃金存量,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一個月內兩次刷新最低紀錄,到底銀行業最大的金庫發生了什麼?追溯本世紀銀行等交易商自己設立金庫的歷史,也與黃金牛市有關。
2010年10月,金價創每盎司1320美元的名義最高紀錄,黃金需求飆升。這時摩根大通重新開啟了上世紀90年代封存的紐約金庫。
當時,Comex在紐約已經有五座正式的私人金庫,匯豐、Bank of Nova Scotia、Brinks、Manfra, Tordella and Brookes和紐約聯儲都先行一步。
不過,身為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的金庫當然不容小覷。
這座金庫位於原大通曼哈頓銀行總部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據一位設計者Jacques Guiton介紹,金庫坐落在整棟建築的最底層,是全球最大的銀行金庫,比一個美式橄欖球場大。
2006年高峰期後,Comex倉庫註冊的黃金儲量大致穩定。
很長一段時間,摩根大通金庫持有的商業黃金約為250萬盎司,2012年底略低於200萬盎司。
但今年金庫存量大減,4月5日更是創下重啟金庫以來的最低記錄,僅有14.27萬盎司,合計略高於4噸。
到4月下旬,黃金流出愈演愈烈。 Comex數據顯示,24日一天之內減少20%,25日當天竟然由40.24萬盎司減至14.16萬盎司。
至此,摩根大通金庫中的商業黃金一個月內兩度刷新最低庫存記錄。
歐洲讓我們見識了銀行擠兌。而看到下圖顯示的存量走勢,我們也許可以套用下,說摩根大通發生了“金庫擠兌”。
因為摩根大通的黃金庫存大減,整個Comex的黃金庫存也嚴重縮水,目前為580萬盎司,是2011年年初的一半,回到了2009年3月的水平。
zerohedge認為,經歷了連日的黃金流失,以下四個問題顯得非常重要:
1、摩根大通的商業黃金到底是什麼情況,這與本月30年來最大的金價下跌有關嗎?
2、黃金和貨幣不同,它既不能憑空創造又不能輕易毀掉,既然下圖可見,Comex的黃金庫存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那麼摩根大通金庫流出的黃金最終去了哪裡?
3、這批流出的黃金是不是流入了紐約聯儲的金庫?
4、如果哪一天自己的金庫裡空空如也,摩根大通又收到交割通知,結果會怎樣?
JPM’s eligible gold inventory has just plunged to an All-Time Low as a massive 8.125 metric tonnes- a full 65% of The Morgue’s phyzz was withdrawn overnight!
Jamie & Blythe are expected to be working overnight tonight moving pallets of phyzz from 5 floors below The Fed into JPM’s depleted vault…
2013年4月25日星期四
姨媽好「硬」 黃金淡友夢殘
2013年4月25日
何文俊 文人經略
上 兩周黃金期貨淡友勢凶夾狼,一棍打殘金價,更引得市場高唱「金價自高位跌了兩成,熊市來了」,渾然忘記五年前金價爆升前曾由高位跌逾三成,然後展開破千之 旅。這種欲擒故縱、請君入甕的bear trap,傳說中Nathan Mayer Rothschild在差不多二百年前的英國債市中已率先採用,令英國兩大敵人——拿破崙與英債淡友——同遭滑鐵盧。
今趟黃金暴跌,會否 歷史重演?近兩周大量鄉親父老、姨媽姑爹迫爆金舖,中港黃金周現黃金荒,美國金銀幣沽清,期貨跌市竟然為環球現貨市場製造了空前龐大的需求,確教淡友(尤 其是低位跟沽/追沽者)抹幾額汗。市場智慧認為,現時大戶沽貨、散戶接貨,屬典型熊市派發之象,金價未有耐跌完;即使金價在上周低見1322美元後即連升 五日,也僅為「死貓彈」,後市未許樂觀咁話。
大戶真的在沽貨嗎?沽貨的又真的是大戶嗎?在4月12日當晚肯定是,其後引發的斬頭盤則難講,至少上周畢兄所言排隊沽金的日本民眾未必,而最新的黃金期貨數據更叫人震驚。
根 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統計資料,截至4月16日的一周,在金價大跌兩日後,來自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黃金期貨期權淨短倉合約數竟不升 反跌5000多張,至59742張,且連續第二周下跌,看來大戶在跌市中平倉多於開倉,買貨多過賣貨,導致淨長倉合約大增近一成,至61579張【圖 1】。
淡友「配合」聯儲局部署
細心觀察【圖1】,淡友明顯於去年12月18日止當周開始累積短倉,到了今年1月29日止 當周突然加速建倉,然後於3月19日止當周開始平倉,部署一覽無遺。去年12月18日止當周是什麼日子?聯儲局宣佈QE3加強版後的一周也;今年1月29 日又是什麼日子?聯儲局今年首次議息日也;3月19日呢?聯儲局今年第二次議息日也。
換言之,黃金淡友的精密部署,時間上竟與聯儲局最近三次議息會議「不謀而合」,而最終引爆金價日,正是第二次議息會議紀錄公布後兩日(原本僅一日,早洩後變兩日)。淡友造低黃金,竟按聯儲局議息時間表行事!
還有更巧合的事嗎?有!【圖2】顯示,紐約期貨交易所可供提取的實金總庫存,竟然巧合地在去年12月18日起當周開始下跌,意味打從聯儲局宣布QE3加強版後,投資者即坐言起行,一邊沽軟嘢(期貨),一邊收硬嘢(實金)。
自 今年2月中起,實金總庫存更愈跌愈急,由近1100萬盎斯下滑至約920萬盎斯,反映投資者持續提貨,令存金量大減;4月12日大冧市後,投資者更反其道 而行,加速提金,令紐約期貨交易所在短短一周內進一步流失50多萬盎斯實金,顯示金價下跌不但沒有嚇怕投資者,反而觸發龐大的實金需求。
再者,金價若進一步跌至低於成本價,則礦商無利可圖,必定迅速減產。這樣,市場的實金供應會即時出現短缺,令金價掉頭飆升,屆時壓價不成,反成為沽家惡夢。到了這地步,無貨沽空者(naked short sellers)難有實貨交收,只好以市價甚至追價平倉。
今年有不少事件違常理
近三個月,市場熱炒聯儲局收水,金市走資,但投資者卻義無反顧爭相「接刀」,在跌市中要貨不要錢,導致實金庫存跌至近四年低位,實在有違常理。
不過,2013年只過了四個月,環球金融市場所發生的有違常理事件倒也不少,包括德國央行突然要求由盟友運回黃金儲備、塞浦路斯被逼向現金存戶開刀兼沽金還債、日本瘋狂印鈔大谷通脹、國債對GDP比率超逾九成時經濟原來仍會繼續增長等,都巧合地與貨幣和黃金有關。
今趟金價大跌,淡友志不在沽;上至機構投資者下至姨媽姑爹更受硬不受軟,何其詭異。看來,聯儲局主席貝南奇事先張揚,因個人理由將缺席一年一度的央行盛事Jackson Hole年會,冇眼睇也。
如果環球金融市場有比這回更巧加詭異的事,務請看官告知。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
何文俊 文人經略
上 兩周黃金期貨淡友勢凶夾狼,一棍打殘金價,更引得市場高唱「金價自高位跌了兩成,熊市來了」,渾然忘記五年前金價爆升前曾由高位跌逾三成,然後展開破千之 旅。這種欲擒故縱、請君入甕的bear trap,傳說中Nathan Mayer Rothschild在差不多二百年前的英國債市中已率先採用,令英國兩大敵人——拿破崙與英債淡友——同遭滑鐵盧。
今趟黃金暴跌,會否 歷史重演?近兩周大量鄉親父老、姨媽姑爹迫爆金舖,中港黃金周現黃金荒,美國金銀幣沽清,期貨跌市竟然為環球現貨市場製造了空前龐大的需求,確教淡友(尤 其是低位跟沽/追沽者)抹幾額汗。市場智慧認為,現時大戶沽貨、散戶接貨,屬典型熊市派發之象,金價未有耐跌完;即使金價在上周低見1322美元後即連升 五日,也僅為「死貓彈」,後市未許樂觀咁話。
大戶真的在沽貨嗎?沽貨的又真的是大戶嗎?在4月12日當晚肯定是,其後引發的斬頭盤則難講,至少上周畢兄所言排隊沽金的日本民眾未必,而最新的黃金期貨數據更叫人震驚。
根 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統計資料,截至4月16日的一周,在金價大跌兩日後,來自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黃金期貨期權淨短倉合約數竟不升 反跌5000多張,至59742張,且連續第二周下跌,看來大戶在跌市中平倉多於開倉,買貨多過賣貨,導致淨長倉合約大增近一成,至61579張【圖 1】。
淡友「配合」聯儲局部署
細心觀察【圖1】,淡友明顯於去年12月18日止當周開始累積短倉,到了今年1月29日止 當周突然加速建倉,然後於3月19日止當周開始平倉,部署一覽無遺。去年12月18日止當周是什麼日子?聯儲局宣佈QE3加強版後的一周也;今年1月29 日又是什麼日子?聯儲局今年首次議息日也;3月19日呢?聯儲局今年第二次議息日也。
換言之,黃金淡友的精密部署,時間上竟與聯儲局最近三次議息會議「不謀而合」,而最終引爆金價日,正是第二次議息會議紀錄公布後兩日(原本僅一日,早洩後變兩日)。淡友造低黃金,竟按聯儲局議息時間表行事!
還有更巧合的事嗎?有!【圖2】顯示,紐約期貨交易所可供提取的實金總庫存,竟然巧合地在去年12月18日起當周開始下跌,意味打從聯儲局宣布QE3加強版後,投資者即坐言起行,一邊沽軟嘢(期貨),一邊收硬嘢(實金)。
自 今年2月中起,實金總庫存更愈跌愈急,由近1100萬盎斯下滑至約920萬盎斯,反映投資者持續提貨,令存金量大減;4月12日大冧市後,投資者更反其道 而行,加速提金,令紐約期貨交易所在短短一周內進一步流失50多萬盎斯實金,顯示金價下跌不但沒有嚇怕投資者,反而觸發龐大的實金需求。
再者,金價若進一步跌至低於成本價,則礦商無利可圖,必定迅速減產。這樣,市場的實金供應會即時出現短缺,令金價掉頭飆升,屆時壓價不成,反成為沽家惡夢。到了這地步,無貨沽空者(naked short sellers)難有實貨交收,只好以市價甚至追價平倉。
今年有不少事件違常理
近三個月,市場熱炒聯儲局收水,金市走資,但投資者卻義無反顧爭相「接刀」,在跌市中要貨不要錢,導致實金庫存跌至近四年低位,實在有違常理。
不過,2013年只過了四個月,環球金融市場所發生的有違常理事件倒也不少,包括德國央行突然要求由盟友運回黃金儲備、塞浦路斯被逼向現金存戶開刀兼沽金還債、日本瘋狂印鈔大谷通脹、國債對GDP比率超逾九成時經濟原來仍會繼續增長等,都巧合地與貨幣和黃金有關。
今趟金價大跌,淡友志不在沽;上至機構投資者下至姨媽姑爹更受硬不受軟,何其詭異。看來,聯儲局主席貝南奇事先張揚,因個人理由將缺席一年一度的央行盛事Jackson Hole年會,冇眼睇也。
如果環球金融市場有比這回更巧加詭異的事,務請看官告知。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
Jim Roger Gold Is Going To Shake Out The Mystics
Gold: Downside Scenarios
Gold Is Going To Shake Out The Mystics
Gold has to go a lot higher over the next decade or so, because the world’s central banks keep printing money.
Gold is going to shake out the mystics —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mystics in the market."
曾經,鈔票等值黃金的年代
你說有沒有這麼不公平?那你可不可以也學它們這麼幹呢?那你會因為「印製假鈔」的罪名而被送入監獄。沒錯!只有它們可以印假鈔,你不行。
到了1933 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以每盎司20 美元的官方價格強制收購人民手中的黃金,任何私藏黃金者將被罰款二十五萬美元和十年的有期徒刑。然後就在隔年的1934 年,羅斯福馬上宣布,原本20 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比例,調整為35 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
情景是不是很熟悉?不過美國政府比牛頓精明多了,他們不直接宣布更新比例,而是先用舊的比例強制跟你收購後,再宣布更新。也就是說,短短
一年之間,僅僅是政府的一道命令,你的財富就貶值了43%。當時任眾議員的霍華巴菲特(Howard
Buffett,也就是華倫巴菲特的父親),在議會上忿怒拍桌喊道:「這根本是明目張膽的搶劫行為!」
有用嗎?沒有用了,因為法案要通過,只需要51%的議員同意就可以了。
因為洗腦教育的成功,人民開始習慣「鈔票就是錢」的這個觀念,再加上銀行等金融機構也以服務之名成功的打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美國於是在西元 1971 年,宣布取消金本位制,從此徹底的切斷了黃金身為人類貨幣的歷史,也就是從那之後,美元的發行再也不需要黃金做擔保,而單單只憑「政府的信用」!
而政府到底有沒有信用?我相信你很清楚。
另外,西元1944 年的布雷頓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讓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這個歷史上最大的金融騙局,正式進入高潮。
還記得嗎?早在西元1863 年,猶太銀行家羅斯柴爾德就說了:「絕大多數的人民在智力上不足以理解這個系統的運作方式,他們將承受壓迫且毫無怨言,甚至一點都不懷疑這個系統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1971年以前的1美元美鈔上面印的仍是「Silver Certificate」
( 上圖),代表著白銀卷,擁有這張紙就等於擁有一枚一盎司的
銀幣。
但1971 年後1美元美鈔上面變成了「Federal reserve note」
( 下圖),表示這只不過是一張聯準會所發出的「收據」。
(http://barrygoldberg.net/currency.htm)
節錄自《金融大騙局》(林育詩、葉佛和著,4/25各大書店博客來皆可選購)
到了1933 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以每盎司20 美元的官方價格強制收購人民手中的黃金,任何私藏黃金者將被罰款二十五萬美元和十年的有期徒刑。然後就在隔年的1934 年,羅斯福馬上宣布,原本20 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比例,調整為35 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
有用嗎?沒有用了,因為法案要通過,只需要51%的議員同意就可以了。
因為洗腦教育的成功,人民開始習慣「鈔票就是錢」的這個觀念,再加上銀行等金融機構也以服務之名成功的打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美國於是在西元 1971 年,宣布取消金本位制,從此徹底的切斷了黃金身為人類貨幣的歷史,也就是從那之後,美元的發行再也不需要黃金做擔保,而單單只憑「政府的信用」!
而政府到底有沒有信用?我相信你很清楚。
另外,西元1944 年的布雷頓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讓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這個歷史上最大的金融騙局,正式進入高潮。
還記得嗎?早在西元1863 年,猶太銀行家羅斯柴爾德就說了:「絕大多數的人民在智力上不足以理解這個系統的運作方式,他們將承受壓迫且毫無怨言,甚至一點都不懷疑這個系統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1971年以前的1美元美鈔上面印的仍是「Silver Certificate」
( 上圖),代表著白銀卷,擁有這張紙就等於擁有一枚一盎司的
銀幣。
但1971 年後1美元美鈔上面變成了「Federal reserve note」
( 下圖),表示這只不過是一張聯準會所發出的「收據」。
(http://barrygoldberg.net/currency.htm)
西元1689 年,在英國有1330 位金匠把彼此的「收據」格式都給統一了,這統一後的收據則稱之為「英鎊」,於是全世界第一家銀行「英格蘭銀行」就此誕生。在英國國王威廉一世正式把貨幣發行權授與英格蘭銀行後,這個由政府和銀行為首腦的金融大騙局正式展開。
國王和英格蘭銀行開始聯手印製超出實際黃金存量的英鎊,不事生產的銀行家和揮霍無度的國王開始利用每一張新印的鈔票,把辛苦勞動創造價值的老百姓手 中鈔票上的購買力,一點一滴的給搶奪過來,一直到了1693 年,短短四年的時間,人民就發現不對勁了,如果你有認真看前面的章節,你就知道這時候發生什麼事了:擠兌,人民開始用手中的英鎊向英格蘭銀行要求換回黃 金。
怎麼辦呢?你能把英國國王抓到廣場中央用火燒死嗎?他可是握有軍隊的人呢!本書一開始就提到,政府紓困方案的真正意思其實是:「銀行和政
府要老百姓為它們所犯的錯誤和撒的謊言買單。」後來英國國王找了牛頓來出任鑄幣局長(是的,就是被蘋果砸到的那個牛頓),聰明的牛頓當然知道問題出在哪,
於是他把所有英格蘭銀行擁有的黃金和流通在外的英鎊做了一次總統計,然後強制規定兩者之間一個新的兌換比例,如此一來,過去四年所超印的鈔票一次獲得解
套,當然,買單的絕對不會是掌握貨幣發行權的政府和銀行。而牛頓將黃金和紙鈔之間的兌換比例給強制固定,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金本位制」的由來,也就是每一
張流通在市場上的鈔票,其背後都必須有相對應數量的黃金作為擔保。
天下太平了嗎?你覺得那些已經嘗過甜頭的國王和銀行家們,會從此乖乖的遵守所謂的金本位制嗎?
所謂「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嘛,發行貨幣的權利,也就是印鈔票的權利還是掌握在它們手裡呢!所以讓我們來複習一下在序章裡面講過的:
「歷史給人們最大的教訓,就是人們永遠學不會教訓。」所以歷史的鐵律就是,歷史會一再重演,而人們犯過的錯,仍會不斷再犯。隨著時間的演進,政府和 銀行所發行的鈔票仍然愈來愈不可控制,當年威廉一世所授權英格蘭銀行發行的第一批流通英鎊總數只有120 萬,雖然說隨著新的金礦被發掘,全世界的黃金數量也隨之增加,但時至今日,全世界的總流通英鎊數卻早已超過了二兆,遠遠超過英格蘭銀行實際的黃金庫存。
西元1776 年,美國建國時也是遵照傳統的金本位制,以每一盎司黃金擔保20 美元的比例來發行紙鈔,所以你可以看看早期美國的20 元鈔票上面是印著「Gold Coin」字樣的,也就是這20 元美鈔代表的其實是一盎司金幣的購買力。一直到了1913 年,美國的貨幣發行權正式被授權給聯準會,這個史上最大的金融騙局正式展開。
掌握貨幣發行權的聯準會和政府、銀行這些狐群狗黨們,又開始聯手幹稀釋貨幣這門生意,一方面同時透過國民教育向人民洗腦,把「紙鈔就是錢」的這個觀 念不斷灌輸到他們的淺意識當中。當人民逐漸習慣為了這些背後沒有黃金擔保的「假收據」而付出勞動力時,它們只要不斷把一張張的白紙放入印鈔機,這一張張沾 了墨水的紙就可以讓你為之做牛做馬一輩子。
國王和英格蘭銀行開始聯手印製超出實際黃金存量的英鎊,不事生產的銀行家和揮霍無度的國王開始利用每一張新印的鈔票,把辛苦勞動創造價值的老百姓手 中鈔票上的購買力,一點一滴的給搶奪過來,一直到了1693 年,短短四年的時間,人民就發現不對勁了,如果你有認真看前面的章節,你就知道這時候發生什麼事了:擠兌,人民開始用手中的英鎊向英格蘭銀行要求換回黃 金。
天下太平了嗎?你覺得那些已經嘗過甜頭的國王和銀行家們,會從此乖乖的遵守所謂的金本位制嗎?
所謂「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嘛,發行貨幣的權利,也就是印鈔票的權利還是掌握在它們手裡呢!所以讓我們來複習一下在序章裡面講過的:
「歷史給人們最大的教訓,就是人們永遠學不會教訓。」所以歷史的鐵律就是,歷史會一再重演,而人們犯過的錯,仍會不斷再犯。隨著時間的演進,政府和 銀行所發行的鈔票仍然愈來愈不可控制,當年威廉一世所授權英格蘭銀行發行的第一批流通英鎊總數只有120 萬,雖然說隨著新的金礦被發掘,全世界的黃金數量也隨之增加,但時至今日,全世界的總流通英鎊數卻早已超過了二兆,遠遠超過英格蘭銀行實際的黃金庫存。
西元1776 年,美國建國時也是遵照傳統的金本位制,以每一盎司黃金擔保20 美元的比例來發行紙鈔,所以你可以看看早期美國的20 元鈔票上面是印著「Gold Coin」字樣的,也就是這20 元美鈔代表的其實是一盎司金幣的購買力。一直到了1913 年,美國的貨幣發行權正式被授權給聯準會,這個史上最大的金融騙局正式展開。
掌握貨幣發行權的聯準會和政府、銀行這些狐群狗黨們,又開始聯手幹稀釋貨幣這門生意,一方面同時透過國民教育向人民洗腦,把「紙鈔就是錢」的這個觀 念不斷灌輸到他們的淺意識當中。當人民逐漸習慣為了這些背後沒有黃金擔保的「假收據」而付出勞動力時,它們只要不斷把一張張的白紙放入印鈔機,這一張張沾 了墨水的紙就可以讓你為之做牛做馬一輩子。
節錄自《金融大騙局》(林育詩、葉佛和著,4/25各大書店博客來皆可選購)
忘了黃金吧!專家:白銀較適合當法定貨幣
白銀比黃金更適合當法定貨幣?
長久以來,黃金是最普遍的法定貨幣,簡單來說,就是正統貨幣的替代品。但是近來金價重挫,在短短2周內出現跳崖式的暴跌,創下30年來最大跌幅。貴金屬投資專家大衛.摩根(David Morgan)表示,黃金不應該被當成法定貨幣,白銀才是最好的選擇。
摩根指出,白銀價格不如黃金昂貴,單位價值也較黃金少,使用和運送時也較為簡易,當危機發生時,白銀便可以取代黃金成為法定貨幣。追溯歷史便會發現,從古至今,貴金屬都被用來當成貨幣,而白銀被當成貨幣使用的時間較黃金長,次數也較多。
白
銀目前在貴金屬期市中,好不容易才從低谷中回升5%,交割價大約每盎司23美元。白銀歷史最高價有2次,一是2011年,一是1980年美國「亨特兄弟」
(The Hunt
Brothers)企圖壟斷白銀市場。白銀曾是美國流通貨幣之一,後來才被聯準會擠出貨幣體系外。當時,亨特兄弟趁著銀價不高,大舉吸入大量實體白銀和期
銀合約,壟斷並操控市場,使銀價在不到7年內,價格被炒高17倍。後來亨特兄弟仍敵不過市場的力量,而默默退出投資市場。
黃金則是在上週創下52週新低之後要再度上漲8%,交割價約每盎司1425美元。投資銀行高盛( (US-GS) )則修改其金價立場,預估3個月目標價將會回升至1530美元。
黃金作為貨幣,很有可能在重大危機出現時遭到拋售,甚至被淘汰。但白銀可就不一樣,約有一半的白銀都被用於工業用途。也正是因為白銀在工業佔有重要地位,全球經濟復甦,黃金失去避險魅力而價格下跌,白銀則是因為工業需求價格被推高。
報導指出,美國猶他州正在設立機制,設法以黃金付賬,摩根希望未來也能夠設立類似機制,使民眾也能以白銀付賬。摩根表示,以貴金屬為基礎的借貸卡就可以將貴金屬的法定貨幣價值應用於生活中。
以金龜戰術應對金價被操控打壓----金價暴跌美聯儲高盛難逃操縱嫌疑(下篇)
上編http://honsonyip.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6828.html
對於中國和印度的黃金投資者來說,接下來採取“金龜戰術”就好了——就像躲在烏龜殼中一樣,美聯儲和高盛們打壓金價時,避開被它們直接狂轟濫炸的期貨市場,避免被直接犧牲,而如果金價被打得很低,掉在眼前晃眼,就從容地吞一塊到肚子裡。
有了這些黃金,即使中國和印度遭遇巨大金融危機,從國際貨幣體系中脫離也不怕,我們可以依托這些黃金在國內建立一個更獨立也更合理的新貨幣體系。
在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絕大多數時間裡,地球上並沒有一個叫美國的國家,中國人照樣活的不錯,而黃金始終相伴。
操縱者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美聯儲和高盛們在此輪做空黃金的破綻太明顯了。當然它們都有意願和需要。
對於美聯儲來說,黃金是美元的天敵,如果想讓美元繼續有信心地居於世界貨幣體系中的核心,有兩個辦法:1,美國經濟更加強大,財政和貿易雙重盈餘,但這需要美國人創造的財富超過他們所需要的,對於5%的人口享受了全球25%的資源的美國來說,這太難了;2,將美元的對手打擊的更弱,或利用其軍事和貨幣霸權,從對手那裡洗劫更多的財富來。這些對手包括並不限於歐元、人民幣和黃金等。在紙幣的擂台上,美元原來是獨霸之主,後來歐元和人民幣跳上擂台挑戰它,它們的較量需要黃金作為裁判。這是12年來黃金大牛市不斷發育的根本原因。
美元當然不喜歡歐元和人民幣,但它更恨黃金。只要美元能夠從歐元和人民幣的較量中抽出手來,它一定會把黃金暴打一頓。如今正是時機,中國的問題已經積重難返,經濟金融危機的爆發已經成為國際投資者的共識,短期更無挑戰美元的能力;歐元在塞浦路斯事件發生後,也處於自身困難重重,到處撲火,被動防御狀態,也失去了對美元防守反擊的能力。即在紙幣擂台上,歐元和人民幣都在防御狀態中,美元勢力可以集中力量痛擊黃金。
對於主力空頭來說,在提前得到美聯儲關鍵政策信息的情況下,做空黃金幾乎是沒有任何風險的。做空本身不僅能賺取暴利,更重要的是,高盛們可以乘機成為黃金市場上的主力,進而直接操控這個市場。就像他們在石油市場上呼風喚雨一樣,眾所周知,高盛是國際石油市場的主力莊家之一。
對於金融寡頭來說,如果通過打壓金價,促使投資者對黃金喪失信心,進而恐慌性地拋售的話,那麼,這也是它們低價補充黃金倉位的一個好機會。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美聯儲、英國央行等,它們通過向摩根大通、匯豐和德意誌等國際儲金銀行借出黃金,讓後者在期貨市場上先建空頭,在現貨市場上拋出黃金,以打擊金價。美聯儲得到的是控制金價,儲金銀行們賺取利潤。如果金價打下去了,再將實物黃金低價買回來,如果買不回來,就按事前約定的較低價格從金礦買回來。
可是,這種模式在金價一路上漲中,特別是上漲到1000美元以上後,已經失敗,美聯儲和儲金銀行們已經損失了大量的實物黃金。當金價上漲到1800-1900美元的時候,不能不引發它們巨大的恐慌。因此,一旦如今美國經濟開始復蘇,美元重新強勢,而美國金融機構也擺脫了金融危機後資金枯竭後,如今現金豐沛的情況下,它們勢必要打壓黃金價格,進而以較低的價格補黃金的庫存。
雖然它們在過去一周中成功地打壓了黃金價格,但這卻相當可能演繹成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鬧劇。因為雖然金價暴跌,但中國和印度的投資者不僅不恐慌,而且欣喜若狂,在中國的南京,一天之內,全城的實物黃金全部銷磬;在印度金價暴跌也引發了購買狂潮。這推動了金價在其後四個交易日中最大反彈了102美元。
即做空者們雖然賺到了現金,但是中國和印度消費者卻買到了實物黃金。這將讓操縱者陷入兩難——是繼續打壓金價,直到中國和印度消費者恐慌到再也不敢買入呢?還是先在黃金市場上偃旗息鼓,先把中國和印度徹底打入金融危機的深淵後再做空黃金呢?當下,繼續打壓金價雖然仍有可能,但下面的空間已經相當有限了,且不說在技術面上的支撐。 1150-1300美元是當前黃金的成本價,如果金價跌過這個位置,全球金礦就會減產,以支撐這個價格。
從貨幣競爭層面上看,本人一貫認為,除非歐元解體和人民幣崩潰,黃金徹底喪失了紙幣競爭裁判的地位,否則金價很難跌到1000美元之下。
這個成為操縱者的難題,對於中國和印度的黃金投資者來說,接下來採取“烏龜戰術”就好了——就像躲在烏龜殼中一樣,美聯儲和高盛們打壓金價時,避開被它們直接狂轟濫炸的期貨市場,避免被直接犧牲,而如果金價被打得很低,掉在眼前晃眼,就從容地吞一塊到肚子裡。
有了這些黃金,即使中國和印度遭遇巨大金融危機,從國際貨幣體系中脫離也不怕,我們可以依托這些黃金建立一個更獨立也更合理的新貨幣體系。
在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絕大多數時間裡,地球上並沒有一個叫美國的國家,中國人照樣活的不錯,而黃金始終相伴。
(作者為中華元國際金融智庫創辦人,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繫郵箱ztb6006@sina.com)
美聯儲高盛難逃操縱金價嫌疑 —— 黃金市場被操縱中國人如何應對(上篇)
張庭賓
博主按:本文今日刊發於《第一財經日報》,下篇將於明日刊發。
過去6個交易日(截至4月19日),黃金市場可謂驚心動魄。4月12日,在中國金市週五閉市時段,金價大跌5.03%;4月13日,更是暴跌了9.09%,創下了30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黃金“黑天鵝”事件,有人士計算發生它發生的概率為200萬年才能有一次。在4月14日金價跌至每盎司1322美元之後,中國、印度和日本的抄底買盤推動金價在19日收盤反彈至1403美元。
這種極端的雪崩式的金價下跌,立刻震驚了全世界的投資者,恐慌中的人們紛紛試圖尋求答案,並重新把握未來市場的趨勢。坦率地說,雖然此前的2013年1月5日筆者在本報刊發了《2013年黃金大牛市將面臨嚴峻考驗》的文章:預測未來1-2年金價將跌破1500美元,甚至可能下探1300美元。但此次下跌之猛烈也超出了預期,也希望對此進行一個梳理分析。
諸多暴跌解釋站不住腳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金價暴跌正是如此。人們給出各種各樣的解釋:1,據稱塞浦路斯央行要出售40噸黃金,以籌集拯救資金;2,日本提高國債保證金,這讓不少投資者拋出黃金以追加保證金;3,因為美國納稅日來臨,支付資本利得稅的現金需求增加了拋售壓力。 4,美聯儲4月9日公佈會議紀要,委員們談論在年中開始退出量化寬鬆的可能性;5,高盛、法興和索羅斯們集中密集地唱空黃金。
在以上解釋中,塞浦路斯出售黃金勉強算一個突發事件,但這並不是太大的事,因為對於一年新增3000噸左右的國際黃金市場來說,40噸並不是一個巨大的量,而且雖然塞國政府施壓,但是塞浦路斯央行還是頂住了壓力,迄今為止,沒有任何消息說塞浦路斯證實已經出售了黃金。
對於央行來說,出售黃金以換得拯救資金那是最愚蠢的事情,不僅因為這是杯水車薪,而且出售的黃金永遠也收不回來了。故此,自美國金融危機以後,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愚蠢到靠出售黃金而渡過危難的,美國沒有,希臘也沒有。
至於出售黃金以追加日本國債保證金,沒有比這個更荒誕的邏輯了,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而所謂納稅日邏輯同樣搞笑,因為全世界人民並不是和美國人在同一天納稅。這只能說明有人試圖用這些牽強的理由來掩蓋真正的原因。
美聯儲高盛聯手操縱呼之欲出
筆者認為,美聯儲討論年中退出量化寬鬆+金融寡頭集中唱空做空,才是金價暴跌的真正原因。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時間點特別值得關注:
一,3月19日-20日,美聯儲召開了議息會議,討論了年中開始退出QE的議題;
二,4月1日,法興銀行分析師發布了長達27頁的專題報告稱,隨著美國經濟好轉和美聯儲即將退出QE,黃金的牛市時代即將終結。此前國際投行對2013年金價的預測普遍在1700-1800美元,甚至有2000美元以上的;在法興之後,諸多機構急轉直下;
三,4月8日,索羅斯唱空黃金,稱黃金作為避險投資的地位已經遭到破壞了;
四,4月9日,美聯儲自擺烏龍,將上述會議紀要提前發給了高盛集團、巴克萊資本公司、富國銀行、花旗集團和瑞士銀行在華盛頓的代表。提前獲得會議紀要的還有對沖基金King Street Capital Management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凱雷集團等;
五,4月10日,高盛集團當天下調2013年黃金目標價至1450美元,建議投資者做空黃金,此前高盛對2013年金價的預測為1825美元。
六,4月10日,美聯儲宣布會議紀要誤發,提前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其後發生的事實是,4月12日,紐約黃金期貨市場開市時迎來340萬盎司(100公噸)6月黃金期貨合約出售,這擊穿了1540的關鍵技術支撐位——在很多人眼中也是確認2000年持續至今的黃金牛市存在與否的水平線。第一筆賣單出現兩小時後,規模更大的一輪拋售襲來,30分鐘時間裡賣出1000萬盎司(300公噸)。市場傳言始作俑者是美銀美林的交易團隊。當然幕後黑手可能不止一家,而是一群。
通過拋售引發的恐慌大幅拉低價格,這將使得一些多頭爆倉或觸及止損位(很可能就是1540美元),促使更多人拋售手中頭寸。
因此,人們有理由懷疑,對黃金的集中拋空,與3月19日-20日FOMC會議結束後的美聯儲行為有關,美聯儲不僅實際出現了一個重大失誤,將FOMC會議紀要提前19個小時披露給了高盛等150個金融寡頭。而高盛等隨即唱空黃金;人們有權力延伸這種懷疑,在每次美聯儲FOMC會議後,到正式公佈會議紀要的三週內,美聯儲FOMC會議的委員們是否存在道德風險——這三周正是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最大黑箱期,將會議內容提前暗示給自己的銀行或關聯投資者。致使它們在金融市場上提前建倉——比如這次提前建立空倉。
在美國股市上,如果某家股票股價異動在前,而重大信息發佈在後,投資者有權起訴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高管必須提供證據,證明自己沒有提前洩密,否則就將被定有罪,這就叫舉證責任在辯方。按照這個法理,美聯儲的官員們也應該證明自己沒有提前洩密。而這次烏龍,留下了明確的提前洩密證據,方不得不提前召開新聞發布會。 (未完待續,作者為中華元國際金融智庫創辦人,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繫電話ztb6006@sina.com)
博主按:本文今日刊發於《第一財經日報》,下篇將於明日刊發。
過去6個交易日(截至4月19日),黃金市場可謂驚心動魄。4月12日,在中國金市週五閉市時段,金價大跌5.03%;4月13日,更是暴跌了9.09%,創下了30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黃金“黑天鵝”事件,有人士計算發生它發生的概率為200萬年才能有一次。在4月14日金價跌至每盎司1322美元之後,中國、印度和日本的抄底買盤推動金價在19日收盤反彈至1403美元。
這種極端的雪崩式的金價下跌,立刻震驚了全世界的投資者,恐慌中的人們紛紛試圖尋求答案,並重新把握未來市場的趨勢。坦率地說,雖然此前的2013年1月5日筆者在本報刊發了《2013年黃金大牛市將面臨嚴峻考驗》的文章:預測未來1-2年金價將跌破1500美元,甚至可能下探1300美元。但此次下跌之猛烈也超出了預期,也希望對此進行一個梳理分析。
諸多暴跌解釋站不住腳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金價暴跌正是如此。人們給出各種各樣的解釋:1,據稱塞浦路斯央行要出售40噸黃金,以籌集拯救資金;2,日本提高國債保證金,這讓不少投資者拋出黃金以追加保證金;3,因為美國納稅日來臨,支付資本利得稅的現金需求增加了拋售壓力。 4,美聯儲4月9日公佈會議紀要,委員們談論在年中開始退出量化寬鬆的可能性;5,高盛、法興和索羅斯們集中密集地唱空黃金。
在以上解釋中,塞浦路斯出售黃金勉強算一個突發事件,但這並不是太大的事,因為對於一年新增3000噸左右的國際黃金市場來說,40噸並不是一個巨大的量,而且雖然塞國政府施壓,但是塞浦路斯央行還是頂住了壓力,迄今為止,沒有任何消息說塞浦路斯證實已經出售了黃金。
對於央行來說,出售黃金以換得拯救資金那是最愚蠢的事情,不僅因為這是杯水車薪,而且出售的黃金永遠也收不回來了。故此,自美國金融危機以後,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愚蠢到靠出售黃金而渡過危難的,美國沒有,希臘也沒有。
至於出售黃金以追加日本國債保證金,沒有比這個更荒誕的邏輯了,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而所謂納稅日邏輯同樣搞笑,因為全世界人民並不是和美國人在同一天納稅。這只能說明有人試圖用這些牽強的理由來掩蓋真正的原因。
美聯儲高盛聯手操縱呼之欲出
筆者認為,美聯儲討論年中退出量化寬鬆+金融寡頭集中唱空做空,才是金價暴跌的真正原因。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時間點特別值得關注:
一,3月19日-20日,美聯儲召開了議息會議,討論了年中開始退出QE的議題;
二,4月1日,法興銀行分析師發布了長達27頁的專題報告稱,隨著美國經濟好轉和美聯儲即將退出QE,黃金的牛市時代即將終結。此前國際投行對2013年金價的預測普遍在1700-1800美元,甚至有2000美元以上的;在法興之後,諸多機構急轉直下;
三,4月8日,索羅斯唱空黃金,稱黃金作為避險投資的地位已經遭到破壞了;
四,4月9日,美聯儲自擺烏龍,將上述會議紀要提前發給了高盛集團、巴克萊資本公司、富國銀行、花旗集團和瑞士銀行在華盛頓的代表。提前獲得會議紀要的還有對沖基金King Street Capital Management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凱雷集團等;
五,4月10日,高盛集團當天下調2013年黃金目標價至1450美元,建議投資者做空黃金,此前高盛對2013年金價的預測為1825美元。
六,4月10日,美聯儲宣布會議紀要誤發,提前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其後發生的事實是,4月12日,紐約黃金期貨市場開市時迎來340萬盎司(100公噸)6月黃金期貨合約出售,這擊穿了1540的關鍵技術支撐位——在很多人眼中也是確認2000年持續至今的黃金牛市存在與否的水平線。第一筆賣單出現兩小時後,規模更大的一輪拋售襲來,30分鐘時間裡賣出1000萬盎司(300公噸)。市場傳言始作俑者是美銀美林的交易團隊。當然幕後黑手可能不止一家,而是一群。
通過拋售引發的恐慌大幅拉低價格,這將使得一些多頭爆倉或觸及止損位(很可能就是1540美元),促使更多人拋售手中頭寸。
因此,人們有理由懷疑,對黃金的集中拋空,與3月19日-20日FOMC會議結束後的美聯儲行為有關,美聯儲不僅實際出現了一個重大失誤,將FOMC會議紀要提前19個小時披露給了高盛等150個金融寡頭。而高盛等隨即唱空黃金;人們有權力延伸這種懷疑,在每次美聯儲FOMC會議後,到正式公佈會議紀要的三週內,美聯儲FOMC會議的委員們是否存在道德風險——這三周正是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最大黑箱期,將會議內容提前暗示給自己的銀行或關聯投資者。致使它們在金融市場上提前建倉——比如這次提前建立空倉。
在美國股市上,如果某家股票股價異動在前,而重大信息發佈在後,投資者有權起訴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高管必須提供證據,證明自己沒有提前洩密,否則就將被定有罪,這就叫舉證責任在辯方。按照這個法理,美聯儲的官員們也應該證明自己沒有提前洩密。而這次烏龍,留下了明確的提前洩密證據,方不得不提前召開新聞發布會。 (未完待續,作者為中華元國際金融智庫創辦人,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繫電話ztb6006@sina.com)
Gold Heading Back Towards Monetary System? Long Awaited Gold $100 Note to Be Released Oct 8th
The Fed announced today that the long awaited and much anticipated redesigned $100 Federal Reserve note, which contains strong overtures to gold including a golden ink well, will be released on October 8th, 2013. The golden hued C-notes, which have been delayed since 2010 due to “production issues” have been speculated by many in the precious metals community to signify a move by the Fed back towards a gold backing for the US dollar. Is the dollar end game and a gold revaluation less than 6 months away?
From the Federal Reserve:
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 on Wednesday announced that the redesigned $100 note will begin circulating on October 8, 2013. This note, which incorporates new security features such as a blue, 3-D security ribbon, will be easier for the public to authenticate but more difficult for counterfeiters to replicate.
The new design for the $100 note was unveiled in 2010, but its introduction was postponed following an unexpected production delay. To ensure a smooth transition to the redesigned note when it begins circulating in October, the U.S. Currency Education Program is reaching out to businesses and consumers around the world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the new design and inform them about how to use its security features.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new design $100 note, as well as training and educational materials, can be found at www.newmoney.gov.
For media inquiries, call 202-452-2955
While we doubt that the new golden notes will be actually backed by gold, the Western Central planners may be ready to tip the public off to whats coming in their monetary future.
Silver Institute Releases 2013 World Silver Survey
The Silver Institute released the 2013 World Silver Survey
this morning. The Silver Institute report saw global silver investment
rise to 252.7 million ounces last year, with ETF demand hitting a record
631.4 million oz, and silver coin demand coming in at 92.7 million oz, the third highest total on record.
Industrial silver fabrication demand in 2012 dipped to 846.8 million oz.
The Silver Institute’s Full 2013 World Silver Survey is below:
From The Silver Institute:
Industrial silver fabrication demand in 2012 dipped to 846.8 million oz.
The Silver Institute’s Full 2013 World Silver Survey is below:
From The Silver Institute:
Continued Strong Silver Investment Demand Drove Annual Average Price to Second Highest on Record
Jewelry Demand Remained Strong While Industrial Demand Eased Modestly
(New York City – April 24, 2013) Robust global silver investor demand was the dominant driver of silver prices last year, accounting for almost a quarter of total silver demand. Averaging $31.15 per ounce, 2012’s price level was the second highest on record, behind the average reached in 2011. While last year was a volatile year for most precious metals, globally, silver investment rose to a total of 252.7 million troy ounces (Moz). That figure represents approximately $8 billion on a net basis, substantially above the annual average of $1.2 billion over the 2001-10 timeframe, according to “World Silver Survey 2013,” released here today by the Silver Institute.
Silver Investment
Investors remained significant net buyers of silver in 2012, as evidenced by the 21 percent increase in implied net silver investment (which includes physical bar investment, exchange traded funds and fund activity on Comex) to set an all-time high of 160.0 Moz. By comparison, in 2004, the level of implied net silver investment was 5.4 Moz.
Global silver ETF demand was robust, up by 55.1 Moz last year, hitting a historic high of 631.4 Moz. Total ETF holdings rose to a record $18.9 billion at year-end, up 16 percent from the figure recorded at year-end 2011.
Buoyant investor interest was also seen in demand for coins & medals at 92.7 Moz in 2012, the third highest level ever recorded. Coin minting in China posted a strong increase, realizing a 47 percent gain over 2011.
Fabrication Demand
Total silver fabrication demand in 2012 dipped to 846.8 Moz, reflecting losses in key areas. Industrial silver fabrication slipped by 4 percent to 465.9 Moz, the result of the challenging economic environment seen in man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However, India recorded a 4 percent gain while China experienced a small increase in industrial demand.
Worldwide jewelry fabrication at 185.6 Moz remained effectively unchanged from 2011, thereby proving far more resilient than gold with its 4% decline. Growing consumption in India and China for silver jewelry offset softer western markets. Photographic demand for silver fell to 57.8 Moz, while the silverware sector slipped to 44.9 Moz due to ongoing structural factors and economic weakness.
World Silver Supply and Demand (million ounces) (totals may not add due to rounding)
Supply
2011 2012 Mine Production 757.0 787.0 Net Government Sales 12.0 7.4 Old Silver Scrap 258.1 253.9 Producer Hedging 12.2 - Implied Net Disinvestment - - Total Supply 1039.4 1048.3
Demand
2011 2012 Fabricatio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487.8 465.9 Photography 66.1 57.8 Jewelry 186.5 185.6 Silverware 48.3 44.9 Coins & Medals 118.3 92.7 Total Fabrication 907.1 846.8 Producer De-hedging - 41.5 Implied Net Investment 132.3 160.0 Total Demand 1039.4 1048.3
Mine Supply and Costs
Global silver mine production grew last year to 787.0 Moz, primarily due to by-product output from the lead/zinc sector. Primary silver mine supply grew by 1 percent to account for 28 percent of global silver mine output. Mexico was the world’s largest silver producing country in 2012, followed by China, Peru, Australia and Russia. Primary silver mine cash costs rose to $8.88 an ounce, reflecting higher prices for labor, electricity, and maintenance charges.
Above-Ground Stocks
Supply of silver from above-ground stocks fell by 7.5 percent to 261.3 Moz in 2012, driven by a continued decline in government stock sales, a drop in scrap supply, and the absence of net-producer hedging. Producer de-hedging added 41.5 Moz to the demand equation in 2012. Government stock sales fell a staggering 39 percent to a 15-year low of 7.4 Moz. A continued decline in disposals from Russia and an absence of government stock sales from China and India were the primary factors. A drop in western supplies of recycled jewelry and silverware, combined with further falls from photographic sources, drove silver scrap supply down further by 1.6 percent to 253.9 Moz.
About the “World Silver Survey,” the Silver Institute and “Survey” Ordering Information
The 2013 edition of the “World Silver Survey” was independently researched and compiled by London-based Thomson Reuters GFMS, the leading metals research company. The Silver Institute has published this annual report on the global silver market since 1990, to bring reliable supply and demand statistics to market participa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orld Silver Survey 2013″ was sponsored by 24 companies and organizations from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Europe and Asia. These firms are involved in most aspects of the global silver industry, from mining and refining to trading and manufacturing. Founded in 1971, the Silver Institute is an international industry association. Its members include leading silver producers, refiners, manufacturers and dealers.
Copies of “World Silver Survey 2013″ are available to the media upon request and can be purchased for US$225 from the Silver Institute, 1400 I Street NW, Suite 550, Washington, DC, 20005; by phone at 202/835-0185; or from the Institute’s web site www.silverinstitute.org.
For copies outside North America, please contact Thomson Reuters GFMS by phone at +44 (0) 20 7542 1682. You can also email your request to the Silver Institute at info@silverinstitute.org and Thomson Reuters GFMS at jadwiga.zajac@thomsonreuters.com.
World Silver Survey 2013 Sponsors
Major Sponsors
General Sponsors
- A-Mark Precious Metals, Inc.
- Coeur d’Alene Mines Corporation
- Fresnillo Plc
- Industrias Peñoles, S.A.B. de C.V.
- Pan American Silver Corp.
- Silver Wheaton Corp.
Contributors
- Alexco Resource Corp.
- Barrick Gold Corporation
- Cia. de Minas Buenaventura, S.A.A.
- Endeavour Silver Corp.
- Goldcorp Inc.
- Hecla Mining Company
- KGHM Polska Miedź S.A.
- Republic Metals Corporation
- Scotiabank
- Silver Standard Resources Inc.
- CME Group
- Diamond State Depository, LLC
- Golden Minerals Company
- Johnson Matthey Inc.
- Mitsui Global Precious Metals
-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 TD Bank
- Valcambi sa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Contact:
Mike DiRienzo
The Silver Institute
Tel: +1 202-495-4030
Andrew Edson
Andrew Edson Associates
Tel: +1 516-850-3195
Neil Meader
Thomson Reuters GFMS
Tel: +44 7753 969 277
陶冬---資金大騰移
美國經濟復甦的進程,連一半都沒有完成:就業市場雖說有所改善,但是比起2007年的高峰,尚有300餘萬工作機會消失了;消費信心有所改善,不過個人可
支配收入水平比2007年起碼少了10%。但是美國股市卻迭創新高,S&P500早已收復了金融海嘯時的所有失地,對此許多人士感到不解。其實,金融生態環境在量化寬鬆政策下發生了巨變,資金大騰移已在進行中,這個對於資本市場、金融投資、風險偏好均構成變數,並為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深遠的影響。
美 股節節升高,當然有經濟復甦加速、不確定性改善等因素的支持,不過最主要的理由應該是流動性的增加。半年之前,就有分析師提出Great Rotation(大輪轉)的概念,指風險意識轉淡,資金流出債市進入股市。迄今為止,沒有明顯的跡象顯示資金流出美國債市,支撐美股上揚的主要動力來自 儲蓄資金進入共同基金、ETF,帶動股市上升。今年前兩個月,美國最大的基金貝萊德(BlackRock)錄下210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其中九成以上流 入股票類共同基金或ETF。
超低的儲蓄利率,迫使資金脫離銀行,追求風險資產,以期更高的回報。現在資金的回報預期頗低,多數付息的上市公司的資金回報均高過銀行利率,不計股票升值已經值回本錢。儲蓄出走,乃QE大格局下資金生態環境的第一個重大變化。
如 今的金融產品,無論是債券還是其他定息收入產品,很少見到10年、30年的年期了,投資年期短期化,是QE大格局下資金生態環境的第二個重大變化。沒有人 知道央行何時退出量化寬鬆,不過投資者對長期通貨膨脹前景卻不看好,惟有通過縮短年期來享受QE的盛宴,又不至於在派對結束時被留在黑暗中。畸形的貨幣政 策,帶來短線的投資組合,資金隨時準備在擊鼓傳花音樂停止時奪路而逃。
儲蓄出走和年期縮短,在筆者看來 是各國央行量化寬鬆政策常態化後,資金市場發生的新的生態性的改變。儲蓄出走,正在導致經濟非銀行化,銀行一方面資產數量下降,另一方面中介功能減弱,銀 行不再是國計民生的中軸與重心,資產管理業了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對於零售資金,追求β成為新的時髦(在投資領域,β為風險權重,α為個性化的收益)。現 代資本主義發足至今,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儲蓄資金趨向風險資產的騰移,但是其規模及範圍均無法與這十年的騰移可比。本世紀初開始資金流向房地產的潮流,似 乎在2008年危機中已經煙消灰滅,可是近來又重新崛起,只是資金更多地流向股市。究其根源,流動性過多,儲蓄回報過低。
由 於對長期通脹前景不感樂觀,同時對量化寬鬆的退出時機難以把握,資金不約而同地選擇短期金融產品。此舉應該說是風險規避的理性反應,但是實際上卻在製造潛 在風險。當所有人都在縮短投資年期時,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年期錯位便難以避免,風險的錯位便難以避免。資金騰移對金融業的經營和風險控制都是挑戰。銀行儲蓄 的年期不斷縮短,銀行的經營模式便受到衝擊,不僅貸款規模受到限制,存貸之間的年期錯配也愈來愈嚴重。在保險公司,投資愈來愈集中於短期資產,而保單的年 期卻長很多,當年看來很正常的回報率要求在今天幾乎難以達到。收益上結構性下降,正在逼迫保險公司攀爬風險曲線,通過增加風險系數來提高收益率,其代價當 然是保險公司所冒的投資風險愈來愈大。
儲蓄出走和年期縮短,不僅在國外發生,在中國也同樣出現了,不過中國資金目前選擇投資理財產品或住房而非股市。這個同樣是中國量化寬鬆政策的後果,只是A股實在是扶不起的阿鬥,讓資金另擇良木而棲之。
資金生態環境的變化意味著甚麼?1)銀行在經濟中的地位會進一步下降,而且可能伴隨著利潤率的滑落。2)資產管理的需求會更大,理財多樣化的呼聲會更高。3)風險資產既是自主的選擇,也是利潤要求下必然的選擇。4)年期與風險錯配在持續加深。
在可預見的將來,筆者認為全球範圍內流動性依然充沛,不過利率可能逐步緩慢上升。利率的總體水平仍會低過歷史正常水平,但是零利率的時代會明後年開始出現改變。屆時資金行為又會如何衍變,同樣值得關注。
本文原載於新財富,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美 股節節升高,當然有經濟復甦加速、不確定性改善等因素的支持,不過最主要的理由應該是流動性的增加。半年之前,就有分析師提出Great Rotation(大輪轉)的概念,指風險意識轉淡,資金流出債市進入股市。迄今為止,沒有明顯的跡象顯示資金流出美國債市,支撐美股上揚的主要動力來自 儲蓄資金進入共同基金、ETF,帶動股市上升。今年前兩個月,美國最大的基金貝萊德(BlackRock)錄下210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其中九成以上流 入股票類共同基金或ETF。
超低的儲蓄利率,迫使資金脫離銀行,追求風險資產,以期更高的回報。現在資金的回報預期頗低,多數付息的上市公司的資金回報均高過銀行利率,不計股票升值已經值回本錢。儲蓄出走,乃QE大格局下資金生態環境的第一個重大變化。
如 今的金融產品,無論是債券還是其他定息收入產品,很少見到10年、30年的年期了,投資年期短期化,是QE大格局下資金生態環境的第二個重大變化。沒有人 知道央行何時退出量化寬鬆,不過投資者對長期通貨膨脹前景卻不看好,惟有通過縮短年期來享受QE的盛宴,又不至於在派對結束時被留在黑暗中。畸形的貨幣政 策,帶來短線的投資組合,資金隨時準備在擊鼓傳花音樂停止時奪路而逃。
儲蓄出走和年期縮短,在筆者看來 是各國央行量化寬鬆政策常態化後,資金市場發生的新的生態性的改變。儲蓄出走,正在導致經濟非銀行化,銀行一方面資產數量下降,另一方面中介功能減弱,銀 行不再是國計民生的中軸與重心,資產管理業了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對於零售資金,追求β成為新的時髦(在投資領域,β為風險權重,α為個性化的收益)。現 代資本主義發足至今,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儲蓄資金趨向風險資產的騰移,但是其規模及範圍均無法與這十年的騰移可比。本世紀初開始資金流向房地產的潮流,似 乎在2008年危機中已經煙消灰滅,可是近來又重新崛起,只是資金更多地流向股市。究其根源,流動性過多,儲蓄回報過低。
由 於對長期通脹前景不感樂觀,同時對量化寬鬆的退出時機難以把握,資金不約而同地選擇短期金融產品。此舉應該說是風險規避的理性反應,但是實際上卻在製造潛 在風險。當所有人都在縮短投資年期時,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年期錯位便難以避免,風險的錯位便難以避免。資金騰移對金融業的經營和風險控制都是挑戰。銀行儲蓄 的年期不斷縮短,銀行的經營模式便受到衝擊,不僅貸款規模受到限制,存貸之間的年期錯配也愈來愈嚴重。在保險公司,投資愈來愈集中於短期資產,而保單的年 期卻長很多,當年看來很正常的回報率要求在今天幾乎難以達到。收益上結構性下降,正在逼迫保險公司攀爬風險曲線,通過增加風險系數來提高收益率,其代價當 然是保險公司所冒的投資風險愈來愈大。
儲蓄出走和年期縮短,不僅在國外發生,在中國也同樣出現了,不過中國資金目前選擇投資理財產品或住房而非股市。這個同樣是中國量化寬鬆政策的後果,只是A股實在是扶不起的阿鬥,讓資金另擇良木而棲之。
資金生態環境的變化意味著甚麼?1)銀行在經濟中的地位會進一步下降,而且可能伴隨著利潤率的滑落。2)資產管理的需求會更大,理財多樣化的呼聲會更高。3)風險資產既是自主的選擇,也是利潤要求下必然的選擇。4)年期與風險錯配在持續加深。
在可預見的將來,筆者認為全球範圍內流動性依然充沛,不過利率可能逐步緩慢上升。利率的總體水平仍會低過歷史正常水平,但是零利率的時代會明後年開始出現改變。屆時資金行為又會如何衍變,同樣值得關注。
本文原載於新財富,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英美也瘋狂搶金 鷹揚金幣賣斷 銷量年增1.18倍
黃金價格繼周二回軟後,再度在買盤低吸支持下反彈,周三高位曾升至每盎司1434.25美元。英、美兩地都有搶購黃金的熱潮,美國0.1盎司的鷹揚金幣更出現賣斷市的情況,銷量按年增1.18倍。
《星島日報》報導,美國鑄幣局決定暫停銷售0.1盎司的鷹揚金幣,因金價上周大跌後,引發市民搶購,現在庫存已經售罄,這是繼2009年11月以 來,當局首次出現停售黃金產品。4月以來,美國鑄幣局已經累計銷售17.5萬盎司的飛鷹金幣,可與2009年11月創下的23.15萬盎司的紀錄媲美。
除了美國,英國也出現買金潮,英國一家金鋪本周營業額增加4.68倍,部分金鋪的金幣和金條更是搶購一空。
分析師指,雖然有搶金潮的支持,金價連日回穩,但受制於美匯指數上升、全球股市表現理想,以及資金持續流出黃金ETF基金,金價反彈幅度有限。
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Trust的持金量,周二下跌0.68%,至1097.19公噸。金市近期的波動走勢,反映實際需求買家紛紛入市,與機構投資者從金市撤出資金之間的角 力。路透社的分析師調查,預測金價今年底會回升至每盎司1450美元至1550美元。
劉憶如:重挫之後,誰為黃金定價?
劉憶如
黃金固然抗通膨,但2008年後,通膨的擔心並非金價上漲的唯一理由。走過全球80年來最大經濟危機,美元的地位是否如前,各國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組合中,美元比重下降時,是否將由黃金取代部分地位,這些制度上的改變,才是最終也最長遠影響金價的本質。
2008過後幾年,經濟復甦產生兩極化分岐現象,新興市場成長快速,但歐洲各國遲遲不見復甦跡象;最關鍵的美國,則終於在極為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後,目前露出曙光。
在這樣的背景下,黃金價格上周暴跌,4月15日一天之間重挫9.34%,創下過去30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本次重挫,去年已有跡象。去年7月,歐洲央 行總裁德拉吉(Draghi)宣示捍衛歐元,去年9月接著宣布直接貨幣交換(OMT),無上限收購願意遵守救助條件的歐元國公債。這個動作化解了歐債危 機,大幅降低全球二次衰退的風險,黃金的漲勢,也因此暫時告一段落。
從根本面來看,去年歐債危機的解除,當然影響黃金價格。上周的驟跌,源於幾項短期因素,包括投資人獲利了結,賽普勒斯央行出售黃金的消息,美國經濟 持續回穩(所以預期量化寬鬆應已接近尾聲),但全球景氣回春不如預期(所以擔心需求不足)等,因此調節也不無道理;但長期黃金價格,最主要其實還是須看未 來全球尤其是美元的貨幣發行狀況;因為從長期角度觀察,金價最主要仍是受貨幣政策影響。
1971年,全球陸續改採浮動匯率制度,黃金價格自當時的每盎斯37美元,上漲至2011年高點的1920美元;反映的與其說是黃金的漲價,不如說 是美鈔,以及全球貨幣的跌價。1944至1971年間,全球各國貨幣發行增量必須與美國掛勾,而美國則必須與黃金數量搭配發鈔,也就是所謂「各國貨幣盯住 美元,美元盯住黃金」的固定匯率制。
可以理解,在這樣的制度下,貨幣不是中央政府可隨意控制的政策工具,黃金相對於鈔票的價格,自然也相對穩定。
但自1971年後,尤其2001至今,在一個貨幣發行不再受限的浮動匯率制度下,美元及世界各主要國家,鈔票的發行成了脫韁野馬,更成了一種極為方 便的政策工具。鈔票的濫發,至今屢次發生。不論是2001年,因應網路泡沫的破裂,還是2008年因應全球衰退,印鈔票皆成為最方便的做法。觀察金價的長 期走勢,就可看見貨幣政策對金價的影響。
全球改採浮動匯率制度後,黃金自1971年的37美元,2001年的265美元,一路上升走至2011年的1,920美元。若鈔票的供給量可「想增 加就增加」,黃金的供給數量卻僅能靠新開採的金礦提供時,鈔票與黃金之間的對價關係,就很清楚。2001年來,美元的超額供給,當然更是黃金在其後十年 間,上漲超過七倍的重要因素。
此次黃金價格的暴跌,實源於各種錯縱複雜因素;有長期、有短期,有正面、有負面。但其實應認清的是,黃金固然抗通膨,但2008年後,通膨的擔心並 非金價上漲的唯一理由。走過全球80年來最大經濟危機,美元的地位是否如前,各國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組合中,美元比重下降時,是否將由黃金取代部分地位,這 些制度上的改變,才是最終也最長遠影響金價的本質。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