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

張炳南:歐美臨危未拋售,證明黃金穩定金融的價值

彭博社31日報導,中國黃金協會秘書長張炳南在受訪時表示,大陸下半年的黃金需求可能會趨緩,因為婚慶珠寶首飾需求可能已提前出籠,4月底、5月初的瘋狂搶購景象不會再出現。他說,金價今年是否會續跌的不確定性因素可能會導致中國部分投資人不敢在下半年進場作多。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發表的統計報告,2013年第1季中國大陸黃金需求量年增20%至創紀錄的294.3公噸,同一時間全球需求則是年減13%至963公噸。WGC指出,當地股市表現疲軟加上房市面臨調控管制,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民眾將黃金視為投資工具。

證券時報報導,張炳南5月28日在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指出,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歐洲(包括賽普勒斯在內)從未拋售黃金,顯示黃金儲備作為金融穩定、國家安全之錨的重要作用。
張炳南說,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元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貨幣,除了經濟總量和國際貿易龐大、經濟實力雄厚外,更重要的是美國黃金儲備占當時全球官方儲備的四分之三,因此能夠操縱建立布林頓森林體系,在藉黃金登上歷史舞台。

Stonewall Resources Limited於5月7日透過澳洲證券交易所(ASX)發布公告表示,山東齊星鐵塔(002359)有意以1.4億美元收購旗下子公司 「Stonewall Mining Pty Ltd」。齊星鐵塔7日在commit給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公告中指出,黃金兼備一般商品和貨幣的雙重屬性,是稀缺的全球性戰略資源、被喻為經濟、金融安全 的定海神針,在應對金融危機、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大媽以及山東齊星鐵塔等中國企業為何無視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苦勸拼命買黃金?難道,身為美債最大持有國的中國大陸真的已經下定決心、不想讓美國繼續享有離譜的特權(用憑空創造出來的貨幣借錢、還 錢)?中國大陸國務院為何在6日宣布將於今年內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


{人幣當儲備還缺啥?黃金與利率自由化!}

 一文將提供讀者一些思索方向。

人幣當儲備還缺啥?黃金與利率自由化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瀕臨破底,對於身為美債最大持有國的中國大陸來說,光生氣、斥責是於事無補的。不想讓美國繼續享有離譜的特權(用憑空創造出來的貨幣借錢、還錢)?想迫使美國認真面對預算赤字問題?那麼大陸就得爭氣點、努力讓經濟發展模 式轉向內需,想辦法讓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晉升到足以威脅美元的地步!這麼做真的有用嗎?Pento Portfolio Strategies總裁Michael Pento 2月告訴CNBC,確保美元儲備貨幣地位是美國當前面臨最重要的國家安全議題,比北韓核子試爆還重要一千倍。

 
商品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2012 年4月在接受businessinsider.com專訪時曾說,沒讓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是大陸當局的最大失策,因為這會讓通膨壓力不減反增。中歐國際工 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Oliver Meng Rui)、倫敦商學院畢業生周安博(Andy Bodrog)今年初為中國美國商會撰文時指出,大陸雖是全球經濟的重量級選手,但它的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卻仍是輕量級的水準。
 
大陸決策官員顯然很清楚,人民幣沒有國際化是自己的損失。有「人民幣先生」稱號的周小川此次破例留任人行行長顯然已對外界傳達出強烈的國際化訊息。從大陸人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近日接連拋出人民幣國際化風向球(匯率波動區間放寬、開放資本帳),到澳元日前成為第三種可與人民幣直接兌換貨幣,再到澳洲政府宣布將動用外匯存底購買大陸公債,這些訊息明顯透露出人民幣正加速朝儲備貨幣的長遠目標邁進。
 
《專家:大陸需發展具深度、流通性的公債/企業債市場》
根據康乃爾大學教授Eswar Prasad、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候選人Lei (Sandy) Ye在2012年2月發表的報告,全球前六大經濟體僅有中國人民幣不是儲備貨幣。報告預測人民幣將在10年內成為儲備貨幣、侵蝕但不會取代美元的霸主地位;5年內人民幣將成為IMF特別提款權(SDR)的組成貨幣。
 
這份報告指出,在人民幣成為匯率可自由浮動的儲備貨幣之前必須先經歷國際化、資本帳可轉換性等進程,而要降低資本帳開放的風險就得先允許匯率更為自由地波 動。此外,發展具深度、流通性的政府/企業債券市場以及外匯現貨/衍生性市場也是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Prasad 2011年8月底在美國懷俄明州傑克森洞(Jackson Hole)全球央行總裁年度聚會發表研究報告時指出,新興經濟體應該尋找其他規避全球危機的方式,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持續增持美國公債。他說,美國公債以及其他先進經濟體公債也許具有良好的流動性,但絕對稱不上是安全資產。
 
中國網27日報導,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表示,大陸問題不是所謂的銀行業或者是虛擬經濟過度發展,而是服務業尤其是金融銀行和資本市場嚴重不發達制約了大陸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的發展。
 
《易綱接連拋出人民幣國際化風向球:匯率波動區間放寬、開放資本帳》
易綱今年3月表示,無論從國際收支平衡來還是從市場預期來看,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的條件已日臻成熟。易綱日前在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3年華盛頓春季會議時進一步表示,人行計劃在近期進一步放寬人民幣匯率交易波動區間。
 
彭博社4月19日報導,易綱在2013年IMF華盛頓春季會議表示,當前的經濟條件有利於大陸進一步開放資本帳。他說,開放資本帳的條件包括彈性的匯率、健全的公共財政與銀行以及相對良好的經濟基本面。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國際金融報採訪時表示,人行應該會在8月宣布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因為中美經濟戰略對話(S&ED)將在7月(8-12日)登場。他說,目前大陸日均外匯交易量僅佔全球的0.4%,但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貿易國,連南韓外匯交易量都佔全球的0.9%,因此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勢在必行。
 
《人民幣與澳元直兌啟動,許多央行都想買人民幣》
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1月底報導,俄羅斯總理Dmitry Medvedev在接受德國商業日報(Handelsblatt)專訪時指出,人民幣必須在全球貨幣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
 
Thomson Reuters 4月23日報導,蘇格蘭皇家銀行為《央行雜誌(Central Banking Publications)》所做的調查顯示,在60位受訪央行官員(註:合併資產管理規模逼近7兆美元)當中高達三分之二考慮投資人民幣。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澳洲央行副總裁Philip Lowe 24日宣布計畫動用5%的外匯存底(註:截至3月底為止金額達382億澳元或390億美元)購買大陸公債。2006年上任的RBA總裁Glenn Stevens已連續4年獲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的A級評比。
 
包括智利、日本以及馬來西亞等國目前都已持有人民幣資產,而奈及利亞央行外匯存底大約有10%是以人民幣來計價。日本在去年3月成為第一個獲准直接投資大陸公債的主要已開發國家。大陸去年貿易金額大約有12%是以人民幣清算,但德意志銀行預估佔比今年將可升至15%。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在4月25日發表的報告,人民幣躍升為全球第13大主要國際支付貨幣,市場佔有率創新高、達0.74%。arabianbusiness.com 21日報導,匯豐(HSBC)預估兩年內大陸的貿易交易將有2兆美元的約當金額是以人民幣來結算。他說,在可預見的未來人民幣都不會取代美元成為全球最主要貨幣,但其重要性將日益提高。
 
人行統計顯示,今年1月大陸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出自外匯交易的人民幣部位,跨境資本進出觀察指標)達到6,837億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新高;2、3月分別達到2,954億元、2,363億元。外匯佔款連續第4個月成長,代表人民幣升值預期升溫、資本持續流入大陸。
 
《余永定:利率自由化之前人民幣難以國際化》
富比士日前公布,全球前二十大公司(註:以營收、盈餘、資產規模以及市值來評比)當中大陸就佔了三家,包括前兩名的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以及第11名的中國銀行。大陸銀行巨擘為何能夠把艾克森美孚、蘋果等跨國公司比下去?大陸利率尚未自由化應該是主要原因!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去年7月發表報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想要看到具體進展前,發展具深度與流通性的金融市場、推行具彈性的匯率市場以及市場化利率將是不可或缺的。
 
東方財富網 報導,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合夥人彭怡指出,大陸利率市場化是發展方向和大勢所趨;貸款利率目前已基本放開,下一步重點應是存款利率。不過,她說大陸目前 實施利率自由化的條件尚不成熟,完全放開存款利率這臨門一腳將會非常謹慎,有人估計可能會要10年左右的時間;利率自由化後銀行可能出現虧損,甚至頻臨倒 閉。
 
余永定在今年3月兩會期間表示,大陸今年應該將人民幣的日交易區間擴大至中間價上下5%或7%,但應該加強對資本流入的監控。人行去年4月將每日交易區間從中間價上下0.5%擴大至1%。
 
中國證券報報導,余永定指出,近幾年來大陸的金融脆弱性一直在上升,企業債估計超過GDP的120%,廣義貨幣供應量(M2)總計超過GDP的180%。他說,之所以主張緩步解除資本控制是因為大陸的經濟改革一直都做得不夠徹底、產權到現在還沒有明確定義;所有權不明確並存在腐敗,資本的跨境自由流動會鼓勵洗錢和資產轉移並將影響社會穩定。
 
余永定提到,在大陸金融系統太脆弱以致無法抵禦外部衝擊、全球經濟陷入動盪的情況下,人行想冒險借助資本帳快速自由化來催生一個更健康更健全的金融系統, 將是很不明智的選擇。阿思達克報導,余永定出席新經濟思維研究所舉辦的經濟論壇時表示,不贊成大陸在2020年前實施資本帳自由化。
 
《貨幣互換協議是救命丹,不代表人民幣已成為全功能全球貨幣》
人行3月26日與巴西中央銀行簽署中巴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1900億元人民幣/600億巴西雷亞爾、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此外,英國央行(BOE)也在今年2月22日宣布,將盡快與人行簽署中英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清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去年10月指出,大陸之所以與印尼、阿根廷、澳洲、巴西等國家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是因為雷曼兄弟在2008年9月破產後全球資本市場資金凍結,導致全球進出口廠商無法取得美元融資、貿易因而陷入停擺。美國聯準會(FED)當時雖透過貨幣互換協議供應美元,但並非所有國家都能順利取得。
 
程致宇說,許多人以為本幣互換已讓人民幣在國際市場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但事實上這只是危機來臨時充當應急資金,決非象徵人民幣已成為全功能的全球貨幣。
 
《人民幣含金量不足,陸黃金外匯存底佔比偏低》
證券時報去年12月報導,德意志銀行發表報告指出,長期而言人民幣將挑戰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支撐人民幣大陸至少需要在黃金儲備上與美國展開競爭。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委託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OMFIF)在2013年1月所提出的研究報告,WGC預估中國大陸在2007-2012年間大 約倍增了黃金儲備量,2012年7月持有數量達1,054噸,佔大陸外匯存底的1.6%。相較之下,2011年美國、德國、法國、英國、俄羅斯、印度、日 本的黃金外匯存底佔比分別達到74.5%、71.4%、71.1%、16.2%、8.7%、9.2%、2.9%;全球平均值為14.4%。
 
中國工信部 去年11月指出,黃金是一種兼具商品和貨幣雙重屬性的特殊產品,在應對金融危機、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uters 4月17日報導,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IC)監事長金立群(Jin Liqun)表示,黃金是貨幣儲備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黃金供給量可能趕不上全球經濟規模的擴增速度,金價長線依舊看漲。
 
今年3月,易綱意有所指地表示,黃金儲備和黃金投資永遠是一個選項、也永遠都會考慮,但多儲存一些黃金需要綜合考量,因為相對於大陸的外匯儲備這個市場太小了。不過,他也坦承大陸目前的官方黃金儲備(1,054噸)和美國、德國比起來的確不算多。
 
道瓊社26日報導,瑞士人民黨在一週前提議要求瑞士央行(SNB)必須將黃金外匯存底佔比維持在20%或更高水準。瑞士政府表示,這項提議已取得交付公投 所需的10萬份聯署書。2008年迄今SNB黃金儲備量一直維持在1,040公噸,以2012年底的金價來計算相當於500億瑞郎(537.6億美元), 相當於10%的外匯存底佔比。

羅家聰:再看東盟及南亞究竟幣戰誰在打?



上周看過亞太區東面十國的所謂貨幣戰況,今次繼續西移,看看東盟及南亞國。

若說所謂的亞太貨幣戰主打貶值、幹預彙市,那麼最易觀察此現象之地應是新加坡。星、港常被相提並論,而兩地在貨幣政策上也有一罕見共通點──均以彙率而非利率為政策目標。

亞洲金融風暴後,表明以彙率而不以利率為政策者,所餘無幾;而懶如香港般,將彙率鎖定後三十年一成不變者,更是鳳毛麟角。

新加坡的貨幣政策是不時檢討彙率區間,若掀幣戰,其實大條道理貶值是也,但實際上,兌美元彙價除曾於1997年大貶以外,往後至今都是升值【圖1】。加上貨幣基礎增速一直穩定,看來不似在打什麼幣戰。

越南貨幣長期貶值
鄰國馬來西亞情況差不多,只是1997年時的貶幅(貶近一半)遠較新加坡驚人;但實施外彙管制數年後還是升值收場【圖2】。而近十餘年的貨幣基礎增速亦穩定。

馬來西亞另一鄰國文萊,基礎近年急增,是亞太區中較罕見的【圖3】。至於彙價,過去十年亦大幅升值。說貨幣戰打真軍者,文萊幾乎是區內唯一例子,但乃去年事。

往北走所見,越南的情況跟之前提到的國家/地方大不同了:貨幣基礎均速增長,但美元彙價多年來持續貶值──這是前述十幾個地方中首個長期處於貶值【圖4】。

西鄰的柬埔寨曾在亞洲風暴時大貶,之後彙率趨於穩定但仍緩慢貶值;貨幣基礎方面,則保持大致均速增長【圖5】。不過,越、柬二國雖長貶,但2012年起卻只橫行。

至於西鄰的寮國以至更西的泰國,情況又不同了──一如之前的星、馬等國,貨幣基礎雖穩增,但美元彙價卻非長貶長有,寮國的在過去七年保持升值【圖6】,至於泰國的更在過去十年穩步升值【圖7】。這兩者都是近年當炒的東南亞新興市場。

緬甸的情況又有點不同。昂山素姬去年4月當選國會議員,標志著制度起了變化。同月緬元彙價由「不切實際」的6、7元水平(兌每美元)一貶至800以上【圖8】。此前幾年,其實黑市緬元已貶至逾千,這次官方貶值,只是順應市場的實際操作而已。

至於貨幣基礎增速,則由有紀錄、未貶值起至到已大幅貶值的今天,均未見異樣。雖然去年末季有指緬甸甚具投資機遇,不過正正也由此刻開始,緬元由貶後最強水位850一路貶至近日的950,足逾一成。跟鄰國越、柬最不同的是,緬元近年仍在貶值。

再往西走,是孟加拉國、印度和斯里蘭卡。三國都有兩共通點:就是貨幣基礎增速在多年來穩定,未見突然加快或減慢;而美元彙價皆多年來長期貶值,但又有點像越南、柬埔寨情況,近兩年彙價未見貶值,甚至倒升,顯然不似在打幣戰【圖9、10、11】。

中東貨幣戰早已發生
巴基斯坦是少數長年貶值而至目前仍貶的國家【圖12】;另一也如斯的是緬甸。巴國貨幣基礎未見升速加快,貶值似有地緣因素:西鄰的伊朗彙價也是長年多次貶值,北鄰的阿富汗過去三年也急速貶值。若說有貨幣戰,或許早在中東發生,而非亞洲!

兩周以來看過二十二個地方,日本「帶頭」貶後還有誰貶?僅印度尼西亞、緬甸及巴基斯坦。

東盟國家及南亞包括越南、柬埔寨、緬甸、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及巴基斯坦,二、三十年來都在兌美元貶值,我們斷不可以說貨幣戰已打了逾二十年吧!至於東亞不少地方,盡管近月稍有貶值但幅度輕微,且十年以來仍處升勢,難言是戰。

至於各地零星減息,多屬一次過的1/4或半厘最低消費,說成幣戰同樣牽強。貨幣基礎方面,更是多無異樣。

自從日本狂印銀紙,印到央行總裁都承認通脹預期正在升溫,從而令長息飆升後,相信諸國將漸明白,所謂的貨幣戰,若是口水戰則效果難以持久,若是打真軍瘋狂印,分分鍾玩死自己。

狂印銀紙這玩意,自幾百年前有貨幣以來,已有多國做過多次實驗,詳見TomSargent的The BigProblem of Small Change。狂印若行,還有國家會衰退嗎?

在下將一連兩、三星期放假,期間同事劉振業將有精彩研究跟讀者於敝欄分享。























2013年5月30日星期四

泰國正在輸掉貨幣戰爭





全球主要央行寬鬆推動熱錢流入亞洲,並推高了亞洲貨幣。下圖為泰銖兌美元的走勢:




相比於更大型經濟體,對於泰國這樣一個嚴重依賴出口的國家來說,熱錢流入帶來的不確定性要遠高得多。泰國出口約佔經濟規模的60%。

今年以來,泰銖兌美元升值幅度最高超過6%,儘管此後有所緩和。今年第一季度,​​泰國出口環比下跌了0.1%,經濟收縮了2.2%。而在去年第四季度,泰國出口增長3.0%,經濟增長2.8%(所有數據均經過季調)。相比之下,儘管美元兌日元已升值約20%,但美國經濟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一般而言,央行可以通過降息來抑制熱錢流入。一些分析師也認為,泰國央行可能會在29日政策會議上降息。但鑑於泰國經濟仍在快速增長,降息可能導致經濟過熱。這也就是泰國為什麼可能不得不採取更嚴厲措施的原因。

泰國財長Kittiratt Na-Ranong週二已經表示,政府正在製定新規,阻止大量資本流入。

而這將不會是泰國第一次實施資本管制。 2006年,泰國曾要求外來資本在泰國停留一年時間;此後在2010年,泰國對外國投資者購買政府債券施加了留置稅(withholding tax)。不過,這些措施無一成功。

紐交所保證金負債額創新高



最新公佈的今年4月數據顯示,投資者在紐約交易所保證金賬戶的負債規模達到了38.437萬美元,刷新了2007年7月時38.137萬美元的最高紀錄。
 
 
金融服務機構Orcam Financial的創始人Cullen Roche認為,這個跡象體現出,過去三十年,信貸分散已經成為許多藉款趨勢的主要特徵,即:貸款沒有用來提高生產力,而是越來越多地用於押注資產價格這樣的投機行為。

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主要是美聯儲的政策使市場特別關注資產價格,很多人過於信賴“伯南克對策”或者“格林斯潘對策”,相信美聯儲決策者不會對市場崩潰坐視不理,於是他們就熱衷投機。

最近這次金融危機導致的衰退期間,家庭貸款供應仍然很吃緊,上述趨勢就格外耐人尋味。

雖然過去18個月裡,貸款標準已經放寬,但銀行顯然對借貸提供保證金購買股票這樣的非生產性融資興趣更高。

陶冬 --QE分水嶺已至

 陶冬

5月22日,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國會聽證會上指出,在未來數個月可能調整每月850億美元的購債計畫。話音一出,股市、債市、匯市齊動。其實市場更應該關注的是聯儲四月份會議記要。記要裡面,除伯南克及其最親密的幾個盟友外,公開市場委員會中的鷹派及鴿派成員均對目前的QE3計畫存有微言,美國貨幣當局對目前的量化寬鬆政策做出調整已被提上議事日程。

聯儲何時以及以怎樣的力度調整QE政策,取決於未來數個月的經濟資料。筆者傾向於認為,聯儲於九月例會上啟動QE減碼步驟,購債數量降至400-450億美元,隨後觀察經濟表現,再謀下一步動作。此舉對美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有限。首先聯儲減少購債,而非賣債,即放水速度減慢而非抽水。其次,目前體系內流動性過多,且多滯留在金融市場,放水略緩未必改變銀行的貸款標準,美國信貸已見復蘇跡象。再者,聯儲所做乃“摸著石頭過河”,經濟一旦有變,政策隨時可以調整。美國流動性過剩、利率處超低水準的局面,在可預見的幾年都將維持,尤其是在通貨膨脹走高之時,聯儲的退出舉動估計是一慢二看三通過。

然而聯儲退出從貨幣政策層面上看,卻是一個分水嶺,美國的流動性氾濫已經見到頂峰,儘管時間與路線圖尚不明朗,方向卻十分清晰。這個對三年期以上的國債市場,風險變的十分明顯,聯儲過去靠市場干預所取得的國債收益曲線,勢必出現變局。QE在刺激經濟復蘇上,效果並不突出,但在刺激債市泡沫上的作用,卻是有目共睹的。聯儲退出QE,勢必觸發債市調整,債市由牛市轉熊市,只是時機與調整的形式暫未可知。

儘管聯儲可能退出,歐洲央行仍在放水,日本銀行更可能寬鬆再加碼,全球流動性是不是真的減少呢?聯儲的減碼規模未必大,在全球流動性的總和上,料非震撼性舉動。但是聯儲就是聯儲。歐洲的QE受德國與通貨膨脹的制約,日本銀行的安倍經濟學,受債市和日元的制約,世界只有美國貨幣當局可以無條件、無時限地放水,這對市場不僅意味著流動性,更是信心的體現,令資金敢於杠杆炒作。聯儲縮手,可能是市場信心的分水嶺。

聯儲調整政策,美元走勢勢必進一步變強,帶動海外資金流入美國,利好美國股市和房市,加速美元的升值趨勢,對商品、石油和黃金價格構成抑制,加劇風險資產走勢上的脫鉤。同時,歷史上每次美元出現持續上漲,例必對新興巿場不利。上次美元進入中期升值跡道,是1992年的事情,接下來1995年墨西哥爆出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

央視追踪中國大媽:退休金跑不過CPI 不買黃金能買啥



一、黃金依然搶手

上個月中旬,全球黃金經歷了一次震撼暴跌,直接從每盎斯1550美元下探到了1300美元,隨後中國很多城市都上演了搶購黃金大潮,有媒體稱“中國大媽”打敗了“華爾街金融大鱷”;但黃金在經過一番小幅反彈之後又繼續下跌,中國大媽基本被套。在上一輪搶購潮中,記者在北京著名的黃金賣場菜市口百貨看到,離九點半開門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到這裡來買黃金的消費者已經在門口排起了長龍。有人七點半就從家出來了。

5月27日,同樣是工作日,當記者再次來到菜市口百貨有限公司,看到離商場開門的前十分鐘,仍然有一些消費者在門口排隊,但這裡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一個月來,每天商場開門前都有人排隊,但和一個月之前的搶金潮相比,人已經少了很多。一些消費者也告訴告訴,和一個月之前相比,商場也沒那麼擁擠了。

我們看到,門口排隊來買黃金的大部分都是來在一樓買黃金飾品的,而在菜市口百貨主要銷售投資金條的第四層,客流量則減少得更為明顯。

菜市口百貨有限公司投資部李主任告訴記者,現在經過這兩撥調整以後,顧客在購買方面也更加顯得理智一點,說明短期黃金正在選擇一個方向,消費者也大多都是等待觀望。

隨後,記者來到了北京國華商場專門銷售投資金條的櫃檯,今天來買金條的消費者也是少了很多,而就在一個月之前,這個櫃檯還被圍得水洩不通。當時北京國華商場業務部負責人王鑫告訴記者,商場的庫存已經都擺在櫃檯,像100克、200克左右的金條已經銷售一空了。在4月份搶金潮的時候,國華商場的櫃檯旁邊的牆面上,還貼出了接受預定的公告。而就在一個月之後的今天,櫃檯旁邊的牆面上的公告已經被銷售人員撕了下來。

王鑫告訴記者,上個月出現了一個最強的購買高峰,基本每天金條的量都是不夠的,如果來了消費者來了的話可能還得先預定,先預定金條,然後過三天左右才能提到要買的貨。

經過4月份,黃金價格從310元左右跌至263元,從而很多消費者購買黃金的熱情高漲,在本來是淡季的4月份,商場的黃金銷售量比平時翻了好幾倍,這種異常的現象在這幾年很少見。有的大單一筆就賣了兩萬克,價值500多萬。

記者了解到,在4月份的搶金潮中,國華商場銷售的投資金條大部分的成交價是在270至280元之間,並且還要加上手續費。手續費是100克以上的金條每克加8元,100克以上每克加10元。 ||回購的時候按照當天的最新價每天減兩元是回扣價格,也就是說比買的時候的價格高到10元以上就開始盈利了。

在商場的大屏幕上,我們看到,5月27日商場金條的銷售價格是280.5元。這意味著

當時的買家現在是賠錢的



記者了解到,現在每個商場一般只回收自己賣出的金條,而在這段時間國華商場回收的金條基本上在4月份之前購買的黃金,顯然,想在4月份抄底的中國大媽們,截止到現在並沒有賺到錢,有的還在虧錢。

而國際黃金價格在經歷了小幅反彈後,最近下跌的勢頭又逐漸明顯。那麼,對於這一次的黃金價格下跌,市場的反應又是什麼樣呢?

王鑫告訴記者,上周連續七天之內的銷量也是比較多的,但還達不到之前的搶金高峰。和4月份的搶金潮相比,消費者對待這一次的黃金價格下跌相對比較理性,不再盲目出手,更多的是觀望。在商場內有消費者也告訴記者超過260塊錢就不買了。


二、黃金經銷商豪賭未來

在北京黃金銷售商場,比起前段時間人頭攢動、聲嘶力竭的“搶金潮”,這些​​天不論是金條還是首飾櫃檯,都顯得有些冷清,但是我們的記者看到,在深圳這個全國最大的黃金交易聚集地,正在上演著一輪“搶金潮”,不過,在深圳搶金的並不是普通“中國大媽”,而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黃金經銷商。

記者來到深圳水貝黃金珠寶市場最大的一家黃金加工和銷售企業,僅這家公司加工銷售的黃金就占到全國的四分之一。在這家公司的銷售大廳裡,記者看到這裡已經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黃金經銷商。

來自天津的陳女士是來補貨的,儘管是淡季,這次還是要補五六公斤,要是旺季,她說起碼是十公斤到二十公斤。來自山東的郭女士則要補貨3公斤多。

上個月,因為國際黃金價格大跌而引發的搶金潮,讓國內很多金店的黃金都被搶購一空,貨源告急。當時由於來補貨的經銷商太多,採購量太大,供應商採取了限量供貨的措施。

一些公司甚至在電子屏幕上打出了,不准採購商帶親朋好友前來購買的提示。

深圳市尚金緣珠寶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維平告訴記者,(四月份)這波搶金潮可謂是百年不遇,所有的客戶全都是排著隊拉號這種模式來搶購。為此山東的郭女士曾經派出3個人進來拿貨。

面對這百年難遇的黃金搶購熱潮,供貨商明顯力不從心,供不應求。只好去黃金加工企業那裡逼貨,但是,已經是滿負荷生產的黃金加工企業也深感無奈。

深圳和合百泰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單巨仁告訴記者,工廠就是加班加點,三班倒,滿負荷。

深圳尚金緣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生產主管戚愛華說壓力非常大非常大,因為員工幾乎是沒有休息。當然員工也願意加班,因為收入提高了。原來是六七千塊錢,像上個月都是月入一萬多塊/。現在他們手上的訂單幾乎幾經排到六月底了,客人要的貨基本上每天只能限量。

記者在深圳的黃金加工企業裡看到,由於訂單依然很多,工廠必須三班倒來應付,儘管工人們的工資大幅提高了,但實際上,只賺取加工費的加工企業並不願意看到搶金潮的到來。

深圳百泰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畢子軍告訴記者,黃金的大起大落,對企業來講都不是一個好的事情,因為生產流程不好把握,從原料採購、從人員安排、從物流各方面都會造成一定困難。最理想的就是有個平穩的市場,他們就可以按照計劃,按照企業的長期發展目標來進行規劃。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些從全國各地趕來的經銷商們,不僅是忙著補前段被搶購一空的貨,而且,隨著連日來黃金價格的再次走低,他們還在為下一波的搶金潮備貨。

山東經銷商郭女士說,再出現大幅度下滑的時候,還是要搶的。黃金加工企業也做好了準備應對新的搶購潮流。


三、“跌跌不休,“中國大媽”基本被套

4月18日記者在北京國華商場採訪時遇到了李女士,在經歷了4月中旬的黃金暴跌之後,記者第二次在國華商場碰到了她。這一天,李女士和朋友兩人共購買了160克的金條,包括加工費在內共花費45212元錢。李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其實從來沒有投資過黃金,但連日來的金價下跌,看著周圍的人都在搶購,讓她也心癢癢了。

2013年4月,國際金價可謂“風雲突變”,在沒有明顯徵兆的前提下,4月12日國際金價跌破每盎司1500美元關鍵支撐後;幾天后繼續上演“高台跳水”,大幅下跌9.3 %,創下30年來的單日最大跌幅。受此影響,國內金價也跟著大幅下跌。 4月19日,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現貨成交價格,與年初相比,也下跌了30%。

黃金價格的一路走低在全國多個城市引爆了搶購狂潮。投資者的抄底熱情直接導致店面的金條庫存銷售一空。許多擺放黃金飾品的盒子已經空空如也,甚至連櫥窗裡模特脖子上的項鍊也被顧客買走了。

在南京,一位顧客一次買入10公斤的金條,耗資近290萬元,寶慶首飾總公司相在南京的十多家店舖一天內共銷售黃金3000多萬元,是平時的5倍。火爆銷售導致供不應求,寶慶銀樓甚至“打飛的”——從深圳空運70多公斤黃金過來救急。

在長沙,與去年黃金處於高價位相比,平均每天購買黃金的人數增加了10倍以上,其中一位投資者一天就買了500萬元的金條。

在廣州,多家商店金條斷貨,一家金店裡趕工新做出100根10克金條,不到兩小時便售罄。

甚至在遙遠的寧夏銀川,黃金櫃檯的銷售額,也比平時增長了百分之二十。

黃金銷售的火爆不僅僅是在傳統賣場,據淘寶網數據顯示,4月17日就有超過5萬人網上淘金,以每天超過50%的速度增長。

而在和深圳毗鄰的香港,各大黃金賣場也是人滿為患,櫃檯裡的部分黃金飾品已經脫銷,看著一半空曠的櫃檯,店家都來不及補貨。一位香港市民一下子就買了七八萬元的黃金。來自深圳的羅女士專程跑到香港,買了差不多合人民幣3萬多元的黃金首飾。

在這一場搶“金”潮中,大媽們被看作是主力軍,她們不再像往日在菜市場那樣斤斤計較,買金子如同買白菜,出手闊綽、豪不猶豫,輿論戲稱她們為“中國大媽”。隨後,國際金價出現了明顯的企穩跡象,高盛集團似乎也停止了推薦做空黃金。有網友感嘆,“華爾街分析師抵不過中國大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從5月9日開始,國際金價的觸底反彈行情宣告結束,新一輪的下跌開始啟動,而且這一跌就是“八連陰”,紐約現貨黃金八個交易日跌幅接近8% ,盤中絲毫看不到止跌的跡象。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跌幅也達到6.2%,17日報收275.11元/克。受國際金價持續下行影響,5月17日,北京千足金價格從378元/克降至369元/克,每克下調9元。

本來以為自己購買時已經是金價谷底,但讓李女士沒想到的是,一個多月過去了,自己竟然“被套上了”

記者幫李女士算了一筆賬:4月18日,李女士購買160克黃金時的即時價格為273.8元/克,加上每克8至10元的加工費,李女士共花費了45212元,而就在記者採訪時,5月27日黃金的回購價僅為278.5元/克,這麼一算,她當初投資的160克黃金價格降至44560元,與購買時的成本價相比李女士損失了652元錢。

而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數據,4月22日到4月26日,黃金成交量最瘋狂的一周,金價的加權平均價格為292.01元/克。也就是說,大部分人以292.01元/克左右的價格買入的黃金。再加上加工成本,292.01元購入的黃金實際成本為300元至302元,但是按照5月27日當天回購價278.5元計算,“中國大媽”每克黃金已經被套21. 5元至23.5元計而這還只是完全按投資金條行情計算,如果考慮到其中還有相當部分價格更高的金飾品,損失還要加碼。

在上海城隍廟的一家金店裡,記者遇見了一位前來看金飾的張阿姨。張阿姨說,她半個月前來過,給寶寶買了一個路路通,給自己也買了一個路路通,加起來可能是3000(元)多吧。半個月前來張阿姨聽說金價特別便宜,就趕緊來金店選購了兩樣首飾。可是沒想到,僅僅半個月過去,當她再來到金店時,她發現金飾價格已經每克下跌了十幾元錢。

58歲的翟阿姨也是前一陣子買進了一些黃金,儘管她不願意告訴記者,具體的買入價是多少,但她坦言目前還是虧損狀態。翟阿姨說前一陣子的黃金投資讓她身邊的很多朋友都“被套”其中。


四、黃金還會漲嗎?

4月份黃金市場的大跌,讓炒了十年黃金期貨的張濤直呼過癮。等於兩天,就已經是翻番了。今年春節後就​​建了空單的張濤,一直在等待金價下跌。但今年頭幾個月,不溫不火的黃金價格著實讓張濤有點著急。 2月18日滬金1306開盤價為329.70元/克,到4月12日,滬金1306開盤價仍然在314.77元/克。可僅僅過了一個週末,就在4月15日、16日兩個交易日里,黃金價格出人意料地跌了13%,這讓早早等待這波行情的張濤喜出望外。這意味著他掙了一百萬。

僅僅兩個交易日,張濤就因為做空黃金賺了整整一百萬元。而在此之前,黃金期貨裡買多交易量一直是買空交易量的四倍左右。這之後,張濤仍然選擇,繼續做空黃金期貨。這一個月以來,他的收益沒有上一次那麼高,但是也賺了20%。

張濤告訴記者,近期國內黃金期貨始終在低迷的270到290之間徘徊,他的做法是,每反彈到一定的高點,他就建立一些空單。這次如果能反彈到280到285以上,他可能就會逐步去做空。

在個人投資者選擇繼續看空黃金期貨市場的同時,機構投資者也對市場走勢給出了相近的觀點。銀河期貨貴金屬研究員趙先衛覺得在2013年和2014年之內,黃金價格都會保持一個弱勢,沒有太大的行情

今年4月19日,曾有媒體刊文稱,趙先衛所在的銀河期貨4月18日以6423手的淨多單創造出3.6億元巨虧。銀河期貨的投資者們在此次的大跌中蒙受了不小的損失。當時隨著國際金價跳水,4月15日上海期貨交易所一開盤,國內黃金期貨價格直接封在了跌停板上。就在經歷了一整天血腥的跌停板之後,很多人向趙先衛表示了要抄底的想法。趙先衛則苦口婆心地勸了他們,千萬不要盲目地抄底,/因為在連續兩天如此大幅度的下跌了之後,市場不會一下子馬上起穩,這需要非常大的力量才能讓這個貴金屬市場起穩下來。

不出所料,4月15日第一天5%的跌停僅僅是個開始。 4月16日星期二,根據上海期貨交易所規定,由於前一天封在了跌停板上,第二天的跌停限制從5%擴大到了8%,這個限制再次發揮了作用,當天的黃金價格又以跌停告終。

不論是之前做多黃金的客戶​​,還是下跌後抄底的投資者,如此慘烈的跌幅都讓他們損失不小。不僅在中國,美國《福布斯》雜誌16日援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最新文件報導,單是持倉金礦股,就令黃金大鱷約翰保爾森在兩個交易日內損失超過1.7億美元。回想起金價大跌那幾天的情形,趙先衛至今還為國際市場上多空雙方的博弈感到震驚。他回憶說,4月12日的外盤的數據顯示,就是在第一輪的拋售的過程當中,在30分鐘之內拋出了大概300噸黃金的賣單,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折合成300噸黃金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目前存放在倫敦黃金市場上的現有的庫存。當時趙先衛跟他當時的助手打了一個電話,說可能是這一生,所親身經歷的市場如此一次血腥的這種空頭打壓的行情。

趙先衛告訴記者,從4月大跌之後,國際金融機構的反映來看,國際黃金市場一直反彈乏力,這樣的熊市還是要持續一段時間。因為在大跌之後,投資的資金,尤其海外這種金融機構的資金,並沒有由於大跌把錢重新回到黃金的投機市場上面來。近期趙先衛還觀察到,為什麼說黃金價格最近比​​較軟,走得比較弱,從期貨上也可以看出來,從期權市場上也可以看出來,黃金整個賣出期權的量,除以我買入期權的量,反映是的期權市場上,賣出和買入力量的對比,也創了一個新高。也就是說,這個機構實際在期權市場上,大部分是在賣出,而沒有進行買入。

趙先衛說,在中國和印度等國黃金消費市場熱火朝天的同時,國際金融市場對黃金的態度卻十分不明朗,黃金投資巨頭們對做多和做空的判斷仍然是冰火兩重天。保爾森​​在黃金市場上雖然虧了,有報導說虧了幾個億,或者十多個億,但是保爾森一直到現在還持續堅定地看好黃金。包括像索羅斯、巴菲特,這些原來不看好黃金的機構,在持續的減倉,我就是不看好,我就減倉,所以趙先衛感覺國際市場上,像這種對沖資金的大佬們,這種分化是比較嚴重的。包括法興銀行,包括匯豐銀行,都紛紛下調了2013年黃金的評級。

相比於那些搶購黃金的消費者們高漲的熱度,無論是對於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在今年年內,他們都已經做好了經歷黃金市場冬天的準備。張濤還在等待,等國內黃金價格反彈到290以上,繼續再做空。

趙先衛也建議大家在2013年不要輕易抄這個底,因為黃金從2001年一直到現在,已經漲了11年了,這個調整的周期,如果以2001年的9月份,在差不多接近1900美金每盎司的時候那個位置為最高點,到現在也僅僅是下滑了差不多兩年還不到,在這兩年過程當中,實際上未來有非常多不確定因素。


半小時觀察:“中國大媽”不買黃金還能買啥?

我們常說,一哄而上是投資大忌。中國大媽用這招戰術對賭全球黃金市場,虧損再所難免。可是“中國大媽用的憂傷又有誰能懂呢?黃金當白菜買,理財變破財,“中國大媽用的遭遇雖和自身金融素養有關,但實際上也折射出我國投資渠道狹窄的現實。對於多數居民來說,居民消費價格水平的上升,使得單純依靠存錢作為保值增值的理財方式早已行不通。但縱觀當前投資市場,股市“跌跌不休”,樓市遭遇多重調控,老百姓能夠參與的投資渠道少之又少,如果不投資,自己那點兒退休金跑不過CPI,縮水了又該怎麼辦?因此大媽們蜂擁而上搶購黃金也在情理之中。 “中國大媽用都是你我的親人,看到她們在搶金時的不淡定,看到她們被套時的悲傷,就像鞭子一下下抽打在你我的心上,希望我們的市場管理者能夠認真想想,“中國大媽用不買黃金還能買啥?

2013年5月29日星期三

終於到港...in Debt&Death

幸得好友幫忙.... 



黃金熊市與股票牛市的關聯



以下主要觀點來自英國金斯頓大學(Kingston University)研究助理Philip Pilkington。
本年度至今,投資圈和市場都出現了新的樂觀情緒,實體經濟是不是真讓人放心?

5月28日的指標給人帶來希望(華爾街見聞注:參見消費者信心和凱斯-席勒房價指數),但上週紐約聯儲因美國預算赤字縮減預計增長會放緩。我們也要看到,發達經濟體的家庭收入增長持平。

要讓全球經濟回到最近這次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就需要私人部門再次負擔大量債務。這種觀點值得懷疑。

現在還不清楚下一個房產泡沫可能怎樣出現,更別提這個泡沫是不是受歡迎。

無論怎樣,股市的感覺還不錯。下圖展示了黃金與股市目前的走勢,黃金從去年10月左右開始下行,股市有點滯後,從10月底11月初開始走高。


 
 
這兩種趨勢當然可能有關係。投資者願意冒險買股票時,通常就會遠離黃金這樣的避險天堂。

有點諷刺的是,黃金多頭認為,黃金是對沖通脹的工具,但投資者看來已經隨著通脹預期上升拋棄了黃金。

股市上揚與金價下跌可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有人認為,如今的市場正在追踪風險較高的資產,最驚人的表現就是垃圾債的收益率創最低紀錄。

不過,Pilkington認為以上看法有些問題。即使考慮到日本的獨特環境和28日的反彈,上週日經股指暴跌7.3%至少也應該讓所有人質疑全球股市是不是比它們乍看上去的更脆弱。

澳大利亞經濟學家Steve Keen指出,目前股票牛市建立在保證金負債不斷增加的基礎上。至少部分市場上漲是受到創紀錄水平的股票回購推動。所以,這輪牛市的持續性也值得懷疑。

當然近來的牛市有可能​​如大家所願,代表經濟開始復蘇。但如果純粹只是體現了一種毫無約束的動物精神,是由廉價信貸支撐的,可能我們就得問,要是市場沒衝勁了會怎樣。

結果可能有兩種。一是金價可能反彈,因為現在的黃金熊市看起來很可能與股票的牛市相關。

另一種可能是美元可能失去自身的部分價值。

美國經濟學家Warren Mosler認為,美元今年明顯升值可能部分來自美國能源獨立的新進展,還有些動力肯定來自美股上漲。

對於近來受挫下行的澳元,如果股市失去上漲勢頭,可能澳元也會回漲,因為澳元屬於避險天堂類型的貨幣。

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

環球直播室:黃金短期持續盤整投資者無需恐慌

印度央行加緊控制黃金資金流禁止提供購金貸款



今年4月的金價暴跌再次激發了印度人購買實物黃金的熱情,也給印度政府帶來了新的麻煩。
印度4月的貿易逆差飆升至178億美元,高盛分析指出,逆差規模擴大的一個原因是貴金屬進口大幅增長。

當月印度黃金進口額75億美元,遠超3月的31億美元,同比增長138%。

 
 
 

而且,印度國內與黃金有關的貸款還在攀升,有黃金這個“硬通貨”,銀行都願意提供貸款,這類貸款已經成為印度人貨幣化所持黃金的主要方式。

 
 
 
因此,印度政府更加急於立法控制黃金自由流通。

印度央行本月27日發布規定,禁止為銀行出售的一切非特別目的鑄造金幣提供預付款:


    根據現有的指示,目前允許銀行為黃金裝飾品和其他珠寶及銀行出售的專門目的鑄造金幣提供預付款。
    
    但銀行不得為購買以下任一形式的黃金提供任何預付款:
    
    原生黃金、金條、黃金珠寶、金幣、黃金ETF和共同基金。
    
    雖然並不反對銀行針對專門目的鑄造金幣提供預付款,但存在部分這類金幣大幅增重的風險,這樣增重是企圖規避央行有關限制金條預付款的指令。


對於以上內容最後那句說印度發售的金幣可能以後重量增加,這要看印度人有沒有可能今後打破澳大利亞人保持的世界紀錄。

下圖就是澳大利亞珀斯鑄幣局2011年11月製造的全球最大金幣。它重1公噸,當時價值約5000萬美元。

 
 
27日印度央行的規定還提到,不得利用黃金ETF作為抵押獲得貸款:


    我們也收到了一些央行的請求,他們希望了解是否能對黃金ETF和共同基金提供預付款。
    
    因為這類產品都得到金條或原生黃金的支持,顯然為金條放貸的限制在1978年7月22日發布的條款中已有規定,它們也適用於黃金ETF和共同基金。


諷刺的是,如果要利用今年媒體報導的這種黃金襯衫(下圖左半部分那位帥哥身上的那件)貸款,應該還不算違法。

 
 
 
上週,印度財長Chidambaram呼籲國人抑制購買黃金的熱情,還說如有需要計劃採取更多的措施抑制黃金進口。

不過,zerohedge預計,印度的黃金需求不會因此低落,政府威脅禁止反而會讓更多人急於買到黃金。通常,一樣東西政府越是明令限制越走俏。

 

還是相信黃金全球央行上月增持97.2萬盎司3蘇聯國買最多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職 (IMF) 周一 (27 日) 公布數據,全球央行 4 月份持有黃金較前月躍增 97.2 萬盎司,主要由於俄羅斯、哈薩克及亞塞拜然等 3 個前蘇聯國家央行上月趁金價下挫大買黃金,合計增持黃金量較 3 月份增持部位激增 75%。

IMF 公布的每月黃金收購報告,呈現全球幾乎所有中央銀行的黃金資產行動,因此受金市投資人密切關注。根據世界黃金協會 (World Gold Council) 調查,今年第一季央行買氣占全球黃金需求的 11.3%。而金價上個月一度大跌達 17%,使得全月總結重挫 7.5%。

根據 IMF 資料,持金量名列全球央行第 7 高的俄羅斯央行,上個月買進 26.9 萬盎司 (8.4 公噸) 黃金,使得黃金儲備總量達 3180 萬盎司 (990 公噸)。俄羅斯央行繼去年持金量躍增 8.5%,今年以來又再增持了 3.4%。

哈薩克央行 4 月則增持 8.5 萬盎司 (2.6 公噸) 黃金,使得總儲量達 400 萬盎司 (125.5 公噸)。今年以來該行已增持 8.9% 黃金,去年黃金部位更大增 41%。亞塞拜然央行上月買進 3.2 萬盎司黃金,總儲量增至 12.9 萬盎司;該行今年來每月皆增持黃金。

另外土耳其央行也連續 10 個月增持黃金,上月持金量再增 58.6 萬盎司 (18.2 公噸) 至 1373 萬盎司 (427.1 公噸),主要由於該行接受商業銀行以黃金作為儲備擔保。希臘央行上個月亦連續第 4 個月增持黃金。

不過,墨西哥央行上個月連續第 12 個月減少黃金部位,加拿大央行同樣連續第 4 個月減持黃金。

澳洲國民銀行 (NAB) 經濟學家 Alexandra Knight 接受《彭博社》訪問時指出,有些國家央行可能趁上個月金價下跌,來加強黃金資產配置。不過,由於金市目前整體氣氛相當看空,因此有些其他國家央行可能預期金價走跌而暫時不添購黃金。儘管如此,央行擴大黃金儲備的長期趨勢仍未受動搖。

北京安泰科黃金分析師 Yvonne Wang 接受《道瓊社》訪問時則認為,央行加碼收購黃金的消息,將有助穩住金價跌勢,「這顯示有些人對黃金還是有信心」。不過,由於金價放空部位仍高漲,因此目前金價漲勢仍有限,「黃金依舊缺乏驅高動力因素」。

2013年5月27日星期一

黃金融資?香港商交所違規案疑雲





商交所違規案進展

據新華網,香港商品交易所5年前成立,並於2011年5月18日正式開始交易的一個電子商品交易所。


    5月18日:成立5年的商交所突然宣布全面停止交易,自願放棄由證監會批發的自動化交易服務(ATS)供應商資格,同日香港證監會公告說,交牌原因是因為商交所入不敷出。
    
    5月20日:新華網報導,香港商品交易所未平倉的181張合約全部順利平倉。
    
    5月21日:香港證監會宣布,就香港商交所財務方面涉嫌違規問題的調查已經在15日展開,鑑於所取得的證據顯示涉嫌違規的問題事態嚴重,證監會已將若干事宜轉接至商業罪案的調查科,案件至今有4人被捕,其中3人被落案起訴,據悉這三名內地男子涉嫌使用4.6億美元,折合港幣約30億,虛假銀行的存單向香港證監會證實有內地人士融資或者是新資金注入商交所。
    
    5月24日:原本在休假及暫停公職的商交所主席張震遠(Barry Cheung)宣布,辭去行政會議成員等所有公職,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也已接納張震遠的請辭,張在聲明中表示已於日前應警方邀請協助調查。
    
    5月26日:南華早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表示商業罪案調查科已約談四位商交所高管。該報導還稱,圍繞商交所主席張震遠的爭議日趨升級,香港政府官員紛紛表態提振民眾對梁振英政府的信心。張此前曾是特首梁振英的高級助手。


更多細節曝光

據香港成報報導,三名內地男子涉及商交所偽造文書案,日前先後遭商業罪案調查科拘捕並起訴。控方支出,警方在尖沙咀海景嘉福酒店3個房間及各被告身上,共搜出

120份虛假文件,包括分別由渣打銀行及匯豐銀行發出的支票“確認書”及“存款證明”文件等,涉款逾4.6億美元,據知,該批逾百份的虛假銀行證明文件中,有大部分內容註明巨額款項均是支付給“商交所”,並意圖向證監會展示該等假文件,以力證商交所有內地人士逾4.6億美元融資或新資金注入。

3名被告分別為上海籍的戴麟懿(65歲)、來自東莞的李善容(49歲)及來自北京的連春仁(50歲),3人均持雙程證入境,逗留7天時間。

根據控罪,控方指稱的虛假文書,包括一封渣打銀行今年4月23日發出的《確認信》,內容有關一張1100萬美元的支票;一份渣打銀行今年4月23日發出的《擔保函》,承諾向一名叫Zhang Jisheng的人士支付4.6億美元;一份匯豐銀行今年5月8日發出的《存款證明》,確定一筆1100萬美元的款項已存入一個以連春仁為持有的人的戶口,以及兩張日期為5月7日的《定期存款/保本投資存款/高息投資存款證明書》,證明連春仁的美元戶口曾有一筆1100萬美元的定期存款。

警方已證實該等銀行文件涉及的巨額資金被指存入有關戶口全屬虛假,案中仍涉及其他在逃人士。警方此前還拘捕了第四名嫌疑人,該朱性男子獲准保釋。張震遠回應稱,被警方拘捕的3人並非商交所前任或現任職員。

法庭法官稱案件將押後至7月19日再次開庭。

香港文匯報報導稱, 張震遠為撲水解困,懷疑曾向同屬“梁粉”的大地產商借款過億元周轉,甚至向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免息借貸800萬元,其後沒有歸還。張震遠昨日發聲明,否認向大地產商借款過億元報導,但承認2010年底曾向詹培忠借貸800萬元,不過在藉貸後一月內已清還,他強調個人及商交所現時均無任何債務。

違規疑雲

Zerohedge認為,無論是這個曾經被寄予厚望能夠成為亞洲貴金屬交易中心的交易所在開始運營僅僅兩年後就宣告關閉,還是關閉時僅有不到200份未平倉合約的報導,都讓人感到難以置信。

在媒體報導中都提到香港商交所的交易非常清淡,並未有很多會員通過這一平台進行活躍的交易。那麼這一平台的作用是什麼? ZH給出的答案是結構化黃金融資工具。

華爾街見聞此前對中國大陸的銅融資做了大量的報導,也提到了近期中國監管層對銅融資的打壓(詳見高盛對銅融資的分析)。

而ZH認為,如果說在大陸銅一直是融資標的資產首選的話,那麼在香港這一位置屬於黃金。

隨著近期金價的大幅下挫,商交所的抵押鏈條開始出現問題,交易對手提出的更多保證金要求使得這條抵押鏈條開始崩裂。

一系列黃金融資交易問題的爆發不僅使得商交所(這可能已成為大量抵押資產的保稅倉庫)被迫立刻關閉,而且使得相關人員不得不依靠虛假文書鋌而走險。

當然,以上都只是zerohedge的猜測,但從後續報導看,商交所的業務模式已引髮質疑。繼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及另一名議員何俊仁對香港商交所主動交回牌照提出質疑後,香港立法會議員田北俊於昨日表示,從公佈的情況看,商界懷疑香港商交所可能從事投機活動,才會出現巨額的財政困難。

理財週報援引報導稱,香港商品交易所有兩大中資股東,一個是最近下屬上市公司遊走於退市邊緣的中國遠洋集團,一個是工銀亞洲,其中後者佔股約10%。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中國大陸與香港之間的黃金貿易持續攀升

圖示全球黃金開採成本



2013年05月27日 11:59   


今年1月,華爾街見聞與大家分享了五幅圖,分別展示了黃金的黃金的歷史、開採與供應、用途與需求、投資和2012年黃金儲量排名。
本月我們看到,Visual Capitalist又以圖表形式展示了對全球50大黃金礦商的分析。

首先看到的是儲量。

全球黃金儲量30億盎司。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由排名前50位的大型黃金礦商所有,具體佔比為33.5%,合10.06486918億盎司。

接下來看經濟可行性。

從地理位置來看,50大黃金礦商之中,非洲最多,有16家,其次是北美,有12家,澳大利亞和南美各有6家,歐洲和亞洲各有5家。

在哪個大陸開採黃金最划算?

開採每盎司黃金的現金成本對比如下:

最高是非洲,為957美元,其次是亞洲,為824美元,成本最低的是北美,為598美元。

北美12家礦商之中,有一半公司位於美國內華達州,這些礦商的平均現金成本為每盎司580美元。

但現金成本並不代表我們在財報中看到的“全部可持續現金成本”(all in sustainable cash cost)項目。

以全球首屈一指的黃金生產商巴里克黃金公司(Barrick)今年一季度財報數據為例。

當季巴里克的每盎司黃金現金成本561美元,計入特許開採費用、管理費、外匯對沖等各類增加成本在內,合計“全部可持續現金成本”為919美元。

對比金價與主要生產商的全部成本可以發現,生產商的利潤受到國內金價下跌和成本急劇上升的雙重擠壓。

在全球範圍內看一看黃金儲量,儲量最高的大洲是非洲,佔比28%。其次是北美,佔比24%。澳洲、亞洲、南美和歐洲佔比分別為19%、18%、9%和2%。

開採黃金的前景如何?

如圖表所示,挑出每個洲未來最大的兩個金礦,如果按照預計它們對當前生產規模的貢獻計算百分比,羅馬尼亞的兩個礦床會讓歐洲的黃金產量增長90%。美國和加拿大的金礦會使北美產量增長46%。

增長比例緊隨其後的是南美,有望增加40%。其次是增長26%的亞洲。澳洲和非洲分別為9%和4%。

最後補充一個直觀的數據說明黃金有多稀有。

按照規模與等級前50名的平均等級要求,每噸金礦要達到5.3級。

換算來看,要得到一個高爾夫球那麼重的黃金,需要挖走9.39噸泥土,還要在金礦中剔除2.0655萬磅雜質,重量約合9389公斤。這些雜質能裝滿9輛大眾甲殼蟲轎車。



JohnMauldin:安倍經濟騎虎之勢

 (2013-05-27 08:34:55)

轉載▼

數年前,筆者已一再將日本經濟表現喻為「空中亂舞的飛蟲,隨時有撞上擋風玻璃之虞」;去年年底在本欄〈「逆風」肆虐應變攻略〉一文中指出,日本政府債券風險之高可算無出其右;今年1月更撰文把2013年命名為「擋風玻璃年」。

日本市場近期大幅波動的表現,固然令人透不過氣來,但其中反映更重要的訊息,反而是日本財經已瀕臨災劫邊緣。當然,日本始終有別於希臘,但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財政、貨幣策略正踏上高危之路,自然對世界各地產生非同小可的影響,畢竟國際經濟增長實由亞洲驅動。

日 本實施量寬措施所觸發的全球貨幣戰,其影響之深遠,可說是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所未曾見,堪稱真正無錨貨幣(fiatmoney)世界的創舉。這個島國現 正推行的空前量寬政策,與克魯明(PaulKrugman)對振興經濟的主張不謀而合。不論同意與否,你我都將無可避免被迫參與其中,共同見證這場經濟實 驗如何了局。

財經臨界跡象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至舉國上下,均正面臨各項嚴峻挑戰。
自從史上最大經濟泡沫在1989年爆破以來,日本經濟在過去24年來一沉不起,該國名義GDP由1991年至2011年的20年間幾乎一直維持不變。即使另有計法足以證明日本名義GDP確有增長跡象,但相對於美國及中國的同期增幅,日本不免瞠乎其後【圖1】。

這些數據所以如此重要,在於國債比例亦以名義GDP為計算基礎。若國債日重而經濟卻停濟不前,債務占GDP比例自然難免激增。

在日本政府財赤幾近10%的同時,日本家庭及企業的積蓄卻持續增加。以美國為例加以對比,10%的財赤約相當於1.6萬億美元。

要令經濟取得實質增長,途徑有二:一方面讓人口增加,另一方面則在於提高生產力。日本由於人口老化嚴重,要大幅增加人口已無能為力。基於人口持續萎縮,加上生產力增幅不足1%,日本實質GDP增長根本難以達致。

情急藥石亂投
日 本曾持續多年錄得龐大貿易盈餘,但現時卻出現大幅貿易赤字【圖2】。遇上貿易赤字或財政赤字嚴重,只能以私人儲蓄或由央行大舉印鈔才足以彌補。但日本只能 靠經濟增長才能脫離經濟困境;在人口老化日趨嚴重,因而不足以帶動消費開支情況下,日本亟須刺激出口,才有望振興經濟。

安倍政府及日本 央行已定出2%的通脹目標,但即使上季名義GDP年率化增長達3.6%,期間該國實已陷於通縮。據世界銀行最新數據顯示,日本進口占GDP比例僅約為 16%,亦即每年須將日圓貶值15%至20%。日圓貶值之舉由今年初才告展開,但要達到振興經濟目標,則須年複年地進行。

雖然日圓已貶值超過20%,但兌美元彙價的貶值幅度則未有如此之高。澳洲及區內其他國家紛紛開始以減息等措施作出響應,而這亦正是貶值措施所面對的最大難關。在日本這樣的經濟大國向外輸出通縮的同時,其他國家難免要作出相應調整,使國際間得以恢複平衡。

未來五年之內,假使日本每年讓日圓貶值15%至20%,勢將在國際間引起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日圓彙價將於2018年前貶值至1美元兌200日圓的水平,德國、中國、南韓等國家自須急謀對策。

財策緣木求魚
在 安倍帶領下,日本經濟正面臨近乎無法克服的難關。由於債務負擔再難以目前孳息率持續下去,政府必須設法將財赤控制於名義GDP增長率以下水平。問題是,要 在人口持續萎縮情況下達致實質增長,所需的生產力升幅,即使任何工業國都無法長期持續。因此,日本惟有退而爭取名義增長,以通脹為道德依據,否則就會卷進 債務通縮與利率不斷上升的漩渦,以致陷於崩潰。

若要達致2% 的通脹目標,日本債券息率即使未及3%,至少也須達2%水平,較日本政府債券(JGB)近期孳息由0.5%飆升至1%之後還要高出一倍;JGB孳息飆升至 1%,尚且在上周四導致日本股市急跌7.3%。正如對沖基金HaymanCapital Management 創辦人巴斯(KyleBass)等人指出,假使JBG息率上升2%,日本政府就須將近八成收入用以支付債務利息,要付出如此高昂代價,當然並非可行商業方 案。

此外,安倍政府亦正計劃加稅。日本目前的銷售稅率為5%,計劃中將於明年增至8%,再於2015年增至10%;雖然實際上還須視乎 今年10月的經濟數據,才會決定是否加稅。加稅幅度如此大,若能成事則定必有損消費開支。不過,日本政府遲早亦須削減財赤,皆因二十年來年複一年,至今拖 延實已過久。今年內一旦債市人心不穩,削赤自然無可避免。雖然債券價格下跌只屬平常,但上周10年期JBG跌價卻不得不引起日本政府憂慮。

削減財政開支,定將拖累GDP,或至少令通脹率達2%的目標難以實現。須知緊縮政策並非懲罰措施,而是以往控制開支不力的苦果。要債券投資者忍耐,畢竟也有個限度。

量 寬政策是安倍與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的振興經濟方案,可說贏盡主流經濟學家的掌聲。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羅默(ChristinaRomer)是 奧巴馬總統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她日前以此為題發表論文,其中指出,安倍與黑田所推行的經濟政策已產生她所謂的「制度轉移」 (regimeshift),而且「說不定會就此奏效」。她又將日本當前的救市措施與上世紀30年代初美國經濟大蕭條年代羅斯福總統的政策相提並論,並在 論文引言寫道:

「上星期,我們見證了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振奮人心的貨幣決策局勢發展。日本央行采取大刀闊斧的行動,並鄭重承諾全力消滅肆虐日本的通縮。通縮揮之不去,經濟增長乏力,可見日本一直受需求不足困擾。可惜礙於官方政策,利率早已處於近乎零的水平。

自視過低之過
「此外,風險較高的長期利率亦極度偏低,可見大規模購買資產的非常措施亦無助於進一步減低名義利率。正如克魯明等學者指出,假使非常貨幣政策真能提高預期通脹,即使名義利率已降無可降,這亦足以壓低實質利率,為利率敏感開支帶來刺激作用,進而提高總體需求。」

羅默在文章結論中表示,大刀闊斧的政策還須勇於貫徹執行:
「在 近期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丈夫戴維與我談及如此觀點未免過於消極。我們證明在聯儲局曆史中,大蕭條初期銀行業陷入恐慌後,以及上世紀70年代通脹肆虐先後兩 段非常時期中,聯儲局出於自視過低的情意結,生怕政策無效或代價過高,以致決策者以為按兵不動為妙。現時的共識卻是,局方當年若能及時行動,應在上述兩段 時期均有所作為。」

易地而處,換了是筆者,面對安倍的處境也許亦只能采取同樣措施。在本土利益為重的前提下,日本人也顧不了鄰國的情 況。在別無選擇情況下,日本亦只有以通脹抵銷債務一著可走,即使打擊日圓亦在所不計。過程中若能有助於日本出口商重拾競爭優勢,倒也可算有賺,至少可把通 縮向外輸出。日本孤注一擲能否扭轉敗局,只考羅默及克魯明等學者的眼光!

至於投資考慮方面,踏入今年以來,筆者投資組合中重點一直是日 本淡倉。先此聲明,筆者淡倉對象是日本政府經濟政策,而非日本公司或企業;而交易途徑則主要采用對沖基金此一非傳統手法。筆者相信不但日圓仍將持續受壓, 日本利率亦勢將受壓。不過也不妨強調,萬萬不可沽空JGB!財經研究中心GaveKal亞洲研究總裁JoycePoon就日本的金融市場近日波瀾起伏發表 的以下一番言論,筆者深有同感:

「毫無疑問,投資者不免懷疑,目前種種跡象可會反映安倍經濟學效應不過是國皇的新衣,只屬曇花一現。我們機構則認為投資者應當記取,牛市期間乘勝追擊並非一帆風順,須知市場轉勢還在後頭。但由於日本已實施的財政及貨幣擴張政策過於激進,安倍經濟學可說已無退路。

量寬進退兩難
「除非日本能大大加快經濟增長,否則安倍通過宏觀刺激措施進行的激進實驗,就會造成債務及貨幣巨量餘額(overhang),以致金融體系崩潰,甚至觸發惡性通脹。因此,安倍的激進改革措施只得繼續維持下去,而貨幣政策則終須以進一步結構改革加以配合。

「另 一種風險更高的波動性隱憂則在於JGB。由於日本境內銀行投資組合中持有大量JGB,孳息率激增勢將引致資本虧損。事實上,據日本央行表示,若所有年期的 債券息率上升100基點,地區銀行按市值計算的損失(mark-to-market losses)占一級資本(Tier 1capital)比例就會高達20%;而大行的損失則達10%。由於銀行在量寬及通貨再膨脹經濟學(reflationaryeconomics)的轉 移機制中占有重要位置,銀行資產負債表受損勢將大大削弱安倍經濟學的效用。

「至於日本央行的大舉買債行動,亦足以妨礙JGB市場的其他投資者,因而加劇息率波動的情況。JGB流動性減低,則表示金融機構不易快速覓得交易對手,難以進行大手買賣。債券投資的風險還在於息率大幅波動或會引致JGB進一步拋售,以致形成摧毀銀行資本的惡性循環。

「為 防止出現JGB市場崩潰的災劫,日本央行有必要進一步采取行動,其中包括提高注入流動性的靈活性、購買策略多元化,以及加強與市場溝通。但流動性收縮、波 動性增加,以至環球孳息趨升,都會繼續迫使JGB孳息上升。雖然這並非表示日本牛市已告一段落,但正如我們在最近發表的通訊中所指,以對沖方式穩守依然是 上上之策!」

事到如今,日本政府已別無選擇,惟有硬著頭皮繼續向前走,才有望避免經濟陷於崩潰。日本新政所發動的貨幣戰,其規模之大無 疑史無前例。至於上世紀30年代的一場貨幣大戰,環球經濟當時仍以黃金本位為主,但卻早已變為無錨貨幣當道假使今日日圓貶值五成,德國和中國可會坐視不 理?若兩國以牙還牙,同將本國貨幣貶值而冒上通脹風險,若非如此,就會喪失出口份額以及流失職位。

曾幾何時,各大央行一度只能維持現狀,只因既無終止量寬之理,亦欠缺以貨幣政策改善本土經濟之途;如今也只能舊調重彈。正如筆者上周在本欄指出,日本在量寬方面不過是「後起之秀」。若能以日本經驗為鑒,當可從中汲取教訓。

日本計劃向外輸出通縮之舉,既已獲一眾經濟專家首肯,只會一往無前,開創先河。事實上,日本政府亦騎虎難下,只能勉力為之,否則其金融體制就會陷於崩潰;事已至此,亦只好順其自然。

筆者只好寄望持有央行無法大量印發的資產,但即使如此,央行政策影響無孔不入,任何產品均難幸免。無論如何,市場波動在所難免,但與此同時,亦能為投資者帶來新機會;日後本欄將就有關問題作出深入剖析。





比特幣是數字版黃金?






正當“中國大媽”趁金價暴跌瘋狂買進又陷入被套境地之時,在世界範圍內,另外一種更加瘋狂的投資品也走出了暴跌行情——從今年年初開始,這個由計算機極客創造出來的網絡虛擬貨幣“比特幣”經過全球熱炒之后,價格從十幾美元飆升至峰頂的兩百多美元后暴跌。

在此之前,這個看不到摸不到的虛擬貨幣已經吸引了大批經濟學家的研讀,更吸引了大批“掘金族”和“投資族”混跡其中,他們或是升級電腦裝備極力“挖礦”,或是看中忽漲忽跌的不穩定性等待時機。總之,他們認為,這個到2140年流通上限只有2100萬枚的“比特幣”具有無與倫比的稀缺性……

前不久,在美國社交新聞網站Reddit上有一篇控訴“比特幣”的帖子流傳甚廣:一個年輕學生因為迷上“比特幣”交易,用所有的財參與了這場“賭博”,最後落得身無分文的下場。

這個年輕人自稱為鮑勃。“這是一個有關運氣、希望、貪婪以及愚蠢的故事”,他在帖子開頭這樣寫道,他自稱是一名數學專業的研究生,現在正在美國大學裡就讀:我几乎沒有什麼錢,但是我卻通過交易“比特幣”賺了將近50萬美元。然而就在一天之內,這些利潤一下子沒有了。現在,我甚至還背負五萬美元的債務,而這有可能讓我失去工作、簽證、還有可愛的未婚妻……

行情暴漲暴跌

鮑勃所經歷的正是在“比特幣”今年四月份掀起的狂風暴雨——在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Mt.Gox上,一枚“比特幣”價格自從4月1日突破100美元之后,在4月10日上升到266美元的歷史新高,此后又毫無徵兆地暴跌至105美元,這種過山車式的行情,甚至導致交易平台一度宣佈暫停交易。

鮑勃就是這起暴跌事件的受害者。最初只是把購買“比特幣”作為一種投資的他,“買得越多個人總資就越多,直到我的資將近50萬美元,我認為自己很幸運,突然就變成了一個有錢人。”

“然而10日一大早,暴跌開始了,我一下了失去了所有的利潤,但是我仍在交易。我后來更犯了一個大錯誤,把五萬美元的學費貸款也投了進去,我失去了理智,也失去了一切。

更讓鮑勃苦惱的是,“一部分學費貸款必須要在今年五月底前上交,如果我能湊齊這些錢的話,最起碼我可以捱到今年夏天而不被人家發現。但是到了今年聖誕節我的簽證到期后,再沒有辦法還錢的話,就要被送回英格蘭。”

玩家血本無歸

鮑勃只是許多破個例中的一個,而這一次暴跌更像“比特幣”版的黑天鵝事件。

據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平台Mt.Gox的數據顯示,在4月的頭3天,平均每天有2萬個新用戶開啟,總交易量也比之前翻了3倍,而整個3月才有75000個新賬戶開啟。

然而4月10日之后,“比特幣”只用了半天時間就蒸發了半數以上的市值。為了保護“比特幣”價格免於崩盤,交易平台只得宣佈暫停交易12小時。

這種完全存在於網絡的虛擬交易貨幣為什麼會有如此表現,這是泡沫在破裂嗎?

有媒體注意到這樣的一個“巧合”——社交新聞網站Reddit在幾個月前開啟了“比特幣小費系統”,用戶在看到優質帖子時可以給帖子主人或評論者一些小費,當然,這些小費以“比特幣”的形式結算。而就在4月10那一天,有個用戶給出的“比特幣”小費按照當時的兌換價格相當於13627美元。沒有人知道這名用戶是誰。

不過不少媒體認為,當市場上突然出現如此多的“比特幣”時,價格暴跌在所難免,甚至有人猜測這名用戶是銀行的底,專門做空“比特幣”。

什麼是比特幣?數字!

“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體系的基本單位,並不是一個有形的實物,它只是一組關聯了比特幣地址的數字,英文簡寫為“BTC”(BitCoin)。

比特幣如何得?“挖礦”!

要想獲得“比特幣”,“挖礦人”必須在比特幣官方網站上下載客戶端程序,安裝完以后會直接獲得一個比特幣地址。接下來,“挖礦人”需要下載專用的比特幣運算工具,程序會一直不停地計算一系列“數學題”,當“挖礦人”成功地計算完“一道數學題”之后,就有可能得到一定數量的比特幣。

比特幣有多少?2100萬個!

由於比特幣不是由某個國家的央行發行的,而是由整個網絡一起創造的,因此不會像紙質貨幣一樣,因為超發導致貶值。而在網絡中,運算難度是自動調節的,比如,最初四年裡會有1050萬個“比特幣”被製造出來,這個數值每四年減半,照此計算,最終比特幣的數額會最終在2140年趨近於2100萬個。

從無到有的“比特幣”

三年前,當“比特幣”首次公開交易時,價格只有0.03美元,隨后不斷上漲。至今年四月,“比特幣”價格已經暴漲了數千倍,但只是為四月份的暴漲開啟序幕。

在網絡上的越發火熱,也滲透到現實生活中來,資本大也開始討論“比特幣”,四月底,美國電商巨頭eBay表示正在探索將“比特幣”融合到PayPal支付體系中,而國內淘寶上也有部分新潮賣家開放“比特幣”付款功能。甚至在雅安地震時,慈善基金壹基金還接收到233個“比特幣”捐贈。

首次交易買了披薩

“比特幣”第一次在現實中體現價值是在2010年——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程序設計員拉斯洛·漢耶茲被認為是第一個在現實世界使用“比特幣”的人。

當時,“比特幣”還在電腦極客們手中流通,然而拉斯洛·漢耶茲將一萬個“比特幣”發給英格蘭的一名交易者之后,后者接用信用卡幫他從一家著名比薩零售店訂購了兩個比薩,就這樣,這次跨越大西洋的交易也成就了歷史。

雖然現在看來,這兩個比薩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比薩餅,以當下100美元的兌換價格來算,平均每個披薩價格超過50萬美元,但漢耶茲並不后悔,他說:“比薩很不錯。”

而對於“比特幣”來說,這樣劇烈的震盪其實是一種諷刺,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它“理應”像黃金一樣,成為一種對抗風險的保值手段。

貨幣總量趨於固定

這還得從“比特幣”的設計理念開始談起。

2008年,有人用中本聰這個筆名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比特幣”的設計理念。在他的設計中,“比特幣”由玩家通過“挖礦”的方式參與,通過與其他淘金者相互競爭后,如果用戶的電腦成功創造出一組數字,那麼就是“挖礦”成功,成功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

而“比特幣”的生的規則不受任何組織和個人的干擾。它的算法是:每隔10分鐘程序會向網絡中釋放若干個比特幣,每隔一段時間會根據前一時間段比特幣的製造數量對釋放量進行減半。

根據這個理論,比特幣的總量是固定的。去年11月28日,2100萬總量的一半已經面世。預計在2012至2016年,全球每10分鐘將生25個比特幣。而到了2140年,全世界的“比特幣”總量將無限趨近於2100萬個。

被稱為“數字黃金”

有人說,“比特幣”總量固定,就不會出現大量引發而導致通貨膨脹的出現。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中本聰詳細闡述了現行貨幣的劣勢:“央行必須讓人們相信它不會讓貨幣貶值,但歷史上他們已經多次打破這種信任;銀行需要讓人們信任它能好好地保住儲戶的錢,但事實上他們經常把錢亂借給別人造成壞賬。”

“這個理念就是要創造一種央行無法貶值而政府無法征稅的貨幣”,《大西洋月刊》更是評價說,“換而言之他們要創造一種數字黃金。”

正是因為如此,在金融危機此起彼伏的時代中,比特幣的需求才尤為明顯。比如今年3月塞浦路斯危機爆發后,“比特幣”的價值在兩日之內則上漲了15%,而匯率觀察和交易軟件的下載量在手機應用程序榜單上也大幅飆升。

投機客介入 “挖礦”成軍備競賽

當然,如果是用來保值的,“比特幣”的價格變化應該與金價相仿,而不是如同上世紀末大批硅谷科技公司的新股上市一樣大起大落,真正造成這種瘋狂的局面,實際上還是投機客的介入——隨“比特幣”價格的節節攀升,以及“挖礦”行為在全世界的普及,導致競爭更加激烈,這也意味利潤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軍備競賽”應運而生。

資本大“坐鎮”

比如,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卡梅隆·文克萊沃斯跟泰勒·文克萊沃斯兄弟就加入到了投資“比特幣”的行業中來。這對兄弟之前最著名的事跡就是曾狀告著名社交網站“臉譜”創始人扎克伯格,稱這名校友的“臉譜”網站是從他們那裏“偷來”的點子。最終,他們在2011年獲得了價值6500萬美元的現金賠償以及一部分“臉譜”網站的股份,如今,他們所持有的股份價值早就超過了上億美元。

文克萊沃斯兄弟目前擁有全球“比特幣”市場上約1%的份額,“人們說這是個龐氏騙局,但我不這樣認為,”卡梅隆最近坦白地說。

投資界玩比特幣的也非文克萊沃斯兄弟兩人,不少對沖基金都聲稱自己持有“比特幣”,而好萊塢著名影星兼風險投資家阿什頓·庫徹也稱自己擁有大量比特幣。

頂級電腦“挖礦”

而對於沒有雄厚資金的普通人來說,希望通過“挖礦”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但是如果用手頭上的現有的電腦機器,可能一兩年都挖不出一個“比特幣”。而目前新潮流是,“礦工”用便宜的計算機配上頂級顯卡和嘈雜的降溫風扇,全天24小時不間斷運算程序“挖礦”。

在這狂熱中,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23歲的華裔男孩郭義夫(音譯),他甚至設計了專業的“比特幣”挖礦裝備:他設計的專用生“比特幣”的數字整合電路叫做“阿瓦隆”,這套設備的“挖礦”速度是目前最高端設備的50倍以上。而且,與以CPU為基礎的“挖礦”設備相比,整合電路的耗電量更低——此前,一名美國的“礦工”由於家庭電費非常高,導致警察突然搜查他的房子,懷疑他從事非法活動。

日本大學教授是創始人?

自從“比特幣”被發明以來,其創始人“中本聰”就一直是個謎,無論是網絡世界還是現實世界,他從未公開露面。甚至有些比特幣持有者認為,“中本聰”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或機構的代號,因為比特幣的設計非常完美,不像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工作。

最近,計算機科學家泰德·納爾遜在視頻網站上爆料稱,中本聰的真實身份是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望月新一,不過他並未能提供任何證據,只是根據一些跡象來推斷。

資料顯示,望月新一16歲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本科,23歲獲得數學博士學位。33歲成為京都大學全職教授,33歲是一個在學術界顯得年輕的荒謬年齡。

而納爾遜的證據有三點:一、望月新一是那種能創造“比特幣”的天才,他作為數學家已經在其領域破解一些最簡單也是最艱難的難題,並吸引了全球媒體的報 道。二、望月新一併不喜歡將學術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上,而是將之扔在互聯網上,“比特幣”的創造者也是如此。三、盡管望月新一是一名日本教授,但是他的母 語其實是英語,這也和他在通信中表露出來的言辭相一致。

但是質疑者認為,望月新一隻是一名純粹的數學家,對密碼學並不感興趣,這不符合他的研究領域,而納爾遜的這一說法也未得到望月新一本人的回應。

“比特幣”何去何從

陷入信任危機?被新貨幣代替?

“比特幣”的原始碼和設計或許毫無破綻,但“比特幣”本身(構成這個虛擬貨幣單位的獨特字元串)卻只是一個個信息片段,需要儲存在某些地方。

預設狀態下,“比特幣”會被保存在用戶案頭的電子“錢包”中,在價值不高、易於挖掘且被技術人員擁有時,這種辦法是有效的。然而,隨“比特幣”越來越值錢,計算機也就無法勝任這項任務。

一些用戶開始採用多重備份的方式來保護他們的“比特幣”,甚至將其加密保存於沒有聯網的計算機上,也有人將它們保存在雲端,或者乾脆是保險箱裡。即便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早期使用者,他們在保護“比特幣”時同樣遇到了麻煩。

黑客是大忌



黑客,正是“比特幣”的敏感詞。

2011年6月19日,交易網站Mt.Gox的“比特幣”交易價格本來接近18美元,卻被人為修改成1美分,而且注冊用戶的信息也遭到泄露。其中,一位 自稱Allinvain的用戶損失了25000枚“比特幣”,當時相當於50多萬美元。而在2012年,由於網站托管供應商伺服器的管理密碼泄露,價值 228845美元的46703枚“比特幣”失竊。

就在今年四月份,“比特幣”交易重新開盤之后,也出現了大面積的交易遲緩現象,盡管他 們后來聲稱是因為用戶的交易熱情太高而拖垮了伺服器,但不久他們再度几乎“癱瘓”——黑客們將多個計算機聯合起來作為攻擊平台,利用合理的服務請求來占用 過多的伺服器資源,使其他合法用戶無法得到響應。

每次黑客攻擊,都對“比特幣”的價格造成了極大的打擊:本來,比特幣的設計理念就是“要比央行安全”,但黑客的攻擊卻可能讓它變得更加不安全。

最終會崩潰?

在“比特幣”的市場價值體現出來之后,更多的“虛擬錢幣”紛至沓來,比如更小的瑞波幣、耐特幣等等,他們都建立在“比特幣”的設計理念上,採用數學技術來控制新貨幣的出,並限定最高限量。

對於一波又一波“數字貨幣”的來襲,4月份出版的《經濟學人》樂觀指出,“可以預期的是,某種形式的數字貨幣,必將對整個金融行業生深遠的影響。”

不過,撰稿人對於“比特幣”的未來發展持謹慎態度,“‘比特幣’想要成為主流貨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由於本身的缺陷和新的數字貨幣的替代,‘比特幣’貨幣體系最終可能無法維持甚至陷入崩潰。”

不管怎樣,2013年的“比特幣”已經四歲了,它的出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還只是曇花一現的概念?與其等待答案,不如給出回答——和一切新鮮而充滿活力的事物一樣,它屬於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量寬屆尾聲 好戲在後頭

王冠一
2013年5月27日
【明報專訊】量寬印銀紙造就了銀行與持有股票、房地產等資產的投資者成為贏家,但就不斷蠶食存戶與依靠退休金生活的普羅百姓。如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內,主張退市的聲音愈來愈大,亦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想迴避亦迴避不了的事實。 

伯南克上星期出席國會聽證會時,堅持一貫量寬可加可減的立場。 不過,他似乎心裏有數,明白到今後就算力排眾議繼續加碼量寬,印銀紙對振興經濟的作用已經愈來愈小;因為銀行寧願把剩餘的便宜資金,存放聯儲局收取利息,亦無心主動向實體經濟大開借貸之門。 銀行不借錢企業 削振興經濟作用 

正當市場以為量寬最風光的日子已過,聯儲局的貨幣政策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之際,伯南克原來已經在5月初的議息會議期間埋下伏筆,部署下一輪振興經濟的招數。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議息記錄顯示,伯南克在會中公開質疑,到底沿用近二十年的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是否仍適合作為短期利率的指標。

伯老質疑聯邦基金利率指標
伯南克的理據可謂堂而皇之,邏輯亦很簡單:在聯邦基金利率機制下,儲局若要上調利率,必須減持資產。只可惜,在持續量寬的環境下,目前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已膨脹至3.35萬億美元的驚人規模。假如儲局日後需要加息而大手向市場沽售資產,聯邦基金利率未動分毫,金融市場已經被衝垮了。

自雷曼兄弟倒閉之後,美國國會罕有授權聯儲局,有權自行制訂剩餘儲備金率(Excess Reserve Rate)水平,以隨時控制貨幣供應增加或減少。

有專家估計,伯南克其實最終希望以剩餘儲備金率,取代聯邦基金利率的短期利率指標地位。因為儲局調整剩餘儲備金率毋須相應調整資產規模,日後就算需要加息,亦毋須大量減持資產,避免市場承受不必要的衝擊。

改用剩餘儲備金率 避減持資產衝擊
不過,筆者認為,部署日後加息並非伯南克建議利率改革的真正目的。假如剩餘儲備金率有朝一日取代聯邦基金利率,成為短期指標利率,聯邦儲備理事將會成為最大贏家,而負利率亦將由不可能變成可能。 


聯邦基金利率是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制訂,即7名聯邦儲備理事與12位地區聯儲總裁的「協調」結果,跟剩餘儲備金率只需7名聯邦儲備理事決定有極大分別。如果剩餘儲備金率擁有短期指標利率的地位,意味「通常親政府」的7名聯邦儲備理事,更加大權在握,今後「府」「行」之間將更加合作無間。

負利率或成真 政府央行更「合作」
更重要的是,由於聯邦基金利率屬於貸款利率,技術上不可能做到負利率;反觀屬於存款利率的剩餘儲備金率則可以。儲局今後可以透過負利率的手段,逼使銀行向實體經濟放貸,突破量寬一直無法突破的瓶頸。

伯南克的一番言論,證明量寬原來並非儲局的終極武器,更厲害的手段相信仍陸續有來。 

神經質多於實質


石林

日 本經濟大臣和美國聯儲局主席貝南奇的言論,先後導致上周金價大幅波動,最低曾跌至1337.9元(美元.下同),僅稍高於4月的低位1321.7元;但最 高則回彈到1414.3元,最後以1386.3元偏高位收市,比前周上升1.9%。與其說上述的波動是反映該兩國貨幣政策的新轉變,毋寧說是市場反應過分 的神經質。

該 場面尤其表現於周三貝南奇向美國國會作證詞的一段時間,金價短時間內由1383元急漲至1414元,但迅即大幅倒跌至1367元。其實貝氏的講話內容事先 已可大概估計得到,他會為現行的寬鬆政策辯護,然後不排除按日後經濟發展的實況,可加可減地調節購債的規模,當然時間表是欠奉。

許多人都明白到,聯儲局的現行措施不可能無限期持續下去,客觀形勢改變,政策亦將有改變。簡而言之,該局在目前即行退市是不現實也是不成熟的,但日後慢慢退出則是可能的。

我們除了聽聯儲局的言論外,應該看看它目前的實際行動。在貝南奇發表講話的同日,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再創出3.398萬億元的新高;其中持有國庫券和MBS的價值也分別膨脹到更高的水平,分別為1.877萬億元和1.178萬億元。換言之,QE操作在加劇進行中。

市場呈現不協調效應

不 過,在金融市場我們卻看到一些與此不協調的景象和效應,例如美國10年期債券孳息率攀爬至具關鍵意義的2厘水平之上;CRB商品期貨指數維持其4個月來的 下降軌,近日更受制於一季平均線水平,上周更以接近全周偏低位284.89收市。這些不協調市場現象告訴我們兩點:一是聯儲局目前的QE措施實際效果是不 大的;二是不久後聯儲局真的可能退市。

金 市最近的上下飄忽波動相信還反映牛方與熊方的激烈爭鬥。牛方覺得金價在1338元成了第二低位,日後市勢可據此建立一個底部回復上升;而熊方則力圖把金價 壓制在1420元乃至是1400元以下水平,阻其回升。有分析意見認為,目前是實貨市場與紙金市場的歧異,最終會是實貨市場取得勝利,但另有人認為紙金市 場是洞悉先機,例如對沖基金的淨好倉量上周進一步減降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上述兩個市場歧異被形容為中國大媽與美國大鱷之戰,而一般認為大媽一定不敵大鱷,但此說似過分卡通化,散戶不一定輸給大戶,八十年代金市由牛轉熊,就是眾多散戶打敗壟斷大戶的一個例子。關鍵問題是在某個特定時候,誰的做法更為符合經濟大勢演變方向。

在目前時刻,我們估量經濟大勢不是聽某些人的言論,而是看市場的實際發展,例如是上述的利率和通脹等數據,但很不幸,當前的數據似有利於大鱷、不利於大媽。

SPDR(代碼GLD)的持金量持續減縮之勢尚未見停止,至上周末減至1016.16噸,較去年年底累積減持了337.19噸。與此同時,連同其在內的已知ETFs共約減持了460噸黃金,光是此數量已大大超過了最近實金市場的吸納量。

美元最近從高位調整,有利金價再回揚,但美元大勢仍好,將限制金市的升幅。故估計金價不易重越1420元至1425元地帶,短期在1414元和1398元分別有阻力,但目前在1377元和1355元分別有支持,並且暫不致低於1336元。

繼續維持整固市勢

銀價上周竟曾跌至20.04元,低於上月最低位22元,並使敝欄兩年前認為銀價會跌至21元不幸言中。對沖基金上月一度曾持淨沽倉,上周淨好倉亦低至只有1981張合約,明顯少於其他投資者的淨好倉量。我們很難想像在沒有對沖基金回頭參與的情況下,銀價可以大幅回升。

CRB商品期貨指數及銅價從日前反彈高位回落,也不利於銀價。現估計銀價不易重越23.8元至24元地帶,短期在23.3元有阻力;短期支持在22元水平,並諒暫不致低於21.2元。

簡而言之,金銀兩市繼續維持整固走勢,短期波動若說是反映基本因素,不如說是反映起伏不定的市場情緒。
Picture 

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

QE緊縮的狼來了!

朱冠華

那些相信fed會緊縮QE者,請看看下圖的美元指數。

美國每當一個QE結束前,或者任何一段時間,fed都會用各種方法放話,說要緊縮,減少或停止QE。每次都靠這樣刺激美元上漲。

可結果呢?

QE沒結束,反應越來越大,所以美元指數沒次都會因謊言拆穿而下跌。

從圖表的長期走勢看,美元根本沒牛市,它出現的是一浪比一浪低的趨勢。 fed不時放出緊縮QE的謊言,不過是減緩美元貶值的時間到來而已。

問題是.......這狼來了的謊言,海可以騙市場多久?

QE紧缩的狼来了!
----------------------
那些相信fed会紧缩QE者,请看看下图的美元指数。

美国每当一个QE结束前,或者任何一段时间,fed都会用各种方法放话,说要紧缩,减少或停止QE。每次都靠这样刺激美元上涨。

可结果呢?

QE没结束,反应越来越大,所以美元指数没次都会因谎言拆穿而下跌。

从图表的长期走势看,美元根本没牛市,它出现的是一浪比一浪低的趋势。fed不时放出紧缩QE的谎言,不过是减缓美元贬值的时间到来而已。

问题是.......这狼来了的谎言,海可以骗市场多久?

為什麼索羅斯唱空黃金卻在悄悄做多?



凡事要多面睇... 

石林就話1+1不等如2 

但大鱷來來去去都係個幾招...

唔用直線思維, 

咁用曲線去睇,

大鱷最近呢次做法..又有何解說呢? 

魔鬼盡在細節中









5月15日美國SEC公佈的Form-13F報告中顯示,

索羅斯的基金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 LLC)大幅增持了黃金頭寸,

最為顯著的是他押注了2500萬美元的黃金看漲期權(GDXJ Junio​​r Gold Miners index)。





在SEC報告中顯示:

1、索羅斯持有3200萬美元的黃金礦業股票;

2、增持了驚人的110萬股GDX股份,GDX是黃金礦業的ETF,目前索羅斯共持有266.6萬股,市值超過1億美元;

3、將GDXJ持有量從199.8萬股減為120萬股,但增持了151萬GDXJ的看漲期權,價值2520萬美元;

4、將GLD持有量從60萬股減為53萬股。

至5月15日,索羅斯共持有黃金頭寸2.39億美元,黃金看漲期權2500萬美元。





注意,索羅斯押注的2500萬美元的黃金看漲期權,

是針對風險極大的小型高成長黃金礦業公司的指數,

如果金價繼續暴跌,這些公司難逃破產厄運,


但如果金價大漲,則索羅斯將獲得數十倍暴利!

還記得羅斯柴爾德在拿破崙戰爭中,投機英國國債一舉成名的戰例嗎?現在索羅斯想在黃金市場中再現歷史?

極力唱空黃金的索羅斯,卻在悄悄地用實際行動對賭黃金大漲。

我們將持續觀察索羅斯的動向。

黃金漲了數年 竟是一場誤會? 專家:金價估跌至1100美元流血價才停

IronFX 全球外匯首席分析師 Marshall Gittler 指出,黃金近幾年價格飆漲,全出自於市場及政府對兩大事件的誤解:一是「量化寬鬆」、二是「撙節救經濟」。Gittler 在《CNBC》財經專欄中,撰文分析全球市場對這兩大事件的誤解,是如何讓金價在過去幾年飆高。

首先談到「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分析師 Gittler 指出,量化寬鬆政策釋出強力貨幣、增加貨幣供給,央行資產負債表日益膨脹。在一般經濟學邏輯下,寬鬆貨幣政策理應帶來「貨幣乘數效果」,帶動通貨膨脹與國內總需求成長,但事實上它們並未顯著發生,尤其是在已開發國家。

Gittler 解釋,政府雖樂於印鈔,但民間銀行即使可動用資金變多,放款仍趨嚴,放貸比率不變或甚至放緩,而同樣地民間企業貸款意願低落,因此成熟經濟體的央行雖擴張信用,貨幣乘數幾乎失效。

而黃金一向被視為通膨避險的最佳工具,也因此在過去幾年央行大推量化寬鬆政策之際,各地投資人對黃金需求與金價也應聲上揚。

除了對「量化寬鬆」效果的誤解及思考不周延,Gittler 還指出,政府也犯了邏輯上的謬誤。一般來說,整個社會不可能同時存錢不亂花,因為有人花錢才有人能賺錢,此時政府就要充當最後貸款者的角色。不過現今,政府帶頭要整個社會努力節約存錢,想當然爾民間支出也會不斷減少,進一步也拉低所得、物價倒退。

所以現在來檢視,先前所謂的「超級通膨」在哪裏?黃金存在的意義到哪去了?

非但沒有超級通膨,通貨緊縮甚至不遠矣。Gittler 回顧日本 1991 年後房市泡沫達到高點後迅速破滅,結果遲至 1999 年開始發生通縮,暗示現在正重演歷史,只不過近年的泡沫發生在金市。

等不到超級通膨的投資人見苗頭不對,經驗老道的投資人發現到這一點便早一步撤出,把錢投資在報酬率更高的股市等。

Gittler 認為金市賣壓未散,預估金價還有下跌空間,直到逼近礦商生產的邊際成本,也就是每盎司 1100 美元左右,此時供給就會減少,金價就會止跌。

美聯儲黃金儲備是否存在隱患






主持人:那每次來到我們節目嘉賓都會給我們爆一些料,不知道今天聶老師跟我們爆什麼料呢,是不是今天也跟我們談的黃金有關呢?

聶鼎:好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每個國家的央行都在儲備黃金,今天我們就爆一下美聯儲的料。美國的黃金儲備是世界第一,作為央行來說是8000多噸,8133噸,這麼多的黃金,關鍵問題在於他到底有沒有。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而且美國一些老百姓都想知道,美國的央行,或者美聯儲它的金條有沒有做過審計,這個可以告訴大家,現在差不多50多年,將近60年從來沒有人走進過美國的金庫,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知道前一段時間看到新聞是,德國已經開始審計自己的央行,他需要把自己存在海外的金條全部運回德國。那麼英國我們也看到,女王也跑到金庫裡去,摸摸自己的黃金,但是美國很奇怪,到現在他都不對外公開,一旦有哪天發現他的金條出現問題了,他所說的金條沒有那麼多,或者是有些金條不翼而飛了,這個就對國際的,還有對美元就會生非常大的影響。

主持人:那今天很多人知道,聶老師來到我們節目當中,在我們互動平台上也有一些留言,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家都有那些問題。你看,這位網友說,說大媽們瘋狂的搶黃金背后,反映的是在長期的負利率和金融的管制之下呢,投資渠道與民間投資意願的一種背離。灰色金融是暗流湧動,參與者往往是血本無歸。那樓市恐高限購,那A股是失魂落魄,理財品續演龐氏遊戲,逾百萬億的民間資金狼奔豕突,那能發現一個價值的凹地,比在平原地區發現一隻華南虎還要難,當然要撲上去。這個網友,我覺得文采還很不錯。

聶鼎:文采相當好。

主持人:讓我們感覺到,他一定是對投資市場有一定的了解的。

聶鼎:對,是。

主持人:那他也問大家,說這個黃金投資到底適合大嗎?其實聶老師我們知道這個黃金投資是分兩部分的,一部分是真正的實物的黃金投資,另外是一個紙黃金,這兩個各適合什麼樣的跟我們分析一下。

聶鼎: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你剛才說的這個意義上來說,其實實物黃金真的是適合普通大眾,從古到今大家婚喪嫁娶的時候都會買幾克黃金作為禮物,或者是其它的用途。但是作為衍生品來說,黃金的衍生品,我們現在有很多,包括紙黃金,黃金期貨之類的,這種衍生品它的波動就比較大,而且它是帶槓桿的交易。也就是說我可能十塊錢就可以買一百塊錢,在帳面上,電子盤上的交易,這樣的話風險就比較大。那麼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當然是我個人覺得還是不太適合,最好還是要經過一定的學習,一定的實踐,或者是向專家諮詢一下投資的建議,控制好自己的風險才去做這樣的投資。所以對於黃金投資來說,要分開來看。

主持人:分開來看,兩方面去看,你投資的紙黃金還是實物黃金。

聶鼎:對。

主持人:聶老師我在想,你說紙黃金,我們說它是虛擬的,你可能一下買多少都無所謂的,最後它是。但是你說真的實物黃金,誰不可能買幾大塊搬在家裏。

聶鼎:真有。

主持人:真有?

聶鼎:對於實物黃金來說,現在真的是不差錢,我們看到有很多。

主持人:就把那大金條搬家裏去。

聶鼎:對,拿現金,然后也不是大金條,是那種小金條,但是十幾根這樣,一次買了十公斤、二十公斤都有,然后悄悄地就拿回家了。

主持人:真有,我還以為這個,大家大部分弄一個墜子呀,比如說鐲子,什麼戒指、耳環這些,我認為都可能相對比較小,十幾克這樣可能就差不多了,留起來。就算不升值,這個東西可能將來,你像你說的婚嫁都能用得上。

The Wealth of Millions Could Be Decimated

 


James Rickards, a top adviser for the Pentagon and CIA, is sounding the alarm that America is on the brink of a global “financial war.”

“Rival nations and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are developing capabilities in unconventional warfare,” Rickards commented in a Newsmax interview. “Things like cyber warfare, biological or chemical warfare, and now, financial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And this “financial war” is a battle America isn't prepared to win.

Rickards believes that as this conflict escalates, it will “cause oil to sky rocket above $190 a barrel, gold to surge to $3,000 an ounce, and, in its aftermath, it could completely decimate the wealth of millions.”


- Source, MoneyNews.com:

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

黃金「雙失」 故事改寫

習廣思

金價跌至1340美元後反彈上升。一個月過後,金價再跌,市場氣氛完全不一樣,撲入金市的資金減少,看淡的人增加,黃金期貨淡倉數量升至歷史新高,大有機會出現淨短倉情況。 

PIMCO行政總裁埃利安是債市中人,他說,黃金原來有一個「品牌」,或者叫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大家只要央行繼續「放水」,金價會繼續上升。但是,真正導致金價暴跌的是塞浦路斯央行打算賣金套現的傳聞,市場繼續揣測其他歐洲央行都會賣金套現,意大利就持有近逾千億美元黃金。

一下子,投資者意識到黃金不是供不應求,而且隨時有大量供應,成為財困國的提款機。

債市中人分析黃金,不可信?事實上,金融世界未見危機,投資者追逐風險資產的情緒高漲,歐債危機已不構成威脅,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債息持續下跌【圖1】,黃金率先失去避險作用。其次,美國經濟燃起復蘇希望,卻燃不起通脹預期【圖2】。

黃金「雙失」,失去避險作用,失去對沖通脹的需求。在你眼中,黃金的故事轉變了嗎?

Picture Picture

德國:要啤酒還是要頁岩氣?

熊掌與魚不可兼得這句話,我們已經是耳熟能詳。最近,德國啤酒商對政府提出了這麼一個難題:頁岩氣和啤酒,只能選擇其一。

金融時報消息稱,因擔心水力壓裂技術污染水源從而影響本國啤酒的純淨度,德國啤酒製造商近日呼籲德國總理默克爾禁止使用水力壓裂法開採頁岩氣。據悉,德國政府正在試圖制定一項嚴格管理水力壓裂使用的規定。按照規定,對頁岩氣開採有強制性的環境影響研究,並禁止在水保護區內進行勘探。

但是德國釀酒聯合商會致函德國環境部長警告稱,除非可以排除水力壓裂法帶來的水源污染風險,否則政府不能通過制定的水力壓裂管理法。目前,頁岩氣開採中尚無任何技術可以替代水力壓裂法,同時也無任何證據顯示對水源的影響可以控制。

對於德國政府正在研究的管理規定,德國釀酒聯合商會拒絕接受,並聲稱,該建議根本不足以保護飲用水安全,因此會違反該國有關啤酒純​​淨度的法律,而這項法律在德國已有500年的歷史。

聯合會發言人Marc-Oliver Huhnholz表示,

    “我們擔心水力壓裂技術會污染釀酒的水源。有一半以上的德國啤酒製造商都依賴私人水井。這會威脅到我們非常純淨的啤酒質量。”

作為天然氣消費大國,專家們估計在德國的地下存儲著大約23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夠德國30年的天然氣自給。德國政府顧問稱,

    “以德國每年約860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量來看,這項能源資源應該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來看待。”

但水力壓裂技術在德國確是“舉步維艱”。雖然聯邦政府針對天然氣的開發作了嚴格的規定。在德國議會上通過“水力壓裂法”規則提案已成定局,但德國各地為抗議天然氣新礦場勘探而建立的公民倡議團體卻層出不窮。

對此,德國化工集團BASF的CEO Kurt Bock評論道,

    “水力壓裂在德國引發的焦慮是不應該的。我們既然有這麼多的天然氣儲藏在本國,為何要花費那麼多錢在海外?而不創造自己國家的就業機會和價值。”

CFTC黃金空倉創新高

彭博調查顯示,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本週三國會作證後,後市看漲黃金的分析師人數比例是一個月來最高的。而CFTC數據顯示,在伯南克講話前,一周內黃金空倉規模已經再創新高。

CFTC投機性期權與期貨持倉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一周內,黃金空倉規模刷新了此前一周的最高紀錄。



截至5月14日一周,黃金空倉規模為7.4432萬手合約,為2006年6月記錄以來最高規模。



截至21日一周,空倉進一步增至7.9416萬手。過去三個CFTC報告週,黃金空倉規模增長了25%。
zerohedge預計,假如出現被迫平倉的信號,哪怕是最輕微的按時,也會導致出現黃金交易史上最大規模的逼空。

2013年5月24日星期五

黄金、比特幣与美元



有一種美妙的經濟幻境,那就是政府可以不斷地印刷鈔票來支付巨大的財政赤字,同時這些超發的紙鈔在國際上還非常搶手,既沒有國內通脹的壓力,又沒有替代貨幣的競爭,股票屢屢創新高,房產步步破紀錄。人們彷彿已經發明了一種只需印鈔就能持續繁榮的經濟永動機。

這就是美國的QE!


從2008年那個寒冷的年底,到2013年炎熱的夏初,在這53個月中,美聯儲創造了數万億美元的基礎貨幣,同時也貨幣化了同等規​​模的債務,其結果是,銀行們的巨額壞賬被暫時掩埋起來,公司們以廉價的債務融資來改善盈利和回購股份,房奴們的債務壓力有所緩解。華爾街復活了,股市繁榮了,房地產反彈了,投機者們躍躍欲試了。看起來一切都很美好。可是,人們都知道,能量是守恆的,財富不會從天而降,超發的美元不會憑空創造繁榮,如果以高失業和低增長為標誌的美國實體經濟遠未康復,那麼我們看到的這些復甦景氣是從哪裡來的呢?

實際上,美元氾濫產生的是一種財富轉移效應。在美國國內,美元超發將儲蓄者的財富轉移給了負債者;在美國之外,美元超發將債權國的財富轉移到了債務國。形像地看,美國的QE政策好比一部巨大的財富抽水機,它日夜轟鳴地轉動著,源源不斷將世界的財富抽到美國,再將美國普通人的財富抽到極少數人的口袋裡。危機後,財富的馬太效應在美國和全世界都同樣明顯,這才有了爆發在美國和全世界的“佔領華爾街運動”,99%的普通人開始抗議1%富人的掠奪,他們將目標直指華爾街大佬,他們終於明白了,這是一種金融掠奪!

QE的遊戲並不高明,也必然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這就是美元的信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甚至公開挑戰。



在美國國內,以猶他州為首的十幾個州開始立法承認金銀幣為其合法貨幣;2009年以來,對美國國債飆升和貨幣刺激政策強烈不滿的茶黨運動席捲全國;2011年9月,美國爆發了震驚世界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美國人對經濟復甦的失望和對華爾街貪婪的不滿達到了火山噴發的狀態,與此同時,黃金創下了1920美元的歷史新高。



在國際上,幾乎與美國開始QE政策同時,互聯網世界中比特幣橫空出世了。這是一種幾乎完全針對美元弊端而發明的新貨幣。美元最大的弊端就是可以任意超發,超發程度視發行者的貪婪程度而定,這種缺乏自我約束機制的貪婪在美國宣布幾輪QE之後已是世人皆知。比特幣試圖以嚴密的數學邏輯確立其發行上限為2100萬, 並且永遠無法超發;其次,貨幣超發的根源在於貨幣發行權的壟斷,壟斷者為了自身利益可以而且必然會踐踏公眾利益,中央銀行製度本身就是問題的要害。比特幣的設計則是基於“去中心化”,沒有也不需要貨幣發行的壟斷,這完全符合互聯網“分立、平等、互聯”的基本思想。有人問,QQ幣或其它網絡虛擬幣與比特幣有什麼不同,答案很簡單,QQ幣或其它虛擬幣存在著斷​​壟的貨幣發行者,它們與現行貨幣體制有同樣的問題,也絕不可能取代現行貨幣;第三,美元流通中的非現金化趨勢,使得政府得以藉助銀行系統“監視”所有公民的私人財富,如果情況緊急,政府有可能凍結或剝奪公民財富。塞浦路斯的儲蓄稅就開了這樣一個先例。而西方社會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西方社會正是通過顛覆封建王權的專制,才建立起一個崇尚個性自由、強調自我意識和警惕政府權力的近代社會,也正是由於充分激發了對個性自由的追求,才能鼓勵創新和發明,才會有社會價值的多元化。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是對個性自由的另一次重大解放。小布什總統曾經有一句名言,“民主就是約束政府權力的籠子,我正站在籠子裡發表講話。”西方社會的共識是,政府除了合法收稅、保護國民安全、發展公共事業、保障基本福利之外,無權干涉私​​人事務。既然如此,公民只需要承擔合法交稅的義務,除此之外,私人的錢該怎麼存,如何轉,無需政府乾涉。簡單地說,錢應該是匿名的,如何使用完全是其擁有者自身的權力。這就是比特幣匿名性的思想基礎。



在剛性制約、無需中央銀行和匿名性這三大特點上,黃金與比特幣相當一致。它們一個代表傳統,另一個代表新潮,從前後兩個方向對美元形成了相當的競爭壓力。

當然,美元的倒行逆施也導致了其它國家的強烈不滿。去美元化已成為一股國際潮流。 1999年,歐洲人發動貨幣起義,擺脫了美元的統治,建立起獨立的歐元區,在經濟、貿易和投資領域率先完成了非美元化。 2008年,巴西與阿根廷兩國間的貿易啟用了雙方的貨幣雷亞爾和比索代替美元結算。這是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等7個國家成立南方銀行後,南美國家向區域性貨幣一體化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 2013年,金磚五國聲稱要搞“金磚銀行”,以擺脫美國控制下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時,金磚國家正在準備實施貿易結算的本幣化,將美元排擠出去。 2009年以來,中國高調支持“超主權貨幣”概念,加速與中日韓的貨幣合作,最近先後在澳大利亞、法國等國簽訂貨幣互換,其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加速去美元化的進程。 2013年1月,德國人一反二戰後對美國一貫的卑微,公然要求將黃金儲備運回國,這簡直就是60年代法國總統戴高樂領頭擠兌美國黃金儲備的翻版,這使得美元的信任問題升級到了國家信任關係公然破裂的程度。

去美元化也會付出代價,實力不夠的國家很難單獨成事。卡扎菲曾準備在非洲建議以“黃金第納爾”為基礎的非洲統一貨幣,來結算非洲石油貿易,這一舉動嚴重威脅了美元與歐元在非洲的地位,結果被聯手絞殺。薩達姆在歐元區誕生後,一度準備啟動石油貿易的歐元結算,最終被美國強力秒殺。中國與日韓在貨幣合作方面稍一靠近,美國就整出釣魚島危機,破換中日韓的合作氣氛。

貨幣霸主和歷史上的大帝國一樣,霸道過了頭,貪婪無底線,最終將得到相反的結果。美元越是霸道,越是不負責任,越是撈盡了好處,就必然越快和越徹底地喪失國際信任,加速世界各國逃離美元的決心。所謂物極必反,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

2013年以來,貨幣已成為大國博弈的中心戰場。美國既要超髮美元,又要誘惑國際市場接受,同時還要逼迫其它國家繼續為其赤字買單,就必須綜合使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輿論等立體模式,來影響世界的思維模式。

美元在全球的供過於求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要增加美元的需求,一個辦法就是迫使其它貨幣比美元更爛。日本的量化寬鬆升級版,正是這種策略的結果。美國表面上對日元貶值表示遺憾,但實際上是暗中支持甚至鼓勵日元貶值。歐洲央行宣稱可能動用負利率政策來扶持歐洲經濟,這背後也少不了美國的“諒解”和“合作”。如果日元和歐元都很爛,美元的需求就找到了理由,美元的匯率就得到了支撐。

對 付中國,美國的思路有所不同。人民幣並非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短期內無法參加儲備貨幣的爭奪大戰。在目前的情況下,迫使人民幣升值對美元的利益更大。在匯率和利差的雙重誘惑下,更多的熱錢將從四面八方湧入中國,這一趨勢會刺激中國資產泡沫的惡性發展,削弱出口,降低就業,破壞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當最終條件成熟時,唱空中國與做空中國內外配合,國際資本外逃和國內財富避難比翼齊飛,中國的外匯儲備再多也擋不住100多萬億超發貨幣的擠兌。股市、房地產、人民幣匯率如果出現暴跌,中國經濟將被打回原形。美國最主要的經濟對手就會癱倒在地,短期難以復蘇。全球對美元的需求將更殷切。毫無疑問,這符合美國的利益。

對於美元的其它競爭對手,該抓的抓,該殺的殺,該鎮壓的鎮壓​​。

4月12日,美國血洗了黃金市場,未來將“史稱”鎮壓黃金的“四一二事變”;

5月14日,美國稅務局刻意刁難茶黨等團體免稅申請的非法行為曝光,輿論嘩然,美國司法部介入。這項政治迫害震驚朝野。注意,茶黨是推動美國各州恢復金本位最積極的力量;

5月17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蓋世太保”們,查抄了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Mt.Gox的銀行賬戶,清查所有交易往來的信息,並關閉了其設在網絡支付平台Dwolla上的賬戶,許多美國比特幣用戶都使用Dwolla向Mt Gox進行匯款。

其實,美聯儲放風準備退出QE,日本宣布超級版量化寬鬆,歐洲央行準備搞負利率,都是在美國的協調下,掩護美元匯率的戰略行動。而打擊黃金,鎮壓比特幣,則是美國準備繼續搞寬鬆的標誌。

黃金無用論者認為,美國經濟已經復蘇,貨幣超發不會帶來通脹,因此黃金無用。這一點人們可以用時間和常識去判斷。實際上,黃金無用論者還有個隱含的前提,那就是黃金無法對沖美元本身的風險,因為美元霸權將永遠存續,大國興衰不會再現。對此,歷史早就給出了答案。